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六朝文獻裡之孔門十哲

2021-02-19 孔子與儒家文化研究所

漢代立國以後,儒家經典愈趨重要,漢文帝時有一經博士之立,至漢武帝時已具立五經博士矣。《論語》雖不在五經之列,惟據王國維考證,「孝文時置《爾雅》《孝經》、《論語》博士,至孝武廢之者,非廢其書,乃因此三書人人當讀,又人人自幼已受之,故博士但限五經。」[1]「是通經之前,皆先通《論語》《孝經》。」[2] 是《論語》之重要性可見一斑。有關孔門師弟子之事跡,《論語》無疑是最重要之依據。李零云:「前人辨偽,於各書的可信度向有成說,如研究孔子生平,學者習慣上認為,只有《論語》是真孔子言,《左傳》《孟子》、大小戴《記》次之,諸子皆可疑,《史記》等漢代人的說法又等而下之。」[3] 李氏言是。由是觀之,六朝文獻採用孔門十哲之事跡,亦多以《論語》所載為據,以闡析一己之道理。今舉例如下: 

1.《後漢書・肅宗孝章帝紀》載建初元年(78)三月詔:「昔仲弓季氏之家臣,子遊武城之小宰,孔子猶誨以賢才,問以得人。明政無大小,以得人為本。」[4]

案:冉雍,字仲弓。此詔言仲弓為「季氏之家臣」,事見《論語・子路》: 

仲弓為季氏宰,問政。子曰:「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曰:「焉知賢才而舉之?」子曰:「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諸?」(13.2) 

宰為總管之意。此言冉雍為季氏總管,向孔子問為政之道。孔子以為應由負責官員帶頭,不計較別人的小錯誤,並向主人提拔優秀人才。冉雍不解,不知怎去識別並提拔優秀人才。孔子以為應當提拔自己所了解的;至於自己並不了解的人才,也自然會有人能了解他,加以舉薦。此為孔子向冉雍「誨以賢才」之事。又,言偃字子遊,此詔所言「子遊武城之小宰」事,見《論語・雍也》: 

子遊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曰:「有澹臺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於偃之室也。」(6.14) 

武城為魯國之小邑,在今山東費縣西南,子遊為武城縣長。此邑雖小,可是孔子仍問子遊有否獲得賢才。子遊在武城找得澹臺滅明,[5] 子遊以為此人走路不插小道,如非公事,絕不會到子遊之府第。可見澹臺滅明為人正直,不做徇私枉法之事,故子遊以其為人才。漢章帝此詔以冉雍、言偃之事入文,自是希望錄用人才,願大臣可加以引薦。 

2.《宋書・傅亮傳》:「初,亮見世路屯險,著論名曰《演慎》,……仲由好勇,馮河貽其苦葴。……因斯以談,所以保身全德,其莫尚於慎乎。」[6]

案:傅亮,字季友,西晉文學家傅鹹玄孫。劉宋時官至左光祿大夫、中書監、尚書令。傅亮因見世途艱險,故撰寫《演慎》一文。此中以為如能像起始般謹慎對待事情之終結,事無不成。傅亮引仲由之事,以為其人只能好勇,逆耳勸誡。傅亮於文中遍舉例證,以為保全自身使德行完美,當以謹慎為上。考此言「仲由好勇,馮河貽其苦葴」,事見《論語・述而》,其文如下: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7.11) 

在孔門弟子當中,仲由每有兼人之勇,故孔子每抑之。此處孔子與顏淵討論用行舍藏,孔子以為唯有顏淵與自己相似,可以收放自如。仲由大抵心有不甘,遂問夫子如欲領兵打仗,則與誰人同行。孔子欲抑仲由,因言赤手空拳和老虎搏鬥,不用船隻去渡河,以身犯險而毫無悔意之徒,自己絕不與之同行。能與夫子同行者,必然是面臨任務便戒慎戒懼,善於謀略而能完成任務之人。《宋書》此處以為行事當應謹慎,遂以仲由故事作為反證。及後仲由果死於衛之內亂,孔子悲痛不巳,亦證明其「暴虎憑河」之憂慮不無道理。 

3.《弘明集》釋道恆《釋駁論》:「古人每嘆才之為難,信矣。……孔門三千,並海內翹秀,簡充四科,數不盈十。於中伯牛廢疾,回也六極,商也慳悋,賜也貨殖,予也難雕,由也兇愎,求也聚斂,任不稱職;仲弓雖騂,出於犁色。而舉世推德,為人倫之宗。欽尚高軌,為搢紳之表。百代詠其遺風,千載仰其景行。」[7]

