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餐飲變革的範例—小南國背後95%的工業化邏輯

2020-12-19 聯商網linkshop

聯商專欄:中國是個舌尖上的民族世界皆知,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中食文化佔了相當厚實比重也毋庸置疑,中國食文化展示在世人面前的是各大菜系和繁如天星般的各式滋味的菜餚,支撐中國食文化現實運行版的是秉持手藝人秉性的各式大廚們,也就是說中國的整個餐飲行業是充分張揚個性,尤其在正餐上一般必須是大廚師的親手所為,如此才能體現匠心的光芒。

我們回到現實中來,在消費行業中目前除了餐營業始終保持著持續的勃勃生機外,購物中心裡生意最好的是餐飲,百貨店中沒有餐飲生意會更慘,超市裡最吸引人的是生鮮,而生鮮則在餐飲化,後面的原因是在網上商店一路絕塵式的發展中,好像只有餐飲業這種最講究現場體驗的行業能夠倖免於難,並且還在美團和餓了麼的推動下生意空前的大好起來。

問題來了,餐飲業乃至整個14億人的吃飯遇到的挑戰是:

1,人工成本不斷高升企業今後還請得起大廚師嗎?

2,未來誰還會來做廚師?

3,如此龐雜的行業如何加強食品的安全管理?

4,消費的升級提高如何讓中國的百姓從吃得飽向吃得好更健康發展?

5,中國的餐飲業如何來應對解決老齡化社會的老年人吃飯?

6,如何讓平民百姓也能享受到高級餐館的高檔菜品,讓消費的民主化和平民化得以實現?

7,如何讓餐飲業的變革為資源節約型社會作出貢獻?

8,如何讓餐飲的工業化帶動農業綜合化效益的提高做出貢獻?

9,如何讓中國的食文化服從國家的一帶一路戰略走向世界?

餐品工業化的小南國範例

上海小南國是國際天食集團(香港上市公司)旗下的高檔中式正餐餐廳,其創始人王慧敏是中國餐飲行業的大姐大,社會兼職很多,她擔任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中國飯店協會副會長、世界中餐業聯合會副會長,上海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會長,可見王慧敏在中國餐飲業中的地位。

2015年小南國要出售中央廚房,我通過孫堅(首旅如家酒店集團總經理,如家酒店集團董事長)與永輝超市當時的總裁李建波一起去拜訪過王慧敏,商討過永輝超市購買小南國中央廚房的事宜。

王慧敏給我的印象是精明聰慧精力過人,典型的上海女強人,但我對她一直有一個疑問,她為什麼要賣掉自己的中央廚房呢?當時,全國的超市行業都在大力建設企業自己的中央廚房啊?2018年10月9日我在小南國和朋友吃飯,其中有三個菜黑松露河蝦仁、松鼠桂魚和紅燒肉百葉結口味極佳,服務員告訴我這些菜是在中央工廠加工製作,在餐廳僅僅是加熱整理一下而已,這使我大吃一驚,怎麼我一點也沒有吃出來!

由此我決定一定要對小南國的中央工廠(注意不是中央廚房,因為中央廚房也可能是集中化的手工業大作坊)探個究竟,2018年10月15日我約了永輝超市、聯華超市、易果生鮮、江蘇常客隆超市和上海藝杏食品有限公司20多位高管共同考察了小南國其中的一家中央工廠,上海萬誠食品有限公司。

上海萬誠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伍俊峰

上海小南國品牌研發中心高大師

上海萬誠食品有限公司的宗旨是「用標準化菜餚讓連鎖餐飲省時省力更省錢」,考察的最後一個環節是現場體驗工廠化菜品的還原和試吃過程,讓人震撼的是,整個過程沒有了以往餐廳後廚的火燒火燎的場景一片寂靜,在標準化的調理中還原工業化菜品的形體與美味的藝術。食品的滋味實際在於溫度的控制,小南國在工業化菜品還原與造型上已經形成了完整的溫度化體系,這也是小南國的的核心。所有考察者一致認為,小南國作為上海菜正餐的代表其菜品的工業化是成功的。

