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心理學實驗告訴你,這些行為正在降低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2021-02-13 眾和愛成長
在人的一生中
挫折是客觀存在的
從小時候走路摔了跤
到大了的某次考試失敗
甚至成年後的愛情婚姻事業
不可避免的總會經歷一些挫折經典心理學實驗告訴你,這些行為正在降低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很多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面對困難,挫折的時候,能打造出高的抗挫折能力,對遇到的問題、挫折可以一笑而過。繼續努力。
可是卻常常發現,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卻越來越低。媽媽說兩句,他就可能大發脾氣,一點小失敗,就可能沮喪很久。
是的,抗挫折能力低下的表現就是,能讓一個人 感覺到恐懼害怕焦慮的事物越來越多,或者一個小小的刺激就可以引發很大的恐懼害怕焦慮的反應。在心理學歷史上有一位行為學派的心理學大師約翰.B.華生,他做過一個經典的心理學實驗,其名為:小阿爾伯特實驗。

(注意:此實驗,以真人為基礎,並且會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不要學著操作。)小阿爾伯特是一名不足一歲的孤兒,健康而平凡,實驗的設計也並不複雜。

首先,依次將小白鼠、猴子、狗、面具以及棉花呈於嬰孩面前,以觀察他的反應,確認他並不會對這些東西產生恐懼;

接著,用錘子敲鐵棒,製造出突如其來的巨大聲響,觀察小阿爾伯特,毫無疑問,他產生了恐懼;

然後,再次向小阿爾伯特展示白鼠,只是這一次,小白鼠的出現伴隨著令他恐懼的巨大聲響,反覆幾次,以試圖建立設想中的「條件反射」;

最後,單獨向小阿爾伯特展示白鼠,觀察他對小白鼠的反應,以驗證「條件反射」理論正確與否。進而,又向他展示和小白鼠有共同特徵的兔子、狗、毛皮大衣、棉花……對阿爾伯特來說,本來有皮毛的東西是不會引發他的痛苦反應的。但是經過把這個 本來孩子不恐懼的東西和孩子恐懼的東西,幾次同時出現後。孩子就會單獨的恐懼皮毛了。

在現實中,這種狀態 也時常發生。把孩子本來不厭惡難過的事情和孩子厭惡難過的事情綁定在一起出現,反覆出現後,孩子厭惡的事情變得越來越多了。
通常,家長做這個動作的時候,是為了能夠讓孩子達到自己的期待。在我們家孩子三歲的時候,我的朋友帶著他們的小孩兒,過來家裡住,兩個孩子玩的十分開心。但是發生了一件事兒,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孩子被訓練出來的恐懼,和一個沒有被訓練恐懼的孩子的對比。

當時天已經黑了,兩個孩子都想去陽臺玩。然而,我家孩子卻興奮的跑到陽臺上去,找蟲子去了。

我當時很不解 ,問他,你們孩子害怕蟲子呀?他們夫妻也很不解,你們孩子不怕蟲子嗎?
原來,他們覺得蟲子很髒,於是在孩子最開始探索發現蟲子這個物種的時候,就不停的告訴孩子,蟲蟲會咬人,於是孩子就害怕蟲子了。實際上孩子本身害怕的是疼,那麼蟲子會咬人這件事兒,就把蟲子和疼綁定在一起了。在這一天,他們又成功的通過把陽臺和蟲子綁定在一起的方式,讓孩子對陽臺產生了恐懼。照著這個方式發展下去,孩子只要不停的綁定,孩子就會害怕的東西越來越多。

然而,我家孩子的情況是,我只告訴孩子,有些蟲子很髒,有些蟲子會咬人。也有些蟲子不咬人。所以看到蟲子,不要摸,摸的話可能會摸到細菌也可能被咬。所以,孩子知道蟲子 有一定的危險性, 但是沒那麼可怕 。所以並不影響他觀察蟲子,也不會引起他對蟲子的厭惡恐懼。所以,後面說,哪裡有蟲子,也不會引起孩子的恐懼、焦慮。那麼,我們來看看,孩子們的抗失敗能力越來越低,是怎麼 形成的。有些孩子,如果想要一個東西沒要到,可能會情緒大爆發,或者一次小的考試失敗,就會失落很久。當然偶然出現這種情況,不足為奇,但是如果這種情況常常出現 ,就不得不尋找一下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了。

