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小編給大家說一部關於家暴導致的慘案影片。由導演許鞍華,和演員任達華與張靜初聯手演繹。這是一部值得反覆品味的電影,家暴這個詞對我們觀眾朋友來說,或是陌生遙遠的,但對於這世上的一部分人來說,家暴又是實實在在存在於生活裡絕望的縮影。有時候電影畫面越節制,刻畫越淡然真實,不放大生活裡的一絲一毫,只是把生活原原本本放在你面前,就足以讓人動容。
家暴本身就是惡魔,張牙舞爪地露出那副醜陋的嘴臉,抓著每一個軟弱的女性不停地往地獄裡拖,女性撕裂的慘叫、無力抗拒和事後的包容原諒,最後都會成為慘案的引子。影片當中在面對李森的每一次發狂,隔著屏幕都能感覺到那種絕望的害怕,害怕他下一秒就會拿刀捅向曉玲。果不其然,最後曉玲和孩子還是沒逃脫魔抓,對於曉玲的態度,是氣氛更是同情。可以說是她自己的懦弱把自己一步步推向懸崖。還有社會對家暴事情的冷漠。
影片中女主曉玲的悲劇可能是不具備普遍意義的。一個頗有深意的場景是:當曉玲被李森一次次的婚內家暴後,呆坐在屋外望著遠方,此時來了個大陸移民跟她聊天,這個路人就盛讚天水圍的環境好,而且與大陸隔海相望,是個住人的好地方。這應當不是恭維話,影片很快進入了內地四川,曉玲來自四川鄉下,家裡連個電視機都沒有,所以她被來自香港的裝修工人李森俘獲芳心是符合邏輯事實的,與李森的婚姻讓曉玲父母的虛榮心得到滿足——給家裡帶來家用電器,修房起屋,李森的到來,仿佛就是這個窮鄉僻壤的救世主,在香港屬於絕對下層的李森,在曉玲家鄉卻是個不折不扣的上層人士。而且李森事實上已然凌駕於曉玲的家庭之上,他對曉玲妹妹的霸佔某種程度上就表明了他們之間的不對等關係。家暴看起來會有社工跟進,可以向有關機構反映,調解矛盾。一切看似完整的制度,其實反而成了一種罪惡的助推手。李森的脾氣是隨著王曉玲一家給他的優越感中膨脹的。曉玲一家把他當做拯救者,這些自認為低賤的人們培育了李森不切實際的優越感。通過各種待遇把人分了等級的社會培育了無數李森這樣的男人,他們通過歧視和迫害他們眼中的「低等人」來維持他們心中最後的平衡。
影片裡的悲劇僅作為參考出現,於是喚醒的是人人所觸及的隱秘。可以對劇中人所處的生死絕境無動於衷,但誰也無法迴避現實對自己的脅迫。所以關於悲劇,要麼成為傳奇,要麼成為現實的證據。很多遭受過家庭暴力的人內心深處都有無可厚非的秘密。有人選擇沉默,有人選擇遺忘,還有人選擇適應。影片最令人心痛的還是開頭那句,本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