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講了八遍還要聽!孩子記憶力有問題?請不要打斷孩子的重複

2020-09-26 母嬰說

最近3歲的小雅有一個奇怪的現象,總是喜歡反覆地去做同一件事情:一個瓶蓋正著擰了反著擰,直到打到自己滿意為止,每次擰完還會若有所思地微微一笑,看起來挺幸福的樣子,媽媽叫她出去玩兒也不動地兒;一個小兔湯姆的故事,講了不下十遍了,每晚睡前還是點名要聽那個。孩子這是怎麼了,記憶力不好嗎?還是精神出問題了?

相信這個問題不只小雅媽媽為此感到困惑,應該說,這是一種普遍現象。孩子反覆地堆一套積木,反覆看某一集動畫片中的某個片段,甚至只是重複地去撕一張紙片……

家長難免會為此感到納悶:這集動畫片你都看了多少遍了?怎麼就是看不夠呢?

殊不知,孩子們這種看似&34;的重複,實際上卻是孩子特有的一種學習方式,更是孩子注意力的起源。

著名兒童教育家蒙臺梭利就曾說過:&34;

她將孩子的這些重複行為稱作&34;,這充分說明了重複的重要性。

一、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出現哪些重複行為?

在孩子小時候,他們的想像力、記憶力以及認知能力都還發展得不夠完善,所以不能夠在短時間內接受大量的外界信息,只能通過一遍遍地重複來加強自己的認知。

1.對於幾個月的小嬰兒來說,他們會反覆吸吮自己的手指去認識自己的小手,還會一遍又一遍地將玩具扔在地上,從而建立玩具和地面之間的空間認知,更會通過不同玩具掉在地上的不同聲音,來判斷玩具的不同特性。

2.而兩歲左右的寶寶,手部動作漸漸多了起來,他們往往會不厭其煩地把一張紙撕成細細的小條兒,或者把盆裡的水一勺勺地舀出來,再不厭其煩地舀回去,從而對紙或水這種物體有一個全面的理解。

3.三歲是孩子語言能力的爆發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聽覺和語言能力每天都在飛速地增長著,孩子往往會反覆地聽同一個故事或反覆看同一集動畫片,以此來學習更多的新詞語,不斷充實著自己的語言能力。

可見,重複是孩子們學習新鮮事物的一種固有方式,他們看似是在做著一件同樣的事情,但獲取的感知卻是不一樣的。

二、重複有助於孩子哪些能力的培養?

現在,我們知道了孩子的&34;並不是&34;,那接下來我們繼續探究一下&34;之於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究竟有哪些助益呢?

1. 重複是注意力形成的基礎。

當孩子做一件事情堅持很長時間時,也就意味著他將注意力持續地放在了這件事情上,久而久之,就會從量變升華為質變,即:從長時間的堅持轉化而來的注意力。

2. 重複是獲取安全感的前提。

孩子們之所以享受這種重複的過程,是因為這種能夠預知最終結果的行為,能夠使他們的內心產生平靜愉悅的感覺,從而衍生出孩子們心底那份珍貴的安全感。

3. 重複帶給孩子成就感。

&34;是由孩子們主動探索並獨立完成的一個過程,此時孩子有一套他們自發的思維軌跡,他們知道自己要怎樣去做,也知道自己將要把事情做成什麼樣。不知不覺間,獨立性和成就感也就自然而然地流露而出。

三、父母應該如何保護並引導孩子的重複行為?

既然重複行為對孩子們來說有著如此重要的意義,那麼我們當然要盡一切可能地去滿足孩子的需要了,而不是以大人的邏輯去猜測孩子的做法,這時強硬的幹涉是斷不可以發生的,而是給孩子以足夠的理解和支持。

1.如何保護好孩子的重複行為?

許多家長擔心孩子重複於一件事情上,會因此而錯過更多更新鮮的體驗,甚至自作主張地幹擾孩子這種自發的重複行為,強迫他們去體驗其他的新鮮事物,哪怕那並不是孩子喜歡的,殊不知這恰恰起到了反作用。

父母應該對孩子多一些耐心,哪怕孩子手中自己看起來無聊乏味的重複動作,也請相信這對於孩子來說就是他們的一切,停下腳步等等孩子,甚至大人也可以參與到孩子的重複中來,讓孩子看看在大人的帶領下,最終又會呈現出什麼不一樣的結果呢?家長的這種肯定行為,也會讓孩子玩得更踏實,既增強了孩子的安全感,又增進了親子關係,而家長需要付出的,僅僅是一點點時間和耐心,何樂而不為呢?

2.如何引導孩子的重複行為?

