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要幼升小了,父母終於要解放了,一批天真無邪的熊孩子,就要套上夾板了。上小學意味著接受正規教育的開始,從此要按部就班,生活作息都要有規律了,但是愛玩兒、調皮、搗蛋都是孩子的天性,很多小寶寶還不能適應過來。
那麼剛進入小學的寶寶們,會經常出現哪些問題呢?
1、「上課時無法持續專注」
2、「容易忘記每天要做的事」
3、「不注意細節,經常粗心大意」
4、「容易受到外界影響而分心」
5、「做事或活動時沒有組織性紀律性」
這些都是孩子缺乏注意力的表現,也是很多父母經常碰到的情況。只要了解背後原因,其實日常有很多遊戲,是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生活習慣的,更可以改變孩子不專心的情況。
找出原因
不少孩子都缺乏專注力,思維活躍,行為多動,很容易從一件事轉移到另一件事情上;年紀愈小的孩子,專注的時間愈短,以一個4、5歲的孩子為例,其專注力平均13—15分鐘,影響專注力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孩子的能力、脾氣、個性、父母的教育,家庭的影響,以及活動的吸引力等。
有的孩子提前接受各種早教,學習能力超越了學校的課程,因此課本的知識不能引起他的學習的興趣,所以在上課時容易出現不專注。此外,孩子的個性也會影響專注力,一些性格活躍開朗、好動的孩子更容易出現專注力的問題,因為他們一般比較衝動,很少會有理性和自控力,例如:經常無法遵守老師的指示、上課時容易感到沉悶、與同學說笑或離開座位玩耍。
親子遊戲
父母可以按照孩子的興趣,因材施教,通過一些遊戲,有效提升他們的專注力,例如:
1、父母與孩子一起玩吹泡泡,從父母吹出泡泡,讓孩子追逐和拍打泡泡,以加強他們的專注力,亦可同時建立親子關係。
2、父母可以與孩子在家中玩一些互動遊戲,例如:靠背圖、砌積木、拼圖配對、找不同或捉迷藏,訓練他們的視覺專注力,以及耐性,同時刺激孩子的腦部發展。
3、想訓練孩子的聽覺專注力,建議父母與孩子玩一些紙牌遊戲、講故事、數字倒數、聽指使找圖卡等遊戲。
4、孩子通過填顏色遊戲,可以專心地把顏色填在不同圖案的界線內,尤其加上父母的鼓勵和讚美賞,有助強化他們專心的行為。
總結:
活動時,父母謹記觀察孩子的狀態,如發現孩子感到疲倦,難以集中精神,可以稍作休息,或在活動前與孩子熱身,使他們更容易投入。建立孩子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培養孩子多做運動的習慣、保持充裕的睡眠以及均衡飲食。
提醒: 興趣和鼓勵並行,是激發孩子專注力的兩個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