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條件好了,過年再也不是「一星半點」的肉了,可以說餐餐都很豐盛,各種零食也是必不可少,由此而來,孩子們的腸胃壓力也會變大,更容易出現積食問題,有家長反映寶寶最近經常出現發燒、咳嗽、挑食,食慾大減、脾氣急躁、睡覺不老實、盜汗等情況,這其實都是積食引起的。
孩子積食會帶來哪些問題?
首先積食會導致孩子發育變慢,孩子積食消化系統功能下降,久而久之就脾胃虛弱,脾胃是把食物轉換成營養、氣血的「能量官」,一旦脾胃不好,身體各系統無法及時獲取營養,就會發育緩慢,孩子不長肉、不長個,比同齡的矮小;其次體質弱,在人體整個免疫系統中,腸道免疫佔了2/3,積食、消化不好直接導致腸道免疫力不足,孩子的體質變差,特別容易生病;最後孩子沒精神,積食、脾胃不好的孩子睡眠質量差,個性急躁,難以集中注意力,精神頭不足。
寶寶身體出現這3個表現,暗示積食已經很嚴重了
1、食慾變差
食慾變差是積食的一大外部表現,當孩子經常不想吃飯,不愛吃主食或者不愛吃青菜,愛吃的也就吃兩三口,有時候出現厭食、偏食等抗拒吃飯的表現時,就說明消化系統動力不足,脾胃出現問題,造成孩子胃腸內出現積食了。
2、臉部異常
五官跟臟腑相對應,積食脾虛會導致氣血不充足,孩子會臉色發黃,眼袋變大,顯得很沒有精神,甚至孩子的臉頰上出現「高原紅」,鼻梁上會出現「青筋」,也會出現舌苔變厚、變黃、脫落現象,並伴隨著口臭,這些症狀都相對比較明顯,家長稍微注意一下就能發現。
3、發育遲緩
如果與同齡的孩子相比,你家寶寶的食量明顯小,並且體重、身高增長的較為緩慢,比別的孩子輕很多,個頭也矮了5/6釐米,就說明你家的寶寶發育遲緩,這很有可能是積食和脾胃虛弱導致身體獲取不到足夠的營養引起的,這時候家長需及時到醫院就診,及時檢查。
內外雙調理,遠離積食,孩子脾胃更好
(1)內調:補充脾胃營養
對於食積的治療,首先是控制飲食,在飲食上要做出一些調整,寶媽們都知道茯苓、山楂都是調理腸胃、保肝健脾、促進消化的好手,醫生提醒在積食的時候家長可以讓孩子吃一些富含乳氨酸多肽的營養素,來幫助孩子清理積食,增強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同時其中含有大量的鈣質,又可以促進孩子骨骼的發育,使孩子長的更高,從本質上提升孩子的免疫力,效緩解患兒食欲不振症狀增強食慾,加快胃腸消化和吸收功能。
(2)外調:多給孩子摩摩腹
家長要幫孩子調理脾胃,除了飲食之外,也可以通過摩腹來促進腸胃蠕動,通過外部輔助,加快腸胃的蠕動及推送食物的能力,使食物儘快被腸道消化,分解吸收其中的營養物質,及時調理孩子的積食問題,使孩子營養吸收的更好,孩子發育好,個頭長得更高,不再生病,身體也會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