教學研討|1.5.3 定積分的概念

2021-01-07 陽光備課

研討素材一

一、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在研究曲邊梯形的面積和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的基礎上,抽象概括出他們的共同特徵——「四步曲」: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極限,且都可以歸結為一個特定形式和的極限,進而形成定積分的概念。高二年級學生理解能力相對成熟,對於分割後取極限的思想比較容易接受,但歸納總結以及計算能力還十分欠缺,另外本節課多次用到了數形結合的思想,建立定積分和面積之間的關係,學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問題。

另外據了解,高二4班共41名學生,其中男生17人,女生24人,全班整體基礎知識比較紮實,對於本章相關公式記憶較為深刻,具有較強知識的遷移能力以及數學思維能力,但據了解,數學課堂上稍顯沉悶,因此在調動學生積極性上要多花心思。

二、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定積分的概念,會用定義求簡單的定積分;

(2)理解並掌握定積分的幾何意義;

(3)掌握定積分的基本性質。

2.過程和方法

通過讓學生經歷探求曲邊梯形面積的過程,體會「極限」「數形結合」等思想方法,進而抽象、歸納出定積分的概念和幾何意義。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對問題的探究活動,獲得成功的體驗和克服困難的經歷,增進學習數學的信心,優化數學思維品質。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特點以及學情分析,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為:

教學重點:

(1)了解定積分的概念;

(2)掌握定積分的幾何意義,並利用其解決相應問題;

(3)極限的思想;

如何突出:通過短視頻以及回顧求曲邊梯形面積的步驟,以實例形成「直觀印象」建立新舊知識的連結,注意引導學生歸納概念,最後給出嚴格的定義。

教學難點:

歸納概括定積分的概念;定積分的幾何意義; 如何突破:引導學生類比思想,體會定積分的思想和方法。將一個問題分解成具體、較為簡單的小問題,層層遞進,多鼓勵學生間的交流、質疑,對於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進行點撥,直至問題得到解決。

四、教法分析

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我考慮到高中生的心理特徵和現有的知識水平等特徵,主要採用類比發現式和探究式教學法教學模式,從學生熟知的實際生活背景出發,激發學生求知慾,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本節課作為定積分的概念課,如何自然引入並得出定積分的概念是至關重要的。第一,從實際問題出發,主意新舊知識的聯繫,減少學生理解上的困難。在引導學生抽象概括定積分的概念時,語言既要淺顯易懂又要不失科學性,要抓住求「和的極限」這一關鍵,反覆強調,使學生逐步理解;第二,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微積分的教學關鍵是建立「極限」的觀念,這對於學生是很抽象的,難以理解的,為了突破這一難點,在教學中利用了幾何畫板,可以實時、動態的體現「從直觀到抽象」這一過程。從而使學生思維活動得以充分展開,從而優化了教學過程,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五、學法分析

在教學中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通過問題設置讓學生主動參與思考和探究,讓學生在合作交流、共同探討的氛圍中,認識公式的推導過程及知識的運用,進一步提高學生幾何問題代數化的數學思維能力,逐步將知識內化為自身的認識結構。總之,本堂課倡導的是:以「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合作」為主要特徵的學習方式。

六、教學過程:

研討素材二

一、教學目的:

掌握定積分的概念,理解定積分的幾何意義。

二、重點難點:

定積分的概念與定積分的幾何意義

教學方式:啟發式,自學輔導式

三、教學過程:

研討素材三

一、學習目標

通過求曲邊梯形的面積和變速直線運動的路程,了解定積分的背 景; 能用定積分的定義求簡單的定積分; 了解定積分的幾何意義;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定積分的概念、定積分法求簡單的定積分、定積分的幾何意 義

難點 定積分的概念、定積分的幾何意義

三、、教學過程:

