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的真相是什麼?

2020-12-13 深度看教育

1、現象

前天在「簡書」上看到一個簡友的文章,原則上說,那還算不上文章,只是一篇牢騷。說他在簡書上寫了多篇關於心理學的文章,閱讀量都是個位數。一氣之下,把所有文章轉為私密了。然後說,他要轉移方向,寫沒有營養的湊字數的垃圾文章賺錢。

結果這篇牢騷文閱讀量幾千了,回復量也50多。不過,這似乎正好應驗了他的話,無營養的文章才能賺錢。

這裡面隱含有什麼原理嗎?

2、定律

1897年,義大利經濟學家柏拉圖(V.Pareto)對國家各階層的財富和收益進行統計,發現社會80%的財富集中在20%的人手中,剩下80%的人只擁有社會20%的財富。

這就是著名的「二八定律」。

後來,人們發現這個定律不僅適用於財富分配,而且在資源管理、產品質量中都適用。

我認為在思想意識上也適用。

1895年,法國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出版《烏合之眾》,這是眼下的熱門書。該書是講大眾心理的,說這世上80%的人都是烏合之眾。他們沒有理性(包括洞察力、理性思維和思想),只有私慾。但破壞力強大。

80%的人只願意看事情的表象,看符不符合自己的利益和觀點,而不會去分析事情背後的原理和真相。哪怕別人說出了原理,他們也懶得聽,懶得想。因為那要理性思維,他們基本上沒有。

3、分析

當前,所謂網絡賺錢,本質上就是賺流量。無論頭條還是抖音等,所有的網絡平臺無不是靠巨大的流量帶動。而流量正好是那80%的普通大眾撐起來的。

也就是說,要想在網絡平臺上賺錢,作品必須滿足80%的大眾口味。

根據《烏合之眾》的大眾心理原理,網絡作品要大流量只能是事情的表面現象,並且是與大眾利益相關的。用現象激發起大眾的欲望情緒。反之,如果作品深入到現象背後的原理,則大眾就不愛看了。因為大眾需要的是情緒的宣洩,而不會關心原理。

前面簡友開始寫的文章為什麼沒人看?因為他寫的心理學,是講人的行為原理的,多少人會喜歡看那個?看那個需要一定的基礎知識,還需要理性思維判斷。而80%的大眾是沒有的。後面發牢騷恰好只是揭示了一種現象,全是口水化的。不涉及任何原理,反而看的人多。

再如咪蒙被封的最後一篇文章是《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在網絡上熱傳。這篇文章也只是在描述一個現象,寒門再難出貴子。然後通過故事渲染挑動大眾的情緒。背後的原理一點沒講,如為什麼有階層固化?底層的人為什麼獲取資源越來越難?這裡面的社會原理是什麼?國家有什麼策略可以控制嗎?等等。

按照前面講的「二八定律」,階層固化是必然。而全社會財富均衡才是不正常。

想一想我國封建時代,都是20%的統治階級壟斷財富,80%的百姓飢不裹腹。然後,我們看到,每一次的改朝換代以及每一次的農民起義,口號都是強調「免稅賦,均田地」,也就是想實現財富均等。起義領導者正是以這個口號調動80%的百姓的情緒,幫他們去推翻上一個王朝。包括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也是如此。不過從來都沒真正實現財富均等。最後總是遵循了「二八定律」。

唯一一次實現財富均等的是毛澤東時代,毛主席通過武力把所有的有權有錢人打掉了。但同時我們要看到,毛澤東是一個最貧窮的時代。也就是說財富均衡會導致國家貧窮。所以,後面才有鄧小平的分田到戶,改革開放。國家開始富裕,而同時財富的兩極分化又開始拉大。

20%的人擁有的那80%的財富是怎麼來的呢?很顯然,是從80%的人手裡賺過去的。因為這80%的人的錢容是賺。網絡流量賺錢也正是如此,賺這80%的人的流量不需要高深的原理,幾個故事就搞定了。

4、原理

當然,「二八原理」也仍然只是一個現象。這個現象的原理是什麼呢?

這寫起來又要耗費很大的篇幅。如果想挖掘原理的,可以去看一看1798年英國馬爾薩斯寫的《人口論》一書。這是講人類社會的進化史原理的。

在馬爾薩斯之後,1865年,英國達爾文又提出了自然生命進化史原理《物種起源》。

那麼,是不是財富只能兩極分化,並且會越拉越大呢?

