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入職未滿三年就跳槽而被批,年輕人到底該不該頻繁跳槽?

2020-12-13 職言脈語

對於職場年輕人,很多人的印象可能是:啊,就是那些"擅長"離職的新人們。

就像昨天,一連好幾條熱搜,都在討論年輕人跳槽的問題。一份對1984名職場人進行採訪形成的調查報告中,90%的受訪者都表示,周圍#入職未滿三年跳槽的年輕人多#,於是引發了大家對於#年輕人該不該頻繁跳槽"的討論。

實際上,從90後、95後開始進入職場,成為職場的新生力量之後,關於職場年輕人的討論就一直沒有停止,且大多偏向負面,諸如"任性"、"難管理"、"玻璃心"、"愛閃辭"等標籤,一個接一個落在他們身上。

當然,這些標籤也並非都是毫無根據、硬生生強加在他們身上的。

就拿"離職"這件事兒,說年輕人頻繁離職,真的一點兒沒冤枉他們。畢竟,有個性的95後們因為平均7個月就離職,而獲得"隱形退休人口"稱號的時候,還歷歷在目。

根據《2018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中數據,2017屆大學畢業生畢業半年內的離職率高達33%。而職場人第一份工作的平均在職時間,也呈現出"隨代際顯著遞減"的趨勢:70後第一份工作平均在職時間超4年,80後為3年半,90後驟減至19個月,而95後則只有7個月。

那麼,年輕人頻繁離職,錯了嗎?也沒有。

其實,離職的想法,每一個職場人都有,只不過,年輕人將想法變成了現實。至於他們為何有底氣,能毅然決然地"炒"了老闆,脈脈數據研究院此前發布的《2017年職業數據報告白皮書》中,或許能找到答案。

根據脈脈《2017年職業數據報告白皮書》,95後在找工作時,最看重的因素是:是否符合自己的個性和興趣,佔比高達46.97%,其次才是良好的福利待遇(28.23%)、穩定的工作環境(11.2%)等。

作為中國的"圈一代",95後生活在中國網際網路興起且高速發展的時代,不管是獲取知識內容,還是了解時事資訊,渠道都越來越多,便捷程度也越來越高,不存在因信息不對稱而造成的諸多問題。這就導致了,相比於薪資、福利,他們更注重自我表達、情緒釋放,即精神的自由。

同時,95後成長在70後的家庭,父母收穫了改革開放的第一波紅利,家庭條件普遍較好,沒有感受到生活的壓力。他們剛進入社會,沒有家庭負擔、沒有尬尷的年齡,不用考慮養家、不用擔心孩子的撫養與父母的贍養。而這些也都是95後不會畏首畏尾,敢於"一言不合就離職"的資本。

此外,也有一部分年輕人,跳槽是為了追求進步。知乎上有一個熱帖,一位28歲的年輕人因為"畢業6年沒換工作"而產生自我懷疑:是不是不求上進?可見,相比於穩定所帶來的安全感,更多年輕人更追求在職場上的進步與成長。就像在脈脈站內,95後參與互動最多的話題,是有哪些值得推薦的好書。當覺得在一份工作中,得不到任何成長的時候,就是他們覺得該離開的時候了。

但是,對於年輕人而言,頻繁跳槽是好事兒嗎?不是,至少在當下的職場現環境中,不是。

因為,就算在年輕人看來,頻繁跳槽是個摸索自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對自己有一個更加清晰的定位,進而能找到一份真正適合自己的工作。但在用人單位看來,即便如此,頻繁跳槽也只能說明,在就業這件事兒上,他們缺乏基本的判斷能力、鑑別能力和篩選能力。

而且,頻繁跳槽會讓人變得浮躁,造成習慣性跳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視為不穩定,對於用人單位而言,選擇頻繁跳槽的員工是非常高風險的選擇。因此,對於頻繁跳槽的人,用人單位的普遍接受率都不高。

這在脈脈平臺上的相關問答話題中,就可見一斑。如在"能力很強卻跳槽頻繁VS能力稍弱但有踏實工作經歷的候選者中,該如何選擇"的問答話題中,在近6萬名參與選擇的脈脈用戶中,有4.6萬+的脈脈用戶都選擇了"能力稍弱但有踏實工作經歷的候選者"。

