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經》中譙明山水中生長著很多何羅魚,長著一個腦袋卻有十個身子,發出的聲音像狗叫,人吃了它的肉就可以治癒腫脹病。有說法認為這種動物是烏賊,烏賊五對觸手,一個腦袋,它屬於軟體動物門裡的頭足綱,頭足綱雖然是無脊椎動物但是它是所有無脊椎動物中神經和肌肉最發達的,也就是腦子最聰明身體最強壯同時也是個頭最大的。頭足綱最原始的鸚鵡螺有殼觸手超過六十隻,烏賊有已經退化骨板的殼,十隻觸手比較聰明。
山中還有一種獸,形狀像豪豬卻長著柔軟的紅毛,聲音叫起來像「榴榴」的發音。養殖它可以避猛獸,叫做孟槐。中國古代動物史認為它是貉的東北亞種,從外形上看還是有點相似。但是貉還有一個別名叫土獾,獾屬於鼬科是一種比較機靈的小動物。
在啄光山的河流有鰼鰼魚,形狀像喜鵲卻長有十隻翅膀,發出的聲音與喜鵲叫聲相似,人飼養它可以避火,吃了它的肉就能治好人的黃疸病,中國古代動物史認為它是泥鰍,但是我絕的泥鰍未免太多偏差。後來看到一部紀錄片說是重慶的中華金沙鰍,不知這個考證是否準確。
再向北有座山叫虢山,山上有很多橐駝,就是雙峰駝,大部分鳥都是寓鳥,形狀像老鼠卻有些鳥的翅膀聲音像羊,這種鳥就是蝙蝠,蝙蝠和老鼠沒有什麼關係,跟刺蝟和馬關係比較接近,它是唯一一種會飛的哺乳動物。
再向北六百裡有獸,長得像兔子的腦袋和麋鹿的耳朵,發出的聲音如同狗嚎叫,用它的尾巴進行飛行,名稱叫耳鼠。吃它的肉就可以百毒不侵,這個動物和飛鼠是同一類,都是鼯鼠。鼯鼠能依靠手腳之間皮膚膜進行滑行,依靠扁平的尾巴控制方向,因為皮膜沒有肌肉和骨骼它們並不能真正的飛行,就是會滑行的哺乳動物。鼯鼠的糞便是五靈脂是一種藥材。
在提山,有獸其如豹而文首,名曰狕,中國古代動物史認為它是金貓,它的親戚是美洲金貓,成了個頭最大的貓。
在諸懷河中有很多鮨魚,魚身而犬首,其音如嬰兒,食之已狂。吃了它的肉可以治療癲狂症。這個動物就是海豹,海狗這類鰭腳目動物很多都有像嬰兒哭聲類似的描寫。
《中山經》在牛首山有獸像狸而且白尾有鬣,名曰腓腓。人們飼養它就可以消除憂愁。中國古代動物史認為它是白鼬又稱掃雪鼬,在中國和歐洲還有蘇聯的北部都有分布,在冬天的時候大部分體毛會變成雪白色。這種動物很小,比貓體型小不少。在野外情況下一般都活不過兩年。
在崑崙山有獸其狀如彘而有角,發出的聲音如同人大哭,叫做蠪蚳。人吃它的肉就能不做噩夢,到底有沒有長角的豬呢?在印尼有一種豬叫鹿豬。它的上顎有兩個巨大的牙齒向上彎曲吃穿自己的皮膚看起來就像角一樣。這個大牙齒只有公豬才有,是在爭奪配偶時候使用的,它們打架的時候會儘可能的這段對方的大牙,自己的大牙越完整越漂亮就越有優勢。這些豬最大只能長到100公斤。
在敖岸山有一種野獸,其狀如白鹿而四角,叫做夫諸,見到它就會出現水災。這種動物我認為是坡鹿它角前部合後部離得很遠所以看起來像四隻,主要分布在海南島和東南亞,它們通常在小溪或者沼澤地裡成小群活動,在大雨後它們的活動會更加頻繁,也許正是這個原因才會有水災的說法。
在蔓渠山有一種野獸叫馬腹,長著人一樣的臉和虎一樣的身體,發出的聲音像小孩子哭泣,吃人。在中國古代動物史任務它是虎鼬。它也是鼬,但是個頭更大身體有著黃黑相間的斑紋,和森林中的白鼬不一樣,它一般生活在比較乾旱的荒漠地帶。它是一種性格兇猛的動物,但遇到人又來不及躲避時,它會樹立起自己的尾巴和毛髮。讓自己看起來更大尋找機會主動攻擊人或者逃跑。
有獸焉,狀如鼣鼠,白耳白喙,名曰狙如,見則其國有大兵。名曰狙如,指的是就是艾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