案:《釋駁論》引孔門弟子事跡以明人才難得之理。此處所言,大多化用《論語》之文。「簡充四科」,用《先進》11.3;「伯牛廢疾」,用《雍也》6.10;「回也六極」,用《雍也》6.3;[8]「商也慳吝」,用《子路》13.17;[9] 「賜也貨殖」,用《先進》11.19;「予也難雕」,用《公冶長》5.10。「由也兇愎」,則化用多章《論語》,如《公冶長》5.7孔子以為仲由「好勇過我,無所取材」,《述而》7.11謂其「暴虎馮河,死而無悔」,《先進》11.13載仲由「行行如也」,孔子以為「不得其死然」。「求也聚斂」,用《先進》11.17,以為冉有助紂為虐;「仲弓雖騂,出於犁色」,用《雍也》6.6。此等皆孔門十哲,而《釋駁論》引之以明人才之難得。 

4.曹植《學官頌》:「宰予晝寢,糞土作誡。」[10]

案:曹植此處以宰我晝寢之事為說,以為為學貴乎勤勉。誡是警告之義,即以晝寢之事為誡。考宰我晝寢之事,見《論語・公冶長》,其文如下: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5.10) 

白天本是為學求道之時,然宰我卻於此時睡覺。孔子知之,遂以為腐爛之木頭不得雕刻,糞土似的牆壁粉刷不得。宰予在白天睡覺,自是可堪責備。孔子又以為曾聽人說聽其言而信其行,可是在宰我晝寢之事以後,孔子以為可以改為在聽到別人之說話後,必要考察其行徑。宰我位列孔門言語之科,能言善道,故孔子有此慨嘆。 

5.《三國志・魏書・荀彧傳》裴注引孫盛《晉陽秋》:「顗弟粲,字奉倩。何劭為粲傳曰:粲字奉倩。粲諸兄並以儒術論議,而粲獨好言道,常以為子貢稱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聞,然則六籍雖存,固聖人之糠秕。」[11]

案:荀粲乃荀彧之子,字奉倩,魏晉玄學代表人物。其父兄家族俱好以儒術議論,唯荀粲獨好道家,以為《詩》、《書》、《禮》、《易》等經典皆為聖人通往大道時所遺下之糟粕。此處引子貢所言,以為夫子所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聞,今所得聞者,只為六經之糟泊而已。考子貢所言,典出《論語・公冶長》,其文如下: 

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5.13) 

此處「文章」二字,皇侃云:「文章者,六籍也。」[12] 上引《晉陽秋》謂「六籍雖存」云云,可知《晉陽秋》釋「文章」之義與《義疏》相同。《晉陽秋》此文引子貢所言,指出孔子所重者並非可以得見之六經,而是不可得見之」性與天道」。此又可參看另一章《論語》: 

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17.19) 

弟子只是唯言是求,實則孔子之行藏語默,全是教材,弟子當細心體察之,方能稱是。 

6.《劉子・均任第二十九》:「子遊治武城,夫子發割雞之嘆。……德小而任大,謂之濫也。德大而任小,謂之降也。而其失也,寧降無濫。是以君子量才而授任,量任而授爵,則君無虛授,臣無虛任。故無負山之累,折足之憂也。」[13]

案:《劉子・均任》所引「子遊治武城」之事,見於《論語・陽貨》,其文如下: 

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遊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17.4) 

據上文所引,子遊當時乃武城縣長。時孔子剛巧到武城,聽到彈琴瑟唱詩歌之聲。孔子以為割雞不必用牛刀,武城只一小邑,不必以禮樂教化,所謂「治小用大」是也。子遊不以為然,援引從前夫子教誨,禮樂教化可令人和而易使。孔子聞子遊所答,深以為然,以為自己前言有失,故告誡弟子為戲言之矣。《劉子》此篇名為「均任」,篇中所述亦以才華與職任相匹為尚,故以子遊之材而治武城,實非量才而授任,而是大材小用。惟《劉子》所欲申論者,與《論語》原意稍有不同。《論語》原為子遊之「治小用大」,與在上位者本無關係;至於《劉子・均任》,通篇以國君如何量任而任人著眼,故二者析述之角度不盡相同。 