(以上研討素材由網上搜索而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所選素材大多來自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的部級優課,或全國青年數學教師優秀課的獲獎作品,由陽光備課整合,僅供各位老師參考。若喜歡該資源請向作者或出版者購買,摘錄、轉載,是想為經濟欠發達地區教師提高業務水平做點事,僅此而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免責聲明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轉載僅為方便教師學習研究,不用於任何商業用途,如有侵權或其它問題,請立即聯繫我們更正或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教學研討|1.7.1 定積分在幾何中的應用
    研討素材一一、教學目標1.能準確說出定積分的幾何意義和微積分基本定理,進一步體會定積分與圖形面積之間的關係。二、學情分析1.高中二年級學生正值身心發展的鼎盛時期,思維活躍,又有了相應知識基礎,所以他們樂於探索、敢於探究,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較高。2.學生已經學習了導數的相關知識、定積分的概念和幾何意義,對求曲邊梯形面積有一定的了解,已具有一定的觀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 教學研討|1.5.1 曲邊梯形的面積(第二波)
    研討素材四一、教學內容解析本節課是人教A版選修2-2第一章第五節《定積分的概念》的起始課.曲邊梯形的面積是定積分概念的幾何背景,求曲邊梯形面積的過程蘊涵著定積分的基本思想方法,為引入定積分的概念和體會定積分的基本思想奠定基礎.
  • 教學研討|1.2.1函數的概念
    研討素材一一、教材分析:本節內容為《1.2.1函數的概念》 ,是人教A版高中《數學》必修一《1.2函數及其表示》的第一課.函數是中學數學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在初中,學生已經學習過函數的概念,它是從運動變化的觀點出發,把函數看成是變量之間的依賴關係.從歷史上看
  • 教學研討|1.3.1函數的單調性
    研討素材一一、教學內容解析本節內容是人教A版必修一教材第一章第三節內容,是一節概念性知識,屬於函數的基本性質.本節內容是學生在了解函數概念後學習的函數的第一個性質,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一方面,初中數學的許多內容在解決函數的某些問題中得到了充分的運用,另一方面
  • 教學研討|1.1.3 導數的幾何意義
    研討素材一一、教學目標1.通過引導學生回顧圓的切線的概念,發現圓的切線的定義的局限性,引發探究欲望,初步訓練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2.通過導數概念的複習,經過學生自己作圖和教師動畫演示割線「逼近」成切線的過程,讓學生感受函數圖像的切線的
  • 教學研討|2.1 平面向量的實際背景及基本概念
    二、教學目標設置1.了解向量的實際背景,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和向量的幾何表示;2.掌握向量的模、零向量、單位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線向量等概念;並能弄清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線向量的關係3.經歷平面向量及其相關概念的形成過程
  • 教學研討|1.3.1 二項式定理
    研討素材一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掌握二項式定理和二項展開式的通項公式2.過程與方法:能解決二項展開式有關的簡單問題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充分體驗到歸納推理不僅可以猜想到一般性的結果,而且可以啟發我們發現一般性問題的解決方法。
  • 教學研討|3.1.1 函數的概念 第1課時(2019版新教材)
    二、目標和目標解析1.目標(1)建立「對應關係說」觀點下用集合語言表述的函數概念.(2)理解 的含義,能用函數的定義刻畫簡單具體的函數.(3)在具體函數實例到一般函數概念的概括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抽象素養.
  • 教學研討|1.3.1 函數的單調性與導數
    》選修1-1第三章《導數及其應用》第三節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導數的概念、導數的幾何意義、導數的計算的基礎上學習的內容.是學習了導數這個工具之後的一個具體應用。>任務5 會根據導函數的信息作出原函數的草圖三、本節課知識要素的分解:本節的知識要素(概念和原理)概念函數的單調性 導數原理1函數的單調性與導數正負的關係
  • 教學研討|3.1.3 概率的基本性質
    研討素材一概率的性質一、教學內容解析在學習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時本節課研究兩個互斥事件的和事件這一簡單情形.從集合的觀點來看,兩個事件互斥即這兩個事件的集合的交集是空集.通過具體實例,了解兩個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並且推廣到多個事件彼此互斥的情形.與互斥事件相近的概念是對立事件,應注意這兩個概念的區別與聯繫.會用「對立事件的概率之和等於1」這個結論來解決實際問題.當某個事件較為複雜時,可以考慮其對立事件是否較為簡單,若其對立事件是比較簡單的事件
  • 教學研討|3.1.5 空間向量運算的坐標表示
    研討素材一一、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掌握空間向量的加減、數乘、數量積運算的坐標表示以及平行向量、垂直向量坐標之間的關係;2、掌握向量長度公式、兩向量夾角公式二、學情分析學生已學習了空間向量的概念、運算及坐標表示,並初步體驗了向量法在立體幾何中的簡單應用,對空間向量有了一定的認識.另一方面,學生已經較為系統地學習了平面向量的運算和坐標表示,將平面向量運算的坐標表示類比到空間向量,難度不是很大,難點還在於利用坐標運算來解決立體幾何問題,這是以往沒有接觸過的,但只要熟悉向量的坐標表示