油溫200度菜品幹煎小黃魚可下鍋

蔥油拌麵在下鍋1分40秒後必須撈起

連鎖經營快速複製和規模發展的一個基本前提是標準化,中餐正餐用標準化工業化製作方式取得的成功意味著快速複製的開始,為此我提出了兩個想法,第一,小南國的工業化正餐菜品在2019年的年夜飯禮包銷售上要上一個臺階達到4個億(理由很簡單杏花樓的月餅中秋節一季也要賣到5個億),第二,制定一個小南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裡開1萬家中式餐館的計劃,為此我主動約見了王慧敏。

永遠在餐飲供應鏈產品經理的位置上

王慧敏開門見山地告訴我,小南國在1987年開業時就堅持工業化的分工機理,每一個人尤其是廚師都是按照螺絲釘的要求分工分級設置的,堅持以餐飲標準化為目標,20年前小南國開始中央廚房的推進,4年前從自身的中央廚房發展蛻變為中央研發工廠,所有的工業化研發都是在中央研發工廠(也稱小南國品牌研發中心)完成,而餐品的製作由專業化中央工廠按照配方和訂單進行。

王慧敏告訴我,3年前小南國之所以要出售自己的中央廚房,是因為她認識到必須把市場機制引進來,如果社會上有企業做的比自己更專業更好成本更低就沒有理由一定要自己擁有中央廚房,不能圖直接管控安全有保證這個虛名,真正工業化的實質是社會化的大協作!

想一想正的對,中國光山東半島的青島、煙臺和威海三個地區就有著4000多家為日韓加工食品的出口加工企業,其中不乏開工不足和沒有訂單的工廠,為何不充分利用呢?王慧敏說,實際上我們只要提供給這些中央工廠食材的標準、配方標準和製作工藝的標準就可以了。小南國的中央工廠正在向菜品的單品化生產發展,由此會做的更專業更標準更好。

王慧敏還告訴我,小南國在最近的三年裡換了7份菜單,菜品的迭代和創新明顯加快,這種迭代和創新是已經建立在每一款菜品的數據分析之上,這一切的變化是來源於中央研發工廠和專業的社會化中央工廠的高效合作。餐飲工業化的進程如果沒有企業之間的專業化合作其工業化的水準就不會達到應有的高度。

我問到王慧敏,你是如何判斷出餐飲業工業化的發展趨勢的。

她回答我說,食品的半成品和成品化在日本已經歷時了50年的持續增長,其典型的代表就是日本商店裡(超市、百貨等商店)中食(即在商店裡買了食品的半成品和成品帶回家吃,是介於在餐館吃和買了食材回家做了吃之間的一種中間的方式,由此稱為中食)的發展。

工業化製作的中食菜品分成三種形式,RTE( ready to eat)開袋即食、RTH (ready tohot)開袋加熱和RTC( ready to cook)開袋燒煮。王慧敏提供給我這樣一個數據,日本餐飲行業總產值為25兆日元,連續20年幾乎零增長,相比之下,中食產業的總產值已經超過了10兆日元,並繼續增長。由此我明白了王慧敏是個做大勢並引領趨勢之人。

天食國際集團現在有著9個餐飲品牌,主品牌上海小南國餐館其全部的餐品中已經有95%實現了工業化生產,這個95%的意義在於,代表中國菜的高端正餐工業化的成功將預示著整個中國菜系工業化一定成功的可能,這將為中國的餐飲業帶來革命性的變革,其中上海小南國的引領作用功不可沒。

小南國的許多工廠化菜品都已經進入了許多米其林餐廳,在上海頂端的餐廳當數西郊5號,其投資人孫慧對我說,「其實高檔餐飲更應該標準化,而標準化是不可能在手藝人的操作上實現的,必須是工廠化才能實現,中國餐飲未來發展的方向就是菜品的工廠化製作和餐飲的工業化推進,廚師的作用就應該是在餐廳現場的藝術化表演。」此話極為精闢!

