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收環境稅有理可行 與燃油稅合併更為合理

2020-12-27 騰訊網

  對即將徵收汽車「環境稅」的傳聞,我持贊成態度。使用汽車汙染了環境,如果不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補償,對不使用汽車的人來說是不公平的。

  汽車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發明之一,是所謂「改變世界的機器」。汽車來到這個世界以後,確實把人類社會徹底改變了。但同時汽車也給人類社會帶來兩大危害:一是對能源的消耗,二是對環境的汙染。針對汽車對能源的消耗,現在已經採取了措施,即用徵收燃油稅的辦法予以節制與補償,但是對於汽車危害環境問題,目前還沒有有效的節制與補償措施。實施燃油稅既體現了對汽車消耗能源的補償,也體現了公平原則,即多用車,多補償。對環境汙染也應當體現這兩個原則,即多用車多汙染,就要多做補償,增加徵收一定的「環境稅」,一方面是對社會的補償,一方面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對汽車使用有所節制。

  有人說中國的車輛稅費已經很高,再加收環境稅將雪上加霜。其實中國稅費不僅是偏高的問題,更有不合理的問題,有些不該徵的徵了,有的該徵的卻沒有徵,或者徵得過低,比如奢侈稅,這是中國總體稅收結構問題。稅收結構要調整,有些稅確實應當減免,有些稅應當增加或提高,不是只增不減,也不是只減不增。具體到車輛稅費,徵收燃油稅、排汙稅,都是合理的,也是為了使汽車能持續健康發展;有的稅費就應當減免,比如過橋過路費等。

  北京市率先提出對機動車排放徵收環境稅,是帶了一個好頭,但是徵收的辦法不應該是簡單地按照汽車的排量收繳,而應當依據車子的使用多少收取,因為造成空氣汙染的是車子的使用過程,而不是車子本身。比如一輛大排量車只是放在車庫了,它並不會對周圍空氣造成汙染,只有當它跑起來時才會危害周圍空氣。這和徵收燃油稅是同樣的道理,即多使用,就多耗能,也就多汙染。我們提倡少使用私家車,但並不限制購買私家車,道理也在於此。

  現在人們的經濟狀況不盡相同。有些人特別有錢,可能同時擁有三五輛,甚至十多輛車,其中不乏大排量,但是一次出行只能開一輛車,有的車子放在車庫裡一年也動不了幾次。有的富人買一輛6.0的法拉利,但是一年也出去「飆」不了幾次車,你卻要按照排量徵收他很高的「環境稅」,這等於是在懲罰富人,也體現不出社會的公平性。相對一輛排量1.0的麵包車,排量雖小,卻每天在馬路上跑七八個小時甚至十多個小時,這種車的技術標準也相對較低,造成的空氣汙染無疑比那輛法拉利高出無數倍,卻只收了很低的「環境稅」,當然是既不合理也不公平,對汽車工業的技術進步也不利。

  按照使用情況徵收環境稅,簡單的辦法是把它與燃油稅合併,即提高燃油稅稅率,或者把現在燃油稅的一部分變為排放稅,乾脆叫燃油排放稅。跑的路多,燒得油多、消耗的能源就多,自然對環境的汙染也多,這兩者是完全一致的,並不矛盾。

  目前能源短缺和環境狀況嚴峻,兩個問題同時降臨,如同加收燃油稅一樣,加徵環境稅必將對汽車業產生正面引導,特別是會對汽車消費產生正面影響。有了這兩稅疊加的效果,就更加增強人們選擇省油車輛和少用私家車的意識。稅費引導消費,而消費直接影響市場,市場引導生產廠家,汽車產業結構也會相應改變,最終的結果就是小排量車市場越來越興旺,大排量、油耗高的車子發展受到抑制,最終達到降低能源消耗和改善環境的雙重目的。 (程遠)

[責任編輯:carriewang]

