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歲神童會講大學編程課,神童打造,須警惕過早喪失孩子的天真

2020-09-16 寶媽寶爸加油站

來源:寶媽寶爸加油站原創文章, 作者:若水,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前幾天偶然在一個平臺看到有孩子簡直是神童,比如六七歲就懂得很多,懂編程的知識,被叫作10後程式設計師,甚至可以給大家講一些編程課,就把那種年紀比較大的程式設計師都給鎮住了,甚至有些大學生說自己都還沒有學到這個階段。


那還有的孩子,比如說英語就是特別特別溜,還有的孩子六七歲動手能力就特別強,自己做出很多小發明,我當時看了後,就有點被震住了,然後想到自己的孩子有時候也比較調皮,雖然他總體上還比較上進,但偶爾會比較貪看動畫片什麼的。

所以我就把那幾個神童的視頻,給孩子看,其實目的就是為了激將呀,或者刺激激勵他,讓他能更加地好好學習。


不過後來更有意思,我跟孩子爸爸也說了這個事,感覺我們需要給孩子加加碼,覺得那些神童孩子那樣,啟示更多是跟大人的引導有關,因為畢竟這些知識肯定是要輸入,它才有輸出嘛。


不過孩子爸爸的反應出乎意料。他說,那樣的神童其實未必好了,就是說過早的喪失天真不一定是好事。現在網絡上出名的孩子,如果是順應他的天性還好,比如就是孩子的愛好,但是有的時候聽到那些孩子超出同齡人的早熟的表達,就會覺得他慢慢會變成一種家長追逐利益的一種工具。


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的,因為他成了網紅,都是會賺到錢,那慢慢地,孩子就會不斷地複利這種模式,孩子爸爸會覺得這個其實是很可憐的。



我和孩子爸爸也討論一下,之前不是浙江織裡有很多童模麼?其實那個就是很極端的例子了,比如說那個童模比較賺錢,很多家長就爭先恐後把孩子送過去,每天做的工作甚至都跟學習沒關係。如果孩子大了,身高高了,不那麼可愛了,那他賺的錢就不多,甚至不能再做童模,所以,有的家長就給孩子吃藥,延緩他的生長發育。


孩子爸爸以這個為例子來說,如果我們去故意地逼孩子,讓他實現某一方面的價值,那可能就會演變成一種極端的例子。


當然我覺得孩子爸爸提醒的這是極端的一面了,神童他有另一面就是說,家長可能確實從小引導得好呀,比如說這些孩子從小對程式設計師對人工智慧或者英語等知識,就有這方面天賦和特長,慢慢地技能發展也不錯,甚至也輻射到其他學科。


那這輩子,他可能在這方面就有很好的積累和發展,有利於他以後的打拼,從這方面來看我覺得這些家長也很了不起,孩子們也很棒。


當然,同時確實要防止另外一種傾向:類似童模那樣走到另外一個極端,就是我們過於急切和頻繁地地去展示孩子的才藝,有點什麼東西就急於表現出來,那慢慢地孩子會迷失在這種名和利中,喪失了他童年本有的天真,我覺得可能這一點是得不償失的,所以要儘量避免了。