這個需要更細緻地理解達爾文、馬克思。當然,到今天仍然沒有找到支撐共同富裕的原理。

大家如果有興趣,還可以去看看1965年,經濟學最後一個通才薩繆爾森提出了薩繆爾森原理。

相關焦點

  • 《我們與惡的距離》告訴我們,看清生活的真相後要依然熱愛生活
    好丈夫好爸爸、在生活中是一個善良者的王赦基於職業道德和內心的追求,竭盡所能為李曉明辯護,為他爭取不判死刑,同時還為另一個性侵併殺害女童的人陳森爭取不判死刑。這樣的行為不僅大眾不理解,就連他的妻子也不理解。王赦到底是在追求什麼?為什麼要這麼做?
  • 揭秘世界真相:我們是什麼?我們該怎麼辦?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第五部》(138)《我們的存在》窮盡世界以後最大的迷惑莫過於我們自己的存在,我們自己是什麼?我們自己是一種什麼性質的存在?我們存在的真相是什麼?我們的存在真相用不著燈籠火把滿世界去尋找,我們就是存在本身,存在就是我們的存在。這就是說,我們不僅僅是幾十公斤的肉體,我們認識到的世界,就是我們自己。這種說法讓人暈菜,世界就是我們自己,我們成什麼了?這可不是腦筋急轉彎,是我們原來對自己的認識和定位都錯了,不但大錯特錯,錯得沒邊沒際,最要命的是,把我們自己弄沒有了。我們成了渺小無比的,棲居在世界上的人。
  • 為什麼說我們沒有生活在後真相時代
    >「我們生活在後真相世界」這一陳述是真確的嗎?在《懷疑論者》雜誌(Skeptic magazine)2019年第24卷第3期的這篇極具洞見的封面文章中,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史蒂芬·平克解釋了為什麼我們沒有生活在後真相世界。本文內容基於他在2019年6月舉辦的異端學術(theHeterodox Academy)年度會議上發表的主旨演講。
  • 史蒂芬·平克 | 為什麼說我們沒有生活在後真相時代
    「我們生活在後真相世界」這一陳述是真確的嗎?如果你回答」是」,那么正確的答案就是「否」,因為在回答這個問題時你已經在用證據進行評估了,所以證據仍然重要,事實仍然重要。在《懷疑論者》雜誌(Skeptic magazine)2019年第24卷第3期的這篇極具洞見的封面文章中,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史蒂芬·平克解釋了為什麼我們沒有生活在後真相世界。
  • 《後真相時代》:四種真相,為我們揭示,隱藏在真相背後的真相
    他所寫《後真相時代》一書,通過大量事例,為我們講述了四種競爭性真相,分別是片面真相、主觀真相、人造真相、未知真相。通過對四種競爭性真相的細緻描述,為我們展示了誤導者如何肢解、扭曲、掩蓋真相,以及倡導者如何利用競爭性真相證明觀點、凝聚人心。
  • 生活的真相,不只是風花雪月
    真正的英雄,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1、生活的真相,不僅有風花雪月,還有風雨雷電最新一期《朗讀者》節目裡,看到有一對自閉症雙胞胎兒子的秋爸爸秋媽媽的故事。秋爸博士畢業,秋媽外企工作,一對雙胞胎,本是一個多麼令人羨慕的幸福家庭,可惜兩個孩子都被診斷為自閉症,生活不能自理,整個家庭遭受滅頂之災。
  • 後真相時代:真相是如何被操控的?我們應如何去判斷?
    把這款沒有什麼營養價值的產品說成是最好的奶粉,而且聲稱奶粉過敏寶寶也能喝。當然價格也賣得挺貴,很多家長不明事理,紛紛掏錢買單。發生這樣的事,我們沒法抱怨這些家長。因為在生活中,這樣的坑實在是太多了。比如說國內工廠生產的產品,貼個洋品牌就成了進口貨,價格翻了幾十倍。即使這樣仍有人趨之如騖,因為他們購買的不僅是產品,還有產品背後的意義,也就是他們追求的真相:貴的也許就是好的。
  • 現實向遊戲《生活的真相:我們的大學》,在自律和放縱間尋找自我
    當然也有人把真實的生活原原本本地搬到藝術作品裡,讓人們見識到生活的真相,看清自己的人生。《中國式家長》這一款模擬人生遊戲就是真實向的遊戲,把生活完全融入電子遊戲藝術,讓自己成為父母的身份,來看待遊戲中的孩子,也看到了現實中的自己,體會父母的用心良苦,也明白了自己的是非對錯。
  • 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生活是什麼?生活是你不能因為一件小事而做出重大決定。就像你不能因為愛人亂扔亂放而分道揚鑣。生活是無關痛癢,而又糾纏不清。就像你每天不想早起,而又必須出門上班。生活是擁有真實的自我,而又無處釋放。就像你每天雖然苦悶無比,卻又必須笑臉迎人。
  • 《當幸福來敲門》:教會我們的3個關於生活的真相
    曾看到你一句很有意思的話說:當你覺得生活扛不下去的時候,一定要去看看《當幸福來敲門》因為這部劇來自於真實的故事改編,不僅讓你感覺到劇情很好,還會給我們堅持下去的勇氣,讓你在感覺到迷茫,困頓的時候,找到心中的那束光。最近的我的確感覺到生活壓力很大,所以我又去看了一遍這部電影,看完之後我覺得自己的生活也沒那麼糟糕了。
  • 湯蘭蘭案:真相以外,我們更應該反思什麼-虎嗅網
