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的革新!第一次成功地為拓撲絕緣體,構建出量子點接觸

2020-12-13 博科園

拓撲絕緣體是具有迷人特性的材料:電流僅沿其表面或邊緣流動,而材料的內部則表現為絕緣體。2007年德國巴伐利亞州Julius-Maximilians-Universitt(JMU)Würzburg的Laurens Molenkamp教授率先通過實驗證明了這種拓撲態的存在,他的團隊利用基於汞和碲的量子阱(HgTe)完成了這項開創性研究。從那時起,這些新穎的材料就成為了新一代元件的希望,例如,這些組件有望實現信息技術的創新。

JMU物理學家們現在已經第一次成功地為這些元件構建了一個基本元素-量子點接觸(QPC),並發表在在《自然物理》期刊上展示了這一成就。量子點接觸在其他二維結構中是準一維收縮,而二維結構只有幾個原子層薄。在拓撲量子阱中,導電態僅位於邊緣,這些邊緣態在量子點接觸處空間合併,這種接近使得研究邊緣狀態之間的潛在相互作用成為可能。這個實驗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光刻方法取得了突破,它使科學家能夠在不損害拓撲材料的情況下,創造出令人難以置信的小結構。

這項技術將使科學家們在不久的將來,在拓撲納米結構中發現令人印象深刻的新穎效果。通過相互作用的反常電導行為,使用複雜的製造過程,JMU物理學家成功地精確而溫和地構造了瓶頸,這種技術進步使他們能夠使系統的拓撲屬性功能化。在此背景下,Laurens Molenkamp教授和Bjrn Trauzettel教授領導的團隊首次能夠使用反常電導信號演示系統不同拓撲態之間的相互作用效應。維爾茨堡的研究人員將所分析拓撲量子點接觸的這種特殊行為,歸因於一維電子系統的物理。

一維中的相互作用電子

如果在一個空間維度上分析電子相關性,電子就會以有序的方式移動(不像在二維或三維空間維度中那樣)因為不可能「超越」先前的電子。從圖畫上講,在這種情況下,電子的行為就像鏈條上的珍珠。一維系統的這種特殊性質導致產生了有趣的物理現象,強庫侖相互作用和自旋軌道耦合的相互作用在自然界中是罕見的。因此,預計這個系統將在未來幾年產生根本性的發現。

拓撲量子點接觸是近年來在理論上預測的許多應用的基本組成部分。這種類型的一個特別突出例子是約拉納費米子的可能實現,義大利物理學家埃託雷·馬約拉納早在1937年就預言了這一點,這些激發在拓撲量子計算機方面具有很好的應用潛力。為此,不僅檢測馬約拉納費米子,而且能夠隨意控制和操縱它們,這是非常重要的。拓撲量子點接觸首先在JMU Würzburg實施,在這方面提供了令人興奮的前景。

博科園|研究/來自:維爾茨堡大學參考期刊《自然物理》DOI: 10.1038/s41567-019-0692-4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