  • 教學研討|1.1.3 集合的基本運算
    研討素材一一.教學目的:(1)理解兩個集合的併集與交集的的含義,會求兩個簡單集合的併集與交集;(2)能用Venn圖表達集合的關係及運算,體會直觀圖示對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二、學情分析1.學生己經學習了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間的基本關係,比如子集,交集的概念。2.對比實數的運算,聯想集合的運算。三、重點難點1.教學重點:集合的交集與併集的概念。
  • 教學研討|2.3.1冪函數
    三、學習內容:1教學重點:常見的冪函數的概念,圖象和性質2教學難點:畫冪函數的圖象引導學生概括出冪函數性質。教學媒體: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五、教學過程 :研討素材二一、教材內容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節課選自人教A版教材《數學(必修1)》2.3冪函數。
  • 2019考研數學:淺析定積分的概念及其性質
    主要知識點與考點含有:不定積分、定積分、二重積分、以及定積分的應用。其中,不定積分的學習重點在於解題方法的掌握。相較而言,定積分的學習除了要求大家能熟練地使用解題方法,還需要大家注重對於定義性質的理解與把握。後續的二重積分和定積分的的應用問題都是需在定積分定義理解的基礎上再進行學習。那麼,老師現在就帶領大家一起來學習定積分的定義性質。
  • 教學研討|1.3.3 函數的最大(小)值與導數
    研討素材一陸興佳一、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能(1)理解閉區間上函數存在最值的定理和函數的極值和最值的區別與聯繫;(2)掌握用導數求函數y=f(x)在[a,b]上的最值的方法三、教學準備1.學生的學習準備:複習1.3.1和1.3.2兩節內容,預習1.3.3內容。2.教師的教學準備:教學內容的合理設計,多媒體課件製作。3.教學方法與手段:啟發引導,合作探究,利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
  • 教學研討|3.1.1 空間向量及其加減運算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培養學生的類比思想、轉化思想,培養探究、研討、綜合自學應用能力。2、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能藉助圖形理解空間向量加減運算及其運算律的意義。3、培養學生空間向量的應用意識,用聯繫的觀點看待事物。
  • 教學研討|數列的概念與簡單表示法(第1課時)·教案·課件
    研討素材一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理解數列及其有關概念,了解數列和函數之間的關係;2.了解數列的通項公式,並會用通項公式寫出數列的任意一項;3.對於比較簡單的數列,會根據其前幾項寫出它的通項公式.二、過程與方法1.採用探究法,按照思考、交流、實驗、觀察、分析、得出結論的方法進行啟發式教學;2.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作好探究性學習;3.理論聯繫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 教學研討|6.1平面向量的概念(2019版新教材)
    二、目標和目標解析 1.目標 (1)了解向量的實際背景,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和向量的幾何表示. (2)掌握向量的模、零向量、單位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線向量等定義. (2)通過類比用帶箭頭的線段表示位移,理解用有向線段表示向量,進而理解向量的表示; (3)藉助有向線段的長度和方向,理解向量的模、零向量、單位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線向量等定義;能弄清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線向量的關係.
  • 教學研討|2.3.1離散型隨機變量的均值
    教學研討所選素材大多來自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的部級優課,或全國青年數學教師優秀課的獲獎作品,由陽光備課整理,僅供各位老師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來源:網絡 研討素材一《離散型隨機變量的均值》教學設計 設計者:薛克研 指導教師:佟玉臣 一、 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是一節概念新授課,均值是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的重要概念之一
  • 教學研討|3.2.1 古典概型
    研討素材一一、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通過試驗理解基本事件的概念和特點2、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計算公式,3、(二)過程與方法1、通過「擲一枚質地均勻的硬幣的試驗」和「擲一枚質地均勻的骰子的試驗」了解基本事件的概念和特點2、根據本節課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水平,通過例1的試驗通過問題讓學生理解古典概型的特徵:試驗結果的有限性和每一個試驗結果出現的等可能性,並歸納總結出古典概型的概率計算公式,體現了化歸的重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