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國人來說,生孩子坐月子是一件大事,產婦在生完孩子後什麼都做不了,什麼不能洗澡、不能下地等古老的傳統規矩都會出現。十月懷胎,一朝分娩,辛辛苦苦懷胎十個月,好不容易眼看著到卸貨的時候了,可是難熬的月子讓很多產婦膽戰心驚。儘管一些傳統坐月子陋習不能相信,但是,坐月子的時候還是要注意一些事,否則容易出現子宮脫垂的危險。
相信很多孕媽在生完孩子之後都會對子宮脫垂有所耳聞,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子宮脫垂呢?其實,造成子宮脫垂的原因有很多,所以在坐月子的時候我們要儘量避免一些危險因素的發生。
1、從懷孕開始,媽媽的子宮從小變大,胎兒越大,腹部壓力越大,在生孩子的時候盆底肌的支撐力大不如從前,這樣的情況會很容易出現子宮脫垂。
2、在生完孩子後,陰道會出現撕裂傷並且出現鬆弛、擴大等情況,由於陰道壁的彈力降低,恢復起來比較慢,這樣就會讓用來支撐子宮的能力下降,導致出現子宮脫垂。
3、產婦在生完孩子後不建議過早的下床走動,因為怕腹部壓力增加而出現子宮下垂。產婦的年齡也是影響子宮下垂的因素,高齡產婦在生完孩子後盆底肌鬆弛後恢復比較慢,出現子宮脫垂的機率也就高一些。
造成產婦子宮脫垂的原因並不是單一的,所以在坐月子的時候認真護理很重要,注意這些細節讓你避免出現這種情況。
1、休息好是關鍵,不要過早的下床活動,不要做讓腹壓增加的動作和事情,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現子宮脫垂。
2、在睡覺姿勢上做調整,睡覺的時候換姿勢睡覺,儘量不要長期的仰臥,這樣容易出現子宮後傾,而子宮後傾是導致子宮脫垂的元兇之一。
3、緩解便秘,很多女性在生完孩子之後會出現便秘的情況,所以在坐月子的時候需要適量的吃些水果,多喝水,來緩解便秘的發生,可以將水果放入粥裡面一起吃。避免用力排便造成腹壓增加。
產後女性的子宮保養和恢復非常重要,因此,月子期間就應該引起注意,等身體各個機能恢復的差不多的時候就可以開始做一些有利於盆底肌恢復的動作,加快盆底肌和子宮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