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freeman00126
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
#浮生六記# 剛給老二講完繪本哄她睡下,隔壁房間那娘倆又因為學習和寫作業的問題發生了「戰爭」和「動亂」。
自打老大上小學以來,這樣的情景每天都在發生,最後的結局往往是雞飛狗跳,哀嚎一片。老大寫作業確實拖拉,其他同學平均兩個小時寫完的,她得花費4到6個小時。
每天下午回到家,坐在學習桌前不是寫作業,而是發呆,神遊,各種小動作,也因此幾乎每天晚上她的作業都得熬到十一點多,極端情況下到凌晨三點的時候也有,當然她媽媽也跟著生了不少氣,孩子還不理解,著實有點出力不討好的感覺。
輔導孩子寫作業是一份苦差事,這一點我是能感同身受的。我也曾經輔導過,只是因為孩子跟媽媽走的近,更傾向於她媽媽陪著,另外孩子媽媽不喜歡做飯,刷鍋洗碗,掃地拖地這類的家務活,只能隨其自然了。
但是因為孩子寫作業的問題而影響孩子身心健康,親子關係,乃至家庭氛圍,我認為是得不償失,也是需要反思的。
希哲有語,未經省察的生活不值得過。中國老祖宗也講求省察克治,修己為敬。人之所以區別於其他動物的可貴之處在於人類有思維,能反思,並從反思中汲取失敗的教訓和前進的經驗。倘若不能做到這一點,單純盯著孩子的作業使勁,是不是捨本逐末了?整個小學階段的,個人認為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習慣,興趣和態度,如果讓孩子過早的陷入作業的泥潭無法自拔,每天晚上熬夜到凌晨,雖然最後作業寫完了,但是孩子的睡覺時間保證不了,第二天上課就犯困,犯困又會影響聽課質量,這樣晚上回來寫作業又有一大片不會的作業題等著她媽媽重新給講一遍,再熬夜到凌晨,如此反覆,陷入惡性循環。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只能產生厭學情緒,後面還有初中,高中,大學等著。
從個人的上學經歷來看,從上小學伊始,就保持旺盛的學習精力,成績始終名列前茅,一直到大學畢業的人,少之又少。更多的是那些在小學階段成績一般化,平時調皮愛玩的學生,到了初中成績反而趕上來,小學成績好的反而下降了,這種情況很多。至於其中的原因,我沒有做細緻的調研,但是我大概推測了一下,那些下降的人,可能和小學過早的陷入學習厭倦和作業泥潭有一定的關聯。初中才是作業繁多和學習壓力上升的重要時期,這一個階段的學習非常重要,必須要保證有充足的精力和一定的耐力。而那些過早透支了精力和興趣的孩子,初中成了壓垮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了。
但是歷史的教訓已經一再的告訴了我,一旦她們娘倆發生爭執,作為局外人的第三者的我,無論對事情看的有多麼的明了,對原因能夠分析的多麼的透徹,對自己教育方法有多麼的成竹在胸,但是只要你冷靜一下,只要不想惹麻煩,不想引火燒身,你就只管閉嘴回自己房間關門就可以了。哎,多麼痛徹心扉的領悟啊。不說了,說多都是淚。
人生實苦,唯有自渡,自渡即自救。既然不能談到一塊,還是各人做好自己的事情吧。毛姆也說了,讀書是人生的避難所,不指望看書能得道成仙,但求能睡個安穩覺就行,人這一輩子怎麼過還不是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