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脾屬土,肺屬金。土為萬物之母,有生養萬物之特性,而脾能運化水谷,化生氣血,為後天之本,所以脾屬土;金有清淨,收斂的特性,而肺主呼吸,主肅降,故肺屬金;在中醫五行學說中土生金,是一對母子關係,因此培育脾土,能夠更好的生養肺金,這就是培土生金的含義。具體的說就是通過補益脾氣,加強脾胃的運化功能,達到改善肺氣的功能,進而達到治療肺系疾病的目的。
清代名醫沈金鰲雲:「肺不傷不咳,脾不傷不久咳」。臨床上一些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氣管哮喘、肺結核、肺氣腫的患者,有咳嗽日久,咳聲低微,氣短乏力,痰多清稀或白沫狀的症狀,同時也有胃納不佳、大便溏薄、四肢無力、怕冷肢涼、舌淡脈弱等肺虛脾弱的症狀,說明久咳不愈者常有脾胃虧虛。
培土生金也稱補脾益肺,在治療肺系疾病中,起到了以下幾個作用:
脾氣健運,則肺氣充足,正氣充沛,機體抗病能力增強,能夠減少肺部的反覆感染;
脾虛容易生痰溼,中醫認為「脾胃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 脾氣健運則減少痰溼的產生,健脾化痰又能夠更快的清除肺部的痰濁。
治療肺部感染的藥物常易損傷脾胃,造成食欲不振,營養下降,不利於疾病恢復,在肺病的治療中,保護脾胃也是重要的一環。
脾胃虧虛會影響津液的生成,進而造成肺燥,出現乾咳少痰,補脾益肺還能夠改善肺燥咳嗽的病症。
臨床常選用補脾的藥物如黨參,太子參,白朮,茯苓,黃芪,山藥,砂仁,陳皮,甘草等。常用方劑有四君子湯、六君子湯、參苓白朮散、補肺湯等;健脾潤肺常選藥物如太子參,山藥,蓮子,石斛,北沙參,麥冬,百合,制百部,白芍,知母,甘草等。常用方劑有麥門冬湯、沙參麥冬湯、桑杏湯、清燥救肺湯等。
用培土生金法治療慢性咳嗽的病例很多:
王某,年近五十,自訴五年來乾咳不止,咳甚氣短,納食不振,胃脘脹滿,噯氣泛惡,大便溏軟。西醫診斷為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服用多種藥物效果差,更覺神疲乏力,咽中梗阻感,胸悶氣急。舌質淡而苔略厚,脈細無力。考慮是中氣不足,土不生金,肺氣不足導致久咳不已。以培土生金為法,用六君合生脈散加減(黨參,白朮,茯苓,甘草,陳皮,半夏,麥冬,五味子,川貝粉)服藥一月餘,咳嗽明顯改善,其他的症狀也逐漸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