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
首先我先表明我的觀點,較之於素質教育,我更倚重應試教育。為何?這些年中國對外開放,一些先富起來的人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以為外面搞的一切就都是珍寶,總有些人喜歡拿素質教育提升學生想像力、創造力說事。然則事實真如此?對比一下中美的教育便一目了然,中國的基礎教育可以說全世界最完善的,而美國的基礎教育可謂壓根就沒想過平民,眾所周知美國實行的是少數人的精英教育,大多數平民都是上一些什麼社區大學,其數學水平甚至不如中國初中生。
-
教育評論:正確處理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關係
如果都以應試教育為主,素質教育就會變成一句空話。沒有素質教育,學生將來就沒有發展潛力。反之,若全以素質教育為主,學生在升學考試中考不出好成績,上不了好大學,也會影響其發展。有人會問:既然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對學生的發展都如此重要,能否同時抓實、抓好這兩種教育呢?根據長期的教育實踐,答案是否定的。
-
素質教育該向應試教育低頭?老牌名校高考失利後恢復補課晚自習
今年高考之後,南京一中有事發生。學校雖然高校一本升學率達到95.34%,考出了歷史上最好的成績,但家長們仍不滿意。因為部分學生家長發現,孩子的成績竟然不如中考時落後他們且分流到其他學校的同學。中考入學成績只有589分的南京二十九中,高考高分段人數竟然是南京一中的兩倍多,但一中的中考入學成績是631分。部分一中家長質疑學校教學強度不夠,過於強調素質教育導致孩子應試能力不足。
-
中國式現代教育: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博弈
現代教育觀,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是相對應試教育提出來的,也就是說正是因為應試教育有弊端,所以提出了素質教育。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提出德智體全面發展,到99年正式提出素質教育的內涵,開始大力推行素質教育。2010年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更是將素質教育作為主題,作為戰略部署。2020年了,素質教育進展的怎樣了?素質教育,一個目的兩個重點四大要義。以提高全面素質為目的,也就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
有感於活在應試教育下的素質教育
下面是南京一中校長尤小平的一段話,「我希望一中的學生,不僅能夠有效應對高考,更要發展自己的個性和特長,從興趣到志趣。」這裡,其實就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而且最關鍵的是應試上,也就是說只有高考的我去做,去學,其他的都可以放棄或淺學,大部分時間都被放在了與考試相關的學科上,那麼,偏科是顯然的,更不用說其他一些非學科的素質教育就更偏了,偏到可能沒有了。
-
高考成績未達預期被家長「喊下課」,真是素質教育輸給應試教育?
一些媒體在分析這起事件時,感慨「素質教育輸給了應試教育」,要獲得令家長滿意的升學率,就得狠抓高考,家長還是「喜歡」學校採取「縣中模式」,或者說「衡中模式」。從表面上看,似乎如此。家長在南京一中校門口舉牌「一中好不行」「校長下課」,就是因為對今年的高考成績不滿。
-
天津中考效率緩慢讓人焦慮,南京一中發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之爭。
2020高考,老牌名校南京一中慘敗。三年前(2017年)中考分數公布後,南京一中全市掐尖,將631分的學生盡收囊中,南京二十九中招收中考成績589分的畢業生,但經過三年長跑,南京二十九中學高考高分段人數竟然是南京一中的兩倍以上。憤怒的家長在學校門前舉牌抗議。
-
淺談「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誤區
近期,由於南京一中高考結果引發的部分家長抗議「素質教育」,要求校長下課等在社會上再次掀起「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之爭,而且雙方論點似乎都有理,可謂是針鋒相對。那麼,什麼是素質教育,什麼是應試教育,我們對兩者的看法是不是進入了一個誤區?
-
關於中小學素質教育的理解
前面寫過幾篇關於小學教育的文章,說到小學教育不需要所謂的「素質教育」,再次明確下,免得讓人誤解,我說的是所謂的「素質教育」,對於素質教育本身,我是支持的。說點個人對於素質教育的理解,拋磚引玉。對於素質教育,個人理解是:針對所有國民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普及教育。其目的是提高國民的整體素質水平,跟「專」沒有多大關係。避免出現「高分低能」的情況。素質教育的初衷、目的、方向肯定是正確的,只是在實施的過程中出現了偏差。本質上講素質教育比應試教育更難,素質教育不需要作業嗎?不需要考試嗎?
-
我只配做一個「應試教育」的教書匠
在接下來痛批「應試教育」和大搞「素質教育」的改革浪潮中,湧現出無數的「素質教育專家」和「素質教育示範學校」。小編作為教學一線教師,混跡教改浪潮之中多年,不願輕易地批,也不敢胡亂地搞,曾無所適從,隨波逐流,幾近賦閒之年才悟出一點道理來:「素質考試」下的「應試教育」就是真正的素質教育。 我不是教育專家,無法用高大上的理論來說服大家,僅僅舉幾個例子來證明一下自己的膚淺的想法。
-
採用素質教育的南京名校,敗給了應試教育的普通縣級中學,悲哀!
