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生內地打拼記:深入了解後發現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2020-12-11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融匯兩地知識經驗

林苑均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對經濟金融人才有強大的吸引力。所以,經濟、管理、金融、貿易等科目向來最受香港學生歡迎。加上內地近些年經濟飛速發展,內地高校在世界上排名日趨靠前,使得不少香港學生願意到內地來學習。

畢業於暨南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的楊家俊,幾年前就已洞悉內地發展的機遇。當時,他看到內地未來發展前景不亞於香港,而且暨南大學的經濟學專業位居全國前列。考慮到暨南大學費用較低,又有優厚的獎學金,楊家俊決定放棄在香港升讀大專院校的機會,前住暨南大學開始4年的大學生活。

求學過程中,他也遇到過語言的困難。因為從小在香港長大,普通話說得不是很好,跟別人溝通比較吃力。但楊家俊沒有氣餒,通過不斷努力,慢慢提高自己的普通話水平,還拿了不少獎學金和排球、籃球的運動獎項。

與香港比,楊家俊覺得內地的大學可以讓學生有更多機會參加課外活動。在不同活動中認識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讓他的大學生活十分充實和快樂,同時也改變了他很多想法。以前,他以為內地人的文化和學術水平相對較低,但當他深入了解後發現,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內地有很多人十分厲害和友善。楊家俊認為,造成大家對內地的誤解,是因為某些香港媒體把內地發生的事情誇張化,對很多事情以偏概全,欠缺客觀性的報導。

畢業後,楊家俊曾想過留在內地發展,但家人和另一半都在香港,加上自己比較了解香港的市場環境,所以就選擇了在香港開辦一間補習社。他表示,在大學除了學會很多經商之道,也明白了很多待人接物的道理,因此他很感激能到內地讀書。他想通過這間小小的補習社,把從香港和內地得到的經驗與知識融合在一起,傳遞給下一代。

有時需走更遠的路

黎諾瑤

南方醫科大學醫學工程學系三年級的劉穎蓉從小志願成醫,但在香港公開試成績並未能讓她如願升讀當地大學。為了追夢,2014年,年僅18歲的劉穎蓉高中畢業後離鄉背井,只身前往廣州修讀醫學工程。這段赴學的旅程一點也不輕鬆,卻讓她獲益良多。

初到時人生地不熟,生活文化同樣有差異。劉穎蓉決心讓自己儘快適應環境,為此積極參與不同的社團活動擴大社交圈子,從學院排球隊、雜誌社到省外交流團都能見到她的身影。香港生活節奏急速,人與人之間關係較為冷漠,劉穎蓉認為學會與他人相處是這3年來最大的收穫。學校教授鼓勵學生自學,但因不習慣教學模式,劉穎蓉成績一度追不上,她很感恩身邊同學的樂意協助。她解釋說,在香港與家人生活多年,大家都習慣了彼此的生活模式,而在宿舍裡則要與不同的室友互相遷就和配合,加上宿舍有嚴格規矩要遵守,如規定溫習、睡覺時間、門禁等等,她慢慢養成自律,戒掉多年陋習。

有人說離鄉背井到新環境是不容易跨出的一步,而劉穎蓉則認為是一種取捨,如果讓她重新選擇,結果會一樣。她坦言現實並不完美,為了更接近夢想免不了一些犧牲。「走遠點路,我卻欣賞到沿途的更多風景。」她犧牲了與家人、朋友相處的時間,但眼界卻因此開闊不少。她的勤奮也成功換來不同的工作機會使她發展所長,尋找自己的職業導向。

要成功有得益,就需甘心走更遠的路。所謂「捨得」,先舍而後得,就是正值青春年華,像劉穎蓉一樣有勇氣為自己的目標邁步向前,努力不懈地迎接生活的各種挑戰。這段求學旅程中的「得」,不止是她學科的專業知識,而是一個體驗世界的機會,一場個人成長的歷練。

作者感悟:

林苑均:訪問家俊後,他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他說:「如果要我再選擇一次,我依然會到內地讀書。因為在這裡有我的良師益友。」對於生於香港長於香港的我來說,之前一直不明白為什麼家俊要放棄熟悉的香港,去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讀書。可是從對他的訪問中,我感到他的想法跟一般的香港年輕人不同。家俊希望可以離開熟悉的香港,到外面的世界走走,不要只依賴媒體去看這個世界。

家俊的想法讓我反省到自己太依賴香港本地媒體的信息,局限了自己的思維,很多時候沒有真正看過就下了定論。其實這樣對很多人都不公平。因此,未來我希望有更多機會走走看看,用自己的眼睛去分辨這個世界。