綜上,對於年輕人而言,不管出於什麼樣的原因,跳槽都沒有錯,也都是自己的選擇。但是,為了職業的發展,還是謹慎頻繁跳槽~

相關焦點

  • 入職未滿三年跳槽的年輕人多 聽聽年輕人怎麼說
    一份對1984名職場人士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0.0%的受訪職場人士指出周圍入職未滿3年就跳槽的年輕人多。一起聽聽年輕人怎麼說:1,3年沒漲工資,工資低,不跳等著公司大發慈悲嗖2.都什麼年代了,還「年輕人不要注重薪資,我們來談談理想」3.怎麼克服,工資不好公司不好還要忍著嗎?
  • 應屆生離職率持續走高 職場新人年終該不該跳槽
    職場新人決定跳槽前,應綜合考量行業景氣程度、公司發展狀況、個人職業發展規劃等因素,頻繁跳槽對職業發展不利。「到底是該跳,還是該留?如果跳,該怎麼跳?」年關將近,很多職場人在評估自身的工作得失後,也開始為是否跳槽而糾結。
  • 頻繁跳槽如何解釋 專家:說不被HR猜測的理由
    原標題:頻繁跳槽如何解釋 專家:說不被HR猜測的理由  每到春節後,有兩類求職者多了起來,一是為跳槽而觀望的,二是已經遞交辭職信的。然而,不少求職者感慨因為細節處理不好導致求職失敗。比如為了掩蓋短期的工作經歷而進行簡歷造假,還有的頻繁跳槽後不知道如何去應對HR的提問。記者就此採訪了業內人士,看他們如何來破解這些跳槽難題。
  • 三年換八次工作?頻繁跳槽的人,通常有4種情況
    至於為什麼有人會三年換八次工作的問題,雖然他對於這種行為不理解,但也給出了自己的「想法」:「個人事業、人生規劃,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都是一件奢侈的事兒。所以我真的很心酸。」突然想起我身邊很多人都在頻繁跳槽,幾乎很少有人能夠在一家公司裡待上兩年三年的。有時候跳槽到一家新公司,當得知某個同事已經在的公司幹了快三年時之後,往往我們第一反應便是:哇,老員工。
  • 都說不要頻繁跳槽,那些不跳槽的人,最後混得怎麼樣?
    相信對於職場上的人來說,我們工作幾年後都發現一個所謂的真理,那便是不要頻繁跳槽。因為,如果隨意跳槽的話,有可能未來我們不光簡歷不好看,甚至是連錢都存不下來,畢竟好不容易存下的錢都用來花在找工作上面了。如此,真的算是一年到頭啥都沒賺到,只存了一堆的經驗。
  • 職場不順,該不該跳槽?
    首先要判斷職場不順的原因,而不是利用頻繁的跳槽來解決職場不順的問題。在我進入職場的前三年,我覺得每年都不順,不是領導針對自己就是同事針對自己,而且自己的業務也做不出效果。我覺得一定是公司的問題,導致自己的才華沒地方施展,為了尋找一份比較靠譜的職場工作,我開始通過頻繁的跳槽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工作了三年之後我的職場生涯並沒有太大的起色。我開始反思職場中遇到的問題,最終發現了一個殘酷的事實。真正存在問題的不是職場而是自己的心態。
  • 如果跳槽頻繁,簡歷到底要怎麼寫呢?
    關於頻繁跳槽,HR一般會介意什麼? 1.你之前工作變動的頻率和原因; 2.你之前的工作業績; 3.你入職後是否還會頻繁跳槽; 找到原因,我們的簡歷就要對症下藥,針對這幾點好好來寫。
  •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頻繁跳槽這個症狀的利與弊
    現在的年輕人總是打著要實現人生價值的話語,在行動上卻奉行著「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準則,馬雲在27歲左右換了4份工作,劉強東在22歲左右換了12份工作,這兩位人頻繁換工作,最後卻獲得了成功的典型代表,但是你我都是世間的凡人,沒有馬雲和劉強東那樣過強的自身能力,而造成頻繁跳槽的原因無非是嫌棄工資低,嫌棄工作累,嫌棄沒有前途,試圖通過更換環境想換得自己想要的結果
  • 如何在面試中解釋,跳槽頻繁的原因?
    在80後,90後的父母眼裡,是很難接受跳槽,甚至頻繁跳槽這件事的,他們認為一輩子幹一件工作,是很正常的事。但是,隨著時代在變,現在的年輕人為了職業發展,為了更高的收入,或者為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等等原因選擇跳槽,已經司空見慣。隨意點的1-2年跳槽一次,有規劃點的3-5年換一個工作環境,都很正常。
  • 職場上,頻繁跳槽後該何去何從?
    對,我想很多人也都認同,但是追根究底還是因為自己的迷茫,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感覺做什麼都不是自己想要的,但是你問她想要什麼的時候,她卻什麼都不知道。其實很多人不都是這樣嗎?不管是在職的還是不在職的,總是在不斷的質疑自己,感覺自己這不行那不會的,不斷的給自己設限。有些事情看似很難,其實很簡單,只是自己給自己設置了障礙,把最簡單的事情變成了最難的。
