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是媽媽給予新生寶寶最珍貴的食物,它的好處自不必多說。但看似簡單的母乳餵養,由於新晉媽媽經驗不足,過程並不順利。產後兩三天,通常會經歷一個乳房腫脹的過程,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下奶」,學名稱作「生理性乳漲」。
為了堅定媽媽們母乳餵養的決心,減少困惑和痛苦,今天小編就跟各位媽媽聊一聊什麼是生理性乳漲?如何緩解生理性乳漲?
一、什麼是生理性乳漲?
生理性乳漲一般出現在產後3-4天左右,此時媽媽可能會感到乳房脹痛,痛感可達腋下,嚴重時雙乳緊繃發亮,甚至會出現短暫發熱等症狀。
相信很多長輩會告訴新手媽媽乳房漲硬才是下奶了,但其實不然,這時的脹痛主要是淋巴回流受阻造成乳房腺泡腫脹和乳汁血液、組織液充盈引起的。
順利地度過這一階段,乳量的增長才能開始加速!
生理性乳漲乳漲的程度和奶量多少是沒有必然聯繫的,它與以下幾點有關:
1、產程情況、催產素等藥物的使用會導致乳漲
2、產後有效哺乳可緩解乳漲
3、生完就開始喝下奶湯更容易加重乳漲,個別媽媽因體質等原因也會出現漲奶
二、如何應對生理性乳漲?
1、理性看待乳漲不慌亂
媽媽們要了解,產後幾天的乳房脹痛是大多數產婦都會經歷的正常生理過程。雖然很不舒適,但是它一般會在12-36小時內消失。所以新手媽媽不要慌張,掌握正確的處理方式可以有效緩解預防脹痛。
2、冷敷是消腫止痛的良方
很多媽媽會在冷敷和熱敷之間糾結,通常小編建議只有在乳房自由漏奶(乳腺管通暢)的情況下熱敷,其他情況,基本採取冷敷的辦法。生理性乳漲是乳房的水腫期,因為「熱脹冷縮」的原理更需要冷敷,熱敷會讓水腫更加的厲害。
因此,為了緩解乳房不適,產婦可以在哺乳結束後由家人用涼毛巾或擀軟的捲心菜葉對乳房進行冷敷!需要注意的是,僅僅是冷敷,而不是冰敷。
3、讓寶寶勤吸是關鍵
由於新生兒的生理特點,需要媽媽每24小時哺乳8-12次以上,寶寶頻繁且有效地吸吮可以緩解乳漲。
產後三早(早接觸、早吸吮、早開奶)對奶量的增加和之後的母乳餵養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如果是母嬰分離的媽媽,使用吸奶器按照這個頻次定時吸奶同樣有助於維持奶量和緩解腫脹。
4、切記不可過分按摩
這一情況是很多產後媽媽都曾遭遇過的經歷,被「暴力開奶」的乳房像麵團一樣被人反覆搓揉,這個過程比生孩子還疼,是很多人的「噩夢」。
其實,這個疼痛產後媽媽大可不必遭受。生理性乳漲是乳房水腫的過程,過分的按摩會加重乳房的水腫,更甚者還可能對乳腺組織造成傷害。
生理性乳漲的發生是一個正常的生理性過程,一旦發生,媽媽們千萬別慌張,「開奶師」就在身旁,讓寶寶頻繁有效地吸吮乳汁能有效預防生理性乳漲,也可使已發生的乳漲情況得到很好的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