她還說,「如果我們將廚藝推向正在進行著的廚房和藝術的結合,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將廚師從繁重而重複的工作中解救出來,將藝術、健康、環保真正地結合起來,食物的原材料沒有貴賤之分,100%的充分利用之後產生新價值時,才分高低。這才是廚師的發展方向。」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創始會長郭戈平也參加了我們在小南國聚會,她說,在中國人傳統思想裡是缺乏工業化思維的,這與幾千年的一家一戶的農耕社會發展有關,另外,中國的的象形文字的特點強調比較和型似,由於做飯這件事在人類社會中太悠久了傳統的東西就會沉澱的愈多,這些都會阻礙餐飲的工業化進程,中國餐飲工業化的成功將對人類文化是個巨大的貢獻。為了表示她對小南國餐飲工廠化和一帶一路萬家中式餐館計劃的支持她還特地把上海亦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長陳實(前馬蘭拉麵董事長)叫過來,共同探討用信息技術來支持萬家連鎖店的發展。

王慧敏說,她從事餐飲行業31年來一直以來只做了一件事,推進餐飲業的工業化發展,而她自己身體力行一直在餐飲供應鏈產品經理崗位上,這種對行業的摯愛和事業發展的孜孜以求的精神實在令人敬佩,王慧敏每天工作15個小時以上始終保持著充沛的精神,一是對事業的熱愛人就不會感到累,第二個原因王慧敏告訴我是飲食的科學,這也是上海企業家一種精明式的風採啊。

餐飲工業化對中國社會的多重價值意義

中國餐飲的工業化對社會的價值意義會集中表現在這樣幾個方面:

1,資源的節約和食材的綜合利用。大家知道,作為中式餐飲的主要要食材以鮮活農產品為主,而鮮活農產品從田間地頭到餐桌一般的損耗會在50%左右,如果不算上餐桌的浪費大約在流通中的損耗是20%,餐廳加工過程中的損耗20%,通過工業化至少可以將餐廳加工過程中的20%損耗降下去,主要是因為工廠化對食材的綜合利用率高,這種利用度對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都是萬億級的資源節約啊!

2,調節農產品季節性供應的平衡。中國農業幾十年來一直沒有解決好農產品季節生產和常年供應的平衡問題,「多拉多啦,少啦少啦」這一現象傷害著農民、農村和農業,餐飲業工業化的普及和推進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季節性農產品可以做到工業化的規模性囤貨和加工生產,然後均衡性地供應市場,在先進的液氮急凍等技術的支持下會完整鎖住農產品的營養成分,回報農業造福消費社會。

3,標準化地細分各年齡層和職業崗位的飲食需求。做到精準化的營養定位。人的營養需求是和不同的年齡段相關的,同樣,人在不同的職業崗位上其營養的需求也是不同的,中式餐飲的工業化其前提是標準化,這種標準化通過工業化的實施就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小南國菜品的工廠化不但是解決了口味口感的「好吃問題」,也是能做到精準的營養答配的問題,從而從根本上解決世人對中餐好吃不營養的疑慮,讓中國人可以吃的更健康。

4,用餐飲的工業化解決中國老齡化社會吃飯的問題。中國已經快速地進入了老齡化社會,現實的問題擺在了每個家庭的面前,中國家庭的現實場景是這樣的,80、90和00後在吃飯上都是啃老一族,老人現在的問題是賣不動菜燒不動飯了,怎麼辦?更老的老人即使不用為子女做飯那他們自己的吃飯問題怎麼解決?在上海的菜場裡半成品調理菜生意火爆,大街上熟食店開一家火一家,仔細一看買的人都是老人,上海市各街道都有老人的助餐點,但在資源的綜合利用和產品的針對式營養性方面差距很大,工業化的餐飲是解決象上海這樣的大城市老年人的吃飯問題的有效途徑。

5,餐飲的工業化其產品是建立在標準基礎之上的。從追索體系上也是能建立起可靠的安全體系和品質體系,這對社會團餐尤其是學校團餐的營養標準,質量標準和安全標準的建立,杜絕危害學生健康的行為發生會起到重要的作用。