相關焦點

  • 燃油稅系列報導:燃油稅何時出臺費疑猜
    今年9月份,據全國乘用車信息聯席會秘書長饒達透露,燃油稅出臺時機已經具備,作為本屆政府任期內重要任務之一,應該會在明年3月份實施。這一來自高層人士的關於燃油稅徵收確切時間的表態,頓時讓被數次熱炒又數次流產的燃油稅代替養路費徵收問題又成了一次回鍋的盛宴,沸沸揚揚了數日。
  • 美國日本怎麼徵燃油稅
    美國是較早徵收燃油稅的國家,從1919年俄勒岡州開徵汽車燃油稅為開端,到1929年所有的州都已開徵燃油稅。除各個州徵收燃油稅外,美國聯邦政府也徵收一定的燃油稅。  美國聯邦燃油稅的納稅人包括進口商、混合燃料的生產商、油氣管道運營商、油輪運營商、分銷商、煉油廠、油氣儲存庫(站)。
  • 專稿:鑑美日歐經驗 中國燃油稅徵收如何開局
    據悉其核心內容主要是:一、燃油稅可能取代公路養路費、航道養護費、公路運輸管理費、公路客貨運附加費、水路運輸管理費、水運客貨運附加費等六項收費。二、研究決定撤銷政府還貸二級以下公路收費站點,但高速公路收費暫不在考慮之列。    另外,按照目前已知的燃油稅版本,燃油稅將在成品油出廠環節就開始徵收而不是在加油站零售環節徵收。
  • 海外各國燃油稅:高稅率與高福利相伴隨
    有關開徵燃油稅的想法其實是來自於海外,不過不同的國家燃油稅的徵收情況有著不小的區別,尤其是美國與歐洲、日本區別很大,比較一下可以看出國情不同政策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  美、加:30%的低稅率  美國以及相鄰的加拿大是發達國家裡實施較低燃油稅的典型案例
  • 發改委稱有計劃提高天然氣價格 擇機開徵燃油稅
    燃油稅方案有待重新設計  「擇機出臺」這一官方用語已經用了好多年,然而燃油稅何時開徵到目前仍然是個不確定的問題。據中國財經報報導,與社會上一般人側重關心開徵時間不同,業內人士更關注燃油稅方案的具體內容。燃油稅方案早就有了,但它是不是已經舊了?  自1994年起,有關部門便著手研究中國開徵燃油稅的可行性。
  • 張東陽:機動車排汙費可否一併納入燃油稅?
    北京今年將深入研究機動車排汙費徵收政策,而在實施前擬開聽證會。1月30日,記者從環保部門了解到,作為奧運會後保障北京空氣品質繼續改善的重要措施之一 ,機動車排汙費徵收政策將成為今年環保部門的重點工作之一。
  • 中青報:請公布燃油稅帳單
    原標題:請公布燃油稅帳單   公眾往往只把眼光盯在公路收費與還貸上,可在目前的公路還貸體系中,除了直接向機動車主徵收費用之外,還包括了燃油稅。   燃油稅是指政府對燃油在零售環節徵收的專項性質的稅收,是從油價中提取一定比例作為養路等費用,其基本原理是:耗油越多證明其享有使用公路的權力越多,因此,包含在油價中上交的燃油稅就隨之增多,對公路養護所盡的義務也就越多。   當初推行燃油稅的一大理由,就是要改變過往養路費為主導的模式,轉換為燃油稅。
  • 燃油稅究竟何時推出? "擇機推出"已是第四次
    加油站代徵燃油稅?    對於燃油稅何時出臺的問題,四川省、成都市國稅局人士昨日表示,還沒有看到「燃油稅取代養路費」的方案,也不清楚具體實施辦法。但「燃油稅」一旦開徵,肯定將由國稅部門負責收取。有人士推測,最可能的徵收方式是通過加油站代收。
  • 「燃油稅」或即將開徵 中國石油表示影響不大
    近日,受燃油稅消息刺激,目前國內大部分地區的成品油買家需求回暖,看跌心態減弱,詢購增加。 中新社發 鄭雄增 攝十多年來,國內對徵收燃油稅的討論一直未曾停歇。近日,有消息稱燃油稅徵收在即,很可能在下月初就開始徵收,受此消息刺激,中石油、中石化雙雙上漲。「如果不考慮價格調整的因素,'燃油稅』其實對於我們來說,影響並不大。」
  • 財政部專家:實施燃油稅涉及地方利益分配
    世界上有一百多個國家早已實施燃油稅,但我國的燃油稅從討論到將要實施卻歷經多年,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利益糾葛?它的實施是否會改變我國公路分段設卡收費的現實?《新聞1+1》為您解析。  主持人(王躍軍):  您好,歡迎收看今天的《新聞1+1》。  日前,關於近期將在全國範圍內徵收燃油稅的消息見諸於各大媒體,那麼現階段徵收燃油稅是否妥貼?