如果我們 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家長朋友們為了孩子們可以學習成績好,行為符合期待,做了很多措施,這些 措施在開始的時候也的確起到很大的作用。
比如說,你好好複習,如果考試考過95分,我就給你買,你最想要的那套航空模型。

家長們的想法很簡單,通過獎勵的刺激,讓孩子對期末考試重視起來。並且這種方法,在開始的確起作用,孩子太想要航空模型了,以至於,把這次考試看的特別重。所以會努力學習。

然後呢,如果孩子考試結果真的達到了95分以上,孩子就會獲得航空模型,同時還會獲得,媽媽爸爸的開心,認可,誇獎,以及,考試好了帶來的成就感,等等。

於是,我們看,本來考試結果好壞,只是單一的一件事兒,通過這樣的刺激,考試結果好,就和爸爸媽媽的愛和認可,以及物質獎勵綁定在一起了。

那麼對孩子來說,如果考試沒考好,他失去的就不僅僅是成績,並且還有非常多的附加條件。而這些附加條件越多越大,對孩子來說,會越 恐懼失去。

如果一個孩子在學習中不停的被這樣綁定刺激,那麼考試成績這件小事兒,就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跟太多事情相關。

就造成了,一個小的刺激而已,孩子的挫敗反應卻遠遠大於事情造成的後果本身。
在這裡,列舉出,家長朋友們會下意識用的一些降低了孩子抗挫折能力的方式。引以為戒。你再不XXX,我就不喜歡你了。

這種方式,是將父母的愛,和一件孩子具體的表現綁定起來,使孩子如果不做這件事兒,就得不到父母的愛。會造成孩子因為怕失去父母的愛而把這件事兒看的太重。

你不好好學習,我會生氣的,我會累的我會生病的……

這種方式,將,大人的情緒身體狀態,全部綁定在孩子的學習上,給孩子的學習附加了太多額外意義,會造成孩子在學習中,格外怕失敗,抗挫折能力大大降低。

你想讓媽媽和姥爺不吵架嗎?那你就好好表現。

這是在媽媽是超人中,董潔對頂頂說的一句話。這話把頂頂的一切表現賦予了附加價值,就是媽媽和姥爺的關係,等於孩子的一切表現,都被綁定了新價值,家裡的家庭關係,所以這孩子對自己表現不好的壓力會遠遠大於其他孩子。實際上,在節目中也可以看到,頂頂在很多時候非常敏感,別人開玩笑的話因為涉及到媽媽就很易激惹。

你今天如果不去上輔導班的話,也不可以看電視了。

這種方法,也是父母們常常用的方法,為了讓孩子完成自己不愛去的輔導班,把孩子喜歡的看電視進行綁定,使得不去輔導班的話,喪失變大。
有的家長會說,我沒用這些語言,為啥我的孩子還是抗挫折能力低下呢,那麼請你看看你沒用語言,有沒有用身體語言,你的情緒來做實際上的綁定呢!

據我觀察,這種情況非常多,孩子考試沒考好,或者某事兒表現不符合家長的期待,家長什麼也沒說。失望的眼神,唉聲嘆氣的表現,甚至持續的冷漠,自己表現出的對生活的失望,忍不住的發火,難過的情緒……這一切,甚至比語言的刺激來的更可怕。

因為語言的指向性,孩子還可能由於抗拒而逃離,但是這種情緒氛圍,孩子是可以用身體感知到的,卻又說不出哪裡不對。所以,想讓孩子有個好的抗挫折能力,請不用這種方式,來降低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了。

