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開學前,上海市教委發布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數學、英語三門學科基於課程標準的評價指南,意味著「等第制」評價從小學低年段向中高年段延伸,同時低年段「等第制」評價還從語數外擴展至所有學科。滬上小學全面實施等第制評價後,家長們非常關心這些話題。
等第制是什麼?怎麼評價?
和百分制相比,等第制的優勢在哪裡?
孩子們的學習狀態發生了什麼變化?
家長該如何適應等第制?
近日,由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市教委和解放日報·上觀共同主辦,上海教育新聞宣傳中心和長寧區教育局承辦的「第11屆新解放教育講壇」在長寧區少年宮劇場舉行。多位專家、老師共同探討等第制延伸,如何改變評價體系,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專家怎麼說!
講壇的嘉賓:
◎華東師大心理諮詢中心特聘督導陳默
◎靜安區小學語文教研員諸建敏
◎長寧區天山第一小學校長呂華瓊
◎上海市大寧國際小學數學老師黃麗娟
華東師大心理諮詢中心特聘督導陳默認為,等第制的實施對小學生來說有積極正面的影響。
她認為,百分制比等第制帶來的競爭壓力更大。小學階段,孩子長期處在過度緊張的競爭中,身體發育就可能產生不良反應。比如:目前兒童慢性腎炎的發病率很高,腎的問題從中醫角度就是「恐傷腎」;現在的孩子皮膚過敏發病率也很高,嚴重的皮膚問題也可能是心因性問題;更值得注意的是,在考前發生腸胃系統不良反應的孩子越來越多……高度競爭的緊迫感對於孩子的心理造成負面影響,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育。
百分制環境下的老師和家長,尤其是母親,往往會把焦慮轉加到孩子的身上,由此產生了「分分必較」和「生生比較」的現象。同時,也會讓孩子對自己產生不合理的評價。
在陳默看來,等第制是以段落來歸類孩子,帶有一定的寬泛性和模糊性,不會像過去只要一分就會把人比下去,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老師、家長和孩子的壓力和焦慮。
陳默說,小學是整個學業的起跑階段。今後,孩子還有漫長的學業生涯,絕不能讓他們在起跑時,就對跑道產生恐懼感和焦慮感。只有解除了內心的不安和恐懼,孩子身心健康發育,將來才能發展為一個強大的人。
小學生採用等第制,那麼到了初高中遇到百分制,會不適應嗎?
陳默說,為了孩子的終身發展,每個階段的教育和評價方法並不一樣。從小學到初高中,孩子完全可以從心理上銜接適應百分制。家長不要只重於眼前的分數,學習習慣、興趣、品質等同樣重要,讓孩子有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支持等第制就是保護孩子。
上海市天山第一小學校長呂華瓊從一個「點」說起,介紹了天山第一小學評價從1.0版到3.0版的升級變遷歷程。
1.0版的「點等第」,重學科診斷,有針對性地反映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2.0版的「積點免考」,增加了「點」考察,涵蓋了知識點以及日常學習、行為表現等學習品質方面。
目前,天一小學的評價體系已發展到3.0版——「小螞蟻積點進階」,讓評價在價值取向、維度和表達上更加多元,鼓勵孩子超越自我,進入更好的學習狀態。
基於幾年的教學實踐,呂華瓊認為:「等第制評價與傳統評價的區別就在於減負增效、助力學生發展。評價不是一個個冷冰冰、乾巴巴的分數或等第,而是要通過評價活動,把孩子變成了一個個陽光、智慧、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
靜安區小學語文教研員諸建敏介紹了今年暑假剛剛推出的小學中高年段「評價指南」。
他認為,「評價指南」的出臺是為了引導基層學校和廣大小學教師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準確把握課程標準規定的內容與要求,促進學生健康、可持續地發展。而「指南」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採用「等第與評語相結合」的方式,呈現評價結果。
諸建敏強調評語要揭示等第的內涵,比如老師可以這麼寫:「你寫作的總體情況尚好,能做到把一件事情基本寫清楚,但有些語句尚不夠通順,在這上面還要多下功夫哦!相信你會越來越棒的!」這樣的評語,有助於學生比較清晰地了解學習中的長處和問題,並通過老師的建議明確今後努力的方向。
