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2不管3不問」,別等到50歲才頓悟

2021-01-07 重慶普法欄目劇

王陽明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軍事家,也是「心學」的集大成者,他創立的「心學體系」,不僅影響著我國諸多學者,也廣傳於世界各地,受到國外很多著名人士的推崇。

被稱為「聖人」的王陽明,前半生也歷經了各種挫折,他5歲還不會說話,12歲才開始讀書,13歲喪母,20歲之後曾兩次參加科考,均落榜了,36歲時被宦官劉瑾所誣陷,遭受了80大板的酷刑後,他奇蹟般的活了下來,劉瑾不死心,又把王陽明貶到貴州龍場驛站,在龍場那個難以生存的環境下,王陽明創造了「心學」奇蹟。

王陽明在心學中提到:真正聰明的人,一生「2不管,3不問」。

2不管

不管閒事

王陽明說,愛管閒事的人,往往都是一輩子沒有成就的人。

人生在世,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做好自己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不要去摻雜別人的事,不然不僅容易惹人厭煩,還很可能惹禍上身。

俗話說:「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就是這個道理。

不管能力範圍外的事

每個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這個世上很多事情都是自己無法掌控的,所以,對待一些事情,要看開些,你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領域做好就夠了,人貴有自知之明,不要妄自菲薄,去挑戰不可能。

王陽明說,一個真正有聰明的人,會有分辨真相的能力和自我選擇的魄力。

3不問

不問過去

王陽明說:「只存得此心常見在便是學。過去未來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

這句話的意思是,只要能常常感受到「心」的存在,便是學問,放下過去的事情,也不要去思考未來無法預測的事情,胡思亂想,並沒有任何好處,只會丟失自己的本心。

王陽明認為人要活在當下,過去的事情無論輝煌或者失敗,都不要再去留戀。

不問結果

曾國藩說:「但問耕耘,莫問收穫」,這句話的意思是,你只管耕耘,不要去擔心收穫。因為只要有耕耘,自然就會有收穫。如果你總是期待豐收,只會給自己的精神增加煩惱,也改變不了什麼。

王陽明認為,人生短暫,做好當下的事情,不問結果,就是最好的結果,因為過程永遠比結果更加有魅力。

在被困龍場難以生存的環境下,王陽明並沒有退縮,而是活在當下,正因為他這種「不問結果」的心態,才使他創造了舉世聞名的心學。

不問人心

王陽明說:「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人心是複雜且不斷變化著的,永遠不要以為自己能夠真正看透一個人的內心,也不要妄想去徵服人心。

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

王陽明的心學強調「知行合一」,即道理與實踐是密不可分的,說了什麼就要做到什麼,只有把知行合一的理念做到極致,收穫的東西才會更多。

然而現在網際網路橫行的時代,太多的人把精力放在了消遣上面,試問自己,還記得自己的本心是什麼嗎?

不想一輩子渾渾噩噩,在迷茫中度過一天又一天,不妨好好沉澱自己的內心,去學習王陽明,讀一讀他的《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這本書中總結了王陽明一生的智慧之道和心學理論,是我們修心養性的不二選擇,值得每一個人學習和借鑑。

點擊上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讀王陽明的心學,能夠撥開你眼前的迷霧,讓你在未來的工作和生活上找到更好的方向,讓自己的人生有更多的可能,不枉此行。