『今日互動』

抗挫折能力

如此重要

你有什麼感觸、經驗、想法

歡迎點擊文章右下角「寫留言」

寫下來

相關焦點

  • 抗挫折教育:重在教育,而不是製造挫折
    ,做了著名的「習得性無助」實驗。真正的挫折教育,主要是為了教育孩子抗挫折的能力,而不是用挫折摧毀孩子。後來,我對那位家長說:「你的姐姐大錯特錯了,如果這個孩子有能量,有能力面對外界的挫折,首先來源於父母對他的不離不棄,如果父母都在譏笑他,那他就不用去外面遭受曲折了,因為他在內心就已經把自己否定了、打敗了。」
  • 孩子培養;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一旦遇到困難和挫折,就會鬱鬱寡歡,悶悶不樂,甚至有的孩子走極端,給家庭帶來天大的災難。由此看來,培養孩子抗挫折能力,讓他們的內心變得強大,讓他們具備有抵抗來自生活的挫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 家長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呢?
    生活中她也發現凡是有一點難度的事情,她女兒第一反應就是拒絕嘗試,用心理學專業一點的詞彙就是有比較嚴重的「畏難情緒」。 這兩位媽媽提到的「輸不起」和「畏難情緒」,都和孩子抵禦挫折的能力有關。但挫折是我們人生道路上是無法避免的,家長們應該及時找出孩子抗挫能力弱的原因,教會孩子勇於面對挫折,以免孩子長大後面對生活中、工作上的挫折一蹶不振……孩子為什麼抗挫能力弱呢?
  • 這些經典心理學實驗,顛覆你的育兒觀
    對於有些育兒理念,我們是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以下幾個心理學實驗在歷史上都堪稱經典,看看它們是如何拿數字和事實說話的,又如何影響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建議每個父母都好好看一下。一、印刻實驗——孩子就如一張白紙,他總是在模仿學習你的行為奧地利生物學家勞倫茲(K.Z.Lorenz)在進行這項實驗時,讓剛剛破殼而出的小鴨子不先看到母鴨子,而首先看到自己,於是,有趣的事情發生了,小鴨子將勞倫茲當成了自己的母親,總是跟著他。
  • 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一、為什麼需要抗挫折能力經常會看到新聞上報導誰家的孩子、哪個學生又離家出走了,可能又有誰跳樓輕生了。採訪到父母的時候,父母可能還非常的不理解或者是很困惑,我的孩子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行為?網絡上也會有各種各樣的聲音,說現在的孩子太優越了,一點挫折都不能經歷,遇到點事情就去逃避、去跳樓。很多人也在說現在的孩子沒有抗挫折的能力,所以就會讓我們的孩子出現各種各樣的情況。
  • 被誤讀的「抗挫折能力」
    孩子的情緒,尤其是負情緒,是我們很多媽媽用戶較多關注的內容之一。逐漸發現,父母們對這個話題有一種矛盾的心態:一方面非常關注孩子的負情緒,迫切地想找到解決辦法;另一方面又擔心:孩子一有情緒,我們就主動出手幫助,長期這樣做,會不會影響孩子的抗壓能力?或者說「抗挫折能力」呢?
  • 6個經典心理學實驗,顛覆你的育兒觀
    一、印刻實驗——孩子就如一張白紙,他總是在模仿學習你的行為 奧地利生物學家勞倫茲(K.Z.Lorenz)在進行這項實驗時,讓剛剛破殼而出的小鴨子不先看到母鴨子,而首先看到自己,於是,有趣的事情發生了,小鴨子將勞倫茲當成了自己的母親,總是跟著他。
  • 常識普及:了解人類行為的經典心理學實驗
    你現在應該可以明白為什麼網上有人頂著個假名,什麼都敢說、什麼都敢幹了吧。以上內容來自我們今天要分享的書籍《了解人類行為的50個心理學實驗:從巴甫洛夫的狗到羅夏墨跡測驗》。在這本書中,你會看到所有你聽過的經典實驗。
  • 幫助孩子提高抗挫折的能力之一——抗挫三步驟
    步驟二  給孩子面對挫折的勇氣  父母總認為讓年幼的寶寶經歷挫折太早,因此,當寶貝遭遇挫敗時,父母先心疼不已了,他們要麼為寶寶的挫敗找理由,要麼盡力幫寶寶彌補或過分地哄騙,並小心呵護避免孩子再次遭受失敗。這樣做,不能讓孩子了解到真正成功的意義與失敗的價值,也不能幫助孩子學習面對失敗及成功,而這些卻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功課。
  • 童年時的抗挫折能力, 就是成年時的競爭力
    小時候,讓孩子適當地忍受失敗,就會讓他建立起面對挫折的防禦和反應機制,在一次次的失敗中,有了勇氣的培育,經驗的累積。有了好的抗挫折能力,當遇到逆境的時候,孩子就不會認為,我無能為力,他會覺得,我會再拼搏、再爭取,一切的一切,我力所能及。
