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一句「洪荒之力」而爆紅的中國泳將,也開始引發國際範圍的關注,眾多語種的外國記者都在傷腦筋,該怎麼翻譯這個中國詞彙的準確含義。
    以孫楊、石智勇、傅園慧等為代表的我省奧運健兒,在裡約掀起「浙江潮」。無論是奧運泳池中蓬勃而起的巨浪,還是舉重場上霸氣一舉後的怒吼;無論是孫楊成熟隱忍的男兒大氣,還是傅園慧秒殺「網紅」的真性情,可以說,浙江運動員爆發的「洪荒之力」,將奧運賽場變成了競技水平和體育精神的雙重「秀場」。
    這「洪荒之力」從何而來?如果說奧運會是「金字塔尖」的競技,那麼穩固的「金字塔底」就顯得尤為重要。奧運的「臺上一分鐘」,底氣來自備戰的「臺下十年功」,需要運動員意志品質的砥礪打磨,需要競技水平的千錘百鍊。
    洪荒之力來自「煉心」
    賽場上一次次超越夢想,都是用信心和恆心實現的。
    接受記者採訪時,傅園慧的爸爸談到,備戰裡約奧運3個月的集訓,是他記憶中女兒訓練強度最大,也是最累的一次。「一直在突破自己身體的極限。」為了在最短的時間裡將狀態調整到最佳,女兒的肩受傷了,嚴重的時候連手都抬不起來,手上也長出了繭,需要天天針灸療傷。夫妻倆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女兒是一個很有責任心的孩子,覺得自己肩上背負著為國拼搏的責任。」
    傅媽媽記憶猶新,一次去職業隊的宿舍看望女兒,在女兒的床頭上看到了一行字:「我自己選擇的路,跪著也要走完。」傅爸爸告訴記者,女兒也會時不時地用「明天再堅持一天,堅持一天」來不斷地激勵自己。「有時候為了調動自己的狀態,她會刻意用手抓自己的手臂。」
    要爭當冠軍,首先要磨礪一顆「冠軍的心」。對於背負著奪金壓力的孫楊來說,過去的幾天日子並不好過,自己的優勢項目400米自由式以0.13秒的微弱劣勢失金本就鬱悶,對手霍頓還出言不遜、百般挑釁。
    對於只有24歲的孫楊來說,過去的幾年總是頗多挫折。從倫敦到巴塞隆納到喀山再到裡約,對手越來越多,傷病也越來越多,而除了競技層面的問題,孫楊也遇到了不少麻煩:教練風波、禁藥事件和一系列負面的場外新聞,都給孫楊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今年1月底在澳大利亞訓練時意外受傷,右腳第五蹠骨骨折,原本需要6周才能痊癒,他只臥床了3天就帶著沉重的護具下水訓練。來到裡約後,孫楊依然要進行理療,幾乎每天都是凌晨兩三點才能睡下。
    眼淚,是孫楊成長之路上最著名的標籤。有人統計過,過去的8年,他哭了14次,但熟悉孫楊的人都會懂得,眼淚不是代表軟弱,男孩的眼淚是為了成長為男人。
    2014年,在長沙進行的全國男子舉重錦標賽暨亞運會選拔賽上,石智勇儘管順利拿到了冠軍,但隨後的傷病讓石智勇第一次感受到了競技的殘酷。他拿了冠軍以後,回到北京就受傷了,所以亞運會也沒有參加,世錦賽也沒參加,這對他打擊非常大。
    「競技體育有殘酷的一面,要堅持下去很難很難,因為付出很多到最後不一定會有收穫。和傷病作鬥爭的時候,運動員的心理往往很脆弱。」他的啟蒙教練李冬瑜說,還好石智勇不是一個喜歡鑽「牛角尖」的人,在大家的開導下,很快便走出了傷病的陰影。
    2015年舉重世錦賽,石智勇一戰成名,終於拿到了夢寐以求的世界冠軍。今年4月份在江山進行的奧運會舉重選拔賽中,主場作戰的石智勇最終不敵北京奧運會冠軍廖輝,屈居亞軍。在69公斤級國內強手如林的情況下,輸掉這樣的關鍵比賽,對於運動員的打擊無疑是致命的,不過石智勇並沒有放棄。