相關焦點

  • 一種新的量子材料——拓撲絕緣體
    這樣的導電邊緣態是穩定存在的,且不同自旋的導電電子的運動方向是相反的,所以信息的傳遞可以通過電子的自旋,而不像傳統材料通過電荷,不涉及耗散過程,通俗地說就是不會發熱,這一發現讓人們對製造未來新型電腦晶片等元器件充滿了希望。圖:金屬、絕緣體和拓撲絕緣體的關係最早發現的拓撲絕緣體狀態,可以追溯到20多年前發現的量子霍爾效應。
  • 量子氣體中的神秘現象:邊緣導電的拓撲絕緣體!
    這些量子態可以用類似拓撲學中的虧格的整數表徵。以實的閉曲面為例,虧格就是曲面上洞眼的個數。下圖為拓撲絕緣體的能帶示意圖。(圖片來源:維基百科)這種邊緣態在保證一定對稱性(比如時間反演對稱性)的前提下穩定存在的,且自旋方向不同的導電電子的運動方向是相反的,所以信息可以通過電子自旋傳輸,而且不像通過電荷傳輸那樣會發熱。
  • 拓撲近藤絕緣體
    但是,在宏觀層面上,對稱性和拓撲理論對可能出現的起源現象已經有了很嚴格的限定,僅允許以下兩種可能的情況在SmB6中存在:一是拓撲絕緣體;二是超出朗道費米液體理論所描述範圍的奇特絕緣體。我們先看第一種情況。如果能帶結構理論以及朗道費米液體理論能正確地描述SmB6的低能物理性質,就可以根據能帶結構直接推斷出它的拓撲性質。
  • 復旦大學物理學系張遠波課題組在本徵磁性拓撲絕緣體中觀測到量子...
    近日,復旦大學物理學系張遠波、王靖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陳仙輝合作團隊首次通過實驗在本徵磁性拓撲絕緣體錳鉍碲(MnBi2Te4)中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該研究將為未來本徵材料體系中拓撲物理的研究開闢新思路。
  • 拓撲絕緣體研究獲進展
    該論文第一作者,現為杜克大學博士後的楊可松解釋說,這項工作的原始思想是尋找一種簡易並有效的方法從海量電子結構資料庫中尋找拓撲絕緣體。他們通過定義負能隙表徵反轉能帶結構以識別拓撲絕緣體,並通過分析自旋軌道耦合的物理本質,進而發現拓撲絕緣體在能帶反轉點(動量空間)的能隙差值(非自旋軌道耦合和自旋軌道耦合計算之間的差值,ΔEk)隨著晶格參數的略微變化近乎不變或者變化相對較小。
  • 拓撲相和拓撲相變的量子模擬
    例如區別於一般平庸的絕緣體,拓撲絕緣體最直觀的表現是具有拓撲性質導致的導電的表面態,並在各種雜質和環境擾動下穩定存在。這種穩定的表面態在傳遞電子信息的過程中不會產生耗散,被寄希望於在新一代的量子器件中發揮重要的作用。1973 年, J. Michael Kosterlitz和David J. Thouless 首次在二維凝聚態體系中提出了物質的拓撲相和拓撲相變的概念。
  • 物理史上首份「拓撲圖鑑」,鋪平科學家尋找拓撲絕緣體之路
    上周,《Nature》刊登的一篇論文就為我們展示了一份意義深遠的「拓撲圖鑑」,從原理上揭示了哪些材料會具有拓撲效應——這將幫助科學家深刻探索馬約拉納費米子、外爾費米子等奇異粒子——在這點上,最近關於「天使粒子」的研究成果就是在超導拓撲材料上達成的。
  • 新拓撲絕緣體有可預測的最大能隙
    原標題:新拓撲絕緣體有可預測的最大能隙 美國猶他大學的研究人員創建出一種新的拓撲絕緣體,其可作為矽半導體頂部金屬層的特殊材料,將使超高速計算機在室溫下執行快速運算成為可能。該項研究成果刊登在近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
  • 有機拓撲絕緣體,可否圓夢成真?
    從石器時代到資訊時代,材料始終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巨大推動力量。自二維量子自旋霍爾絕緣態獲得實驗驗證之後,表面/邊界導電而體相絕緣、並具有獨特量子學行為的拓撲絕緣體成為了很多化學家、物理學家和材料學家關注的方向。目前,從HgTe到Bi2Te3,從二維到三維,人們已經報導了多個系列的拓撲絕緣體。
  • 科學:基於鉍的納米帶顯示出「拓撲」運輸,這是新技術的潛力!
    科學:基於鉍的納米帶顯示出「拓撲」運輸,這是新技術的潛力!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稱為拓撲絕緣體的新興材料的納米帶,並使用磁場來控制其半導體特性,這是利用該技術研究奇異物理和構建新的自旋電子器件或量子計算機的一步,不同於絕緣體或導體的普通材料,拓撲絕緣體同時也是矛盾的 - 它們是內部的絕緣體,但在表面導電,普渡大學物理學和天文學與電氣和計算機副教授Yong P. Chen說。
  • 祁曉亮:我的拓撲絕緣體之路
    那一年,我和吳老師、張老師一起合作完成了我在量子自旋霍爾效應方面的第一篇論文。從這篇論文開始,我開始在張首晟老師的指導下,一步步走入拓撲絕緣體這個全新的領域。在這個領域中,拓撲學和簡單的絕緣體物理的結合即將帶來許多奇妙的新發現。
  • 祁曉亮: 我的拓撲絕緣體之路