對於這個問題,你有什麼看法,我們也可以一起探討,歡迎留言。

相關焦點

  • 「神童」背後的焦慮
    十六歲女孩每天寫詩2000首,小學生研究癌症在全國青創賽獲獎……近期,各類「神童」新聞層出不窮。儘管這些「神童」多數都已經被證偽,卻透露出嚴重的社會問題。而這些「神童」作為「別人家的孩子」不斷出現,也加深了眾多家長對自己孩子的教育焦慮。
  • 那個10歲上大學的少女,不是神童,而是受害者
    那個10歲讀大學的女孩,後來怎樣了?最近,新京報專訪13歲完成大學學業的「天才少女」張易文的父親張亞東,我差點被這位「神童之父」自以為是的言論給氣笑了。記者問他什麼是教育?4歲認識2000多個漢字。在私塾中學習5年,拿到了高中畢業生同等學力的證明,參加高考。我對在家學習並沒偏見,在很多發達國家,homeschool已經成為個性化教育的象徵,不少組織和個人會給在家讀書的孩子提供服務和資源。那麼張易文在家學習學什麼呢?國學。沒了。高中數學、物理、化學,一概不會。
  • 12歲準備碩博連讀,日寫詩兩千首……警惕「神童」出沒背後的生意經
    新華社北京7月29日電(記者劉晶瑤)7月29日,新華每日電訊微信公號刊發題為《12歲準備碩博連讀,日寫詩兩千首……警惕「神童」出沒背後的生意經》的評論。「1歲徒步暴走,2歲攀登南京紫金山,3歲在雪地裡裸跑,4歲參加國際帆船比賽,5歲開飛機圍繞北京野生動物園飛一圈,6歲寫自傳,7歲三次穿越新疆羅布泊,8歲考入南京大學,9歲北京世界機器人大賽中獲得三次冠軍,10歲一年內通過了20門自學考試課程,11歲南京大學畢業,12歲準備同時讀碩士和博士。」這份看起來很「唬人」的簡歷,讓少年何宜德再次受到輿論關注。
  • 9歲神童從大學退學,給所有人一個警告:這樣的家長會害了孩子
    校方苦口婆心勸說神童父母:孩子距離本科畢業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在洞察力和批判性思維方面,如果太過急於求成的話,對孩子未來的發展,尤其是學術發展,不是太好。不管怎樣,神童父母還是堅決讓孩子從大學退學,轉到另外一所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 「小時了了,大時未必佳」,10歲上大學的神童電腦天才,真應驗?
    今天要講的主人翁叫蘇劉溢,他於2000年出生在山東省泰安市,他的父母像天下所有父母一樣,希望自己的孩子乖巧懂事,能夠在同齡人中脫穎而出,成績優異。也許因為「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不少父母用「拔苗助長」的方式,藉助各種各樣的培訓機構,全力打造人人讚嘆的「神童」。
  • 這個00後神童,2天半讀完小學,1年上完初中,10歲就考進了南科大
    而蘇劉溢作為年少成名的"神童",也恰恰暗合了張愛玲的這句名言。這位在2000年山東出生的孩子在不到三年的時間中完成十幾年的學業,但是過早的成功真的會帶給他帶來人生的巔峰嗎?蘇劉溢都能對答如流,甚至在一些問題中靈活運用了高中的知識,他僅在七歲的時候就能讀生僻的古文,懂得等差數列。這位年僅七歲的孩子的天賦讓在座的老師紛紛驚嘆不已。
  • 為製造「神童」買單,傷害的是自己的孩子
    ,5歲開飛機,6歲寫自傳,11歲南京大學畢業……何某德的簡歷令人驚嘆;16歲的女孩岑某諾,號稱一天能寫300首詞牌、2000首詩、15000字的小說,已出版多本書;小學六年級的陳某石,完成了碩博級的基因研究,並獲得了全國青少年科技大獎……「神童」頻出,是真聰明?
  • 為什麼古代神童很多?原因其實很簡單!
    下面我們看看歷史上著名的幾位神童:1,項橐七歲,三個問題難倒孔子,被譽為「孔子師」;2,戰國末期的甘羅,是秦國甘茂的孫子,十二歲出使趙國,為秦國奪得十幾座城池;3,曹操的小兒子曹衝,《曹衝稱象》的故事我們在小學就學過過,五六歲孩子的智慧就能勝過大人;4,唐朝詩人李賀,大家都很熟悉,在七歲時,就能作詩,一氣呵成,另外還善於「疾書」,令大文學家韓愈都讚嘆稱奇;5,
  • 10歲考上大學的「女神童」,眾人羨慕不已,父母為何悔不當初
    教育部根據不同年齡應接受的文化程度,將學校分為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等,這也是最適合學生正常發展的學習軌跡。但總是有一些「神童」會提前完成學習任務,不僅能節省在校時間,還能早日進入社會發展,引得眾人羨慕不已,但這種「揠苗助長」的行為真的可取嗎?
  • 家長不能把孩子作為斂財的對象,打造神童成就了誰?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咱們國內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能有出息,有本事,可是,最近這些時間接連出現各種各樣的神童,比如一歲徒步暴走,三歲雪地裸跑,6歲寫自傳,聽到這樣的消息,朋友們無不翹起大拇指,別人家的孩子真是太棒了。