黎諾瑤:認識穎蓉接近10年時間。無論風景怎樣變、人怎樣變,唯一未變的是她的堅持。「律己以嚴」這句老話在她身上能確確實實地體現。從小到大,她對自己一直要求很高,要離開安全區、適應一個嶄新的環境談何容易?但她卻能憑著「堅持」二字向前衝。

記得採訪期間看著她滿足的笑臉,我突然想到,能夠為自己喜歡的事打拼也是生命中的一份小確幸。在時間巨輪無情的碾壓下,或許很多人會選擇向現實低頭、讓步,順著人群方向走。但我願能始終如一保持幹勁,堅持捍衛以文字改變世界的夢想。也許要逆流而上,但記得緊握初衷。互勉之。

相關焦點

  • 港生內地上大學收穫別樣體驗
    打開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官網,考生會發現在例行發布的考試須知外,還有84所內地高校接受文憑考試畢業生報讀申請的詳細信息。這意味著香港中學畢業生可通過中學文憑考試成績實現「一箭雙鵰」,既可以此投報香港當地大學,又可依照相關錄取標準免試就讀內地高校。
  • 港生赴內地深造成「優選」
    香港的中學畢業生在了解赴內地升學信息。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港生赴內地升學總報名人數為10778人,當中通過「文憑試招生」的報名人數為3993人,港澳臺僑聯合招收香港學生報名人數為2650人,院校自主招生報名人數為4135人。為何赴內地升學成為港生熱門選擇?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分析,2019年下半年開始香港社會出現的亂象,對學生和家長的求學選擇產生一定影響。
  • 港生北上升學拓新路 港人需加強了解內地高校
    有志升學,其實可以考慮到海外,又或是內地省市的各家大學。2011年,國家宣布為香港文憑試考生提供免試收生計劃,港生以文憑試成績可直接報讀內地高校,港生由是多了一條升學出路。  免試收生計劃誕生前,香港學生若想升讀內地高校,只能通過港澳臺僑聯招試(聯招試)及院校獨立招生兩個途徑。
  • 內地生在香港就讀畢業後可無條件留港1年
    日前有媒體報導,香港特區政府正在考慮容許在港就讀的非港籍學生,畢業後無條件續籤一年,以方便其留港找工作。時報記者就此約訪香港教育局,有關負責人透露,新政策將於今年9月推行,並計劃興建「聯合宿舍」解決內地生的住宿難題。
  • 免試之外驚喜多 港生內地上大學收穫別樣體驗
    打開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官網,考生會發現在例行發布的考試須知外,還有84所內地高校接受文憑考試畢業生報讀申請的詳細信息。這意味著香港中學畢業生可通過中學文憑考試成績實現「一箭雙鵰」,既可以此投報香港當地大學,又可依照相關錄取標準免試就讀內地高校。
  • 日月談|港生赴內地深造成「優選」
    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港生赴內地升學總報名人數為10778人,當中通過「文憑試招生」的報名人數為3993人,港澳臺僑聯合招收香港學生報名人數為2650人,院校自主招生報名人數為4135人。為何赴內地升學成為港生熱門選擇?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分析,2019年下半年開始香港社會出現的亂象,對學生和家長的求學選擇產生一定影響。
  • 佛教:一個小故事,詮釋何謂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大張旗鼓地搞宣傳,還沒有做事就已經開始炫耀的人,結果往往是雷聲大雨點小,凡事極難幹成。只有低調,才不會無端被捲入是非中;只有低調,才不會成為眾矢之的;也只有低調,才能成就一番事業。很多人也許會好奇,自己也想低調啊,可偏偏卻控制不住自己,那麼今天就用這樣一個小故事,向大家詮釋何謂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予人方便,給己方便
    相信活了半輩子的我們,都知道一個道理,那就是這個世上,一山還比一山高,強中還有強中手,所謂,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即使自己的才華能力再高,但是在這世上還可能有比自己更有才華的人,所以人生對技藝的追求沒有止境,每個人都不要自滿自大。
  •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那些沙雕網友們的奇葩經歷
    嘮起意外發生的經歷想必大家已經見怪不怪了畢竟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你永遠不知道自己無意中做的事情會迎來怎樣驚人的結局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沙雕網友們的奇葩經歷從未停止刷新…感受下令人難以置信的骨折經歷再一次刷新了趣哥對「人造」意外的認知…夢想成真??
  • 北上不全為"保底" 港生內地上大學收穫別樣體驗
    打開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官網,考生會發現在例行發布的考試須知外,還有84所內地高校接受文憑考試畢業生報讀申請的詳細信息。這意味著香港中學畢業生可通過中學文憑考試成績實現「一箭雙鵰」,既可以此投報香港當地大學,又可依照相關錄取標準免試就讀內地高校。
