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了《心經》這3句話,才是真正掌握了它的精髓!

2021-01-14 水往雲來

佛學是一個博大精深的話題,包含了做人的哲理,修行的指導,同時,也講述了不同世界的構成以及眾生不同的特點。

《地藏經》中,提到了我們這個世界的人「其性剛強,難調難伏。」為此,無數的大菩薩,為了救度眾生,紛紛來到這個世間,拔救眾生,令無量眾生們,早得解脫。

除了《地藏經》中提到的地藏菩薩,在地獄中救度眾生外,還有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以及未來會下世度人的彌勒菩薩。

其中,以觀世音菩薩,最為人們熟悉與喜愛。因為她救苦尋聲,以各種身相,救度身處危難中的眾生,不辭辛勞。可以說,觀世音菩薩,是人們心目中「大慈大悲」的化身。

觀世音菩薩,也叫觀自在菩薩,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上首大菩薩。觀世音菩薩度人的方法很多,比如念誦大悲咒,念誦六字大明咒,甚至只要你相信,念誦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即可達到修行的目的。可以說,修持這些方法,能令眾生得以救度,脫離苦海。

而在諸多的佛經中,有一部經,是觀自在菩薩,為了開示佛法的精髓,對舍利子所宣說的佛經。這部佛經,就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

