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天才的兒童 卜顯剛老師的幾點思考

2020-12-13 李想小提琴

大家好,分享一下昨天卜顯剛老師發到我們微信群的一段思考。關於天才兒童培養的話題。以下是卜顯剛老師的原文:

相信這個話題是很多教師和家長都感興趣的,講這個話題我已經做好了被噴水的準備。首先,我要聲明的是天才是存在的,但大多數的天才天才絕不是沒人教育管教就自動成為了天才,在他們的背後,總會有一些共同點,而我所說的正是這些。而作為一個教師,我需要感謝網際網路帶來的便利,讓我能通過網友的分享學習到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理念和思想。

在網絡高度發達的今天,不難發現日韓的小提琴天才兒童教學和演奏水平已經達到了世界頂尖水平,而這些天才背後的理念是什麼呢?通過學習和研究不難發現,天才之所以稱之為天才,正是因為他們在很小的時候就達到了(同齡孩子)所達不到的程度,而這些東西都和(要求)有關。

要求指的是目的性,(一切沒有目的的練習都是無效的)所以要讓兒童(明白)自己在幹什麼,怎麼幹。如果做到了這個則證明你和兒童之間有了(溝通),接下來才是方式方法和(理念)

頂級天才的背後是教師和家長的心血和孩子的配合共同的結果。

接上所述,天才的形成有其必然的規律性。首先說明的是:不是任何人都能成為天才。

天才型孩子的在學琴期有明顯的特徵。這些特徵既有共性的,也有特性的。

共性的部分:天才兒童在學琴初期表現為精神專注,有相對於同齡人的獨立思想和對音樂的感知。有時候,這種感知可以理解為興趣。

特性的部分:某些兒童在掌握姿勢亦或是發音要領等方面有較為明顯的進步速度,具體表現為一點就透,舉一反三等,而這種能力往往會隨著學習的深入會更加強。

其三還有一種孩子,受到家庭教育和薰陶,產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的,這也屬於天才範疇內的天才兒童。

綜上所述,往往具備以上能力的孩子被我們稱之為天才兒童。而在教學中,老師教導孩子的過程則會直接或間接對孩子成長起到決定性的影響。

作為教師,在教學上所應具備以下幾點能力。

一:喜歡孩子。(之所以把這個排在第一位是因為,無法想像你對孩子還不滿意的時候還會有耐心和好的態度,而你的態度直接決定了孩子是否能聽進去或孩子是否想聽進去。)

二:教師自身業務能力和前瞻眼光。(自己有能力的情況下更容易知道想表達什麼,而摸著石頭過河,雖說不是不行,但不適用於教導天才兒童,天才兒童的成才之路是按天計算的,沒那麼多時間摸索。前瞻性,則是教師對學習進度以及孩子掌握程度的把握。兒童永遠不能以演奏家的標準去要求,但需要一個相對的高標準。而這個標準是什麼則需要教師對孩子的能力,以及年齡琴齡人生觀價值觀等綜合修養的一個客觀規矩。)

三:家長的配合。(孩子永遠都是孩子,無倫他有多天才也是孩子,這就需要家長的輔助和引導。老師幫助家長規劃好孩子要做的事情以及方式方法,家長負責督促執行。而這中間有一個重要的環節要注意,是引導,而不是監督或者代勞。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習慣,和有目標有重點的學習習慣養成。)

四:多樣性課程的同步。(永遠不要閉門造車,多聽多看多參與多比較,在看聽拉實踐中找問題找不足。教師要想辦法給孩子上單獨課,集體課,合奏課,合伴奏課,公開課,大師課等等。)

五:教師對音樂的理解以及對孩子線性進度的把握和對孩子問題的糾正辦法。(每個教師都有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解決問題的辦法。先發現問題,再解決問題。期間難度很大,但很有挑戰性,畢竟每個孩子都不同。一樣的說話方式不同的孩子感受是不一樣的,我們要做的是,把問題講清楚,而不是按部就班的死講。)

