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的一生中
挫折是客觀存在的從小時候走路摔了跤
到大了的某次考試失敗
甚至成年後的愛情婚姻事業
不可避免的總會經歷一些挫折經典心理學實驗告訴你,這些行為正在降低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很多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面對困難,挫折的時候,能打造出高的抗挫折能力,對遇到的問題、挫折可以一笑而過。繼續努力。
可是卻常常發現,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卻越來越低。媽媽說兩句,他就可能大發脾氣,一點小失敗,就可能沮喪很久。
是的,抗挫折能力低下的表現就是,能讓一個人 感覺到恐懼害怕焦慮的事物越來越多,或者一個小小的刺激就可以引發很大的恐懼害怕焦慮的反應。在心理學歷史上有一位行為學派的心理學大師約翰.B.華生,他做過一個經典的心理學實驗,其名為:小阿爾伯特實驗。
(注意:此實驗,以真人為基礎,並且會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不要學著操作。)小阿爾伯特是一名不足一歲的孤兒,健康而平凡,實驗的設計也並不複雜。
首先,依次將小白鼠、猴子、狗、面具以及棉花呈於嬰孩面前,以觀察他的反應,確認他並不會對這些東西產生恐懼;
接著,用錘子敲鐵棒,製造出突如其來的巨大聲響,觀察小阿爾伯特,毫無疑問,他產生了恐懼;
然後,再次向小阿爾伯特展示白鼠,只是這一次,小白鼠的出現伴隨著令他恐懼的巨大聲響,反覆幾次,以試圖建立設想中的「條件反射」;
最後,單獨向小阿爾伯特展示白鼠,觀察他對小白鼠的反應,以驗證「條件反射」理論正確與否。進而,又向他展示和小白鼠有共同特徵的兔子、狗、毛皮大衣、棉花……對阿爾伯特來說,本來有皮毛的東西是不會引發他的痛苦反應的。但是經過把這個 本來孩子不恐懼的東西和孩子恐懼的東西,幾次同時出現後。孩子就會單獨的恐懼皮毛了。
在現實中,這種狀態 也時常發生。
把孩子本來不厭惡難過的事情和孩子厭惡難過的事情綁定在一起出現,反覆出現後,孩子厭惡的事情變得越來越多了。
通常,家長做這個動作的時候,是為了能夠讓孩子達到自己的期待。在我們家孩子三歲的時候,我的朋友帶著他們的小孩兒,過來家裡住,兩個孩子玩的十分開心。但是發生了一件事兒,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孩子被訓練出來的恐懼,和一個沒有被訓練恐懼的孩子的對比。
當時天已經黑了,兩個孩子都想去陽臺玩。然而,我家孩子卻興奮的跑到陽臺上去,找蟲子去了。
我當時很不解 ,問他,你們孩子害怕蟲子呀?他們夫妻也很不解,你們孩子不怕蟲子嗎?