《心經》篇幅短小,極易極易,方便人們在不同的時候,不同的環境,進行念誦加持。雖然此經短小,但它是佛經三藏十二部中《般若部經》的核心。要讀懂它,著實不易。

《心經》中,有3句話,只要理解了這3句話,才是真正掌握了它的精髓。即便你只能參透其中一句話,也會功德無量。

相關焦點

  • 理解了《金剛經》這4句話,就掌握了它的精髓,功德無量
    《金剛經》內有四句話概括了整篇內容的精髓,哪怕參透一句都會功德無量。01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句話看起來似乎很難理解,但是我們只要找到一個關鍵詞就能迎刃而解,「有為法」也即有所作為
  • 《心經》的精髓就一句話
    《心經》開篇的第一句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渡一切苦厄。這一句可以說是全經的精髓,至於其它經文,都可以視作佛陀怕我們不明白而作為這一句的解釋,為我們明確指出修行的最高境界或終極目標。
  • 悟透《金剛經》裡這3句話,你就能掌握它的精髓,一生受用無窮
    但他仍然覺得自己,沒有掌握當中的精髓,想讓我為他指點迷津。我猛然想起多年前,聽過一位高僧談起過《金剛經》。他說:只要悟透裡面的三句話,你便掌握了《金剛經》的精髓,同時也會讓你一生受用無窮。這些年我反覆研究參透這幾句話,果真覺得頗為受用。
  • 悟透《心經》中這句話,希望你能洞悉人生的實質,不再執迷不悟
    說到修心,不得不提到《心經》,短短260字,卻囊括了般若法門的諸多經義,堪稱是大乘佛教的精髓,字字珠璣,每一個字都含有大智慧,大哲學。佛對《心經》的評價是:「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有許多人或許會認為空就是沒有,四大皆空,萬法皆空,事實上這世間的一切都是虛無的,追求到頭都是白費力氣。其實這種理解就是執著於「無」了,「空」不是虛無,「空」是虛空實體,又是諸法實相。佛說:「萬法皆空,唯因果不空。」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核心內容,就這兩個字!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是觀自在菩薩為了開示舍利子,而在定中為舍利子所講的法。《心經》的內容很玄奧,因為它屬於般若智慧方面的內容,對人的智慧以及悟性要求都非常高。一般人想要看懂它,並不容易。從類別來說,般若部經的內容基本上是以不同的論述來開啟人的智慧。並讓人在實際修行中,去運用自己的這些智慧。這和持戒修行就有著根本上的區別。
  • 《心經》之中這一句話,多讀多受益
    《心經》全稱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它是大乘佛法教的總綱,其內容簡潔概要。全經雖然只有短短260字,但是《心經》言簡義豐, 詞寡旨深。《心經》將九部般若經濃縮概括,反覆誦讀《心經》可了解般若經類的基本精神,了解佛教的空性價值觀。
  • 《心經》白話文,現代人這樣理解心經
    有人對佛經的知名度排名,第一是心經,第二是《金剛經》。《心經》因為字數少,含義深刻,是大乘修學常常記誦的經文。心經乃至其他佛經本身是佛陀繪製的地圖和攻略,佛陀所宣講的成佛道路,它屬於經歷者,屬於親自上路探險的旅人。
  • 心經解讀,史上最準確的心經解讀,沒有之一!破解心經的秘密
    二:大腦意識的結構和運行原理,佛教中的修行,所修的就是心,而這個心指的並不是心臟,而是人的意識,對於意識的了解能夠讓你真正的理解佛教的理論經典,並指導你的修行。三:佛教經典內容的音譯和意譯的準確理解:這個是必須的,如果對佛教經典中的一些關鍵字詞的意思都不理解的話無法看懂心經。
  • 《心經》的咒,意即究竟無證
    聽程老師講「觀自在」是無所得的,講「究竟無證」,才發現跟自己原來的理解差別這麼大!生:如果我自己的存在是無所在,又無所證,那怎麼辦呢?生:無所在就無所證,我認為就不用證了。程老師:無所證,就是用「無所」來證。覺悟不是所在,而是一個意識,「究竟無證」就是覺悟的意識,到你一無所有的時候,它可以幫你。你可能會問:一無所有了,怎麼還有意識?
  • 讀懂這5句話,你就掌握了易經的精髓
    外行人讀易經,總是用易經來佔卜預測,而真正讀懂易經的人,往往都是透過現象看本質,對未來事物的發展做進一步的準備,這才是學習易經的最終目標。易經給我們帶來最大的功效,其實就是「心易」,心中有易,並且做事情隨著自己的心,用心來運營一切情感,使它們趨於合理化,這便是心易最高的境界。
  • 怎樣才算是讀懂心經?——《心經》與生活禪(上)
    這就是佛家講的大智慧的含義。《心經》就是一部講大智慧的的經典。《心經》是讀誦最廣的一部經,也是字數最少的一部經,更是佛典中最重要的一部經。古代的佛教大師說,《心經》是萬法的根源,是六百卷《大般若經》的精要。《心經》的意義高遠,無人能到。只有菩薩以大智慧深觀自在,自證證人,才能夠獲得《心經》所說的大智慧,到達彼岸。
  • 心經的修行奧秘,就在第一句話中
    心經是一部讓人感覺玄奧難懂的佛經,幾千年以來,無數人都在研究,它裡面的真正奧義,到底是什麼。作為佛陀講法的一部分,它與其他的佛經有很大區別。多數佛經,「出場」人物眾多,語句反覆,甚至偈語眾多。作為一個普通人,想要通讀都很難做到,更何況全部都背誦下來。
  • 如何理解《心經》裡的「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這句話不能單獨理解,要和前面的話、後面的話聯繫在一起。這句話的前面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然後才接到這句。「亦復如是」的意思是:也是這樣。這兩句話如果正常說,會非常囉嗦。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不異空、空不異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想不異空、空不異想,想即是空、空即是想。
  • 《金剛經》:理解了這1句話,就掌握了金剛經的精髓
    慧能砍柴踏碓八月有餘,一日弘忍大師暗示他深夜獨進丈室,傳授《金剛經》之精髓。當傳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句時,慧能當即開悟。「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句,其實即是《金剛經》的實修之法,是實修的核心所在。
  • 《心經》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到底是什麼意思?
    很多人看不懂《心經》,但是很喜歡研究它。甚至有的人終其一生,都想弄明白其中的一句話。對於不修行的人來說,要真正地弄明白,確實很難。因為佛經本身就是指導人們用以修行的。只有修行的人,才能在不同的環境下,不同的因緣下,明白它其中的真正涵義。
  • 這五大《心經》名句,值得反覆讀誦,福報自來,功德無量
    但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會有需求,有需求就衍生出了欲望,許多的修行者其實也是很難過看破這一關。有人會迷失於金錢,有人會迷失於權力,也有人迷失于美人,這個世界上形形色色的誘惑實在是太多,只有當全部都看透,才能徹底放下。而心經這句話,其實就是提示人們看透一切,裡面的色其實就是指色相。
  • 心經解讀|史上最準確的心經解讀,沒有之一!破解心經的秘密,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正確解讀,觀自在菩薩是指觀世音菩薩?五蘊皆空是指什麼?
    二:大腦意識的結構和運行原理,佛教中的修行,所修的就是心,而這個心指的並不是心臟,而是人的意識,對於意識的了解能夠讓你真正的理解佛教的理論經典,並指導你的修行。三:佛教經典內容的音譯和意譯的準確理解:這個是必須的,如果對佛教經典中的一些關鍵字詞的意思都不理解的話無法看懂心經。
  • 《心經》有何神奇?它有三個作用,領會一個都能受益無窮
    《心經》如何產生的?曾經佛的大弟子舍利弗問佛修如何才能悟道到達彼岸的方法,於是佛叫觀自在菩薩回答這個問題。舍利弗問一個問題,觀自在就答一個問題,記錄下來後就成為了經典流傳於後世。心經般若法門是大乘道六度最後成就的大法,《心經》有言:三世諸佛以般若波羅密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句話的意思是只有以般若智慧去修行,才能夠解脫自在,到達彼岸。這就說明了學佛不是燒香拜佛就能滿足你一切的願望的迷信,而是要修自己,要去問,要去懷疑。對世間的一切如生死問題、世間萬物的本我問題等產生思考,然後解惑,修行靠的不是迷信,而是智慧。
  • 了解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意思,讓你更好領悟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在佛經中,這部經書只有260個字,且大多數學佛者,都會背誦,學佛的人幾乎沒有不知道它的,它就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般若可以理解為智慧的意思,而波羅則是彼岸的意思,蜜可以理解為到了的意思。所以這句話連起來說,就是智慧到了彼岸。
  • 心經是不是佛經?
    這一講我們談談《心經》,在我沒有學佛以前,就聽到過它,還曾抄寫過,用來平靜內心。學佛後,背誦的第一部經也是它。它是一部在中國最有知名度的佛教經典,歷來被無數善男信女背誦並抄寫。是因為《心經》蘊含了什麼格外深刻的道理嗎?是因為持誦《心經》能獲得什麼超常的好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