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寶寶學會走路後,反而不願自己走了?這幾個原因家長要了解

2020-05-15 兩口育兒

文 | 兩口育兒(原創文章,歡迎個人分享轉發)

寶寶明明會走路了,怎麼還讓抱?——相信這是讓每個家長都頭疼的問題。

寶寶一般在1周歲的時候開始學走路,1歲半的時候基本就能自己獨立行走甚至跑、跳了。但是很多家長都發現一個問題:寶寶在剛學走路的時候,往往激情較高,願意自己走,但是一旦真正學會走路了,反而就不想走了,總讓家長抱,這是怎麼回事?

為啥寶寶學會走路後,反而不願自己走了?這幾個原因家長要了解

小林家寶寶今年3歲了,寶寶不到1歲半的時候就學會了走路,甚至還能跑跳,這讓小林感到很自豪。但是最近小林發現寶寶不願意自己走路,每次出去都讓家長抱。

周末的時候小林帶寶寶去公園玩,結果沒走幾步,寶寶就要小林抱,小林不抱就不走。無奈之下,小林只能抱著寶寶逛完了公園,回家之後感覺自己的腿都要斷了。

小林對此百思不得其解:明明之前寶寶學走路的時候,很願意自己走呀,有的時候想抱都不讓抱,現在寶寶學會走路了,怎麼反而讓家長抱了呢?

為啥寶寶學會走路後,反而不願自己走了?這幾個原因家長要了解

寶寶不願意自己走路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首先,可能是因為寶寶學習的興趣減弱。

相信大家都有感受,如果寶寶剛接觸一件事情,就會有比較高的探索興趣,等熟悉掌握之後興趣就減弱了。

對於寶寶而言,剛開始學走路的時候,他會覺得這是一件充滿探索性的事情,所以樂意去嘗試,等真正掌握了技巧之後,就不願意再做了。

為啥寶寶學會走路後,反而不願自己走了?這幾個原因家長要了解

其次,寶寶是否願意走路受環境的影響。

很多家長發現,當路上人多的時候,寶寶就不願意走路。

這是因為從寶寶的視角來看,只能看到黑壓壓的人群,聽到嘈雜的聲音,這會讓寶寶產生不安的情緒。在這個時候寶寶就會想讓家長抱,首先回到安全的環境,其次可以抬高視角,獲得更寬闊的視野。

最後,家長的因素

家長應該反思:是不是由於自己的溺愛和一些做法,讓寶寶產生了讓家長抱的不良習慣。

有些家長總是怕寶寶自己走路累,甚至沒有得到寶寶的要求,就主動將寶寶抱起來,不讓寶寶自己走路。久而久之,寶寶習慣了讓家長抱,再想改過來就難了。

為啥寶寶學會走路後,反而不願自己走了?這幾個原因家長要了解

寶寶不想走路有這麼多原因,家長在解決這一問題時,也就應該分情況看待:

  • 如果寶寶是因為環境影響,或者是真的比較勞累了,那暫時將寶寶抱起來也無傷大雅。
  • 如果是由於其他原因,那家長就要注意需要及時引導寶寶改正了。

這些應對技巧家長要知道

1、學會拒絕

有的家長只要寶寶一讓抱,就立刻把寶寶抱起來,從沒有拒絕過寶寶,如果家長不拒絕,寶寶自然就習慣了讓家長抱。

家長一定要表達自己的意思,明確地和寶寶說:「媽媽覺得你應該自己走」。

同時也可以給寶寶規定時間「寶寶,你自己走半個小時,媽媽再抱你」等等,主要是讓寶寶知道,家長希望他自己走路。

為啥寶寶學會走路後,反而不願自己走了?這幾個原因家長要了解

2、學會示弱

有時家長可以採取一些小技巧,之前看到一個媽媽為了讓寶寶自己走路,裝作腿抽筋的樣子。其實這個方法也是值得我們借鑑的。

不要讓寶寶覺得,家長抱就是理所應當的,家長可以和寶寶解釋:自己也很累,實在是抱不動寶寶了。也可以和上面的媽媽一樣,裝作腿疼。

家長適當地向寶寶示弱,他才能學會體諒家長。

3、給予鼓勵

當寶寶想讓家長抱時,家長可以說:「你是個大寶寶了,走路走得特別好,自己走好不好?」

如果寶寶自己走,在路上家長一定要記得鼓勵寶寶:

