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木工秧子,是的,每天一篇木工知識普及貼,今天如約而至。其實木工這個塊兒是很大的,而對於大部分木工愛好者而言,我們只需要了解其中的一小部分就足夠自己用了。
今天我們來說一下木工的另一個常用工具——錛子。可能很多玩小型木工DIY的人都不知道,因為這個工具只有「大木匠」用的比較多。
我們要知道過去木工主要分兩種:一種是大木匠,也叫外作木匠,主要搞房屋建築。因為其加工的基本都是大型木材,所以叫大木匠。另一種是細木匠,主要從事家具製作,也叫內作木匠。因為其加工的材料相比之下比較小,要求比較細緻,所以叫細木匠。
我們說的錛子主要為大木匠使用,用於房梁和檁條等大件的初期加工,比如,把圓木砍成方形,把彎的砍成直的。大木匠使用的錛子把比較長,大約一米左右,分量比較重,需要雙手使用。還有一種是小型的錛子,單手使用,效率稍低,但是方便靈活。
錛子的主要構造由錛頭,錛體和錛把組成。奔頭是熟鐵打造,刃部下面鋪鋼。前面薄而寬,是加工木材的主要部分。後面厚而窄,並有一眼用於安裝錛體。錛體是一個300毫米米左右的圓木,略有彎度,兩頭上翹。前面的下部有一榫與錛頭連接,中間有一長眼用於安裝錛把,為防止錛體開裂,用三個鐵箍將其箍上。錛把長約一米,下部斷面長方形,與錛體連接,上部斷面呈橢圓形,末端常常製作成向後彎曲形狀,以方便用手握持。
錛子的操作方法:木工的工具有一些是分左右撇的,比如斧子,左撇的人就使用不了右撇的斧子,而錛子則不同,左右撇全行。如果你哪一天見到別人用哪個手都會使錛子,不要認為出奇,因為那是正常的。錛子的使用方法大體有兩種方式。
一種是站到需要加工的木材上面。
以右撇為例【左撇則反之】,右腳在前,腳尖微抬,左腳在後,右手握在錛把中上部,左手握在錛把末端,握在錛把中上部的右手在負責完成舉起和落下時起著重要作用。如果右手落下的速度慢點,錛子的力度就小點,如果右手落下的速度快點,錛子的力度就小大點。另外錛子落到哪也是右手說了算。右手完成一次動作的運行軌跡是:身體的中部-身體的前上部-身體的中部。左手,隨著右手的運動也跟著小幅運動。左手掌握錛子加工木材的深淺,錛子錛到木材的時候,左手低則錛的深,左手高則淺。
錛子的落點在右腳的下面,腳尖微抬就是為了防止錛到腳,這種方法只要錛子落到腳下,就不會傷到腳,是比較安全的方法。以下二圖右側工人姿勢可供參考,由於所加工木材比較軟,不需大力,兩腳距離較近。如果所加工木材比較硬,需要大力,兩腿要岔開,來保證身體平衡。見下圖:
與上圖少量有點區別的方法,區別在於錛子的落點不一樣。錛子的落點在後腳的前面。這種方法比較不安全,但是也有很多人使用,適合比較軟的木材。所加工木材比較軟,不需大力,兩腳距離較近。防範方法有兩個,一是控制力度,讓錛子在沒到腳的地方時停住。二是腳後退,讓錛子的行程不在腳的位置上。見下圖:
另一種方法人站在需要加工的木材旁邊,這種方法左右換手比較容易,對自己比較安全。但是,如果用力過大,有時錛子易飛出。防範方法有兩個,一是握緊錛把,二是錛子的運行方向不許站人。見下圖:
錛子 實際使用:把需要加工的木材用墨斗打線。如果需要錛掉的過多,先把需要錛掉的地方用截鋸截成若干段,每段十多釐米長,如果木材紋理不順,可以再短一些,下面距離墨斗線3-5釐米。如果需要錛掉的不多,可以用錛子直接砍斷,注意不要過線。接下來就可以用錛子按線來加工了。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加工兩頭時,儘量從裡面向兩頭錛,這樣更準確些。如果是比較寬的面,要時刻檢查平整度,以防中間凹陷。及時清走加工面上的木屑。以防掛到錛子上,造成錛子飛出而傷人。
當然,對於很多木工愛好者而言其實就是上面說的「細木匠」,喜歡DIY一些木工藝術品。以上的這個工具基本都用不著,但接觸這行多學點知識沒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