相關焦點

  • 孔門四科國學常識日報
    孔子是儒家學說的開創者,他「有教無類」,被尊為「萬世師表」,在他的教育體系裡,有「孔門四科」之分。「孔門四科」歷來有兩種解釋,一是指「文、行、忠、信」四個方面,二是指「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四個科目「文、行、忠、信」:「文」主要指各種文獻知識,主要有《詩》、《書》、《禮》、《樂》、《易》、《春秋》等內容;「行」主要指道德實踐,孔子固然重視「文」,但更重視「行」,所謂「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忠」是對待別人真誠、忠心,所謂「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為人謀而不忠乎」;「信」主要指與人交往的誠信
  • 「孔門十哲」之一子夏的十大經典名句,堪稱傳世經典!
    春秋末年晉國溫地人,「孔門十哲」之一,七十二賢之一,受儒教祭祀。1、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出自《論語·顏淵》【譯文】天下的人都是自己的兄弟。2、小人之過也必文。出自《論語·子張篇第十九》。【譯文】小人犯了錯誤一定會掩飾。
  • 科舉中進士,留學得博士,陳煥章和他的《孔門理財學》
    作為康有為的學生,陳煥章深受其師孔教思想的影響,「倡明孔教」成為他一貫追求的理想;作為民初思想家,陳煥章推崇其師的孔教思想,在陳氏的著述中,如登載於《孔教會雜誌》《經世報》上的論說、講演、書信公函等大量文獻,以及陳煥章主要的著作《孔門理財學》《孔教論》等,無不體現了其師的孔教思想。康有為曾寫道:「孔子為創教之聖,立人倫,創井田,發三統,明文質,道堯舜,演陰陽,精微深博,無所不包」。
  • 史上十哲六大將:第二被清出宋武廟,韓信第三
    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對武廟祭祀名單又作調整,共有歷代名將七十二人入廟,分成殿上十人及兩廡六十二人兩組,其中殿上十人被後人也習慣地稱為「十哲」。在唐宋武廟「十哲」中,有六大猛將,按唐宋武廟座次排位。第六位:郭子儀(697-781),宋武廟「十哲」。唐朝猛將,興唐大將,華州鄭縣(今陝西渭南華州區,早年中武狀元,任朔方節度使時,率軍勤王,收復河北、河東。
  • 古聖今賢丨子貢在孔門弟子中的特殊地位
    文/楊朝明子貢在孔門弟子中的特殊地位新近大量早期文獻的出土問世,使我們不得不對許多學術問題進行新的思考,在有關孔子及原始儒學的材料中,孔子弟子子貢的材料就頗為引人矚目。《論語》記載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研究孔子最為重要的文獻,該書記載中涉及到孔子眾多的弟子,但是,據統計,其中與子貢相關的材料有三十五章,而與顏回相關的卻只有二十章;在該書中,子貢的名字出現五十七次,顏回的名字卻只出現三十二次。眾所周知,顏回是孔子最為得意的弟子,而與之相比,《論語》記載的情況本身,可以看出子貢在孔門中的重要地位,子貢與孔子的親密程度。
  • 六朝士人心歸何處
    在時局動蕩、命運多舛的年代裡,六朝的士人們紛紛走進自己的園林,展開了遊山玩水、把酒言歡、吟詩作賦、談玄論道、聚徒授課等諸多活動。私家園林和周代的闢雍、泮宮,孔子的杏臺,漢代的國子監以及宋明的書院一樣,成為中國古人開展教育活動的極佳場所。
  • 朗風骨 | 魏晉南北朝節日歲時參考文獻(中)
    這次依然是1000篇參考文獻推送,(上)的連結在此,需轉。《清代及民國晉中地區方志所載喪葬演出習俗考論》王美翔《驅儺_儺舞_儺戲_戲曲起源在民俗學上的認識》麻國鈞《十世紀中期的莫高窟崖面概觀_關於_省略_分配窟龕名數_的幾個問題_摘要》馬德《唐宋時期敦煌地區生產生活民俗中的神祇研究》姜柯易《魏晉飲食文化初探_以_世說新語_為考察範圍》胡煒《遠古天鉞的三方面演進_中國之美的起源及特色的再探討》張法《中國各民族儺戲的分類_特徵及其_活化石_價值》曲六乙《中原的火與周邊的石
  • 寧波餘姚漢六朝遺址出土簡牘類文書!文獻名邦再添實證
    于越故地、文獻名邦又添實證!12月9日,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發布浙江寧波餘姚市花園新村漢六朝遺址考古成果。考古出土封檢、木觚、木板等簡牘類文書若干,是為本次考古的重大發現。發掘區全景2020年7月至11月,為配合餘姚市梨洲街道花園新村1-6號地塊的出讓建設,經國家文物局批覆同意後,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聯合餘姚市文物保護管理所、復旦大學、四川大學等多家單位,對該地塊內前期勘探發現的漢六朝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
