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通訊員宋爽、記者劉軼琳11月23日報導:體重近300斤、BMI異常、高血壓、糖尿病、巨大兒……這些關鍵詞如果同時出現在一位產婦身上,也能順產嗎?近日,在上海一家國際醫院婦產科團隊的悉心照護下,一位體重近300斤的外籍產婦成功通過順產的方式,產下一名健康的寶寶。
正在照料寶寶的產婦Sarah
48小時守護,274斤產婦成功順產
37歲的Sarah待產時體重已經達到137Kg。上海嘉會國際醫院的醫生在產檢時發現,Sarah不僅BMI指數高達44(BMI的正常範圍為18.5-23.9),同時還有糖尿病、膽囊結石、高血壓的問題。而Sarah本人則明確表達了「自然生產」的意願。在綜合考慮後,醫院婦產科團隊為其制定了周密的分娩計劃。
孕周達38周後,Sarah來到醫院待產。考慮到她妊娠合併高血壓,當天上午,醫生為其放入球囊,並注射催產素,等待其宮頸完全成熟。直到第二天上午11點,產婦終於宮口全開。下午1點20分,在她進入產房超過48小時之後,終於順產產下一名4.2kg的女嬰。
值得一提的是,Sarah在生產過程中幾乎沒有發生陰道撕裂,當天就可以下地走路。整個待產過程中,醫護團隊始終嚴密監測胎兒情況,以及產婦的生命體徵及血壓、血糖狀況。
超重產婦一定首選剖宮產嗎?
據上海嘉會國際醫院婦產科主任林樂毅介紹,像Sarah這樣有妊娠合併症以及胎兒過大的產婦通常會選擇剖宮產。但事實上,產婦體重和BMI指數很大,還有糖尿病,剖宮產過程中容易發生肺栓塞等問題,術後傷口也難以癒合,容易感染。
「這樣的情況下,順產其實是一個對產婦更好的選擇,只是這可能需要更長時間的等待和陪伴。」比如Sarah的順產過程就超過48小時。
除了耐心陪伴和細心照護,Sarah能成功順產,還得益於整個團隊的共同協作和相關技術的使用。在產程前期,麻醉團隊克服重重困難,順利為其實施了無痛分娩。但由於脂肪層太厚,醫生很難通過「觸感」感知產婦宮縮的具體情況,而常用的機器也只能檢測宮縮頻率,無法監測宮縮強度。因此,嘉會為產婦使用IUPC宮內探測器進行檢查,精準監測宮縮強度,方便調節催產素的用量,最終成功生產。
肥胖產婦風險大,孕期應控制體重
對於超重產婦來說,究竟什麼樣的生產方式更有利?林醫生提醒,要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最有利於產婦的方案。比如在美國,越是肥胖的產婦,醫生反而越建議順產。林醫生解釋:「大塊頭」產婦的盆骨和陰道的狀態其實是更適合順產的;剖宮產因為刀口切得更深,風險其實更大。
林醫生提醒,孕婦在懷孕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飲食,控制體重。尤其是本身就超重的孕婦,要關注孕期體重變化,及時諮詢營養師制定適合自己的生產方案。如果有條件,建議超重女性在備孕期就開始控制體重,儘量將BMI控制到合適範圍(18.5-23.9)。
「自然分娩是更安全的生產方式。我們應該為不同的患者制定個性化的分娩方案,選擇適合自己的鎮痛方式,確保她能以舒適的狀態和快樂的心情迎接新生命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