原來,他們覺得蟲子很髒,於是在孩子最開始探索發現蟲子這個物種的時候,就不停的告訴孩子,蟲蟲會咬人,於是孩子就害怕蟲子了。實際上孩子本身害怕的是疼,那麼蟲子會咬人這件事兒,就把蟲子和疼綁定在一起了。在這一天,他們又成功的通過把陽臺和蟲子綁定在一起的方式,讓孩子對陽臺產生了恐懼。照著這個方式發展下去,孩子只要不停的綁定,孩子就會害怕的東西越來越多。
然而,我家孩子的情況是,我只告訴孩子,有些蟲子很髒,有些蟲子會咬人。也有些蟲子不咬人。所以看到蟲子,不要摸,摸的話可能會摸到細菌也可能被咬。所以,孩子知道蟲子 有一定的危險性, 但是沒那麼可怕 。所以並不影響他觀察蟲子,也不會引起他對蟲子的厭惡恐懼。所以,後面說,哪裡有蟲子,也不會引起孩子的恐懼、焦慮。
那麼,我們來看看,孩子們的抗失敗能力越來越低,是怎麼 形成的。有些孩子,如果想要一個東西沒要到,可能會情緒大爆發,或者一次小的考試失敗,就會失落很久。當然偶然出現這種情況,不足為奇,但是如果這種情況常常出現 ,就不得不尋找一下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了。
如果我們 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家長朋友們為了孩子們可以學習成績好,行為符合期待,做了很多措施,這些 措施在開始的時候也的確起到很大的作用。
比如說,你好好複習,如果考試考過95分,我就給你買,你最想要的那套航空模型。
家長們的想法很簡單,通過獎勵的刺激,讓孩子對期末考試重視起來。並且這種方法,在開始的確起作用,孩子太想要航空模型了,以至於,把這次考試看的特別重。所以會努力學習。
然後呢,如果孩子考試結果真的達到了95分以上,孩子就會獲得航空模型,同時還會獲得,媽媽爸爸的開心,認可,誇獎,以及,考試好了帶來的成就感,等等。
於是,我們看,本來考試結果好壞,只是單一的一件事兒,通過這樣的刺激,考試結果好,就和爸爸媽媽的愛和認可,以及物質獎勵綁定在一起了。
那麼對孩子來說,如果考試沒考好,他失去的就不僅僅是成績,並且還有非常多的附加條件。而這些附加條件越多越大,對孩子來說,會越 恐懼失去。
如果一個孩子在學習中不停的被這樣綁定刺激,那麼考試成績這件小事兒,就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跟太多事情相關。
就造成了,一個小的刺激而已,孩子的挫敗反應卻遠遠大於事情造成的後果本身。
在這裡,列舉出,家長朋友們會下意識用的一些降低了孩子抗挫折能力的方式。引以為戒。你再不XXX,我就不喜歡你了。
這種方式,是將父母的愛,和一件孩子具體的表現綁定起來,使孩子如果不做這件事兒,就得不到父母的愛。會造成孩子因為怕失去父母的愛而把這件事兒看的太重。
你不好好學習,我會生氣的,我會累的我會生病的……
這種方式,將,大人的情緒身體狀態,全部綁定在孩子的學習上,給孩子的學習附加了太多額外意義,會造成孩子在學習中,格外怕失敗,抗挫折能力大大降低。
你想讓媽媽和姥爺不吵架嗎?那你就好好表現。
這是在媽媽是超人中,董潔對頂頂說的一句話。這話把頂頂的一切表現賦予了附加價值,就是媽媽和姥爺的關係,等於孩子的一切表現,都被綁定了新價值,家裡的家庭關係,所以這孩子對自己表現不好的壓力會遠遠大於其他孩子。實際上,在節目中也可以看到,頂頂在很多時候非常敏感,別人開玩笑的話因為涉及到媽媽就很易激惹。
你今天如果不去上輔導班的話,也不可以看電視了。
這種方法,也是父母們常常用的方法,為了讓孩子完成自己不愛去的輔導班,把孩子喜歡的看電視進行綁定,使得不去輔導班的話,喪失變大。
有的家長會說,我沒用這些語言,為啥我的孩子還是抗挫折能力低下呢,那麼請你看看你沒用語言,有沒有用身體語言,你的情緒來做實際上的綁定呢!
據我觀察,這種情況非常多,孩子考試沒考好,或者某事兒表現不符合家長的期待,家長什麼也沒說。失望的眼神,唉聲嘆氣的表現,甚至持續的冷漠,自己表現出的對生活的失望,忍不住的發火,難過的情緒……這一切,甚至比語言的刺激來的更可怕。
因為語言的指向性,孩子還可能由於抗拒而逃離,但是這種情緒氛圍,孩子是可以用身體感知到的,卻又說不出哪裡不對。所以,想讓孩子有個好的抗挫折能力,請不用這種方式,來降低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了。
『今日互動』
抗挫折能力
如此重要
你有什麼感觸、經驗、想法
歡迎點擊文章右下角「寫留言」
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