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大叔從0開始學新媒體,面對中年危機,他用學習來改變命運

2020-12-11 知陽時光鋪子

關注職場大俠知陽,學習新媒體運營

大家好,我今年45歲,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在我們新媒體之家社群裡,有一位比較特殊的成員。之所以說「特殊」,是因為相對於其他成員而言,他的年齡算是比較偏大的。

在我們社群裡,稍微年齡小一點的才上大一,大多數都是25-30左右的年齡段。而這位「大叔」進群在進行自我介紹時,說:「大家好,我今年45歲,對於新鮮事物學習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希望大家多多指教。學得慢,大家不要嫌棄。」

說出自己年齡後,群裡很多朋友都表示了歡迎。但我相信大家可能會跟我想到一個同樣的問題:「為什麼一個45歲的大叔還會從0開始學新媒體?」

而在之後幾天的學習過程中我們發現,這位大叔是真真切切的大叔。我發了一些新媒體以及運營的相關公開性的報導文件給大家閱讀,他可能因為眼神不好,把長達40多頁的文件全部列印出來看。

按照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習慣了看紙質版的資料,總感覺要有文件拿在手裡才看得進去。」

後來我們講課需要用到直播,他又在社群裡到處請教該如何下載直播軟體,該如何進直播間等等。

好在我們新媒體之家成員都是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也很耐心地講解。

而這也讓我更加好奇,為什麼他會想要從0學習新媒體運營呢?

終於,我開始嘗試跟他私聊,請教他學習的原因和初衷是什麼?

然後他回我:「不好意思老師,我打字比較慢。不然我們還是電話交流吧?」

之後我跟這位「大叔」進行了長達50分鐘左右的電話溝通。

雖然聊的東西很多,但我歸納總結出了三個他願意學習新媒體的關鍵原因。

原因一:中年危機感強烈,學習能夠激發更大潛能

跟很多我們社群裡的其他成員不同的是,這位大叔因為年齡原因有更豐富的人生和職場經驗。

而他也是我們社群中最早觸達到「中年危機」的成員。

在溝通中,他反覆提到一個詞:「平淡」。

他口中的平淡,結合這交流的內容,我的理解是一個中年人對於趨於平淡化的生活、工作狀態的描述。

他對於這種表面的平淡下所隱藏的「危機感」非常強烈,而根據他長達40多分鐘的個人經歷講述所代表的豐富人生經歷,他認為只有通過「學習」新鮮事物,才能激發他的更大潛能和生活激情。

之所以會選擇學習新媒體,也算是一種機緣巧合。

原因二:自制力需要靠團隊組織的力量來加強

實際上大叔是一個非常願意接受新鮮事物的人,哪怕年齡稍微偏大一點,但依然對於新鮮事物有很大的興趣。

而且自己也註冊過一些自媒體帳號,但由於沒有系統化的學習和理解,只能自己隨便寫點心情或者狀態之類的東西。

不過因為沒有閱讀量,也沒有用戶跟他互動,所以慢慢的他有一種自言自語的感覺,還不如自己寫點日記什麼的。

這種狀態沒多久,逐漸就放棄了。按照他的原話說就是:「沒有互動交流,幾乎是沒有任何自制力的。所以有這麼一個團隊組織,相互督促著,自然就有自制力了。」

其實在這麼多年的新媒體運營經歷中,我也深深感到了「團隊」的這種促進作用。

不管是自己做點自媒體號,還是說給公司做運營,沒有「團隊」或者類似社群這樣的組織,個人的動力會非常受限。

一是很多人耐不住前期沉澱時的寂寞,另外更重要的是沒有相互支持、督促的環境氛圍。

原因三:嘗試增加一份副業,不只是賺錢,也是為了讓人生更飽滿

很多人一說到新媒體,或者一提到運營,第一反應就是「賺錢」。

我在社群裡經常提到一句話:「新媒體是不是未來趨勢我不知道,但新媒體思維一定是未來的趨勢。」

所以能賺錢的不是「新媒體」,也不是「運營」,而是結合新媒體思維來進行機會把握,這樣才能賺錢,或者說持久賺錢。

在跟大叔交流完之後,他更加堅定加入新媒體人之家社群是明智的選擇。因為他知道,我並沒有把「新媒體」或者「運營」作為核心籌碼,而是把新媒體思維分享給所有成員。

這種思維的改變,可以不被新媒體工具所束縛,甚至還可以利用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來。

同時在了解完我們社群未來的構想後,他更願意跟著我一起學習成長,然後實現宏偉的藍圖。給自己增加一份副業,哪怕不賺錢也可以一起幹一番大事,讓人生更加飽滿豐富。

學習,是改變命運的最佳路徑

無論是這位45歲從0開始學習新媒體的大叔,還是對於我們其他人普通人而言,學習是我們改變自己命運的最佳路徑選擇。

只有當我們真正體會到學習給我們人生帶來的改變時,才能理解那句古話「書中自有黃金屋」的含義所在。

而在了解完大叔之所以要學習新媒體的原因後,我也更加期待我們新媒體人之家社群的未來,也深感到自己的責任和擔子有多麼重。

但這個社群想要成功,還需要更多志同道合之士的加入。所以,如果對於加入【新媒體人之家】社群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一起加入進來。