  • 「寶寶走得又快又穩,真是太厲害了。」
  • 「寶寶今天都沒有讓媽媽抱,真是太懂事了」。

適當的鼓勵可以讓寶寶興致昂揚,主動按照家長的說法去做。

為啥寶寶學會走路後,反而不願自己走了?這幾個原因家長要了解

4、利用寶寶的好勝心

拿寶寶和其他人比較一般是不好的,因為會損傷寶寶的自尊心,但是有時家長也可以適當利用一下寶寶的自尊心與好勝心。

例如:「媽媽聽阿姨說,昨天彤彤自己走了半個小時,都沒有讓媽媽抱,彤彤比你還小2個月呢,寶寶肯定比彤彤走得好吧?」

適當的刺激一下寶寶,畢竟對於小朋友來說,他們的好勝心還是比較強的,不願意落在別人後面。

為啥寶寶學會走路後,反而不願自己走了?這幾個原因家長要了解

寶寶想讓家長抱著走這個習慣,是很多家長的苦惱,但是寶寶的每個壞習慣,都不是一次兩次就會養成的。家長要多考慮寶寶為什麼會這樣做,有沒有自己的原因,學會及時反思。當寶寶出現這個問題時,採用一些靈活的小技巧,巧妙地拒絕寶寶的要求,同時培養寶寶的好習慣,相信每個家長都可以做到。

【每日一問】

你家寶寶學走路時,都遇到了哪些難題?