  • 開徵環境稅:不僅僅為環境減壓
    對於那些難以降解和無法再回收利用的材料製造、在使用中預期會對環境造成嚴重汙染而又有相關的「綠色產品」可以替代的各類包裝物品,以及會對臭氧層造成破壞的氟利昂等產品(簡稱應稅產品),可以通過附加稅的形式合併到消費稅中。  第三,納稅人和計稅依據。根據國際通行的「汙染者付費」的原則,環境稅應由破壞和汙染環境者負擔。
  • 燃油稅有望明年開徵 新能源汽車、微轎迎來拐點
    而一些經濟型轎車生產廠家,則看到了燃油稅開徵帶給他們的市場機遇。「燃油稅開徵沒有任何懸念,只是時間問題。比亞迪從一開始就有所預期,並從產品開發層面加大了對低油耗車型的推出力度。」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夏治冰表示,比亞迪對「後燃油稅」時代做好了充分準備。在產品序列上,比亞迪將於年底推出F6雙模汽車,並於明年推出能耗更低的F1.
  • 燃油稅何時開徵?財政部部長細說根由
    「燃油稅即將」出臺的消息在社會上已經被翻炒了幾遍,可就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財政部長金人慶在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記者招待會上表示,出臺燃油稅堅定不移,但是需要找一個合適的時機。  金人慶說,實行燃油稅有利於減少汽油和柴油的消耗,也有利於對空氣和環境的保護。
  • 外媒刊文質疑財政部國稅總局三次調整燃油稅違法
    從技術上來看,財稅部門第二次、第三次上調燃油稅違反了徵收消費稅的法律程序。《條例》規定,消費成品油需要繳納消費稅,從量徵收(每單位繳納特定額度的稅),每升無鉛汽油徵稅0.2元。其中消費稅稅目、稅率的調整,由國務院決定。
  • 已經交了燃油稅 為啥還要路橋費
    已經交了燃油稅 為啥還要路橋費  ■重慶一些私家車尾部貼著「2300路橋費全國最貴」標誌 重慶路橋通行費收費方式已沿用7年 目前每車每年至少2300元 詳細收支情況沒有充分公開 市民質疑———  燃油稅改革後,養路費和部分公路收費被取消,但重慶卻仍然統一按車輛收取路橋費,每車每年至少收取2300元
  • 美國眾議院披露基建計劃,聯邦燃油稅25年來首次提高
    美國聯邦政府及大多數州的公路項目均依賴公路使用者稅(highway-user tax)收入作為主要資金來源。這其中包括燃油稅、輪胎稅、重車稅以及載貨汽車、掛車、客車購置稅等。而燃油稅佔比最大,大概為80%。
  • 燃油稅如果年內開徵 已繳養路費應該怎麼退?
    燃油稅如果年內開徵       燃油稅如果年內開徵
  • 燃油稅爭議贊成意見佔多數 未先降價為防囤油
    燃油稅費改革方案引發的市場熱議仍在繼續。首都經貿大學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昨日在參與人民網訪談時表示,目前燃油稅爭議的問題至少有六個方面,但總體上還是贊成意見佔多數。而之所以沒有先降價是為了防止囤油。  賈康表示,各方在爭論中提到的問題涉及方方面面,為數不少。
  • 燃油稅何時出臺 消極等待不是辦法
    燃油稅正式的信息一直猶抱琵琶,外界長期處於信息饑渴狀態,如果有關方面能夠直面公眾,正本清源,至少可以避免過多的猜測與誤解      誤讀與猜測  歲末年關,燃油稅再次成為熱點。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新一輪的討論熱潮始於去年11月22日媒體的一次誤讀。
  • 燃油稅4年徵收約9000億 支出狀況被指無跡可查
    一邊是司機大喊「上路太貴」,一邊是高速公路公司叫嚷「虧不起」;普通民眾為免費通行政策叫好,但也有人強烈反對,認為「免費」導致出行的成本最貴,不能讓資源合理配置。  高速公路收費的初衷是「貸款修路,收費還貸」,時至今日,有的高速公路貸款早已還清,但帳本缺乏透明度,公眾不放心。另外,記者最近調查發現,有的高速公路的收費僅夠發工資、還利息,本金的償還遙遙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