事實上呢,家長還真不是無理取鬧,他們有數據說話。看下圖,上面標有南京幾所高中2017年的中考錄取分數和本年度的高考成績,因為他們其實都是同一批次的學生,2017年參加中考,今年再參加高考。重點對比南京一中和二十九中。
-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之爭,家長要求校長下課,高中不需要素質教育
南京一中的校長尤小平,他是特級教師,做過多年的校長,只是他自從擔任南京一中的校長後,認為應試教育對孩子智商有妨礙,一直推行素質教育。這次的高考成績一出數據,就讓家長看到了他的素質教育在目前的高考模式下,是不可取。
-
「應試」無能,不要甩鍋素質教育
一、縣中模式—應試教育—素質教育我們省城人真有意思,一旦升學率滑坡,就怪罪於別人搞「縣中模式」,而自己考不好是因為搞素質教育。哪有什麼素質教育?!有的只是應試教育而已,只不過表現形式不同罷了。真正搞素質教育的學校少之又少,沒有一家不搞應試教育,但是也沒有一家學校承認自己在搞應試教育。為了替應試教育開脫,甚至有人說,應試也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素質。這句話貌似正確,是啊,現代社會就是一個考試社會,你想找一份工作,你想晉級晉升都要考試,不會考試的人幾乎無法在社會立足。
-
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左還是右?
前段時間一些憤怒的家長在南京一中大門前舉牌抗議,認為一中教學強度不足,過於強調素質教育導致孩子應試能力不足。中考入學成績631分的南京一中的高考成績居然不如中考入學成績只有589分的南京二十九中,確實值得深思。 隨後,南京一中校長出面道歉,對即將升入高二年級的學生正式開始假期補課。
-
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是對立的嗎?不是!
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是對立的嗎?不是!教育有兩大任務,一個是立德樹人,學習知識,提高人的思想文化素質;一個是選拔人才,選拔人才的方式就是考試。現在的考試制度,是我國古代科舉制的翻版。什麼是素質教育?現在也是眾說紛紜。「素質」是個收納箱,什麼都可以往裡裝。然而,我們可以從以前和現在的教育實踐中總結出一點基礎性的「素質」——德、智、體。尤其是基礎階段的教育,我覺得重點是這三個方面的素質。德,對國家、對工作、對家人、對朋友、對自身,把學生塑造成一個有德行的人。智,學習各種科學文化知識,開發自己智力,為今後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
金陵名校向「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註定非此即彼?
最近,因為「南京一中」事件,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之爭又被吵得沸沸揚揚。然而,兩者真的非此即彼,無法統一嗎?2020年高考南京一中400分以上(江蘇省高考滿分480分)的數量僅有20人,成績慘澹。再則,很多人將素質教育等同於「減負」,學校主要在「不許補課、不許排名分班」等層面下功夫。然而在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沒有有效激發、自律能力沒有相應培養舉措的情況下,學校的「減負」不過是加重了家長的教育負擔而已。
-
素質教育就是更全面的應試教育
及時接收優質教育信息,將我們設為星標🌟保持聯繫,一起前行01說個家長群裡的熱門話題:因為發現學校的高考「考分比往年低了」,南京一中高一高二的家長不畏酷暑和大雨,跑到學校門口表示「一中不行」,「校長下課」。
-
20萬一平的學區房,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在中考中碰出火花
不少深圳灣的業主也會說,「我們買這裡的房子就是希望孩子從小接受良好的素質教育,當然啦應試教育也是需要的呀。現在國外疫情這麼不穩定,出國留學的道路這麼不明朗,將來能出國留學是首選,如果出不去參加國內高考,有這麼好的教育資源,應試教育也是沒有問題的啊。」
-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並軌,尷尬嗎?
素質教育也應試,尷尬嗎?周末看到了一篇文章,是中國新聞周刊刊發的《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並軌的尷尬》:文中提到:素質教育是反對唯分數至上的,但現在為了讓學校、學生重視體育、美育,卻只好讓「素質科目」也去考試,用分數讓學生重視該科目,這就形成了一個悖論,即「素質科目」,也「應試」了。
-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並軌的尷尬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並軌的尷尬 2020-10-23 08:05:03 文件透露出以下信息:逐漸提高體育中考分值,要達到和語數外同分值水平;力爭2022年,全面覆蓋美育中考。強調把中小學生學習音樂、美術、書法等藝術類課程以及參與學校組織的藝術實踐活動情況納入學業要求,全面實施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探索將藝術類科目納入中考改革試點。 兩個文件都在強調重視學生素質的全面培養,這讓人不由聯想到一直被提倡的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