    到底真相如何?我沒有答案,同時我也相信,僅僅根據媒體上所披露的那些信息,其他人也很難能夠據此弄清楚真相。但充當福爾摩斯,是很多人內心的興趣,也無可厚非。但這件事情既然已經成為一個事件,我相信有關的司法部門最終會介入,我還是願意相信司法部門通過司法程序得出的結論。
  • 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真相與危機
    不知道我們未來的接班人有沒有一上學就接受過各種各樣的關於地球現狀的危機知識,這些沉重的令人不安的現實應該寫進全世界的教科書。讓孩子們展望將來,去思考、去沉思、去想辦法解決人類共存的問題,盡最大能力去彌補修繕好我們人類美好的地球村。
  • 著名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婚姻的真相,其實是這個
    對於我們個人來說,了解婚姻的意義或真相,應該更多地遵從內心的感受,因為我們自己才是婚姻故事裡的最佳重述者。這也是國內著名心理學家李子勳老師一直強調的觀點,他認為,感受之外,沒有真相。李子勳老師的這本《婚姻的真相》,就是從夫妻之間的溝通、二胎、冷暴力,以及家庭關係等多個婚姻痛點出發,以獨具特色的後現代心理治療方式(通過故事敘說、問題外化,讓當事人重新定義生活的意義,增強其自主性和改變的動力,以實現心理成長),讓我們在更開放的視角、更多元的可能性中感受自己的婚姻,而這個真實的、個人化的感受,才是婚姻的真相。
  • 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是什麼梗? 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出自哪裡?
    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是什麼梗? 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出自哪裡?時間:2017-05-22 12:59   來源:學習啦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是什麼梗? 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出自哪裡? 我們經常在新聞資訊和微博下面看到網友們自稱吃瓜群眾,這也是當今大多數網民的一種心態。
  • 好的生活是:放下內心中的成見,去擁抱真實真相
    那個爸爸愣了一下說:「對不起,對不起,孩子剛剛失去他們的媽媽,我們可能還沒有習慣,抱歉。」就是這一瞬間,所有的人突然之間轉念,覺得自己怎麼這麼自私。的確,一念一眾生,我們在生活當中很多的煩惱、大量的痛苦來自於我們已經預設了的想法,我們提前有了「應該怎樣」的念頭,這些念頭或來自於我們過往的經驗,或來自於我們對人性悲觀的預期,但它們是否是事實,是否是真相呢?
  • BBC跟拍56年紀錄片揭露的真相:是什麼決定了我們的人生?
    當時的他,很明白自己要讀什麼學校,未來從事什麼工作,將有著怎樣的人生。 看起來,約翰就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幸運兒。 那些我們看到的真相,未必就是事實的全部,而那些讓我們心生豔羨的,別人的生活,也未必就是豔陽高照。 這部本是以揭露階層固化為目的的紀錄片,卻在無形中,讓我們看到了,超越階層的,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和包容。
  • 關於大學生活的」真相」
    大學裡,請記好關於大學生活的這幾大「真相「,認清這些,將會明顯的幫助你愉快度過整個大學生活。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真實的大學生活,,希望大家都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整體驗一個美好的大學生活。另外,大學裡我們可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時刻記得保持本心,不要隨波逐流,培養獨立思考和批判的意識。
  • 抑鬱症是什麼?你以為的真相,真的是真相嗎?
    important}抑鬱症是什麼?很好卻又很大的一個問題,還真有一些不好回答。那我們就來看一看世衛組織對抑鬱症的評價吧:抑鬱症是僅次於心血管疾病,對人類造成巨大負擔的世界第二大疾病,是難纏的慢性致殘性精神疾病,是我們需要認真對待的嚴重精神疾病。
  • 真相到底是什麼···
    真相到底是什麼······ 2020-12-09 17: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舞臺上盡顯帥氣的周筆暢,在生活中的樣子是什麼?真相令人滿意
    舞臺上盡顯帥氣的周筆暢,在生活中的樣子是什麼?真相令人滿意我們可能會覺得任何一個明星他能成為一個明星,他就肯定是沒有缺點的,這肯定是沒有讓我們覺得不喜歡的地方的,但是這種猜測對於他們來說也是一種不好的猜測,因為任何一個明星他也是一個真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