    那一年,我和吳老師、張老師一起合作完成了我在量子自旋霍爾效應方面的第一篇論文。從這篇論文開始,我開始在張首晟老師的指導下,一步步走入拓撲絕緣體這個全新的領域。在這個領域中,拓撲學和簡單的絕緣體物理的結合即將帶來許多奇妙的新發現。
  • 拓撲絕緣體的一個新突破
    但有一種神奇的材料,它的內部是絕緣的,界面卻是可以導電的,這種材料被稱為拓撲絕緣體。自發現以來,拓撲絕緣體一直是凝聚態物理的研究熱點。 拓撲絕緣體的能帶示意圖。通常絕緣體的導帶(conduction band)與價帶(valence band)之間存在能隙,電子無法傳導,而在拓撲絕緣體的表面存在一些位於能隙間的量子態——拓撲表面態(topological surface state),允許電子傳導。
  • 取出拓撲絕緣體表面態
    所謂拓撲絕緣體,即體態是絕緣體,只是這種絕緣體的能帶結構是拓撲非平庸的。此時,其與真空接觸的表面就必然呈現一種金屬態,且這種表面態具有兩支自旋手性相反的通道,它們各自呈現線性色散關係。因此,拓撲表面態通常具有極高的載流子遷移率,如圖2(a) 所示。這一圖像由圖2(b)顯示的ARPES結果反覆證實。於是,物理人很傲嬌地告訴您:吾有一立方,其體不導電,其表無阻抗!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 基於kagome晶格聲學超材料的高階拓撲絕緣體
    近來,相關理論研究人員預測了一類新型高階拓撲絕緣體,它遵循廣義的體-邊界對應原理。d維的二階拓撲絕緣體在無能隙(d-1)維邊界態缺乏拓撲保護,反而在「邊界的邊界」上表現出了(d-2)維拓撲態,每個(d-1)維邊界均可被視為一階拓撲絕緣體。 同樣,d維的三階拓撲絕緣體可被看作(d-3)維拓撲態,而它們的(d-2)維邊界則是二階拓撲絕緣體。
  • 物理所拓撲絕緣體材料生長調控和輸運性質研究獲系列進展
    最近三年來,三維拓撲絕緣體的研究在世界範圍內取得了飛速進展,並成為凝聚態物理研究中的一個爆發性熱點領域。拓撲絕緣體是一類具有非平庸的拓撲對稱性(Z2)的材料,其內部絕緣,但在表面上存在著一種無能隙的、線性色散並且自旋與動量鎖定的特殊電子態。這種新的量子物質態被預言可以產生出許多新奇的準粒子和物理效應,如磁單極、Majorana費米子和量子化的反常霍爾效應等。
  • 深入了解拓撲絕緣體:電子的自旋和動量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一種稱為拓撲絕緣體的特定材料,部分類似於其中一種,部分類似於另一種,行為類似於表面上的導體和內部絕緣體。由於拓撲絕緣體具有獨特電子特性,以及它們在自旋電子器件中的潛在用途,甚至可以作為量子計算機的電晶體,美國能源部(DOE)Argonne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們對研究這些材料中導電錶面電子兩種特性之間的特殊關係很感興趣。
  • 拓撲絕緣體,這種近乎完美的表面傳導為電子電路帶來了新希望!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前沿科技#系列徵文拓撲絕緣體是一種優異的材料,這種近乎完美的表面傳導為快速有效的電子電路帶來了希望,儘管工程師們必須面對這樣一個事實,即這些材料內部實際上是浪費的空間。現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展示了一種方法,可以在物理空間更加寶貴的領域實現這點。2005年賓夕法尼亞大學首次發現了拓撲絕緣體,首次展示了拓撲絕緣體利用其整個足跡的方法。通過使用光子而不是電子,光子晶片有更快的數據傳輸速度和信息密集型應用。具有可即時重新定義邊緣的光子拓撲絕緣體將有助於解決足跡問題。
  • 科學帶來新的拓撲量子,將會給人類帶來巨大好處,拓步量子是什麼
    拓補學是一門學科,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鄧肯-霍爾丹就是拓補學的一位研究者,他在拓補學的領域走在時代的前列,他認為未來關於拓撲量子的研究將會成為重點,而且拓補學會不斷的出現諾貝爾獎,因為這個領域將會推動科學技術的發展。拓撲量子是一種神奇的量子,嚴格意義來說拓撲量子屬於絕緣體,但是同時拓步量子又具有區別於其他絕緣體的特點。
  • 浙大科學家首次突破光學拓撲絕緣體研究,太赫茲互聯技術劍指6G
    2020 年末,其憑藉首次實驗實現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實現基於太赫茲拓撲光學的片上通信以及在特製的三維聲子晶體中首次觀測到了自旋為 1 的外爾點等重大突破,浙江大學百人研究員楊怡豪成功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 2020 年中國區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