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桃小真育兒
本內容由桃小真育兒原創,喜歡文章請點個讚,謝謝支持,歡迎在評論中發表觀點和個人轉發!
01
昨天帶2歲半的娃去兒保科體檢,我們這邊體檢時會有測視力,血常規,智力,體能等體檢項目。在等血常規結果期間醫生給娃做其他測試,在桌子上擺出一些玩具,開始測試娃的手部精細運動。輕鬆捏起豆粒大的串珠串了起來。
緊接著娃熟悉了面前的這位醫生阿姨,倆人開始了兒保科室的遊戲,旨在在遊戲中醫生能儘可能地看出娃的一些發展指標。比如語言能力,認知和思維還有大運動能力等。這時醫生放了一首兒歌,娃聽後順嘴唱了起來,雖然不是唱完整,十句有八句是正確的。醫生說:「沒想到,寶寶不用看視頻,就憑聽也能達到這麼準確,養得好!其實娃的黃金1000天很重要,吃得好,吃的食物均衡營養,也能夠使娃變得聰明。」隨後又問道寶寶平時的飲食情況。我如實跟她說道:「我其實很怕麻煩的人,又擔心自己的一些飲食搭配讓娃過敏或者出現不必要的麻煩,我都是照著書來做。」
我也是第一次當媽媽,在娃出生後我特別注意娃的飲食情況,畢竟好多像挑食,營養不良等養育問題都跟餵養有關。也有些剛做媽媽的朋友問我各種關於娃吃輔食的問題。比如,什麼時候能吃芝麻?芝麻醬呢?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怎麼吃得更有營養變得聰明?我想說的是我不是專業的營養師,只是多些養育娃的經驗,而這些經驗我們可以通過專業人士哪裡學習和模仿甚至按著來做。
•一方面可以讓新手爸媽有一定的飲食餵養方向,儘可能避免出現娃面黃肌瘦又缺某些營養素的出現。
•另一方面可以儘量緩解父母養育這塊的焦慮。不因自己上班沒時間親力親為娃的生活,告知家人一聲今天吃什麼,怎麼吃,照著你發給家人的食譜做就好。省心又省時。把最基本的吃喝問題解決的沒後顧之憂後,剩下的親子時光就變得輕鬆許多。
02
那怎樣知道娃吃的營養?又怎樣知道添加輔食遵守什麼原則?
一、據世界衛生組織2006年版生長曲線。判斷寶寶的身高體重等指標。這是最直觀的判斷娃長得好不好,養的好不好。
二、輔食添加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細到粗,然後逐步添加條狀等手指食物。
三、第一次添加輔食米粉,需選擇含鐵量高的米粉。大家知道寶寶6個月後母乳中鐵含量不足以寶寶的全面營養。也可以慢慢添加肉泥,蔬菜泥,記得每次只添加一種吃後觀察三天不過敏不腹瀉等才可以添加下一種新食物。
四、3歲前儘量少鹽少甜,可以用食物本身的味道來當作調味料,比如胡蘿蔔南瓜是甜甜的。
五、食物豐富多樣,繼續補充奶量。魚肉蛋禽奶蔬菜水果雜糧等。
03
添加輔食也有些誤區需要新手爸媽儘量避坑:
1、補鈣多喝骨湯
喝多骨湯除了增加娃的腎臟負擔(畢竟是水嘛),真跟補鈣沒多大關係,還不如多吃點肉。反而蝦,奶酪,芝麻醬,豆腐等含鈣多些。
2、不喜歡喝水喝點果汁
有些1歲多娃,不喜歡喝水喜歡喝點酸酸甜甜的果汁,也有些會給娃喝水果汁,就是把水果蒸過後的果汁或蔬菜汁。於是有些家長會把米粉或者某些輔食摻雜著果汁。這樣做不如直接吃果泥蔬菜泥來得又有營養。
給大家分享一本由育兒專家張思萊和微博大V婦產科醫生王玉玲等聯合推薦的《輔食每周吃什麼》共215道家常輔食做法,簡單易上手,全職媽媽一人帶娃也可以輕鬆搞定娃的營養輔食。有著大家關心的不同月齡寶寶怎麼吃?攝入輔食量多少?如果想要單獨選擇補鈣,補鐵食譜怎麼做?
除了每周吃什麼,書中最後還附贈補鐵補鈣補鋅補硒長高食譜,還有防便秘,止咳嗽方法。附錄中給到父母一些參考:①不同月齡輔食狀態對比。②不同月齡輔食單次用量參考。一本科學的輔食書可以解決3歲前娃的一日三餐和營養飲食問題。選對適合自家寶寶的食物,為寶寶的成長保駕護航。
桃小真說育兒,一手帶娃一手碼字的90後新手媽咪,致力於以自我經驗和育兒避坑指南為更多新手爸媽帶來啟發成長,關注我,了解更多母嬰育兒趣事或小知識,使育兒輕鬆高效。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涉及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