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藥是藥食兩用的典型代表之一,不僅入口粘滑、口感很棒,而且益肺、補腎,是慢性腎臟病患者難得的好食材。
《中國藥典》介紹山藥,甘,平。歸脾、肺、腎經。功能與主治: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用於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肺虛喘咳,腎虛遺精,帶下,尿頻,虛熱消渴。麩炒山藥補脾健胃。用於脾虛食少,洩瀉便溏,白帶過多。
山藥中含有「山藥多糖」,它可以消除氧自由基、抗氧化、增強機體免疫力、防治癌症、延緩衰老。
「山藥多糖」的護腎功效
人為什麼會患慢性腎炎?是因為過激的免疫炎症,而過激免疫炎症的病因,則是細胞內的線粒體產生了過多的氧自由基,而山藥可以消除體內過多的氧自由基。
另外,山藥還可以抑制MCP-1蛋白(腎組織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這種蛋白質分泌過多,會造成腎臟出現炎症而受損。
山藥通過對免疫系統的調節,減輕腎臟炎症,從而降低慢性腎臟病患者的尿蛋白、血肌酐,保護腎功能。
各類慢性腎臟病患者都可以每天吃2-3兩山藥,只要不超量都是有好處的。
食用山藥的注意事項:
1.不要食用生山藥粉
生的、沒有經過煮熟的山藥,可能引起急性腎損傷。
有些人把生的山藥打成粉,做成果汁喝,這樣沒有經過「煮熟」的解毒步驟是不行的。
2.高鉀患者吃山藥不宜太多
每100g山藥中含鉀213mg,不算低了,雖然鉀含量沒有香蕉高,但也屬於高鉀食物。
普通人和腎功能正常的腎病患者多補充一些鉀對身體有好處,多數正在服用利尿劑(多數利尿劑會排鉀,有低鉀風險)的患者也適合補鉀。但是,慢性腎臟病3-5期的腎衰患者,以及服用普利、沙坦等具有升鉀作用的患者,本身有高鉀血症風險,要減少山藥的食用量。
另外對於高鉀食物,有一個小妙招:鉀易溶於水,把食物切成小塊浸泡或水煮,可以減少約1/2或1/3的鉀。所以烹飪之前用熱水焯一遍,可將山藥的鉀含量降至100-150mg/100g,鉀含量中等,此法適合有高鉀風險的腎病患者。
最後,多數情況下山藥的功效只是作為輔助,不能作為腎病患者的主要治療藥物,吃山藥的同時,不要耽誤正規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