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人一旦沾染了3種「習慣」,難富,別等50歲以後才頓悟

2021-02-08 渝美人在線

人年輕時候養成習慣,往往伴隨我們度過往後餘生,好的習慣是給生活錦上添花,而差的習慣則是給苦難雪上加霜。因此越早養成好的習慣,越早受益。任何習慣都是從內心產生的,倘若內心不接受一件事,誰都無法說服他;倘若內心妥協了,習慣就養成了,因此想要養成或者戒除一種習慣,得從內心做起。

早在明朝的時候,就有人把這個道理悟透了,此人便是心學宗師王陽明,王陽明創立了響徹千古的「陽明心學」,其建樹可以說是「絕唱」了,成為後世千秋萬代的文人墨客的榜樣。

王陽明心學中提到過關於人習慣的學問,成為了適用於當今社會的處世錦囊,王陽明:正真聰明的人一生不會沾三種「習慣」,越是不沾,福氣和財運越多,在座的各位從年輕時就要注意。

一、不沾小氣

如今社會是個講究分工合作的社會,一個人即使能力再強,也敵不過分工明確的優良團隊,一個人沒有出眾的才幹並不可怕,可悲的是一個人的度量不足,一旦人的度量不足,他不僅容不下自己的失敗,還看不慣他人的成功,遇到事情從來不管自己的問題,只問他人的過錯,真可謂「成事攬其功,敗事委其過」。

這種小肚雞腸的人怎麼可能長久富裕呢?即使他們現在富有,很快也會衰落下去。

中國自古以來就強調「德才」,倘若有才無德,也許憑藉小聰明混出一點成果,只不過會受到眾人的指責;倘若有德無才,勤勤懇懇,也能受到身邊人的尊重;而最可怕的就是無才無德,不僅不會有成就,還會招致眾人的唾棄。

二、不沾閒話

喜歡說人閒話的人,往往都是兩面三刀的人,這些人當面一套,背後一套,人前假裝正人君子,人後卻閒話連篇。雖然他們心思比較縝密,但是卻都用不對地方。

愛說閒話的人也許能隱藏三天兩日,但是時間一久便會露出端倪,不僅招致當事人的嫌棄,還會遭到身邊親戚朋友的吐槽,自斷前程。

因此在座的各位一定不能沾說閒話的習慣,倘若沾了,也一定要自覺戒除,如此一來才能涵養福報。

三、不沾懶

生而為人,誰都有惰性,惰性是人之常情,但是懶卻是後天形成的惡習。

懶是考驗通過人的精神和意志而戒除的,惰而不改則成懶,倘若一個人明明知道自己有惰性,但是卻發自內心不想改變,長期以往則形成了懶的惡習,如果一個人年輕時就沾上了懶的習慣,則今後不會有太大的出息。

男人若沾懶,身體不佳,財運空空;女人若沾懶,家庭紛亂,不會幸福。甚至有人說:「懶惰是萬惡之源,會把一切不好的事情都吸引過來。」因此在座一定不要沾染了懶惰的習慣。

王陽明說:「百死千難,但為此心」,人一生最難達成的事情,並不是金錢,也不是榮譽,而是如何把內心修煉好,倘若內心做到極致了,即使沒有家財萬貫,也能幸福美滿;倘若內心千瘡百孔,即使腰纏萬貫,也會抱憾終身。

王陽明的處世智慧

王陽明追求過知行合一,曾經為了格物致知,王陽明在門前對著竹子觀察了一個月,後來才得出結論:「理即是心,心即是理」,如果我們把內心修煉好,就得到了真理。

王陽明的心學引起了後世千秋萬代人的共鳴,包括曾國藩、張居正、康有為等人都是他的「門徒」。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評價他:「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如果你想學習王陽明更多的心學,想要實現知行合一,想要涵養福報,不妨去看一看《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此書涵蓋了王陽明的學說,內容涵蓋了修身、養性、職場、工作、學習等方面,值得當代職場人和學生借鑑。