    「他心裡肯定是憋著一口氣,永不服輸、永不放棄的精氣神還是在的。所以最後他在裡約拿下這塊金牌,意志力起了很大作用。」李冬瑜說。
    洪荒之力來自「煉技」
    每一塊奧運獎牌的背後,都有著千百名追逐夢想的體育健兒。不懈追夢,他們在訓練中灑下了無數的汗水、淚水、血水。
    俗話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每年的夏訓是對運動員體力和意志的考驗。白天,室外的溫度超過50攝氏度,室內猶如蒸籠。當普通人開著空調或吹著風扇躲避炎夏時,我省的運動健兒們依然在驕陽下揮灑著汗水。
    8月10日下午,浙江網球隊的訓練場上,你會感覺一股熱氣直往上躥。隊員們經常開玩笑,「放碗方便麵在地上吧,熟了就能吃。」記者為了親身體驗室外場地的溫度,赤著腳踩下,馬上下意識地縮了回來,那種感覺就像把腳放在了燒烤鐵板上。
    教練告訴記者,由於網球賽是室外運動,訓練要求「從實戰出發」。「比賽可以從早上8時一直持續到下午,中午並沒有休息時間,因此網球訓練的很大一部分時間都是在一天當中太陽最毒辣的時候,所以網球隊是訓練中中暑人數最多的運動隊。」
    與室外項目相比,室內項目似乎要舒服些,畢竟他們不必忍受烈日的炙烤。然而,如果你能去場館親身感受一下的話,你的看法或許會有所改變。幾個通風窗口,幾個排風扇,那或許就是運動員在訓練場館中所能感受到的僅有的涼爽。一些場館,像體操房、蹦技房裡,還會亮起幾十盞探照燈,炙烤著原本就悶熱的場館。
    而在所有的場館中,最讓人難以忍受的是羽毛球館,因為羽毛球比賽必須是全封閉的。隊員們的訓練也必須是完全封閉的,連排風扇都不能用。男隊員往往赤膊上陣,苦練撒手鐧,汗水如小溪般順著身上滑落,一點一滴濺在地板上,常常是地打滑了用布擦一擦,繼續揮拍搏殺。一場訓練課下來隊員都要換三四套運動衫。
    大海是誘人的。但對於帆船帆板運動員來說,大海卻是苦澀的。悶熱的海邊,用石頭搭建的幾處簡易平房就是運動員們的住地。為了降溫休息好,每天傍晚,他們不知道要拎多少桶水澆上屋頂。生活用水是幾裡外的一口淡水井。夏天,水裡爬滿了各種各樣的小蟲子。每次煮飯和洗澡,必須把小蟲子撈乾淨,再用漂白粉消毒。炎炎烈日下訓練半天,背上就會火辣辣地痛,用手輕輕一抹,都能揭起一層皮。
    舉重館訓練館裡,雖然有空調,但每次訓練,隊員們都得備著好幾身衣服。這樣做並不是隊員愛乾淨,而是因為當衣服被汗水溼透後,槓鈴扛在肩上就會滑下來影響動作。不得已,只得自己辛苦些,衣服勤換洗。
    田徑也是訓練很苦的項目。整個運動場都暴露在陽光下,在太陽的炙烤下,不少運動員都打起了赤膊,汗水不斷地順著臉頰、手臂滑下來,習慣了汗如雨下的他們已經顧不得了,用手臂抹一把,接著再來……
    當地時間8月8日,奪得裡約奧運男子100米仰泳銀牌的徐嘉餘在賽後接受記者採訪時落淚了。為什麼哭了?記者在微信上採訪了徐嘉餘本人,他說:「為了彌補倫敦奧運的遺憾,很長一段時間自己是卯足了勁訓練,這枚寶貴的銀牌,是對自己的付出最好的嘉獎。」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當你看過運動員訓練的艱辛,你就會更加懂得這眼淚的含義。
    (本報記者 李春 郭興華 俞吉吉 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