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不得不向我的四個孩子解釋為什麼#ChinkVirus會出現在社交媒體上。
上一次有人叫我「chink to my face」是在45年前。當時我是一個胖乎乎的7歲小孩,戴著厚厚的眼鏡,留著爸爸剪的鍋蓋頭,在我住的紐約皇后區附近散步。
兩個從未見過的十幾歲的女孩在人行道上經過的時候,嘲笑地唱起了 "Ching chong, chink chong"。
當時我才讀二年級,而她們有兩個人,能怎麼辦呢?於是,我什麼也沒做,繼續往家走。
現在,「中國佬」又捲土重來了,因為有一群無知的人故意把病毒和中國人聯繫在一起。20世紀初,「Chink」就被用作對亞洲人的蔑稱,可能源於「中國」一詞,也可能用來形容細眼睛,或者是亞洲名字的變體。不管它的起源是什麼,它都是對華裔的一種侮辱性和輕蔑的稱呼。
我從沒想過還會再聽到這樣的詆毀,但不幸的是,我錯了。
美國總統川普故意把COVID-19稱為「Chinese Virus」 ,煽動了種族仇恨,默許了殘忍和偏見,不管什麼原因,這就是種族歧視。如果我試著儘可能地表現出寬容和耐心,我可能會嘗試著原諒某些人,這些人認為這個詞在「地理上是準確的」,卻不會考慮潛在仇外心理的人。
七歲的我已經懂得,棍棒和石頭確實會折斷骨頭,而事實上,名字也一樣會傷害到我們。
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明確的指導意見,對新疾病的命名提出了明確的指導意見。為了讓世界變得更加包容,讓每個人都能享受到溫情,世衛組織表示,疾病名稱應避免使用地理位置(如中東呼吸症候群、西班牙流感、裂谷熱)、人名(如克雅氏病、查加斯病)、動物種類或食物(如豬流感、禽流感、猴痘)以及文化、人口、行業或職業的參考資料(如軍團病)。
世界衛生組織負責衛生安全的前助理總幹事福田敬二當時說,「疾病名稱對直接受影響的人確實很重要。」
"我們已經看到,某些疾病名稱會引發對特定宗教或種群成員的反彈,對旅行、商業和貿易造成不合理的障礙,並引發不必要的屠殺動物行為。這可能對人們的生活和生計造成嚴重後果。「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在COVID-19的早期階段,多家新聞機構,包括美CNN本身,最初將這種新的冠狀病毒稱為 「Wuhan Virus」 ,但在得到醫學專家的指導後,就不再這樣稱呼,學習、適應、進化,至少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但是#ChinkVirus不同。它的目的就是為了傷害、羞辱、詛咒和指責。
種族歧視會一直存在,我明白這一點。我們不可能用廣告、說教和充滿同情心的專欄文章來徹底消除它,這些努力像沙粒一樣微不足道。
但是,任何一個去過海灘後換衣服的人都知道,一粒沙子可以藏在你最意想不到的地方,而且還能影響你。
3月中旬,為了記錄與冠狀病毒相關的仇恨犯罪和針對亞裔美國人和太平洋島民的攻擊事件,華裔平權行動組織和亞太規劃與政策委員在3月份啟動了一個網上舉報中心,僅在第一個月就收到了約1600份歧視事件的報告,而且每天新增約80份。
在全美範圍內發生的實際事件數量很可能比網站上的報告要多。
這些報告表明,亞太裔婦女受到攻擊的比例是男性的兩倍。作為兩個女兒的父親和一個比我聰明的女人的丈夫,這個統計數字讓我既害怕又生氣。
我的大女兒昆西(Quincy)和其他學生一樣,正在遠程完成這一學年剩下的功課和活動。她目前在西海岸,而我的妻子,其他三個孩子和我在東海岸。昆西偶爾要離開家去買菜,我一想到她的黑直發、寬大的杏仁眼,甚至是信用卡上的姓氏可能會讓她成為眾矢之的,就會心生恐懼。
我不得不和她談起在外面要注意防範,時刻保持警覺,這讓我覺得很噁心,因為根本就沒有必要進行這些談話。
我和三個十幾歲的孩子解釋了為什麼有些人稱冠狀病毒為「Chinese Virus」是種族主義,還分享了自己7歲時的故事和自己在人行道上被罵的那些髒話。
那是我第一次大聲地對他們說到「中國佬」這個詞,當我這麼做的時候,感覺就像自己從他們的純真中剝去了一層外衣。
我是在說他們嗎?他們是「中國佬」嗎?在今天一些人的眼裡,是的。
我的孩子們想知道,為什麼一些不知名的陌生人在網上說的話會讓我如此困擾。是的,我很煩惱,是因為我居然沒有意識到人們還在這樣想,或者說有些人現在可能覺得自己有能力攻擊他們/我們/我。
有時候我會以為可以用男性攻擊性的姿態,來保護自己。但是那些喜歡欺負別人的傢伙,本質上他們只有在佔上風的時候才會攻擊你,就像兩個十幾歲的孩子會欺負一個獨自行走並沒有妨礙他們的大眼鏡男孩一樣。
所以事後來看,我在社交媒體上搜索#Chink、#ChinkVirus這種標籤是個糟糕的主意。
瀏覽著這些信息,我再一次體驗到了那種痛楚和無力感,感覺自己又回到了7歲的時候,要獨自一人面對著無緣無故討厭我的人。我不知道那些在網上肆無忌憚地發洩仇恨的人到底是真的害怕、恐慌,還是因為無知而憤怒,但不管他們的動機是什麼,這都是令人震驚和悲哀的。
今天我可以做的最困難但最重要的努力之一,就是向使用#ChinkVirus的人伸出橄欖枝,並且壓制住內心幾乎想打他的臉的衝動,進行彼此尊重的對話,說:"我們不是怪物,你也不是。"
我們不一定能控制別人如何行事,但我們當然可以決定我們個人的行為方式,捍衛什麼,選擇支持和保護誰。
#華人#、#疫情#、#種族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