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軍事家,也是「心學」的集大成者,他創立的「心學體系」,不僅影響著我國諸多學者,也廣傳於世界各地,受到國外很多著名人士的推崇。
被稱為「聖人」的王陽明,前半生也歷經了各種挫折,他5歲還不會說話,12歲才開始讀書,13歲喪母,20歲之後曾兩次參加科考,均落榜了,36歲時被宦官劉瑾所誣陷,遭受了80大板的酷刑後,他奇蹟般的活了下來,劉瑾不死心,又把王陽明貶到貴州龍場驛站,在龍場那個難以生存的環境下,王陽明創造了「心學」奇蹟。
王陽明在心學中提到:真正聰明的人,一生「2不管,3不問」。
2不管
不管閒事
王陽明說,愛管閒事的人,往往都是一輩子沒有成就的人。
人生在世,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做好自己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不要去摻雜別人的事,不然不僅容易惹人厭煩,還很可能惹禍上身。
俗話說:「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就是這個道理。
不管能力範圍外的事
每個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這個世上很多事情都是自己無法掌控的,所以,對待一些事情,要看開些,你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領域做好就夠了,人貴有自知之明,不要妄自菲薄,去挑戰不可能。
王陽明說,一個真正有聰明的人,會有分辨真相的能力和自我選擇的魄力。
3不問
不問過去
王陽明說:「只存得此心常見在便是學。過去未來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
這句話的意思是,只要能常常感受到「心」的存在,便是學問,放下過去的事情,也不要去思考未來無法預測的事情,胡思亂想,並沒有任何好處,只會丟失自己的本心。
王陽明認為人要活在當下,過去的事情無論輝煌或者失敗,都不要再去留戀。
不問結果
曾國藩說:「但問耕耘,莫問收穫」,這句話的意思是,你只管耕耘,不要去擔心收穫。因為只要有耕耘,自然就會有收穫。如果你總是期待豐收,只會給自己的精神增加煩惱,也改變不了什麼。
王陽明認為,人生短暫,做好當下的事情,不問結果,就是最好的結果,因為過程永遠比結果更加有魅力。
在被困龍場難以生存的環境下,王陽明並沒有退縮,而是活在當下,正因為他這種「不問結果」的心態,才使他創造了舉世聞名的心學。
不問人心
王陽明說:「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人心是複雜且不斷變化著的,永遠不要以為自己能夠真正看透一個人的內心,也不要妄想去徵服人心。
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
王陽明的心學強調「知行合一」,即道理與實踐是密不可分的,說了什麼就要做到什麼,只有把知行合一的理念做到極致,收穫的東西才會更多。
然而現在網際網路橫行的時代,太多的人把精力放在了消遣上面,試問自己,還記得自己的本心是什麼嗎?
不想一輩子渾渾噩噩,在迷茫中度過一天又一天,不妨好好沉澱自己的內心,去學習王陽明,讀一讀他的《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這本書中總結了王陽明一生的智慧之道和心學理論,是我們修心養性的不二選擇,值得每一個人學習和借鑑。
點擊上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讀王陽明的心學,能夠撥開你眼前的迷霧,讓你在未來的工作和生活上找到更好的方向,讓自己的人生有更多的可能,不枉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