他總結,等第制不同於百分制的特點除了強調評語揭示內涵外,還強調基於標準的評價、強調多維度評價、強調分項呈現評價結果、強調日常觀察和過程性評價。
上海市大寧國際小學的數學教師黃麗娟用一張「雷達圖」吸引了觀眾的目光,「每個學生都會階段性地得到一張『雷達圖』。這張『雷達圖』有五個方面,分別是:學習態度、學習習慣、計算、概念、應用。其中,計算、概念和應用就對應著學生的數學學業成果。」
對於學生的學業成果的評價,引入了分項評價的理念。「以計算板塊為例,現在是先梳理出這個階段學習的相關知識內容,結合課標,明確學生應該掌握到的程度,形成細目表,以此決定命題的內容和權重。
作為一線教師,黃麗娟坦言:「不是簡單地把分數變成等第,而是整個評價理念發生了改變。」老師從綜合的角度出發,全面考察學生,有更多路徑對學生進行揚長,並激發、呵護學生的自信,也更能做到「因材施教」。
當下,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為何普遍焦慮?據分析,一方面,絕大多數家庭都竭盡全力為子女教育進行投資,上海逾六成家庭的子女教育消費佔家庭收入的比例超過15%。家庭對教育的投入越多,期望值就越高;另一方面,在「比較文化」的影響下,進一步加劇了家長對教育優質資源的競爭和需求。此外,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家長在微信群傳遞信息的同時也加劇了焦慮情緒。當家長看到其他孩子在外參加培訓班,自己也變得不淡定。
「現代社會不競爭不現實,但狹隘的競爭不利於孩子的發展。百分制可能束縛了孩子的創新力,等第制在弱化對分數競爭的同時,關注孩子在學習中的不足,孩子的競爭力自然增強,使競爭走向良性循環。」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賈煒說,小學階段是孩子興趣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關注其縱向成長比橫向競爭更為重要,家長不要緊盯眼前的競爭感,而要著眼於將來的競爭力。
如何既守住教育的底線,又破除唯分數論?眼下,上海教育部門正在實施縱向改革與橫向改革相結合,以及課程改革的教育綜合改革。明年,上海將首次實施全新的「3+3」高考新方案;明年年初,上海還將頒布新的中考改革方案。賈煒透露,新的中考改革將會實行計分科目和非計分科目,非計分科目就是等第制,這是一個分數和等第制結合的評價。到了高中階段,則以分數考試為主,其本身體現了遞進過程。「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分數只是一部分,通過『教、考、招』的聯動改革,培養孩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以致用,讓每個孩子打好終身發展的基礎。」賈煒說。
論壇還同時公布了家長對「等第制」評價的調查報告,報告顯示:
近九成家長認為,應給予孩子更多元的評價,而不是僅用分數這一把尺子來衡量孩子。
近六成家長覺得「等第制」實行後,相比從前「分分計較」,與孩子的親子關係有所改善。
49%的家長認為,實行「等第制」有助於更多元地評價孩子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及實際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32%的家長認為,「等第制」評價有助於孩子和大人減小不必要的壓力。同時,有近五成家長認為,「等第制」評價要落到實處,除了學校和老師切實執行外,還需要得到家長和社會的共同理解。
文章轉載自上海市教委官方微信「上海教育」,部分內容來源上海觀察。
熱門分享
春考的學生注意:2017上海春考各校專業計劃及其收費標準
上海市教育考試院副院長劉玉祥談3+3新高考改革要求的投檔模式
全面梳理2017上海高考改革及高校專業對選考科目的要求
滬首場英語高考聽說測試1月開考 225個考場全部驗收合格
上海市201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報名實施辦法
合格考未過,什麼時候補考?2017合格考等級考方方面面要拎清
2017上海普通高校春季考試招生網上諮詢將於11月19日舉行
2017上海普通高校春季考試招生網上諮詢將於11月19日舉行
2017年上海市藝考網上諮詢11月19日舉行,20日現場去確認
上海中高考,你移動的學習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