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家裡的老人幫忙帶娃。因為現在年輕的父母都需要工作,而家裡的老人多數都退休了,所以老人閒下來之後,基本都是幫自己的子女帶孩子。有的選擇姥姥幫著帶娃,有的選擇奶奶幫著帶娃,對於寶媽來說還是希望孩子的姥姥幫忙帶孩子,因為是自己的媽媽,交流起來也會更方便一些,有話可以直接說,不用憋在心裡,這樣就少了很多婆媳之間的矛盾。
最近有位姥姥卻說,其實再閒以後也不會幫女兒帶娃,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兒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吧。老人帶娃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可是這句話對一個姥姥卻來說卻不是這樣。原來這個寶媽生完孩子後,等到孩子兩歲的時候就準備繼續上班了,孩子沒人照料,又不想有婆媳矛盾,便把孩子的姥姥給叫來幫忙照顧孩子。
照顧自己的外孫女兒,姥姥肯定是非常樂意的,二話不說他就來到了女兒家,轉眼已經幫忙照顧孩子四年,姥姥不僅照顧外孫女,就連女兒和女婿也一併照顧了。平時幫家裡做飯、洗衣服、收拾衛生等,基本全都是這位姥姥的活兒。但是這位老婆從來沒有埋怨,因為她覺得都是自己的孩子,這樣做也沒有什麼不對,年輕人也能夠輕鬆一些。不過,姥姥這樣的想法在外孫女四歲的時候出現了改變。
因為有一天,家裡在吃飯的時候,女兒發現了飯菜中有一根頭髮,因為平時都是姥姥做飯的。姥姥做飯又沒有戴帽子的習慣,所以這個頭髮肯定是姥姥掉的。姥姥知道自己掉頭髮在飯菜不好,但是沒想到女兒卻突然發火了,還一巴掌把飯碗打翻了,還衝著姥姥大喊:「你是怎麼做飯的?飯裡有頭髮沒看到嗎?這樣的飯菜怎麼給孩子吃?」之後,女兒便抱著孫女兒去了臥室裡,留下姥姥一個人在飯桌前原地尷尬。就這樣,多年的母女情分,因為一根兒頭髮絲而斷裂。
女兒的這一番話讓姥姥非常寒心,她想自己年紀這麼大照顧外孫女,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因為一根兒頭髮就如此的對待自己,實在是讓老人寒心。之後姥姥也是非常生氣,想著即使天天在家閒著,也不幫女兒帶孩子了,於是收拾東西回老家了。很多人在得知這個事情之後,都感覺到非常氣憤,因為父母幫忙帶娃,並不是義務而是情分,捨不得自己的子女既要上班,還要回家照顧孩子,這才出手幫忙照顧。這位寶媽的做法確實有些過分了。
生活中也難免會有一些出錯,作為子女對自己的母親一點包容都沒有,這讓很多網友都紛紛批評這個媽媽做的不對。其實很多年輕的媽媽都想親自帶孩子,但是實在是因為生活和工作不能協調好,不得不去找老人幫忙帶孩子,但是媽媽們一旦決定了讓老人幫忙帶娃,就不能再對老人存有疑惑心裡。
老人幫忙帶孩子,父母應該這麼做。
1.對父母心存感激
首先,一定要對父母幫忙照顧帶娃心酸感激,因為老人辛苦了一輩子,好不容易到了退休,理應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享享幸福。但是老人願意主動幫助幫忙帶娃,是因為心疼自己孩子們,所以父母們不要把這一切當作理所當然。面對家裡的老人願意幫忙帶娃時,要存心存感激,不能只想著老人帶娃有什麼壞處,要真論起來也是好處多一些。這樣,老人的心裡暖洋洋的,也更願意照顧自己的孩子和外孫女兒。
2.父母有錯不要急於怪罪
照顧孩子不可能一點磕磕碰碰都沒有,當老人做錯事情的時候,父母不要先急著錯怪老人。只要孩子沒有出現大的問題,就不要太為難老人,老人的心裡肯定也很自責。畢竟老人也是為孩子著想,並不是會故意的去傷害孩子,所以既然父母們決定讓老人幫忙帶娃,就要相信家裡的老人。即使有錯,只要協商好就好,沒必要傷了彼此。
3.和老人溝通好教育方式
我們常說的老人帶娃和年輕人帶娃的教育理念有很多不同。因為老人和年輕人是一定會有代溝的。其實有代溝也不全是壞事,但是父母為了避免孩子因為老人教育對孩子有不利的地方,一定要及時和老人溝通好。讓老人也知道現在育兒的最新理念,哪些事情對孩子好,哪些事情對孩子不利,可以提前告訴老人,避免因為老人的一些錯誤方法對孩子產生傷害。
老人的身體其實也大不如年輕的時候,作為子女,我們也要為老人的晚年增添一些幸福感,如果家裡的老人身體不適,不能幫忙帶孩子,年輕父母也不要責怪,應該多給老人一些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