相關焦點

  • 王陽明:真正有福氣的人,會做到「2不管,3不問」,福氣自然到
    或許普通人能夠擁有王陽明一半的頓悟能力,就能夠在這世界上生活得順風順水!王陽明追求兩個數字——2和3。聰明之人,必須做到2不管不管閒事所謂閒事,就是別人的事,換種說法就是與自己不相干的事情。既然與自己無關,又何必去費盡心思管他?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有3不問,別等40歲以後才知道!
    王陽明:「一個真正聰明的人,這輩子別問了,別等到40歲才知道!」第一,不要問過去王陽明:「思考過去有什麼好處?你放心吧。」想過去的事,不放手有什麼意義?這樣的胡思隨意的想法只會導致純潔而清晰的心靈的喪失。人活在當下,只需要做以前的事,念念不忘過去的大多是對現實不滿的人。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三不管,別等50歲以後才頓悟!
    作為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王陽明一生都在研究如何治心,他曾提到:「為人處世做到三不管,往後餘生順風順水!」1、不管人非笑心理學上有個「鴕鳥心態」,指的就是鴕鳥在遇到危險時,會把頭埋在沙子裡,其實,就是一種逃避問題的懦弱行為。
  • 王陽明:真正智慧的人,要學會3不問,別等到中年以後才知道!
    所以,人除了「心」是難治的事情外,其他的都不重要,就連半個聖人的王陽明也是如此。王陽明的一生將修心作為一生的伴侶。在王陽明心學中他曾經提出:「真正聰明的人,一生3不問」,那麼究竟是哪 「三不問」?這是王陽明對後人的提醒。提醒我們真正要做好的是當下,剩下的就交給運氣了,努力的人運氣都不會差。現在很多人都想著要自己創業,發家致富,但是總是前怕狼後怕虎,怕失敗,加上身邊一些人的反對意見,最後自己總是選擇了妥協和放棄。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3不問
    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三不問:不問過去,不問結果,不問人心。不問過去|活在當下在上高中之後,有些學生好於面子,雖然考砸好幾科,但和同學吹噓過去初中多少科滿分,年級前幾名。現在考的這麼差,說是學校不好吧;或者自己在普通班,說老師教得不好,卻從沒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三不管」,別等40歲之後才知道!
    人這輩子要吃「三碗面」,人面、情面和場面。要想在社會上混點名堂來,端不好這幾碗面,還真是不行。早在百年前,明代「一哥」王陽明就致力於探究為人處世的奧秘,在他看來,這個世界上最複雜的便是人心,別的都是浮雲。
  • 王陽明:真正有福氣的人,一生「三不管」,別等60歲後才醒悟!
    生而為人,難免為「三碗面」所累:人面、情面、場面。但王陽明卻說:「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毀謗,不管人榮辱。」他說:「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動,久久自然有得力處。」
  • 稻盛和夫:真正聰明的人,一生「三不問」,別等50歲以後才知道
    原來稻盛和夫出身平凡,父母文化程度都不高,資質平平的他卻在27歲創立了京瓷,這家企業進入了世界500強,52歲時稻盛和夫再次創業,創立了KDDI,這家企業也進入了世界500強,稻盛和夫成為了有史以來第一個坐擁兩家500強企業的人。
  • 王陽明:人一旦染上這3種習慣,必窮,別等50歲以後才頓悟
    人們常常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一個人在七歲時就能看出他中年以後的成就和功業,這是因為人在小時候形成的習慣會伴隨、影響著我們的一生。擁有一個好的習慣對我們來說如虎添翼,沾染上一個壞習慣則相當於給生活的磨難火上澆油。
  • 王陽明:人一旦沾染了3種「習慣」,難富,別等50歲以後才頓悟
    早在明朝的時候,就有人把這個道理悟透了,此人便是心學宗師王陽明,王陽明創立了響徹千古的「陽明心學」,其建樹可以說是「絕唱」了,成為後世千秋萬代的文人墨客的榜樣。王陽明心學中提到過關於人習慣的學問,成為了適用於當今社會的處世錦囊,王陽明:正真聰明的人一生不會沾三種「習慣」,越是不沾,福氣和財運越多,在座的各位從年輕時就要注意。
  • 歷史上的一次有意義的頓悟!王陽明的龍場頓悟到底悟出了什麼
    這就是「龍場頓悟」,此次頓悟,不僅是王陽明思想歷程的一個轉折點,而且是從宋朝以來的理學思想真正過渡到明代理學思想的交接處。他知道如何成為聖賢,如何做一個「完美的人」。在他的感悟中,有四個做人的心得體會。第一是立志:人生首要的任務是立志,因為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 王陽明:真正的聰明人,他一輩子「3不問,4不爭」!積福積德