  • 6歲會編程,14歲就被麻省理工錄取,神童謊言是如何誕生的?
    在最近的一周內, 相信大家 都被一篇 《6歲編程8歲建網站,萊陽14歲男孩被美國麻省理工錄取》的報導刷屏了。我不知道大家在看到這篇文章時第一反應是什麼,就我自身而言,真實的內心是:「哇,我 6 歲時候能知道些什麼?應該還在吃吃喝喝玩著泥巴,而他卻當上了程式設計師,果然是別人家的小孩。」
  • 10歲考進南科大的神童,如今怎麼樣了呢?
    10歲考進南科大的神童,如今怎麼樣了呢?每個父母都希望的孩子能夠脫穎而出,成績優異,而且乖巧懂事。很多父母都想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這就催生了各種各樣的培訓機構,也造就了許多所謂的「神童」。曾今00後神童,2天半上完小學,10歲高考進南科大,而現在怎麼樣了呢?這個小神童的名字叫蘇劉溢,他的求學經歷堪稱「傳奇」,用三年時間完成了別人十二年的課程。蘇劉溢從小天資過人,七歲就上小學五年級,在學校上了兩天的課後,因為手受傷就回家休息了。他傷好後,父母認為蘇劉溢已經完全掌握了小學課程,然後直接就讓他升入初中了。
  • 我不是神童:為什麼「神童」會窮困潦倒?
    前一段時間朋友圈扎堆出現了好幾個「神童」。一個雲南六年級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一個14歲的女孩一天「作詞300首,作詩2000首,寫150000字的小說」。你瞧這不是神童是什麼。那這些孩子真的就是神童嗎?先看這個研究癌症的小學生,他的獎項最後被撤銷了,為什麼呢?因為研究根本不是這孩子做的,而是他的父母做的。
  • 天才沒有那麼多,催生的「神童」長不了,人造的「童星」早隕落
    神童咋能這麼多的頻頻湧現?很長時間以來,在各個領域、各項活動中,神童頻頻出現:前陣子,在全國第34屆少兒科創大賽中,雲南昆明一小學六年級學生寫出關於癌症防治方面的研究報告,獲得一等獎,堪稱「神童」。經專家組重新審查,認定該論文達到了碩士研究生以上的水平,不可能由一個十一二歲孩子獨立完成。
  • 「裸跑弟」超級簡歷再受質疑,媒體:警惕「神童」出沒背後的生意經
    上午四節課,課程會穿插複習初、高中的文化課知識內容,仍以自學為主,老師督促檢查。午飯後,何宜德午睡一小時,起床後去「打」機器人,琢磨起編程,並進行實操,他的機器人打得又快又準,已10多次獲得全國、亞洲乃至世界冠軍。對於南京大學專科自考的通關成績,何宜德還是挺在意的。
  • 14歲天才少女日均能寫2000詩?警惕家長別盲目製造神童,小心翻車
    「望子成龍、盼女成鳳」是天下父母的普遍願望,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在某些領域天資過人,成為天之驕子,是父母們引以為豪的事情,因此,社會上關於各類「神童」的報導層出不窮。從上世紀80年代中國家喻戶曉的「第一神童」寧鉑,13歲破格成為中科大少年班第一屆學生,到當年哈佛女孩劉亦婷風靡教育界,再到今年7月,關於「神童」的報導讓人應接不暇,奪人眼球。
  • 家長拔苗造「神童」?最惡劣的成功學,就是對孩子下手
    青少年科創大賽的「神童」正陸續被打回原形,「天才少女」岑某某背後那些忽悠人的「大師們」也逐漸浮出水面,今年12歲的「裸跑弟」最終結局如何還不好下判斷,但不管結局如何,所謂的「鷹爸教育」及其背後有毒的「育兒觀」、「成功學」都值得警惕。
  • 8歲上中學、13歲上大學,這樣的神童後來怎樣了?
    孩子從小到大的「履歷」,真是讓人嘖嘖稱奇——6歲開始研究編程,8歲就自主研發了「開放式雲計算平臺」;開公司、屢獲國際網際網路大獎,還被清華大學、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等國內外多所高校邀請因為「美國頂尖學府」、「麻省理工大學」、「清華大學」、「14歲神童」這樣的字眼,早就讓大多數人衝昏了頭。我們總渴望孩子是聰明的、不平凡的,也總在試圖用成功的「神童」去告訴自己和孩子:「看!別人家孩子這麼聰明,我家孩子也可以!(我家孩子為什麼不可以?)」
  • 講起來都是神童,背後卻全是生意
    但神童不一樣,神童不用到18歲才上大學,也不用大學畢業才走入社會。神童1歲就開始徒步暴走,3歲就走到社會面前,12歲不到,就已經在準備碩士和博士的考試了:看截圖不直觀,還是看他自己說吧。這個小朋友名叫何宜德,2008年出生的,今年12歲。別人1歲的時候才開始蹣跚學步,他已經能夠徒步暴走了。
  • 9歲高考,10歲上大學,那個號稱「神童」的女孩,現在怎樣了?
    10歲上大學的小女孩嗎?」就這樣,年僅10歲的張易文被父親強行塞入滿是成年人的大學世界,而如今3年過去了,眾人不禁好奇,曾經號稱「神童」的張易文,現在怎麼樣了?「洗腦」,她很怕,怕這些孩子會重蹈她的悲劇,更怕自己的弟弟比自己更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