相關焦點

  • 為啥寶寶學會走路後反而不肯走了?求抱抱背後,藏著這些心理玄機
    ,為啥又要抱抱?寶寶小時候喜歡抱抱尋求安全感可以理解,但總有些寶寶即使已學會走路,依然對媽媽充滿依賴感,出門在外即使他們不累不困,也動不動要求抱抱,這讓媽媽很是頭疼,想拒絕又不知如何開口。寶寶的這些「抱抱請求」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 寶寶不願意走路偏要抱,原因不僅僅是因為「懶」
    寶寶的每一步成長,家長都是十分的高興,比如會走路了。可隨之而來的問題也不少,不少家長都發現一個問題:寶寶在剛學走路的時候,往往情緒高昂,非要自己的走。點真正學會走路了,反而就不想走了,非要纏著爸爸媽媽抱,這是怎麼回事?婷婷家寶寶就是這樣。她家小孩走路早,不到一歲的時候就可以自己慢慢走了,這讓婷婷很是自豪。但是最近卻發現寶寶不願意自己走路了,每次出門都要抱抱。
  • 孩子為何會走路反而更喜歡「要抱抱」?多是這些原因,家長要注意
    樂樂這才知道寶寶為什麼喜歡要抱抱。自此以後,每當樂樂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都會適當的抱抱孩子,即使自己抱不了,也會讓丈夫幫忙,因為樂樂知道這樣的視線能讓寶寶更加的舒服,其實很多的寶寶都會有這樣的現象,但是家長卻忽視了寶寶的需要,這才讓寶寶變得越發的粘人,其實寶寶總是要抱抱,都是有原因的,家長一定要重視。
  • 孩子為什麼會走路了卻總要抱抱?原因有這3個,家長要了解
    相信這樣的情景,很多家長都深有體會吧,但同時內心也會有大大的疑問吧。在孩子剛解鎖走路這一技能的時候,會對走路感到巨大的興趣,儘管步履顫顫巍巍的,走得很不穩當,有時候還會摔倒。大人在旁邊看得膽戰心驚的,想要去牽他或抱住他,孩子卻不願意了,連忙推開大人的雙手,非要自己走。
  • 為啥有的寶寶走路時間晚?孩子學習走路階段,家長們要做好這4點
    如果一個小區裡有好幾個跟自家孩子差不多大的寶寶,那這幾個媽媽可有話聊了。而且聊的話題無關乎都是孩子,有時候看著別人家的孩子才9個多月就學會走路了,但自己家的孩子一歲半還不會走,寶媽們心裏面別提多著急了。
  • 寶寶會走了為啥還總要抱抱走?真實原因心疼寶寶了
    文丨寶寶說媽媽愛每個爸媽看到寶寶從胎寶寶漸漸長大,從學爬開始,到小腿跑得飛快,簡直要追不上,心裡也是美滋滋的。在寶寶剛學走路的時候,寶寶會一再從寶媽的懷裡溜下來,要求走路。可是當寶寶走路越來越熟練,卻出現了另一種情況,寶寶走不了幾步,又要求寶媽抱著走,真讓寶媽無奈。很多寶媽這個時候都會鼓勵寶寶,讓他自己走路。這種方法對不對呢?
  • 寶寶遲遲不會走路是什麼原因?家長別著急,根源就在家長身上
    比如走路,有些寶寶會走路比較早,9個月就開始蹣跚學步了,而有的寶寶到18個月,只能沿著茶几、沙發走,自己不敢獨立地走,這樣大的差距,讓很多家長著急。原因是寶寶對學步車產生一定的依賴心理,造成寶寶懶得走路的情況。所以在寶寶學走路這件事情上,建議家長不要過多地參與,讓寶寶自己摸索前行,這樣反而有可能發揮得更好。
  • 寶寶不願走路,聰明家長用這幾招,居然讓他神奇地愛上了走路
    因為寶寶身體比較小,所以在大人看來並不長的距離對他們來說卻並不短,如果家長沒有考慮到這一點,就可能讓寶寶過度行走,他就可能因此而抗拒走路。因此,家長在訓練寶寶學步的時候,要注意適當控制每次行走的距離和一次練習的時長,訓練一段時間後,及時讓寶寶休息,這樣才能既保證練習效果,又能很好保持他學走路的興趣。
  • 寶寶一歲了還不會走路怎麼辦?掌握這3個順序,4點事項,快速學會走路
    一般大部分寶寶到一歲左右就已經會自己走路了,但有一些寶寶走路比較晚,可能到1歲幾個月才慢慢開始會走路。 我家兩個寶寶,大寶(兒子)是一歲快4個月才能獨立走路,而我家二寶(女兒)11個月的時候就已經走路走得比較穩了。
  • 為啥有娃走路早,有的走路晚,原因在家長
    一般來說,寶寶到了1歲左右,就會走路了,但走路的早晚,真的會有差距,有的寶寶剛滿1歲就會走了,有的寶寶1歲2個月了,腿還軟軟的,腳底下沒有根。其實寶寶走路的早晚跟家長有很大的關係,來看看寶寶走路早晚的秘密吧!
  • 寶寶「先爬後走」和「直接走路」有啥區別?媽媽要做到心中有數
    「我家寶寶不爬直接走!」 寶寶先爬後走和直接走路有啥區別? 其實正如那位媽媽所說,寶寶沒有學會爬行,直接走路,對寶寶的身體發育確實沒有什麼好處。
  • 寶寶學會走路了經常有這幾種行為,家長不要輕易阻止
