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0日下午,寧夏石嘴山實驗中學操場上,一節普通的體育課因「嫁接」人工智慧而「科技範兒」十足。八年級學生蔣世偉在足球場上奔跑,他的踢球姿勢和運動路線則被佩戴的手環和操場一角的攝像頭完整記錄下來了。
教學樓裡,體育教師肖錄通過中金育能提供的「智慧操場」智能終端顯示屏查看學生的運動軌跡和體徵變化。「這個系統能實時採集學生的運動健康數據,你看,不僅能清楚看到他的心律曲線圖,如果血氧飽和度和心率有異常,預警信息馬上就彈出來了。」肖錄說,通過踢球時的姿態識別和動作採集,還能準確分析踢球動作是否合規,方便教師及時對學生進行指導。課後,系統會自動生成課堂分析報告,為後續備課提供參考。
學生的運動健康數據都顯示在終端屏幕上
「智慧操場」在石嘴山實驗中學的推廣應用,只是人工智慧與教育深度融合的一個切面。11月20日至21日,全國人工智慧助推教師隊伍建設暨加強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現場推進會在石嘴山市召開,教育部有關領導、教育部人工智慧助推教師隊伍建設專家組專家以及全國各地教育部門有關負責人等齊聚石嘴山,實地觀摩人工智慧在教學領域應用帶來的深刻變革。
同一學科的教師利用網際網路進行磨課
在石嘴山市中小學教師智能研訓中心,八年級物理教師羅蘭和5名同事圍坐在大屏幕前,人手一臺ipad,開展備課前的教學研討。「針對下一章節要講的並聯和串聯內容,我們先通過網絡搜集相關資源,確定哪些內容可以為課堂教學服務,一起討論本章節需要突破的教學難點,不斷完善各自的電子教案。」羅蘭說,通過人工智慧手段的應用,高效率的研討和磨課提高了精準施教水平。
兩位老師在備課時討論章節難點
教師們共同搜集優質教學資源「為我所用」
人工智慧「嫁接」教育,帶來的不僅是教學手段和工具的革新,更是知識的豐富提升和教育理念的變革。
在石嘴山市第三中學一間自習教室裡,通過一臺聯網電腦,學生可以自主進行靶向學習:選擇任一學習科目觀看教學視頻,或者針對錯題本的分析進行拓展練習,再或者去題庫查找自己需要的試題練手……談到人工智慧帶來的變化,高一學生雒彤說,課堂上立體化的分子結構圖代替了抽象的分子公式,對新章節的理解更容易了,還激發了對未知領域的探索。同學段航宇認為,學習軟體會自動推送相關課程資源,有的是平時課堂上沒有接觸到的,視野一下子開闊了。
立體化的教學內容展示讓課堂更具趣味性
「學生根據自身的情況接受和消化新知識,積極思考、自主探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利於孩子能力的培養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這種會學習的能力終身受用。」該校校長陳光華說。
小學生通過電腦設計橋梁模型
近年來,寧夏把人工智慧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行動試點工作作為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推動本地區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改革舉措進行全面部署。自2018年以來,石嘴山市圍繞教師人工智慧素養提升、智能學習環境改造、提升教學質量和減輕教師負擔等方面,全方位構建路線圖、時間表,通過教師智能助手應用行動、未來教師培養創新行動、教師智能研修行動、教師大數據建設應用行動、智能教育素養提升行動、智能幫扶貧困地區教師行動等「六大行動」,使智能管理、智慧評價、智慧教研等智能化教學模式成為教育教學新常態,形成了教師隊伍專業研究新樣態、教師隊伍快速成長新生態及現代化校園治理新格局。全市教師信息化和智能化教學應用達到95%以上,數位化校園覆蓋面達到100%,探索出一條課堂教學精細化、實踐經驗大眾化、區域教研系統化、優質資源均衡化、技術應用常態化的石嘴山經驗,為全國人工智慧助推教師隊伍建設工作提供了可借鑑、可推廣的經驗。
【來源:光明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