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肥胖不僅影響孕媽的健康,更影響胎兒的健康。
執筆:張大貓
編輯:張大貓
定稿:歐陽比文
這幾天整理材料,發現一個「挺嚇人」的素材,我覺得值得拎出來和大家聊聊。
事情發生在不久前的唐山,一個身高只有150cm,體重卻高達300斤孕媽,在醫生的幫助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通過剖宮產順利誕下一個7斤重的胎兒。
我們在讚嘆醫生們超高的技術之餘,更感到驚訝的還是這個孕婦的體重,孕期增重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而且大多時候我們也都不建議孕媽在孕期減重。
但這也並不意味著孕媽可以在孕期任由體重飆升。孕期超重給孕媽和胎兒帶來的危害都不容小覷。
「多吃不是為了你自己,是要給孩子吃。」很多孕媽在懷孕期間,都離不開老人的這種叮囑,時至今日,依然還有很多人認為懷孕時母體越胖,對胎兒就越好。
但事實並非如此,孕媽的過度飲食不僅會導致「巨大兒」的出現,還會誘發難產的情況發生,等娃長大後,孩子罹患肥胖、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也遠比常人更高。
不僅如此,對於孕媽來說,還有以下幾種風險:
1)誘發高血壓
孕期體重增長過快、增長過高,非常容易誘發妊娠高血壓,這會導致孕婦出現噁心、頭暈、嘔吐甚至是抽搐昏迷的情況。
2)順產難
過度肥胖還會導致孕媽幾乎沒法順產,只能選擇剖宮產,就比如上面的例子,剖宮產後,醫生取胎兒都仿佛「大海撈針」,之後的傷口縫合也是一大難題。
3)產後更胖
產後肥胖幾乎是鐵板釘釘的事情,但如果孕期就已經嚴重超重,那麼產後很可能會變的更加肥胖,對日常生活來說是一種巨大的考驗。並且很有可能誘發其他的併發症,提高健康風險。
這一點是因人而異的,並且和孕媽懷孕前的體重也有很大關係。
目前被大家公認的標準就是就BMI,孕媽可以根據計算公式先算出孕前的BMI指數,進而得出孕期體重增長的範圍。
BMI(孕前)=孕前體重(kg)/身高平方(m²)
以上兩種情況建議孕中晚期每周的體重平均增長都控制在1斤以內。
以上兩種情況都屬於孕前過胖,因此建議孕中晚期每周平均增長控制在半斤以內。
另外,還有一點值得注意,不要誤認「卸貨」後體重就能掉了,分娩後去掉的只是胎兒、胎盤和羊水的重量,一般都在10-15斤左右,而其餘分量的自然都長在孕媽身上了。
1)注意飲食
孕期少吃油膩的食物,注意營養均衡,千萬別光吃肉不吃菜,瓜果蔬菜都要吃一些,並且不要每餐都吃飽,少吃多餐,細嚼慢咽非常重要。
2)合理運動
孕期運動不能太激烈,但也不能不運動,散散步、做做孕期瑜伽都是不錯的,身體允許的情況下適當遊泳也很有好處,運動還有助於順利分娩。
3)管理體重
孕前BMI>25的孕媽們,最好準備一個體重秤,定期監測體重,做好觀察記錄,隨時注意體重的變化,做到心中有數。
4)按時產檢
產檢是非常重要的,最好一期別落下,為了保證自己和胎兒健康,這點很重要。
5)保持好心態
懷孕雖然只是你自己,但是生娃絕不是一個人的事,如果孕前已經超重了,也不要焦急,不要氣餒,做好飲食調整,適當運動,拿出最好的心態迎接寶寶的到來。
錦鯉媽咪有話說
孕期增重是很正常的事情,孕媽沒必要焦慮,但也要注意,增重是有範圍的,超重了也要警惕起來,否則影響的不止是自己的健康,還有胎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