    一般情況下寶寶在1周歲到2周歲之間學會自己獨立走路,學會獨立走路對於寶寶自己來說是一項巨大的突破,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寶寶終於得到了自由了!然而對於家長們而言與其說是雙手得到了解放在另一種程度上還不如說是「噩夢」的開始,因為當寶寶學會走路以後家長們的心就真的一直都得懸著了。
  • 孩子「先爬後走」和「直接走路」差別有多大?家長心裡要有數
    文丨飯飯媽雖然孩子在一天天的長大,很多家長和孩子都開始漸漸面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而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寶寶爬行和走路的問題。在很多家長眼裡,他們的固有思想就是孩子就是應該先學會走再學會爬,但是有的孩子卻還沒有學習爬行,就已經學會走路了。
  • 為什麼寶寶會走路卻總是不肯走?求抱抱背後,還有這些心理玄機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心理暗示,當寶寶不會說話的時候,我們都希望寶寶能夠開始開口叫一聲媽媽,那種幸福感油然而生,再多的辛苦都值得。當寶寶不會走路時,也希望孩子能夠勇敢的邁出第1步,那種成就感滿滿的感覺,世間所有的美好也不過如此,但是閨蜜的孩子在剛剛學會走路的時候卻一臉煩憂,又不知道如何是好。
  • 寶寶走路不太穩,家長別光知道補鈣,這4點,你可能沒做對
    在她家呆了一天,我發現了小外甥為啥走不穩了。家長不要急著扶很多家庭都特別寵愛自家的寶寶,真的是含在嘴裡都怕化了。平時在家,寶寶根本不用走路,身邊候著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一大堆人,去哪裡都有人抱。寶寶開始學走路的時候,身子還沒一斜,馬上有人在旁邊接著;寶寶沒站穩摔了,家長馬上撲過去扶起來哄,生怕磕著碰著了。但是這樣寶寶永遠都學不會走路,只有他自己摔倒後,自己爬起來,才能知道怎麼自己走路。所以在寶寶摔倒的時候,千萬不要急著扶。
  • 寶寶不肯自己走路總要抱,分享幾點有效的引導方法
    當時我還為孩子能自己走路而鬆了一口氣,以為終於可以解放腱鞘炎雙手了,不用走到哪兒抱到哪兒。但沒過多久,我就開始發現自己高興得太早了:倆寶還沒學會走路的時候,非要自己走,連牽個手都覺得是束縛。可到了現在完全學會了,能走能跑能跳的時候,反而鬧著賴著不肯下地走,還一言不合就伸手讓人抱,恨不得像考拉一樣掛在我們身上。孩子明明已經學會自己走路了,為什麼還非得要大人抱呢?
  • 寶寶不到10個月就學會了走路,可能害了娃,學走路要注意這4點
    特別是看到其他和自家孩子同齡的寶寶都已經開始蹣跚學步,而自家寶寶卻依然站都站不穩時,父母的心裡難免會著急,所以有時會有意識地對寶寶進行走路訓練。其實寶寶因為個體差異的原因,他們的走路時間也是不同的,父母沒有必要非要把寶寶和其他孩子相比較,因為兩者完全沒有可比性。
  • 想讓寶寶學會走路,家長巧用5個方法,孩子「健步如飛」
    育兒知識對於每個家長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學走路同樣重要,我們可以利用牆幫助寶寶走路。因為剛開始寶寶學習走路的時候,身體沒有辦法做到平衡,寶寶要學習走路,家長必須要有耐心才可以,扶著他走每一步,讓他慢慢學會自己走路。
  • 寶寶是怎麼學會走路的?父母掌握這6點,用遊戲幫助寶寶學會走路
    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生長節奏,所以有的孩子走路早,有的慢。一些大人看到別人家小孩挺早就學會走路了,就很心急,也要拉著自己的孩子學走路。這根本是揠苗助長。如果這個時候寶寶的身體沒發育完全,腿部骨骼和肌肉還不足以支持他走路。強行走可能會對他們骨骼發育造成損傷,也很容易走成「內八字」。在學走路這件事上要記住4個字:水到渠成。
  • 寶寶走路有早有晚,為啥有的娃一歲多還不會走?這些父母該反思
    如果一個小區裡有好幾個跟自家孩子差不多大的寶寶,那這幾個媽媽可有話聊了。而且聊的話題無關乎都是孩子,有時候看著別人家的孩子才9個多月就學會走路了,但自己家的孩子一歲半還不會走,寶媽們心裏面別提多著急了。雖然寶寶走路有早有晚,可能有些很早的,八九個月就已經會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