因此建議在座的各位能去看一看,無論是自己看,還是買來送給身邊的人,此書都能涵養福報,增加運勢。

點擊上方商品卡,即可購買《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

相關焦點

  • 王陽明:人一旦染上這3種習慣,必窮,別等50歲以後才頓悟
    人們常常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一個人在七歲時就能看出他中年以後的成就和功業,這是因為人在小時候形成的習慣會伴隨、影響著我們的一生。擁有一個好的習慣對我們來說如虎添翼,沾染上一個壞習慣則相當於給生活的磨難火上澆油。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三不管,別等50歲以後才頓悟!
    現實中,很多人在壓力、困難面前,也會選擇迴避態度,結果只會使問題更加複雜、更難處理。大聖人孔子在異國遊學時,有人嘲諷他說:「你這樣周遊列國,不就是在用花言巧語來顯擺自己嗎?」2、不管人毀謗作家馮唐有次去客串主持人,節目過後,很多人都批評他不專業,一時間網上罵聲一片,有朋友看不下去了,問他怎麼不出來解釋解釋,馮唐說:「別人罵我是別人的事,這世上的事總歸就兩種,一種是關我何事,另一種是關你何事。」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2不管3不問」,別等到50歲才頓悟
    被稱為「聖人」的王陽明,前半生也歷經了各種挫折,他5歲還不會說話,12歲才開始讀書,13歲喪母,20歲之後曾兩次參加科考,均落榜了,36歲時被宦官劉瑾所誣陷,遭受了80大板的酷刑後,他奇蹟般的活了下來,劉瑾不死心,又把王陽明貶到貴州龍場驛站,在龍場那個難以生存的環境下,王陽明創造了「心學」奇蹟。王陽明在心學中提到:真正聰明的人,一生「2不管,3不問」。
  • 王陽明:人到四五十,對這3件事心狠一點,別等60歲以後才頓悟
    王陽明:心軟之人窮一生,為人處世要對三件事心狠。一、對兒女心狠一點都說「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身為過來人,我們最清楚兒女終將成長,他們會獨自工作,獨自生活,會認識自己的愛人,建立新家庭,會比我們過得更幸福。
  • 歷史上的一次有意義的頓悟!王陽明的龍場頓悟到底悟出了什麼
    明代哲學家王陽明是集心學之大成者,創立了陽明學派。「龍場頓悟」是陽明心學思想宗旨確立的重要標誌。明正德元年,王陽明因得罪宦官劉瑾,在朝堂遭受「廷杖」,受此種「失身枉道之恥」,不僅給他的身體造成極大的傷害,而且使其心靈遭受了深刻創傷。在被貶謫貴州龍場。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有3不問,別等40歲以後才知道!
    王陽明:「一個真正聰明的人,這輩子別問了,別等到40歲才知道!」第一,不要問過去王陽明:「思考過去有什麼好處?你放心吧。」想過去的事,不放手有什麼意義?這樣的胡思隨意的想法只會導致純潔而清晰的心靈的喪失。人活在當下,只需要做以前的事,念念不忘過去的大多是對現實不滿的人。
  • 王陽明:如果身邊有這3種人,要注意,不能深交
    王陽明是中國一代心學大師,他的思想理論更是影響了國內外的無數人。曾國藩評價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小時候的王陽明就已經立下志向要成為一代聖賢,所以一直以來嚴格要求自己,即便是被打壓,也不該初心。在王陽明30多歲時,被貶謫到龍場,之後成功領悟到「聖人之道」,後人將這一次的頓悟,稱之為「龍場悟道」。
  • 王陽明龍場頓悟:堪稱歷史上最強的頓悟,他到底悟出了什麼呢?
    王陽明龍場頓悟:堪稱歷史上最強的頓悟,他到底悟出了什麼呢?當我們對一件事情迷惑的時候,如果想到了問題的解決方法,這個詞就叫頓悟。我們悟出了其中的道理,也是讓我們心情更加開闊的,這也是頓悟的另一種含義了。
  • 王陽明的4個人生頓悟:立志、勤學、改過、責善
    這同樣值得我們警醒,因為我們很多人,正像王陽明所批評的那樣。此外,立志也是君子之道,立不立志,很大程度上也是君子與小人之別,譬如奮鬥於人生目標者與遊手好閒的混混。 王陽明的這些話極具說服力,因為他自己就是例子。他少年時代就立志成為聖賢,此後終生矢志不渝、奮鬥不已,最後的確成為了聖人。
  • 王陽明:真正智慧的人,要學會3不問,別等到中年以後才知道!
    所以,人除了「心」是難治的事情外,其他的都不重要,就連半個聖人的王陽明也是如此。王陽明的一生將修心作為一生的伴侶。在王陽明心學中他曾經提出:「真正聰明的人,一生3不問」,那麼究竟是哪 「三不問」?這是王陽明對後人的提醒。提醒我們真正要做好的是當下,剩下的就交給運氣了,努力的人運氣都不會差。現在很多人都想著要自己創業,發家致富,但是總是前怕狼後怕虎,怕失敗,加上身邊一些人的反對意見,最後自己總是選擇了妥協和放棄。