6,中式餐飲連鎖化國際化的可能。中國人在全世界開了許許多家中餐館,但大家會發現沒有一家是有規模的,即使有連鎖店也是小規模的,原因何在?中餐一直沒有經過工業化的洗禮,沒有推進工廠化的生產過程,中餐缺乏標準是連鎖化和規模化的主要障礙。小南國全菜系的工廠化讓我們看到了中餐規模性地走向世界的可能,讓中國的食文化造福世界人民已經現實地展現出來其燦爛的前景,國家一帶一路的戰略要求商業服務型基礎設施先行,在中式餐飲工業化技術支持下,一帶一路前期1萬家中式餐飲連鎖店計劃可期可待。

今天發布在《零售顧事》上的這段文字許多人可能會感到顧老師跨度忒大了吧,其實我是在吐露自己的一個心願。1996年美國特許經營協會秘書長到訪上海我接待過她,她告訴我此次的中國之行是到蘭州洽談蘭州拉麵在美國的特許經營權授權問題,我聽了之後嚇了一跳,這還了的!美國人把蘭州拉麵的技術工業化之後中國人靠手藝人是玩不過他們的,為此我做了人生第一次商業化的投資,花錢讓一個食品研究機構研究拉麵的醒面的機器結果沒有做出來,我的拉麵館投資就此拉到,但心中始終耿耿於懷。

我對超市和便利店的連鎖經營研究起始於上海,自稱是超市和便利店研究的鼻祖也不為過,但傷心的是,這些年來從上海發展起來的超市、便利店和百貨店連鎖化在全國市場上紛紛敗退,現在已經淪落到被邊緣化的境地,在上海餐飲業中最為集中的老字號餐館連鎖店也只是買一些自產自銷的點心月餅不成大的氣候。

我不想再看到起始於上海並成功的餐飲工業化的革命成果再旁落他人的景象再現!一件看似與我無關的事由此而生,推動中餐的工業化也是我長年堅持研究的超市生鮮自主經營和餐飲化的一個美好結合,我想通過小南國的餐館和菜品規模化地走向全國和市場的行動激發起上海商人中原有的狼性,而不能僅剩退縮的弱性!

在中國餐飲行業一直有著工業化和手藝化之爭,我的觀點,讓市場實踐和時間去說明問題。但有一個問題需要提醒政府有關部門,一些地區為了所謂的環保政績籠統地將食品加工業列入負面清單的做法是絕對錯誤的!對餐飲工業化這種利國利民大事政府要放在經濟和城市發展的重要位置。

(來源:零售顧事,文/聯商網特約專欄作者、上海連鎖經營研究所所長顧國建)