以上五點,是作為一個教師,想教出天才兒童必備的幾點基本條件。

除此以外,教師應對世界上最優的教學法以及理念有深入的了解,這樣才能更好的把握孩子的學習情況。

路漫漫其修遠兮,學琴之路更是充滿了艱辛和對人生的領悟。想清楚這些,教出優秀的學生只是遲早的事。

2020年4月2日晚於大連。

卜顯剛敬上。

相關焦點

  • 什麼是音階 如何練好音階 小提琴音階這樣拉 卜顯剛老師講解
    前幾天卜老師給孩子們上了一堂關於音階的網課,重點講解什麼是音階?怎麼練?卜老師把整理好的課件又發給了每個學生,現在我把本課件分享給廣大的網友們,希望對大家學習有所幫助。以下是卜顯剛老師的講述提綱:卜顯剛老師給李想上課卜顯剛:課件:音階音階的概念:音階就是以全音、半音以及其他音程順次排列的一串音。
  • 「天才」兒童如何養成的?那些被稱為天才的孩子,都擁有特別的童年
    對於家長來說,孩子是否能成為天才,並不完全由家長決定,但孩子是否能成為人才,卻是可以受到很大影響的。天才的養成要靠發現,靠引導,要本身是千裡馬,還要擁有不可或缺的那個伯樂。實際上,兒童時期並不能決定一個人是否是天才,所謂的天才兒童,百分之八十是因為受到了很好的教導,得到了很好的資源,懂得了更多別人不懂的事情,於是看起來比別的兒童更加聰明、更加優秀。
  • 你知道大學老師,是如何教思維導圖的嗎:導圖課程教學的幾點思考
    為此,陳老師還專門聯繫到我,探討教學方面的應用和問題。力求將更全面的使用技能教給學生。以下是課程教學的幾點思考:一、 教材選擇——不找高大上,只找最合適同時,將思維導圖學習的優缺點客觀的進行描述,教同學們辨證的看待一個事物。
  • 「天才」兒童的數學思維指南
    推薦教娃唱《數字歌》,將數字大聲唱出來。多數孩子可以學會口頭數數,天才兒童可學會10以上的數字。2-3歲,有初級計數概念,可以指著物品將數量數出。可以區分物品明顯的特徵,例如形狀、顏色、名稱,也有分類的概念,經由大人示範,可將同類型的東西放在一起。有些高難度的例如鹿和馬,爸爸和猩猩,可能還分不清。
  • 像天才一樣思考:如何培養自己的創造力?
    編者按:天才的創造力總是讓我們驚嘆,但對我們來說,學習他們思考問題的方式而不是問題的內容可能更有用。Thomas Oppong建議我們可以訓練自己的大腦,更好地解決問題、思考不同的問題、每天建立更好的聯繫。
  • 關於推進融合教育的幾點思考
    〖特教園地〗 關於推進融合教育的幾點思考 每個學校總有個「伊桑」,學習成績差,對學習存在障礙,是讓他轉學到特殊教育學校還是繼續「隨班混讀」,如何讓「伊桑」這類有學習障礙或者殘疾的孩子融入普通學校,接受儘可能好的教育,必須推行融合教育。
  • 卜顯剛老師聊聊小提琴左手基本功問題
    大家好,分享一下前段時間卜老師為我們群關於小提琴左手問題。下面把卜老師發布的全文為大家分享,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最近一直比較悠閒,也就有了空閒來寫點東西,續上回的技法解析,這次來談談左手。由於現在正在朋友家,可能不能一次性寫完,請見諒。
  • 有千裡馬還需伯樂 「天才兒童」是如何煉成的
    史丹利的"天才兒童"實驗共跟蹤了5000多名智商超常的少年。在多年的研究中,史丹利總結出許多驚人發現。其中包括早期認知能力對個人成就的影響。因此,從小培養聰慧兒童解決問題和做出正確判斷的能力非常重要。如果你的孩子天資聰穎,一定要培養他們的認知能力並讓他們保持快樂的心境。千萬不能一味追求要求孩子成為天才。
  • 「我是不是生了個天才?」——天才兒童的三大特徵
    同樣的,一個老師用「聰明——愚笨」這個單一維度來評價孩子,就會把孩子排成高低不同的序列。一個孩子智商越高,也就越聰明,越像天才,越容易考上好大學;智商越低,就越笨,成績也就越容易差。用「聰明——愚笨」這一簡化的視角來看孩子是危險的。它把發展簡化為了一種數量的高低,把天才視為最高,愚人視為最低。
  • 是天才障礙還是有障礙的天才?
    推孟Terman對一千五百位高智商兒童的追蹤研究結果有以下幾點:(1)平均出生體重比一般兒童重,也較一般兒童早學會走路及說話;比一般兒童健康,較少生病。(2)很早就開始閱讀,除了閱讀多之外,也會運用較高級的語彙。
  • 《天才少女》:看美國隊長埃文斯如何教育天才兒童
    《天才少女》是一部關於如何教育天才兒童的電影,由美國隊長克裡斯·埃文斯,與可愛童星麥肯娜·格瑞絲共同演繹。影片中講述了一家三代三個天才女孩的故事,引發人們思考兒童教育的問題。01電影中有三個天才女孩,一個是七歲的瑪麗,一個是瑪麗的媽媽黛安,還有一個則是瑪麗的外婆伊芙琳。
  • 兒童的思考是無價之寶