  • 在金陵十八景中,尋訪六朝古都的前塵往事
    作為第一期,自然是要向大家推薦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的江蘇南京。南京歷史悠久,人文厚重,絕美風光數不勝數。而歷經時間考驗,最富盛名的,莫過於「金陵十八景」。 不過關於具體「十八景」的景區組成,坊間有不同的說法。今天我們挑選兩種流傳最廣的版本,分兩篇推文分享給大家。
  • 趙匡胤拜武廟十哲後,為什麼下令將白起踢出去?
    此外,還以10名古代名將在武廟裡配享,吃一口冷豬肉。這就是「武廟十哲」。「武廟十哲」是秦武安君白起、漢淮陰侯韓信、季漢丞相諸葛亮、唐尚書右僕射衛國公李靖、司空英國公李勣、漢太子少傅張良、齊大司馬田穰苴、吳將軍孫武、魏西河郡守吳起、燕昌國君樂毅。在這些人裡面,除了田穰苴的事跡稍顯單薄外,其餘9人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將。
  • 訪朝天宮,問六朝興衰,尋南京史蹤
    現朝天宮保有牌坊、照壁、泮池、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崇聖殿、敬一亭等古建築。朝天宮還是南京市博物館所在地,通過參觀這些館藏文物,能夠詳細了解南京城市發展變遷史。圖為崇聖殿。圖為敬一亭。南京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其地勢號稱「龍盤虎踞」,據說這詞最早是諸葛亮訪東吳時和孫權說的。「龍蟠」指南京鐘山,「虎踞」則指南京石頭城附近地勢。
  • 源本60秒49:孔門弟子之孔鯉過庭
    聽聽源本做個題~上回問題(源本60秒48:孔門弟子之原憲桑樞)答案是D,想了解《南華經》,點源本文常60秒27:莊子1. 孔子曾經管理魯國倉庫。官不大,卻因工作出色受到魯昭公青睞。此時,孔子喜得貴子,昭公特別贈送一條大鯉魚作為賀禮。孔子極為重視國君的賜予,就給兒子起名為孔鯉,字伯魚。
  • 聽吳國武教授講《論語》:孔門四科,先進後進
    ——《四書章句集注》這裡面就講到弟子的問處和聖人的答處,這裡就是今天主要涉及到的內容——孔門四科,先進後進。孔門四科,德行科、言語科、政事科和文學科,其實這四科的分類對後世影響很大,後世的儒學分作義理、辭章、經濟、考據,跟孔門四科的分法有關係。
  • 山水詩與工夫論:詩何以成為體道之利器?
    王弼的解釋有機地融合孔、老思想精義,其解釋效用比較圓滿。但王弼畢竟是玄學化的儒者,他對道德情感的理解,上不同於孔、孟,下也有別於宋明理學家。他說的「無」雖有創造義,但承體起用的力道不足,他對情的肯定仍在「應物」層而已。王弼在當時的玄學家當中,雖然是較具儒家玄思性格的人,但他的聖人有情論乃是弱勢的有情論,就像他的無之創造性是弱勢的創造性。
  • 南京涵碧樓:六朝古都裡蕩漾的新光,穿越千年時光的古典甌樂
    最初的第一家涵碧樓建於上世紀二十年代的臺灣地區,蔣介石赴臺之後,臺灣涵碧樓便改為蔣家夫婦的行館,並在該行館生活了十數個春秋。可以說,涵碧樓的設計是非常符合國人的審美風格。因為涵碧樓的設計師一直秉承:一座頂級酒店的設計不單單以建築為對象,更要注重環境對於住宿體驗的詮釋。所以南京涵碧樓不可避免的也保留了南京的特色和飽滿的文化感。
  • 黃龍祥:針灸文獻的源流、種類、性質與價值
    類似這樣的錯誤,如果不明文獻的原始出處及其流傳,根本無法發現。例之二 人年三十以上,若灸頭不灸三裡穴,令人氣上眼暗,所以三裡下氣也。(《千金翼方·針 灸》)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裡,令人氣上眼暗,所以三裡下氣也。(《外臺秘要方·明堂》) 三裡:凡人年三十以上,不灸此穴則熱氣上衝,眼目無明。
  • 逯銘昕:《宋代傷寒學術與文獻考論》出版
  • 孫大海、李鵬飛:唐代小說和傳記的文獻清理與理論建構——評羅寧、武麗霞新著《漢唐小說與傳記論考》
    近幾年來,羅寧教授又陸續發表了《制異名新說應文房之用——論偽典小說的性質與成因》、《古小說之名義、界限及其文類特徵——兼談中國古代小說研究中存在的問題》等極具學術價值的論文。2016年,巴蜀書社出版的羅寧、武麗霞合著之《漢唐小說與傳記論考》,堪稱羅寧教授十數年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該書共收入論文二十三篇,分為小說與傳記的總論、小說文獻研究、傳記研究三個部分。
  • 而他與他們位列武廟十哲
    答案是肯定厲害的,然而諸葛亮和他們都位列武廟十哲。東漢末年,自董卓以來群雄並起,到後來三國鼎立再到最後三國歸晉。在此期間出現了不少能人將相,你方唱罷我登場,可謂是數不勝數。今天咋們就來聊一聊我標題中提到的他,想必大家都知道我說的是誰了,沒錯他就是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