在保護好孩子重複行為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對孩子的這一行為施以適當地引導,從而引發孩子新的思考。

比如孩子的興趣在於用積木搭城堡,那就讓孩子一遍一遍地去搭就好了,家長正好可以抓住孩子此時的興趣所在,適時給孩子科普一些建築方面的相關知識等等,比如&34;

平時家長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也可以引導孩子看看周圍不同風格的建築,並向孩子提問:&34;由此可見,重複行為不但是孩子們特有的一種學習方式,也可以是開拓孩子思維的一個延伸點。

對於孩子的這份興趣與專注,我們大人們都要無比珍惜地對其加以支持與呵護。其實自打我們創造出這個小生命,不斷學習的過程就從來沒有停止過,不論是我們,還是孩子。

可能這就是儲存於我們人類體內的一種生命密碼吧——不斷學習,自我創造。

您家是否也有這樣一位&34;的娃兒呢?您又有哪些真知灼見想和我們一起分享呢?歡迎留言!

相關焦點

  • 家長講故事孩子想重複聽,父母不要拒絕,這是孩子自我學習的方式
    朵朵的媽媽自然是很開心,因為她知道,多講故事給孩子聽,對孩子的語言能力、想像力等,都會有所提高。於是媽媽跟爸爸商量,每天至少給孩子講一個故事。為了讓孩子有興趣聽下去,媽媽還特地去買了好幾本不同類型的故事繪本,這樣就可以每天不重樣的給孩子講故事。陸陸續續講了有一個月左右,原本充滿動力的爸爸和媽媽,卻想打退堂鼓了。
  • 「為什麼聽了100遍的故事,孩子還不膩?」
    ——陽光媽媽1相信很多爸爸媽媽都有這樣的經歷:為孩子囤了各種各樣的繪本故事,可孩子偏偏就只愛看那一本!每次孩子笑嘻嘻地拎著一本書找你讀故事時,你滿懷欣喜接過書,仔細看了一下瞬間奔潰,這本故事已經連續講了100遍了!孩子聽了100遍都不膩!我這個老母親都要講吐了!!!
  • 「媽媽,再講一遍。」為什麼孩子總喜歡重複聽一個故事?
    前幾天,有個朋友和君君抱怨她的寶寶晚上睡覺前總是喜歡重複聽同一個故事。這讓她有點抓狂,同一個故事講個兩遍三遍還可以接受,可接連講上十遍二十遍,真的挺無聊的。相信這是很多家長共同的疑惑:孩子為什麼能不厭其煩地反覆聽同一個故事,難道他們就不想要聽更新鮮更有趣的故事嗎?
  • 睡前這樣給寶寶講故事,孩子不僅記憶力好,而且妥妥的高情商
    在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中,不同的睡前故事可以讓孩子有不同的感悟,孩子的大腦思維也會發生不同的變化。睡前這樣給寶寶講故事,孩子不僅記憶力好,而且妥妥的高情商!故事的情節、內容,都會使他們產生記憶,他們會樂於學習故事的語言表達方式,有邏輯地闡述問題。3、豐富想像力任何一個故事環節,都會引起孩子的想像。
  • 講故事能開發孩子的智力?掌握5個技巧,讓孩子愛上聽故事
    聽故事還可以幫助孩子學習語言,提高注意力,增強孩子的記憶力,鍛鍊思維和發展想像力。每一個故事就是一個哲理,一個好的故事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故事對孩子智力的開發和個性的塑造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
  • 怎樣提高孩子的記憶力和專注力? 之一:我們講的故事都白講了
    ,基本都會在娃的懵懂時期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給娃娃們講故事,精心找故事甚至編故事,可謂是用心到極致。睡前聽聽故事幾乎成了現代娃娃們的安睡標配。說到這兒我想聊聊,有多少寶爸寶媽們講故事時只是純粹講故事,有多少寶爸寶媽們講故事時想到了段練娃娃的記憶力和專注力呢?從很多的教育典故都能發現,幼兒時期大量的聽讀故事,對孩子進入義務教育段學習後的閱讀能力提高是有很大幫助的。但實際上這種提高在很多娃的身上並不明顯,也有可能是孩子在後續成長的歲月裡自己愛上閱讀得以提高閱讀能力也有可能。
  • 孩子總喜歡重複做一件事,這是為什麼?
    但經過檸檬的分析,相信現在你應該明白這都是有原因的,很多行為的背後都暗藏著孩子的心理需求或發展需求。 最近有一位朋友就向我取經,她問我: 我家孩子小時候是不是也喜歡重複做某件事。
  • 「小蝌蚪找媽媽」講半年娃還要聽,娃都能背了為啥還要反覆聽?
    今天我同事跟我說,她3歲的女兒特別喜歡聽《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我隨口接道:我兒子也喜歡。同事瞪大眼睛誇張地搖著我的肩膀:你知道她有多喜歡麼!基本每天晚上都要我講!關鍵我已經講了半年了,半年了啊!關鍵她都會背了,還要我講!我都快講吐了!看著同事一臉哀嚎,我深表認同。
  • 孩子一個故事聽了四五十遍,背後大有文章,家長一定要知道