  • 港生內地升學 首選經管金融
    \大公報記者江鑫嫻、盧靜怡報導據悉,今年參與招生的內地高校數比去年增加了11所,分別是北京體育大學、北京電影學院、天津工業大學、天津外國語大學、中國民航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山東中醫藥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華中科技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和西安工程大學。隨著這些院校的加入,內地排名前20的高校除哈爾濱工業大學外,均向香港考生敞開了大門。
  • 路威:即使你擊敗了很多人,但必須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在此之後的5年,我開始漸漸了解比賽。現在過去15年了,我打得節奏變慢了,找得相對系統的方法,在我有了自己的節奏後,你們就不能再阻止我,因此在這些年裡面我不斷在進化提升自己的能力,尤其是在得分方面。當我成為那些得分手之一時,人們並沒有一直在聊與我相關的話題,但是人們都知道我就在這兒。無論在我前面有多少全明星,而我就是要努力成為那些人中的一個。這樣我就會成為人們口中談論的對象。
  •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永遠要保持謙卑,謙卑才能走得更遠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永遠要保持謙卑,謙卑才能走得更遠。拿我的修行之路來舉例,走了近10年。從心理學入手,後來學了東西方哲學,西方身心靈修行,中國儒家,道家,東方瑜伽,佛學等。這些知識我現在已經能融會貫通了,我發現它們都是相通的,都可以互相印證,特別開心。前一段時間,我說我覺醒了,那段時間,有一些粉絲跑來跟我說,覺得我是開悟之人。其實我想科普一下,開悟是分很多個層級的,如果非要說開悟的話,我頂多算西方靈性層面zui低等的開悟而已。在佛學面前,我頂多算個小學生。
  • 人生境遇不過兩句話: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習慣了一個人前行,生活處處有風景。有時候,沉默,勝過千言萬語,世事,因而變得寧靜。美麗青島這個世界,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生活、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精彩,不要以炫耀自己的強大而顯示他人的弱小,世事無常,人生境遇不過兩句話:「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 赴港內地生專訪 看香港讀大學有何不一樣?
    「上課時,你會發現,左邊坐著省狀元,右邊是直轄市理科第二,加上陌生的語言環境,如果再自閉,那無疑是自掘墳墓,浪費高昂學費。」     經過數周心理調劑,馬夢龍的人際交往得以迅速提升,不僅是與內地生,更大膽向香港本地學生取經,學粵語、講英文,「只要微笑示人,別人也會向你伸出友好的雙手」。
  • 香港學生:「在內地讀書很充實!」 願意赴內地升學港生人數持續增長
    近年,越來越多香港學生選擇到內地升學,他們期望藉此拓寬視野,並為未來發展鋪路,其中就包括在廣州中山大學修讀考古專業的港人黃諾晴。  「在這裡讀書感覺很充實,最開心是可以經常參加學校舉辦的考察活動。」今年讀大三的黃諾晴告訴記者,在內地讀書期間曾到過北京、上海、西安、敦煌、青海、桂林等地考察學習,了解國情。
  •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人不要做名次的奴隸,任何人都有所長也有所短。凡是必爭第一的人太累,而且也未必能如願以償;該爭的爭不該爭的應退讓。人生確實是從不成熟,慢慢走向成熟;還有一個成長過程。在年輕的時候就像一盞明燈,總想亮出最亮的光芒。
  • 又有250名港生將赴內地實習 學姐稱內地實習可增廣見聞給求職加分
    【同期】中國銀行(香港)管理培訓生 謝苡琳   當時我是2015年去到中鐵建公司實習,當時其實「一帶一路」的政策出臺並不是很久,而我自己去的時候在香港,其實大家都不是很熟悉的,去到就有這個機會去到一家央企而且是深入地參與到基建的大型的央企,去接觸到「一帶一路」的項目,都非常幸運有機會接觸到當中一些和非洲那邊的調查項目工作,之後回到香港其實這個工作經驗對於我來說是非常之有幫助的
  • 搞笑照片:我用實力向他證明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照片來自於網絡我用行動告訴了他,什麼叫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 明月講故事:《武技》,一個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故事
    僧人走後,小李繼續每天按僧人的要求練武。此間小李和不少高手過招,都取勝了,方圓百裡之內很少能碰上對手。這讓小李不由沾沾自喜,覺得自己這武功也算天下無敵了。轉年,小李去濟南辦事順便會幾個武林中的朋友。一天他和朋友在街上見一個帶發的少年尼姑正在擺場練武,四周擠滿了圍觀的人不時發出喝彩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