相關焦點

  • 小南國專訪:未來餐飲企業必須走集團化發展之路
    在小南國看來,餐飲企業之所以必須走集團化發展之路,一是因為中國市場多樣化,餐飲行業受類似三公消費、禽流感等政策和自然因素的影響巨大,因此從規避風險角度來說一定要做多產業、多品牌經營;其次,也可以借集團化發展來增加消費者對品牌的粘性。   而在市場動蕩時期,加大大眾餐飲的比例,無疑也將使小南國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不過,小南國對比並不畏懼。
  • 上海小南國餐飲與中糧集團合作
    4月17日,上海小南國餐飲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小南國)與中糧集團旗下中國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食品),在上海中心舉行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籤約儀式暨「中糧全產業鏈食品指定合作店」授牌揭幕儀式。此次戰略合作是中國食品作為多品類餐飲食材供應商與餐飲經營者的高度緊密聯合之舉,共同為消費者提供安全、營養、美味、健康的食品。
  • 商業特稿 小南國:看到了大眾休閒餐飲蓬勃發展的態勢
    觀點地產網 近年,高端餐飲迅速衰退,曾經的餐飲第一股湘鄂情被迫停牌轉型、俏江南上市失敗轉而出賣股權、而走著高端定位的上海小南國也曾遭遇了一定時間的市場尷尬。小南國是一家在1987年開創的餐飲品牌,在經歷十幾年的成長之後開始走出上海,新千年的中國經濟持續增長,小南國也踏出了融資擴張的步伐。
  • 小南國:餐飲應走集團化發展之路 明年開15家南小館
    在小南國看來,餐飲企業之所以必須走集團化發展之路,一是因為中國市場多樣化,餐飲行業受類似三公消費、禽流感等政策和自然因素的影響巨大,因此從規避風險角度來說一定要做多產業、多品牌經營;其次,也可以借集團化發展來增加消費者對品牌的粘性。   而在市場動蕩時期,加大大眾餐飲的比例,無疑也將使小南國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不過,小南國對比並不畏懼。
  • 小南國等逾1.2億籌建採購電商 民營餐飲老闆抱團集採
    由中餐連鎖企業小南國等多家民營餐飲企業發起的國內最大B2B採購電商平臺今日正式上線。兩家主發起人小南國及浙江向陽漁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為此耗資1.2億元。   國內餐飲市場規模巨大但較為分散,不少餐飲企業大量採取本地採購模式。但近年來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倒逼企業老闆們將目光轉向抱團集採。
  • 小南國驚變 兩個餐飲女商人的決裂
    公司 小南國驚變 兩個餐飲女商人的決裂2019年6月7日 10:27:14智通財經網本文來自 大摩財經。國際天食這個名字略顯陌生,但實際上它就是知名餐飲企業小南國。現年64歲的王慧敏即小南國的創始人。小南國最早成立於上世紀80年代末,由王慧敏、王慧莉姐妹創辦於上海,2012年在香港上市。2017年,小南國的上市公司簡稱更名為國際天食,從品牌運營轉型為餐飲品牌運營集成平臺,現在旗下包括上海小南國、南小館、慧公館等多個餐飲品牌,2018年底共有99家餐廳。
  • 小南國驚變,兩個餐飲女商人的決裂
    兩位餐飲女老闆的六年「閨蜜情」破裂了。國際天食(3666.HK)即將在6月28日召開特別股東大會,討論罷免朱曉霞的董事職位。提出罷免朱曉霞的正是國際天食控股股東王慧敏。國際天食這個名字略顯陌生,但實際上它就是知名餐飲企業小南國。現年64歲的王慧敏即小南國的創始人。
  • 小南國餐飲更名國際天食後首交成績單 淨利潤同比漲幅188%
    今年6月,原小南國餐飲控股有限公司宣布更名為國際天食集團有限公司。更名背後,是國際天食由傳統餐飲向多品牌運營集成平臺的全面戰略轉型。   除自有品牌以外,國際天食還通過合作引進等方式運營諸多國際品牌,今年下半年公司將與Wolfgang Puck、ORENO合作方及百階香港,建立更符合中國餐飲發展態勢的業務模型。此外,公司今年引進的源自日本的知名連鎖咖啡品牌DOUTOR,預計將於下半年啟動發展計劃。
  • 小南國總裁康捷:從投行到餐桌 想想也是醉了
    康捷表示,在這些橄欖枝中,有一家公司對他的誘惑最大,這就是小南國餐飲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南國)。  說起來,康捷對小南國早就情有獨鍾。從2006至2008年,康捷代表貝爾斯登連續考察和跟蹤了這家餐飲公司整整兩年,如果不是金融危機橫亙,康捷就已經代表貝爾斯登向小南國投出股權資金。