    成人最怕重複了,特別是這件事看起來沒有意義的時候。一個故事講兩三遍還好,講十幾遍已經很煩了,如果講到幾十遍,那真的是要吐了,看到那本書都害怕。很多家長都有類似的經歷。 我們知道人都喜歡新鮮的東西,為什麼孩子會對一個故事百聽不厭呢?難道是他們沒有好奇心嗎? 不是的。
  • 孩子重複看書為何不厭煩,腦科學揭開其行為心理密碼,家長要知道
    比如,我的一位朋友以往就遇到過這種情況,他那3歲多的孩子經常把一本書翻來覆去地看,不管怎麼重複看書都不會心生厭煩,這還不夠,有時還要纏著父母把書中的故事講給他聽,可問題是連講同樣的故事都已記不清講了多少遍了。以致朋友都開始懷疑起自己兒子是不是有什麼心理症狀。
  • 每天都講新故事,孩子會更感興趣?未必,「重複」才更適合
    導讀:每天都講新故事,孩子會更感興趣?未必,「重複」才更適合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每天都講新故事,孩子會更感興趣?未必,「重複」才更適合!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如何給寶寶講睡前故事?父母學會這些方法,孩子越聽越聰明
    最近的研究發現,父母給寶寶創造的優美、安靜的故事情境可不知不覺地促進寶寶的大腦發育。②可增強寶寶的邏輯思維能力寶寶第一次聽故事幾乎什麼都沒記住,但反覆地聽上幾遍就會注意到故事中情節和次序。有時他們還會根據自己所學到的知識來預測接下來將要發生的事情,從而增強了寶寶的邏輯思維能力。
  • 為什麼孩子喜歡「重複」聽同一個故事、做同一個遊戲?
    時間長了,有的家長對孩子這種執著的精神抓狂不已:總重複相同的事情,枯燥乏味。 為什麼孩子老是要求講同一個故事、做同一個遊戲、看同一個動畫片?下面通過幾個具體的案例,你會發現反覆做同一件事對孩子有多重要。
  • 語言表達能力從娃娃抓起,不要盲目打斷孩子,讓孩子把話說完
    可是現在已經這麼大了還是這樣說話,金女士一家就難免擔心了,孩子是不是身體有問題,還是大腦發育慢,所以才會不如和她同齡的孩子。其實很多家長都有和金女士家同樣的困惑和煩惱,孩子要麼說話磕磕絆絆,要麼說話很慢,想要理解孩子的意思,通常要廢老半天的功夫。
  • 巧用十招用故事「餵養」孩子,優秀的父母都是這樣做的
    小時候,孩子總喜歡聽父母講著各種各樣生動又離奇的故事。自從有了孩子後,自己就變成了講故事的人,有時候一天講好幾個故事,又或者一個故事重複講幾遍,雖說有點累,但卻樂此不疲,畢竟,一雙可愛的、求知的眼睛充滿信任地看著我,快樂在他,甜蜜在他。
  • 4個提高孩子記憶力的方法,讓孩子擁有最強大腦
    一般來說,孩子擁有好的記憶力,也就意味著擁有了比同齡人更高的起點。雖然說寶寶記憶力一般都超出大人的想像,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寶寶生來就有很好的記憶力。有些孩子總是記不住東西,每次上學回來背課文要背很久。家長就覺得是孩子比較笨,於是總是強逼著孩子去死記硬背,最後的效果還是一般,孩子的記憶力不僅沒有提升,反而還錯過了記憶發展的黃金時期。
  • 孩子的記憶力是練出來的!3個方法提高孩子「超強記憶力」
    3個方法提高孩子「超強記憶力」1、適當重複,加深印象孩子越接觸熟悉的事物就越容易記憶,家長可以試著讓孩子重複,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加深印象,從而會大腦會產生長久的記憶。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經歷,讓孩子去重複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孩子經常講故事,或者幫助媽媽做家務,如果孩子長期重複這些事情,孩子的記憶也會隨之增加。
  • 父母每天堅持3件事,孩子不僅記憶力強,認知能力也更好
    一、每天堅持閱讀孩子在6歲前的閱讀包括親子閱讀和講親子故事,這個過程中孩子聽家長講述一些故事和道理、看豐富的繪本畫面,並且進行思考和討論。正式開始閱讀時,還可以對照故事和自己的想法有什麼不同,鍛鍊記憶力。
  • 孩子記憶力、專注力差?多半是家長忽略了這件事
    最近,有媽媽給我發信息,說到:孩子們學習新知識的時候總是記不起來,有時候一些簡單的數字,都要重複很多遍,這種記憶力是不是很差,沒有好的記性,以後學習肯定很吃虧啊。你說該怎麼辦才好呢?知乎上有一個問題:記憶力好,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 你的孩子會講故事嗎?教育學家:6歲前會講故事,小學成績差不了
    凱薩琳伊莉莎白斯諾教授從教育心理學角度和腦科學領域,告訴了我們答案:從故事中啟發想像、拓展思維、學習知識、增加詞彙、培養興趣、樹立三觀、親善夥伴等等,故事幾乎囊括了成長中所有的能量因子,①、會講故事的孩子,他/她思維更活躍,想問題更複雜,情商也更高;②、會講故事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