  • 王陽明:心理素質強大的人,都有著3個特點,讀完頓悟,終身受益
    兩個半聖人就是指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孔子、王陽明,外加曾國藩這半個聖人。能和孔子齊名聖人的王陽明是我國心學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對海內外諸多學者名人產生過巨大影響的「陽明心學」的創始人。王陽明說:心理素質強大的人,都有這3個特點,讀完後頓悟,終身受益。一、不糾結過去的事王陽明說:「過去之事,思之無益,徒放心耳」?
  • 王陽明:人生的哲理總結起來不過這3條,別等40歲以後才知道
    王陽明:人生的哲理總結起來不過這3條,別等40歲以後才曉得這世上的「賊人」很多,多如牛毛,而人心中的賊更多,多如恆河沙數。人這一輩子,除了治心是世界上最難的事外,其他的一切只不過僅僅是「神馬浮雲」,關於通曉道法儒家學派的王陽明而言,「修心」一事則成了他終身真正的伴侶。
  • 王陽明龍場頓悟:堪稱史上最強的頓悟,那他到底悟出了什麼呢?
    也許你對頓悟這個詞並不了解,當你對一件事非常迷惑的時候,突然之間想到了問題的解決方法,並且悟出了其中的道理,讓你的心胸豁然開朗,這就是頓悟的意思。歷史上著名的理學家王陽明曾經有一個非常著名的頓悟,他在心學這一領域上的理解和造詣因為這一場頓悟而發生了非常大的改變,早在春秋時期,孟子就提出了心學,他所提出的性本善,認為一個人從生下來就是一個善良的人,在不斷的成長中應該正確的發展自己的這個善良之心,因此,他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心學開山鼻祖。
  • 孩子處於5-8歲,一旦養成這3種習慣,長大很難有出息
    導讀:北大教授:孩子處於5-8歲,一旦養成這3種習慣,長大很難有出息!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北大教授:孩子處於5-8歲,一旦養成這3種習慣,長大很難有出息!!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心學大師王陽明,在那場決定人生的龍場頓悟中,究竟悟出了什麼
    王陽明,本名王守仁,字伯安,明朝時期的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人,當時有名的文學家、哲學家、軍事家、思想家。因其自號陽明子,所有人稱陽明先生,王陽明的名字也便來源於此。王陽明本是明朝弘治十二年的進士,曾擔任刑部主事、貴州龍場驛丞、廬陵知縣、右僉都御史、南贛巡撫、兩廣總督等職,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可以說,他是一個久居宦海的人,對於官場有著獨到的體驗。
  • 王陽明在龍場頓悟出了什麼,從他的心學就能看出許多
    打坐,是中華民族流傳下來的傳統修身養性方法;就好比修行途中的點撥,這突如其來的頓悟,像是心靈的一場洗禮,沒有人得知那能量從何何來,只知道那是無與倫比的一場體驗。歷史上最著名的頓悟,當屬王陽明的龍場頓悟,因為那一次,心學大師的稱號被加冕到這位才情滿滿、官運亨通的大師身上,這個稱號,比其他的更多一份含量,畢竟開創一個為後世所流傳的宗教或是學派,那影響可是槓槓的。但為什麼王陽明是心學的集大成者呢,因為這一學派是衍生自先秦大師-孟子,他不是憑空臆造出來的,而是有所追溯。
  • 王陽明:真正有福氣的人,會做到「2不管,3不問」,福氣自然到
    王陽明在成為心學大家之前,可謂是命運坎坷啊。36歲被宦官劉瑾陷害,在被打了八十大板之後幸運存活,奈何劉瑾再發力,王陽明被貶,即使在像龍場這樣的地方,簡直就是地獄,然而王陽明又挺了過來。在龍場這段時間,王陽明居然逐漸成為了一代心學大家。
  • 王陽明:世間有3種人命苦,難以幸福,希望你不是其中之一
    有些人的幸福是賺多多的錢,有些人的幸福是多活很多年,有些人的幸福是自由自在,有些人的幸福是子孫滿堂……其實真正的幸福是由心而生的,倘若內心幸福了,不管貧窮還是富有都能幸福;倘若內心不快樂,即使家財萬貫也不幸福。
  • 王陽明:心術不正的人,臉上多半有3種怪相,別等吃虧了才知道!
    他的心學中提到了「相由心生」,其實這個觀點在古代就非常出名,畢竟一個人的內心如何想的,就會通過面部表情表現出來,長期下來就會有一種固定的形態。王陽明在心學體系中就提到:「心術不正的人,臉上多半會出現3種怪相」。
  • 讀書|孟斜陽《王陽明傳》
    王守仁天生氣質特殊,5歲時仍不會說話,但已默記祖父所讀過的書。12歲正式就讀書塾,13歲與書塾先生討論何為天下最要緊之事,認為「科舉並非第一等要緊事」,天下最要緊的是讀書做一個聖賢的人。18歲拜訪大學者婁諒時問:「如何做聖賢?」,老先生答:「聖人必可學而至。」這句話對他產生深遠影響,並在以後傳達給了無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