我們共同打造一個更好的未來,學習、成長、進步,用自己的實力告別中年危機。

想加入的朋友,可以私信了解,備註:【新媒體人之家】即可。

相關焦點

  • 40歲究竟是中年危機,還是新的開始?
    你無法控制生命中會發生什麼,但你可以控制面對這些事情時自己的情緒與行動。」弗蘭克爾在書中也指出:「人的內在力量是可以改變其外在命運的。」「只要我們擁有自主選擇如何應對處境的自由,我們就不會一無所有。」看完這本書,心裡升騰起了一股力量,也使我重新開始審視自己的後半生。都說40不惑,但40歲也可能會經歷一場中年危機。
  • 在開言英語的陪伴下,他用英語學習來戰勝中年危機
    男人到40歲,就要經歷中年危機了?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下不去,也上不來;想再提升自己,卻不像年輕時有衝勁了......大錯特錯!41歲的莫偉傑,重新學起了曾經抗拒的英語,還當上了兒子的家庭教師。他用親身經歷證明,危機的從來不是年齡,而是對生活的熱情、保持學習的態度、和前進的活力。01.
  • 1024程式設計師節:代碼改變命運 也有中年危機
    成千上萬的工程師和程式設計師,匯聚在南山科技園70萬平方米的土地上,他們像專業化的螺絲釘,推動高速運轉的機器,改變著我們這個時代,也改變著他們自己。代碼改變命運南山區位於深圳市西南方向一角,在過去38年裡,它隨著整個經濟特區一同,矮屋變高樓、農田變大道、小漁村變大都市。很難說,南山科技園、北京中關村和上海張江高科技園,三者誰才是「中國的矽谷」。
  • 45歲後男人有6症狀,恐是更年期,避免抑鬱,小心中年危機找上門
    我們一般將45歲到64歲這段年齡稱為中年,當男人踏入中年時感受到身體老化的威脅,看著子女開始成家立業、工作被年輕人取代;當他們漸漸離開工作崗位,忙碌的生活突然閒來無事,社交圈子小、社會地位下降,這些長期的心理壓力或空虛則將演變成中年危機。而最重要的是,在這個時間裡,男性更年期也許正在悄悄侵蝕著男性的生理和心理。
  • 失眠者如何面對中年危機?調整心態停止抱怨,放下面子重新開始
    照例,我們先看一個失眠者的故事:他自稱深漂客,41歲,來深圳17年,yi情後因為行業不景氣,被裁員,身上有50多萬的房貸,兩個孩子一個初中一個 小學3年級,響應國家號召,還生了一個小寶不到2歲,失業後壓力巨大,看著孩子幼小天真的臉,想si都拿不出勇氣。
  • 華爾街英語:沉下心來主動充電提升自我,是化解中年職業危機焦慮最...
    如何破解「中年危機」?成為每位職場老手們不得不去面對的難題。正所謂「不出眾,便出局」,沉下心來主動充電提升自我,是化解中年職業危機焦慮最好的辦法。在近日於深圳舉辦的「圳能量」2019深圳網絡盛典活動上,成立47年來共計助力全球超過300萬成人英語學習者實現職場上「飛躍」的華爾街英語被授予「教育行業最受網民歡迎品牌」稱號。
  • 50歲開始學英語:「我的青春從中年開始」 .大學生可以從中學習到什麼?
    50歲開始學英語,這放在網絡時代並不算什麼新鮮事。但是今天,這樣情況真正走進了我們的生活,背後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大學生去細細思索和學習。這是廣州校區的Ivone老師對學員陳曉東William的評價。我第一次看到這些評語時,有被他執著的學習勁頭所打動:一個有著優厚工作待遇的語文老師,居然也能對學英語如此執著;一個已年至50歲的社會人士,卻仍以一顆年輕的心態去追逐心中所想。面對著一群未經社會洗禮的大學生,曉東老師積極融入其中;面對一個比自己年輕的老師,他也做到了謙卑求學、認真刻苦;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從未因自己閱歷豐富而懈怠英語學習,相反,他甚至比我們任何一個大學生都要求學若渴。
  • 對什麼都不感興趣,37歲王鷗被指中年危機,談談中年危機的特徵
    最近演員王鷗上了綜藝節目《我家那閨女》,被主持人定義為中年危機,王鷗說:我什麼都不需要,我不危機。主持人說:這就是中年危機的最大特點。聽完她大吃一驚,開始自問:難道我真的中年危機了?在一場頒獎盛典上,她的獲獎感言是:會繼續努力,希望能多給35+女演員機會。
  • 面對職場中年危機,職場人該何去何從?
    35歲以後,有的人會遭遇「中年危機」,由於中年人在家庭和社會兩方面都承擔著較大責任,每天都在家庭與職場中奔波,處在一個職業生涯的瓶頸期,有較多的心理衝突和心理困擾,有較大的心理壓力
  • 如何跨越「中年危機」來一個「觸底反彈」?
    ∴所謂的中年危機,其實只不過是金錢的危機。我看到前幾天在群裡有人說,到底什麼年齡段算是中年呢。 聯合國有的一個標準是45-59歲為中年。實際的情形可能是我們在職場中並沒有那種感覺,好像35歲以上,我們就都已經歸到中年的這個狀態中,雖然我還年輕力壯,青春亮麗。可是在職場當中真的不再是年輕的一代了。