  • 小南國將涉足咖啡、西式餐飲 收購百佳香港65%股份
    (贏商網深圳站報導)從去年開始,港資上市餐企小南國就出現了業績增速下降的情況,為此,其公司高層多次在公開場所表示,有意向收購其他餐飲品牌,加速品牌影響力擴張。而在今日早間,小南國一紙公告讓收購傳聞變成現實。
  • 小南國扭虧為盈 轉型仍存挑戰
    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小南國表示,利潤上升主要得益於集團組織扁平及機制變革、經營資產優化、成本費用管控得當和營改增政策的利好。品牌多元化戰略也被認為是小南國未來盈利的強勁增長點。此外,在2016 年,小南國還關閉了15家門店。
  • 上海知名餐飲品牌——小南國出品賞析
    說起小南國小南國創始人王慧敏,在1986年扔掉了國營企業的鐵飯碗,決定自己做生意。她在上海靠近北京路的長沙路上挑選了一個門面,那間門面房只有10平方米。然而,這間只能放得下四五張桌子的小店,卻為王慧敏贏得了第一桶金。幾年後,王慧敏決定開第二家小南國。
  • 高端餐飲淨雅關店與小南國「抱團過冬」
    2013年淨利潤107萬元、2014年淨利潤56.60萬元、2015年虧損達9324萬元  高端餐飲淨雅、小南國正在「抱團過冬」。日前,高端餐飲淨雅大酒店北京最後一家門店(學院路店)關停,不過其輕資產轉型之路已經開啟。淨雅集團總經理張桂君向新京報記者透露,傳統門店未來將全部關停,僅在各地保留1-2家精品小店。同時將和小南國品牌開啟網際網路家宴項目,主打宴席外送服務,促進品牌轉型升級。
  • 小南國3.11億收購窩窩9.82%股份,餐飲供應鏈電商化成趨勢
    小南國3.11億收購窩窩9.82%股份,餐飲供應鏈電商化成趨勢 2016-06-12 19:01
  • 上海小南國等中高端餐飲轉身 大眾市場成新陣地
    小南國餐飲控股有限公司(03666.HK)董事長王慧敏在2015年的股東大會上明確告訴她的投資者們,公司將由高檔餐飲轉為主力發展大眾化市場。高端餐飲不賺錢了麼?上海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內部人士告訴騰訊財經,這幾年八項規定對高端餐飲的影響可能不輸於任何一個行業。
  • 小南國賣西餐
    這是8個月內,擅長中央廚房管理系統的小南國第三次涉足西餐業務。11月27日,小南國餐飲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南國」)斥資1.95億港元(約合1.55億元人民幣)收購百佳(香港)有限公司(Pokka HK)65%的股權。
  • 小南國發掘新增長點 上海小南國品牌將被邊緣化
    主營品牌邊緣化中國烹飪協會公布的《2014年全國餐飲市場分析和2015年前景預測報告》顯示,2014年全國餐飲收入同比增長9.7%,終止了連續三年增速下滑的頹勢。小南國財務表現超過同行,去年全年營收15.44億元,同比增長11.4%。截至2014年底,上海小南國共有81家門店,規模幾乎佔到整個集團的半壁江山。
  • 優派海報機為上海小南國餐飲門店信息發布添彩
    為了更好的服務就餐顧客,即時發布店內信息,上海小南國餐飲連鎖企業為其全國57家分店選購安裝了美國優派立式海報機(廣告機)作為前臺信息發布用途。全球科技領導品牌的美國優派(ViewSonic)海報機能夠在眾多產品中脫穎而出,除了與其國際品牌的影響力有著直接的關係以外,優派海報機特有的多項品質優勢,為此次成功攜手小南國餐飲集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為門店信息發布增色添彩。
  • 高端餐飲小南國去年純利跌99.4% 轉型仍然步履維艱
    高端餐飲小南國的轉型仍然步履維艱。小南國發布去年業績,2013年實現營收13.86億元,同比增長4%;淨利潤67.1萬元,同比下滑99.4%。小南國方面表示,營收增長主要得益於新餐廳的增長,淨利潤下降主要由於同店銷售下降10%以及關閉門店的一次性衝銷。另外,除了已有的四個中式餐飲品牌,小南國也開始進入蛋糕烘焙和西餐領域,以「利用低谷進一步搶佔市場佔有率」。
  • 中高端餐飲市場集體遇阻,小南國能否借「南小館」化解發展阻力?
    另一家高端餐飲品牌小南國餐飲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南國)今年3月的年度財報也出現「巨變」:2013年營收13.86億元,同比增長了4%,而淨利潤67.1萬元,同比下滑了99.4%。過去的一年很難,小南國關閉了8家門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