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加西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
「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麼,而是你記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銘記的。」
人生就是如此,往往會忘記一些所遭遇的事,可偏偏會記住一些本不該要記住的事。其中,最先開始的是子女與父母的關係。
所謂的百善孝為先,大多數的子女會記住父母的恩情,並努力報答。可父母始終也是人,還是會犯錯,以至於做出判斷錯誤的行為。就比如說在子女婚事上的幹預。
老人本著為了孩子幸福的心而進行幹預,卻不想有些子女會記住這些事,並在接下來的日子心存不滿。最近,就有個退休老人哭訴,自己帶外孫成為了義務,不僅僅兒子不滿,女兒更是直言這是父母欠她的,我們先來看看怎麼一回事。
01、
婚禮上,新娘的臉色不好看
林佳結婚那天,臉色非常不好看,把來賓嚇得不敢多說話。不知道人以為發生什麼大事才會在結婚這天,露出這麼難看的臉色;而清楚內幕的人還是忍不住嘆息,這女孩怕是最終要和父母關係鬧僵。
原來,林佳沒結婚前,談了個男朋友。自家父母不同意,他們以過來人經驗一眼看出,這個男人不靠譜,對視時總是閃閃躲躲,最為重要的是快三十歲的人還一事無成。
女兒卻完全不一樣,有著一份體面的好工作,工資和前途都是無可限量。但林佳著了魔愛上這個男人,並對父母一直保證他會去奮鬥,兩人會有個美好的未來。
可作為局外人的父母哪裡會不懂這個男人的小把戲,怕是給了個空頭承諾罷了。畢竟三十歲就是人生的第一個定型,可他給人渾渾噩噩的感覺。
老兩口忍不住勸說女兒:「我們不是物質,就你挑的這個男友,實在不靠譜。反正,我們堅決反對。」林佳和每個熱戀中的女人一樣,對父母的話不以為然,就是認為父母物質,看輕男友。
最終,老兩口用了強硬的手段成功勸退女兒男友,並介紹個老實的海歸男給女兒。兩人極力撮合下,女兒無奈同意,也就在婚禮上擺出一副臉色難看的樣子。
02、
女兒要求父母帶外孫,老人出於愧疚就幫忙
林佳婚後和丈夫過得一點也不好,動不動就吵架,往往都是丈夫在忍讓,默默承受妻子的脾氣。林佳父母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看好的一門婚事會變成這樣子的局面,只能時常勸說女兒別這樣。但女兒不聽,老兩口只能默默嘆氣,她果然在賭氣。
婚後,孩子很快就誕生了,林佳更是直接打電話給父母說:「你們要過來帶外孫。」老兩口感覺到關係僵硬,又愧疚也就答應下來這事。林佳母親(趙阿姨)收拾了下行李就搬來女婿家住。
接下來的日子,趙阿姨也就辭去手頭的活,正式成為個退休老人,專心幫女兒帶孩子。
然而,林佳卻無動於衷,經常放孩子給媽媽就出去玩,甚至玩到很晚,成為交際圈裡為數不多的輕鬆女人,不用帶娃,依舊瀟灑人生。
趙阿姨也沒說話,安心帶了好幾年孩子。隨著孩子的長大,也伴隨著一些費用,卻是老人獨自承擔下來。只因期間,女人不顧一切要投資做生意,卻失敗而欠了不少錢。老人看了也沒說話,默默拿出養老金墊付孩子的費用。
要不是那件事,趙阿姨也不會心寒,直接回家了。
03、
老人心寒,兒子的不滿,女兒卻說:這是欠我的
而趙阿姨帶外孫的這段時間裡,兒子也生了個兒子,可她卻無法幫帶自家孫子,甚至引起兒子與兒媳不滿。明明自家需要搭手,卻跑去女兒家帶外孫,婆媳關係變得越來越差。
趙阿姨也只能嘆口氣,隨著女兒默認不給孩子費用後,自己的支出越來越大,就連老本都拿出來了。她還是忍不住對林佳說:「我幫忙帶孩子沒錢就算了,現在還要我墊付老本帶孫子,你好歹要拿這些錢給我,我是義務也不是成這樣子。」
沒想到,女兒卻直言:「當初要不是你們逼我結這個婚,說不定過得更幸福。反正錢是沒有,這些都是你們虧欠我的。」
趙阿姨一下子就明白了,不管自己做什麼,女兒始終是耿耿於懷當初幹預她婚事的事,更是認定拆散幸福與虧欠她的,心也就寒了。
晚上,趙阿姨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她想到這些年自己的付出,還是沒能讓女兒回心轉意,覺得現在的生活還不如自己所選擇的男友。可她明明知道那個男人至今還渾渾噩噩,一事無成,卻還來責怪老人。至少女婿有車有房,對她又實在,難道這還不夠嗎?
如今兒子不滿,婆媳關係不好,看來是時候回去整理這些關係。趙阿姨想明白這些後,直接拿著行李,在女兒的不滿下,回到了家裡。老兩口嘆了口氣,不知道當初的行為是對還是錯呢?
結語:
如何看待父母幹預子女婚事的行為呢?
林佳的事,其實現實中還是真的有,由於父母的強硬態度,導致自己所挑選的對象以分手告終。對於這事,子女們持著兩極化的態度,支持有,反對的人也不少。
支持的人覺得父母的眼光不會太差,也是為了他們好,有著一定的經驗;但反對的人認為這是個自由戀愛的社會,父母就不應該幹預。
其中,還有個特別的現象,有些子女不顧父母反對,毅然組建家庭後過得不幸福,反而會責怪父母當初不一味的反對。試問這又是什麼心態呢?所以,要不要幹預,只能根據情況與因人而異,沒有準確的答案。
心理治療師伯特·海靈格說:「家庭悲劇的最大來源,就是家庭成員關係的錯位。」
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每個家庭的情況不一樣,要不要父母幹預子女婚事,卻能變成關係惡化的開始。
作為子女,還是多多參考父母的意見。不少例子證明,那些不聽父母的話,就有不少人哭著說後悔,可惜已經來不及。
而作為父母,還是要有個度,適可而止就行。畢竟子女都是成年人,與其反對沒用的情況下,還不如教導「做什麼事就要承擔起來」的想法。既然老人勸說也沒用的情況下,那就要叫子女勇於承擔起來,將來就不要再說後悔。
這種事,誰又說的準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理,只有時間會給予正確的答案。
今日話題:你覺得父母要不要幹預子女的婚事呢?
——感謝閱讀——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配圖與人物(化名)無關,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