    有些人看起來很普通,行事非常的低調,不顯山露水,但他卻是一個很聰明的人。有的人表面上看起來很柔弱,仿佛誰都能欺負他,可是他的內心卻非常強大。其實人都有兩面性,甚至是多面性,尤其是那些真正聰明的人,表面上與常人無異,但他的內心卻有一股非常大的力量,而且還擁有超人的智慧。
  • 王陽明:真正聰明之人,一生有3不說,越是不說,越能涵養福報!
    但是真正掌握了方式技巧的人卻很少,大多數人往往不善言辭,有的時候不知道說錯了什麼就得罪了人,自己還渾然不知;有的則是嘴笨,不會聊天經常造成冷場的尷尬場面;更有甚者,他們不是不會說話,而是太能說,總喜歡「得理不饒人」,嘴上功夫太過了得,也難免會讓身邊人覺得不耐煩。這幾種人在生活中都不招人待見,很多成功人士都說:不會說話的人,是很難混得像樣的。
  • 稻盛和夫:真正有出息的人,一生不問3事,可惜很多人都做不到
    稻盛和夫認為:「一個人將來能不能有出息,關鍵還是看3件事,那些真正有出息的人,一生不問。」不問結果現在的人在做每一件事前,都會想像著結局,他們重視結果更勝過程。但大部分事件的結果都是不如人意的。不問過去我們常常會想起曾經輝煌過的自己,在看一下現在的不如意,就會抱怨社會的不公,卻從來不會在我們自己身上尋找原因。王陽明曾說:「只存得此心常見在便是學。過去未來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過去再輝煌,那也是過去,沉溺在過去,對現在的我們並沒有好處。
  • 王陽明:人到四五十,對這3件事心狠一點,別等60歲以後才頓悟
    其實真正的幸福源於內心,如果一個人發自內心地感到幸福,即使在寒冬臘月,他也能感受到溫暖,因此人一生追求幸福,不過是在安撫自己的內心罷了。早在明朝就有人悟透了這個道理,此人便是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他是幾百年前的「心理學大師」,把一生都奉獻給了心學。
  • 王陽明:世間有3種人命苦,難以幸福,希望你不是其中之一
    有些人的幸福是賺多多的錢,有些人的幸福是多活很多年,有些人的幸福是自由自在,有些人的幸福是子孫滿堂……其實真正的幸福是由心而生的,倘若內心幸福了,不管貧窮還是富有都能幸福;倘若內心不快樂,即使家財萬貫也不幸福。
  • 王陽明:聰明人有三不問、三不爭,早參透,早受益
    明代的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也對這個觀點非常贊同,還曾更具體地提出聰明人該有哪「三不問」,又有哪「三不爭」。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看王陽明的教誨,早些悟透,早些受益。三不問一不問結果王陽明說:「人須在事上磨練,做功夫,乃有益。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能牢記這2條處世原則,早日出人頭地
    為人處世的能力是可以靠後天習得的,王陽明曾指明真正聰明的人,做人做事,都懂得下面這兩條原則,切不可違背!原則一:內方外圓,知寬厚會嚴厲王陽明在臨終的時候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他的一生對得起百姓,對得起自己的人生。
  • 王陽明龍場頓悟:堪稱史上最強的頓悟,那他到底悟出了什麼呢?
    也許你對頓悟這個詞並不了解,當你對一件事非常迷惑的時候,突然之間想到了問題的解決方法,並且悟出了其中的道理,讓你的心胸豁然開朗,這就是頓悟的意思。歷史上著名的理學家王陽明曾經有一個非常著名的頓悟,他在心學這一領域上的理解和造詣因為這一場頓悟而發生了非常大的改變,早在春秋時期,孟子就提出了心學,他所提出的性本善,認為一個人從生下來就是一個善良的人,在不斷的成長中應該正確的發展自己的這個善良之心,因此,他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心學開山鼻祖。
  • 王陽明:心理素質強大的人,都有著3個特點,讀完頓悟,終身受益
    兩個半聖人就是指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孔子、王陽明,外加曾國藩這半個聖人。能和孔子齊名聖人的王陽明是我國心學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對海內外諸多學者名人產生過巨大影響的「陽明心學」的創始人。王陽明說:心理素質強大的人,都有這3個特點,讀完後頓悟,終身受益。一、不糾結過去的事王陽明說:「過去之事,思之無益,徒放心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