  • 無教育不挫折,請正確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如果成長的過程中,從沒經歷過挫折,孩子長大後很容易一挫就折,跌倒了就爬不起來。所以,父母常常希望通過挫折教育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讓孩子不至於風一刮就倒,雨一淋就病。 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吳軍在《見識》裡提到,有人在大街上扇了我們一巴掌,我們會做什麼反應?他列了三種處理方式:第一種,一巴掌扇回去;第二種,認慫,捂著臉走開;第三種,先冷靜分析,也許是我們真該被扇,那就接受教訓,也許對方是個混蛋,我們或許該叫警察來管他。
  • 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決定了其未來人生的高度,如何培養抗挫能力?
    見微知著,抗挫折能力不同,在平時的學習、考試以及對待生活的方式就有所不同。比如,考試不理想的時候,有的孩子愁眉苦臉,唉聲嘆氣;而有的孩子淡定自若,愈挫愈勇,敢於向困難挑戰。被老師批評了,有的孩子戰戰兢兢,心情抑鬱;有的孩子內心堅定,自我反思,尋找解決辦法,並避免之後再犯。
  • 有這3種「小動作」的娃,抗挫折能力可能會很強,看你家孩子有嗎
    小麗媽媽,本來想去找你談一談,你家孩子現在這種情況都是因為小的時候沒有受到過挫折,抗挫折弱的表現,所以想要孩子變得堅強,一個是在家庭中不要過度寵溺孩子,還有一個是從小給孩子看抗挫折的書籍,讓孩子對挫折先有個認知,這樣在以後的道路上內心才會展現出強大的抗挫折能力。
  • 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塑造堅強的意志品質,人生會更精彩
    父母要讓孩子學會自己生活,讓他們自己去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在生活中,要讓孩子自己去做一些事情從而讓他們得到鍛鍊。當父母不在身邊陪伴時,當發生意外情況時,孩子也能有能力去處理這些問題,有利於培養孩子堅強、勇敢的品質。
  • 孩子自殺現象頻繁?聰明父母這麼做,孩子抗挫折能力一定不會差!
    孩子自殺現象頻繁?聰明父母這麼做,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一定不會差!,甚至焦慮;父母過度的讚美,會讓孩子容易自滿,變得驕傲,自以為是;父母過度的讚美,會讓孩子無法接受自己的失敗,抗挫折能力低等。我也會鼓勵小溫馨:「你已經做得很棒了」「你要相信自己」「你可以的」…… 並且告訴她:困難時暫時的,一切都會過去的。我相信,只有當孩子多經歷失敗和挫折,她才有更多能力去越過極限。而此刻,父母更要學會冷靜對待孩子的父母情緒,不要過度去放大孩子的問題。
  • 家長如何教育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原因是在大學期間感情受挫,長期無法接受感情挫折的打擊導致;大學勉強畢業後,稀裡糊塗的結婚,男方無法接受她精神方面喜怒無常的敏感情緒,離家出走。從她的家庭來看,成長環境不可謂不優越,作為高知識分子家庭孩子教育方面不可謂不用心,但恰恰忽略了孩子的受挫能力鍛鍊,導致後面不可挽回的局面。因此家長應從小就要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受挫能力。
  • 如何提高孩子的挫折能力?
    比如說我們可以告訴孩子你很生氣,你真的特別特別的生氣,或者比賽失敗了,你覺得很傷心等等,通過我們對孩子的表述,還是可以知道他此時的這種感受是生氣的情緒, 然後我們要允許孩子來宣洩自己的情緒,如果你想哭可以哭一會兒,或者媽媽給你一個擁抱吧,等等,同時我們要注意的是孩子任何的感受和情緒都是應該被接納的,但是錯誤的行為需要被制止,我們可以說,我知道你很生氣,但生氣的時候我們不能夠打人,最後可以教孩子一些平靜下來的方法
  • 「初中家長」心理韌性: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折
    在褚時健身上就有著這樣的高強度的反彈力,我們在心理學上把它叫做心理韌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抗挫折能力。其實這些都是在提醒我們做家長的需要關注孩子的成長,抓住機會去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使孩子擁有一個良好的適應能力。
  • 孩子的自信、情商和抗挫折能力,你的陪伴養育藏著孩子未來的優秀
    如果你注意觀察就會發現,每一個階段,他都會不斷的嘗試做一些突破自我的事。並不是因為這些事比較容易,而恰恰是因為這些事比較困難,這是孩子「我可以、我想要」的內心在做驅使。每當孩子能夠順利的超越自我,完成挑戰的時候,內心就會無比喜悅,從而生出去做更多挑戰的想法。
  • 缺乏抗挫折能力的孩子,學習再好也很難成功!父母應該這樣培養
    導讀:缺乏抗挫折能力的孩子,學習再好也很難成功!父母應該這樣培養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缺乏抗挫折能力的孩子,學習再好也很難成功!父母應該這樣培養!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