  • 董明珠:跳槽的人我一概不要。網際網路人:???
    在今天的節目裡,讓我們從離職說起,看看年輕人為什麼頻繁離職,hr為什麼不願意給這樣的年輕人機會,以及如果你已經跳了兩三次槽,簡歷和面試該怎麼補救。感興趣的話,就跟著我看下去吧。那天一不小心,在俺們36氪的主站上看見了這個標題(原文在此):
  • 「收到月薪翻倍的offer,我卻不敢跳槽了」
    最近我們公司新招了一位財務主管,會計師事務所出來的,手上有各種證書,跳槽到我們公司實現了月薪翻倍。 可是,試用期未滿這位主管就被辭退了,理由是:會計師事務所的做事理念不適合企業的財務管理。
  • 入職不滿3年就跳槽,有的人越跳越爛,有的人卻越跳越高
    中國青年報曾做過一次關於跳槽的社會調查顯示:90%的受訪者指出入職未滿3年就跳槽的以年輕人居多。在當今機會到處泛濫的職場中,跳槽已然成了很普遍的現象。我在單位擔任項目經理,已經供職6年,新人入職未滿1年的跳槽率達到50%,未滿3年離職率在90%以上。真正能留下來的,業務水平越來越硬,薪資待遇越來越高,還有兩三個可以獨立擔任項目經理。而跳槽出去的人,大部分不到3年又忙活著跳槽,能越跳越高的人只有一個。
  • 致應屆畢業生:頻繁跳槽比找不到工作更可怕
    每年的7月都很忙,高三的學生高考,大學生畢業後就要求職、找工作,更有甚者工作沒幾天就已經有人要跳槽了!最近有位同學說,自己6月找到一份工作,現在工作了快一個月了,感覺不滿意準備辭職。我問他為什麼要辭職,他說入職後才發現自己「被忽悠」了。
  • 如果你也經常換工作、跳槽,真該讀一下康德的語錄,能影響你一生
    說起現代年輕人工作,誰沒有換個工作?誰沒有跳過槽?大多數人都換個工作,跳槽,也只有少數人堅持第一份工作,做到底。那麼縱觀跳槽的人,換工作的人,主要原因是什麼呢?相信很多人都會說是嫌棄工資太低了,這個是很多人忍受不了,付出得不到相應的回報。當一個人工作連溫飽都難解決,天天餓肚子,自然會考慮換工作。
  • 如何看待應屆畢業生頻繁跳槽換工作?
    職業規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可以將其分為幾個階段,在人的一生裡也可以分為幾個階段,每個階段的重心都不相同。對個人來說,正確把握自己的職業方向是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環節,它是一個人職業生涯的「鏡子和尺子」,用於看清你的職業偏向,領導你未來5一10年的職業積聚和發展,也是解決「自己心坎真正盼望做什麼事」的問題,是職業目標。
  • 工作月月換,那些頻繁跳槽的人,是種什麼心理?
    學好心理學,生活大不同,這裡是威哥的心理課堂最近,我的一個朋友又跳槽了。這份工作,他還沒幹上一個月,工資還沒拿到,就果斷辭了。之前,他找到這份工作的時候,我還提醒他,今年找個工作,不容易,別再像去年一樣,頻繁跳槽了。
  • 那些頻繁跳槽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聽聽過來人怎麼說
    其實頻繁換工作無非就是兩種情況,一種就是越換越好,如同「《莊子·逍遙遊》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裡,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裡,去以六月息者也。」所言的大鵬,扶搖直上。另外一種就是,越換越不如意,總感覺遇不到自己合適的工作,從一個坑中跳到另外一個坑。為什麼頻繁換工作人會造成這兩種截然相反的結果呢?
  • 現有工作學不到技術了,該不該跳槽?
    畢竟人到中年,你可以用業餘時間來學,如果在用跳槽的方式來提升,很可能會產生嚴重的中年危機。2、去如果是年輕人那麼就可以考慮跳槽,畢竟現在自己正在闖蕩的時候,如果選擇安定下來也是可以的,但是在現在的待遇基礎上要看看這個公司的發展。如果不能滿意,還是選擇跳槽。畢竟技多不壓身,而且學無止境,只有在領域內做到一定程度才能讓自己的價值只增不減。
  • ...平均跳槽周期為20個月,7成頻繁跳槽職場人工資低於同齡人平均水平
    2020年即將結束,「拿完年終獎要不要跳槽」已提上職場人待辦日程。12月21日,招聘平臺BOSS直聘發布《2020職場人跳槽觀察》。數據顯示,過去5年裡,中國35歲以下白領的平均跳槽周期從23個月逐漸降低到20個月,跳槽變得越來越頻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