    讀到這一句話,對於我這位小學語文老師來說,真的如獲至寶。讀一本書,能得一句這樣的話,足夠了。兒童的思考真是無價之寶嗎?這是不是太誇大了?我做老師三十多年,珍愛過孩子的若干思考嗎?課堂上,孩子的多少思考引發過我的重視?在我所發表的文章中,有多少是學生的思考?回憶之中,越發感覺到兒童的思考真的不得了。我有一名學生(去年在澳大利亞參加高考),給我的思考最多。
  • 一個天才兒童被「雞」廢了~天才的結局並不只有成功
    他的話讓我一下想起了兩個天才少年,他們成長軌跡迥然不同,結局也完全不一樣。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是當時有名的數學家,他從斯坦福讀書回國後,楊振寧已經6歲了。楊武之很快就發現了楊振寧數學能力很強,而且學習上天賦異稟。擱到現在,家裡出了一個天才孩子,那趕緊請最好的老師輔導、跳級、參加各種競賽,早日上大學,早日成才。
  • 天才兒童還是普通兒童?答案在父母和老師的語言裡
    直到有一天,我接到幼兒園老師的電話,她說:「你兒子實在太愛動了,坐不住、堅持不到3秒鐘,你們要不要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一下,看是不是多動症?」我一聽就急了,馬上給老公打電話。老公說:「才3-4歲的孩子你讓他一動不動的,不是虐待嗎?愛動說不定是聰明的表現! 」想想也覺得有點道理,但我也很理解幼兒園老師的不容易。
  • 陳鴻銘老師(臺灣)|兒童故事思考課|暑假班開啟!
    是什麼魔力讓她如此喜歡聽陳老師講故事?後來,閨女接著跟隨陳老師學習兒童哲學,進而覺得哲學課更有意思!於是,我發現是我把孩子想簡單了,兒童是喜歡思考的!閨女不只一次的說過,什麼課都可以取消,唯獨陳老師的課不可以。我想這就是一個孩子的真心喜歡!每次課後,閨女經常在回程的路上給我講那些從陳老師那聽來的故事,討論那些課上一直琢磨的問題。
  • 真正的天才是什麼樣的,特點是什麼——培養天才兒童之一
    兒童是父母的未來,是民族的未來,也是人類的未來。本系列講座手把手教你培養出天才的孩子問題來了:天才是怎樣的一種人,天才的定義是什麼關於什麼是天才,各人的觀點不同,這裡介紹本文作者 海雲青飛 對天才的看法智商測試分數高的人不一定是天才天才兒童的智商不可能很低,但是智商測試分數高的兒童未必是天才
  • 智商達144的「天才女孩」,8歲上初中:天才兒童源於科學的培養
    如果我說有個小女孩用三年時間就學完了小學課程,喜歡閱讀還過目不忘,你肯定會驚呼這就是天才兒童啊!是的,張涵宇確實是一位智力超群的天才兒童。智商144,僅僅用3年就完成了小學課程,8歲時開始上初中,是家長們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的高配版。
  • 認知誤區:天才都是自閉症?自閉症兒童都是天才?
    近些年,似乎很多自閉症孩子一夜之間都展現出了少有的天才。自閉症兒童都是天才?自閉症是什麼時候被醫學發現的呢?我們覺得自閉症兒童經常有很多新聞,認為自閉症小孩很多都是天才:音樂天才、數學天才、繪畫天才。其實大部分自閉症病人都處在廣泛性發育障礙這個階段,確實有一些是天才,但只佔10%-30%。阿斯伯格綜合症是1930年,奧地利的Hans Aspenger醫生定義的。
  • 如何正確認識超常兒童?
    天才是個美好的字眼,誰都喜歡有著過人的天賦,能輕鬆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情。馬未都曾經說過:「有天分的人,就是做事情順利,比別人幹得輕鬆卻又幹得好。」是的,天才就是天生具有某種才能的人,而且這種天分往往在他們兒童時期已經初見端倪,我們把那些極具天賦的兒童,稱為超常兒童。超常兒童指的是,在智力、創造力或特殊領域較同齡兒童具有高度發展能力和卓越表現力的兒童。
  • 玩轉技能,改變人生,如何如果有效的發現天才兒童?
    不管什麼時候,天才兒童都是備受矚目的存在,天才意味著他能有一個好的前途,實際上及時的發現孩子的潛力,適當的激發潛能,更有利於孩子的發展,那麼問題來了,如何發現一個天才兒童?實際上天才兒童往往有三個共同顯著的特徵,第一點,他們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技能,比如莫扎特開始創作音樂 年僅五歲,還有一點他們都是自主開創者,斯裡尼瓦瑟·拉馬努金在構建複雜公式和理論的時候,他甚至還沒學過基礎數學,其實天才兒童對於自己的興趣可說是到了近乎痴迷的程度,像作家威廉·詹姆斯·席德斯,數百張有軌電車換乘票,是他學習八門語言時的一個副業,而那時他才八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