  • 假期追劇,追出了中年危機!
    吳恪之從出場就一直有些駝背,中年職場危機只能靠著高強度的工作來挽救,再加上領導的刻意不重視和冷落,日積月累的伏案工作,讓他整個人的精神狀態時刻都透露出倦怠。這樣的氣質狀態,明顯透支的身體上再加上中年人都會有點那麼一點肚腩,更加表裡如一的展現出一個處於中年危機的大叔形象。
  • 華爾街英語:中年危機早齡化 英語能力給職場人穩穩的「薪」福
    年歲漸長,帶來的不僅僅是豐富的閱歷,還有步入中年後「上有老,下有小」的責任,以及就業市場不斷湧現的工作能力強、更有幹勁、人工成本低的年輕群體帶來的競爭壓力。因此,如何破解「中年危機」?成為每位職場老手們不得不去面對的難題。
  • 我25歲,985碩士,剛畢業竟遭遇職場「中年危機」
    02現在總談到35歲的中年危機。但中年危機,真的不止35歲才有。比如我們這批學生,可能剛一畢業,就遇到了自己的「中年危機」。名校光環也沒用了。僧多粥少,男生優先,很多你看不上的選擇,成了唯一的救命稻草。
  • 如何面對中年危機?成年人生活自救哲學指南
    這是一本中年哲學書籍,作者用很輕鬆和平易近人的方式來告訴讀者,哲學未必都是晦澀難懂的人生見解,哲學中的智慧同樣可以運用在實際生活中,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進而影響行動,在忙碌的中年生活中,如果能夠停下腳步,稍微審視一下自己,於亞里斯多德而言,沉思不是為了解決理論難題,更不是為了將我們的理論付諸實踐,而是為了反省我們已經得出的答案。
  • 35歲網際網路打工人生存調查:轉行、創業、出國應對「中年危機」
    面對所在的團隊基本上都為25歲的年輕人,汪程說起這句話有自嘲,但也並非沒有意識到自身的價值。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發現,不少網際網路「老軍」們開始兼職、培訓和自媒體,尋找「新賽道」。從事網際網路人力資源培訓的尚德機構旗下人力資源資深分析師李強,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面對「中年危機」,網際網路人應該保持持續學習,不管是走管理路線還是專業路線。
  • 打工族如何應對職場"中年危機"
    近日,一位深圳男子「中年失業」的故事引爆社交網絡。故事的主角在一家網際網路企業工作,月入兩萬元,育有兩個子女,背有高額房貸。由於拒絕了出國工作的公司安排,他被人事部門約談並希望他主動離職。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重新尋找職位的他,既無助又無奈。
  • 我,38歲,工作20年,被公司勸退:面對中年危機,你要搞懂這4點
    中年危機,起源於網際網路行業,又稱「35歲危機」,多發於35-50的職場人身上,因為人到中年,會面臨的壓力和重擔會比其他任何年齡階段,要承受得更多,會感到迷茫、擔憂,甚至恐懼,開始懷疑自己,對自己,對家人都會產生破壞性的影響。現在的人到了35歲之後,找工作就越來越難了。在矽谷,甚至有求職者過了35歲去整容,顯得年輕點來增加錄用機率。
  • 網際網路「打工人」的中年危機:25歲以下從業人員佔比達62.84%
    面對所在的團隊基本上都為25歲的年輕人,汪程說起這句話有自嘲,但也並非沒有意識到自身的價值。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發現,不少網際網路「老兵」們開始兼職、培訓和做自媒體,尋找「新賽道」。從事網際網路人力資源培訓的尚德機構旗下人力資源資深分析師李強,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面對「中年危機」,網際網路人應該保持持續學習,不管是走管理路線還是專業路線。
  • 中年危機並非中國專屬 日本:壓力讓你根本不需要鬧鈴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編者按:「你和中年危機之間,就差一個泡著枸杞的保溫杯。」——曾經熱血的搖滾青年,如今對著保溫杯吹氣的中年大叔,黑豹樂隊鼓手趙明義這一今昔對比讓中年危機再次成為國內輿論話題「爆款」。中年危機最早由加拿大心理學者埃裡奧特·傑奎斯提出。
  • 拯救職場女性中年危機:35歲以後,你需要做這4件事!
    面對工作上的發展瓶頸,生活家庭方面的壓力,活生生地展現了什麼是中年危機。 那麼,35歲以後的職場女性,將會面對什麼樣的瓶頸呢? 一、35歲以後面臨的三大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