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丨楚辭要籍叢刊(下)

2021-03-05 老夫子薦書

《楚辭通釋》一書是明末清初大儒王夫之研究楚辭的專著。其內在思想和王夫之所處的時代息息相關,也寄寓了他晚年的政治心聲。訓詁釋義著眼於作者的思想動機,同時以修養內丹學說解釋部分文本,反映了明末的思想潮流特色。在訓詁上也有所創見,部分為後人吸取,成為楚辭解說主流理論之一。本書據清同治船山遺書本為底本點校。

《天問》是楚辭中較難解的一篇,內容涉及太多上古神話及先秦史跡,迷離惝恍,後人難以索解。此《天問箋》是丁晏用力之作,在王逸章句基礎上,對《天問》中的疑難進行了大量引證,並作箋釋。在字義訓詁上也力求明晰,不蔓生枝節。此次整理以廣雅書局光緒年間刊本為底本,鹹豐四年刻本為參校本。

《山帶閣注楚辭》以廣博精研著稱,是清代楚辭學主要成果之一,影響很大。在王夫之、林雲銘等人基礎上,對於屈子25篇的創作時地重作考釋,且繪以五幅地圖,訓釋也有新意。蔣驥注重知人論世,對屈原作品的解讀注重整體性、思想性,訓詁字詞特別翔實有據。持論謹嚴,不囿成見,敢於創見,體現清代紮實的學風。書十卷,注六卷(含屈原賦二十五篇),餘論二卷,說韻一卷。本次整理以雍正五年蔣氏山帶閣原刻本為底本,點校者於淑娟首次考證出本書所謂康熙本是流傳中的誤記。

本書為清代著名學者戴震對《楚辭》中屈原各篇注釋的彙編及初稿本。此書素稱為清代訓詁名著,戴震早年力作之一。戴氏訓詁楚辭,取前人解釋之善而從,治學態度嚴謹紮實,多有創見。本書在刊刻之前已有稿本和抄本,版本情況較為複雜。本次點校,以精抄本為底本,以乾隆庚辰初刊本(簡稱乾隆本)為通校本,以廣雅書局重刊本(簡稱廣雅本)、建德周氏校刊本(簡稱周氏校本)為參校本。並附戴氏初稿。

《楚辭新注求確》是清代楚辭研究的一部重要著作。實為王遜直叔侄《楚辭評註》十卷的批點本,作者胡濬源認為研究楚辭應求之於「史傳」和「本辭」,論述處處從史料出發,十分重視《史記》,核定屈賦二十五篇之數。同時注意以內文互證法把握作品主旨脈絡,時以統計關鍵詞法拈出文眼和線索,多有深見明識。如胡濬源較早明確懷疑《遠遊》為屈原之作,認為《離騷》作年在屈子遭放之後,強調《九歌》是女巫媚神曲等。本書立論著眼於「求確」,即求文詞之意旨,號召讀《離騷》要「求之於本辭」,如辨析《離騷》中「美人」之性別,論「求女」是求賢。故而受到姜亮夫等學者的肯定與推崇。此次點校以清嘉慶二十五年務本堂刊本為底本。

《屈辭精義》為清人陳本禮數十年研讀屈原《楚辭》的心血結晶,推求微言大義,自成一家之說。正文分六卷,其篇目編次以史記所述屈子作品先後為準,故與諸本多不同。篇首先列發明,提綱挈領;正文中附註字詞訓詁與典實,隨文繹說文句大意,附註叶韻;各章之後有箋;文中適當節引前人批註,以相互發明。若別有新說,則另列正誤糾正舊說之謬。偶有眉注,以串說大意為主。茲次整理,作者以裛露軒刻本為底本,而將各本眉注加以輯錄匯總,以期得其全貌。

《屈子楚辭章句》全書七卷,前綴乾隆五十四年謝序、乾隆二十五年劉夢鵬自序,及《屈子紀略》。該書據嘉慶五年藜青堂重刻本整理,為首次標點、校正之現代讀本。其目錄編次與諸家不同,自從問世以來就存在一定爭議。《屈子紀略》對屈原生平及作品系年作了大致考訂。在部分字句訛誤妄斷之外,作者獨立思考,敢提新見,尤其對《天問》「該秉季德」一段之闡說,是歷來最為合理的解說。

本書是晚清著名經學家、文學家王闓運對《楚辭》的獨到見解和心得。由於今文學派的風習所染,王闓運借注釋《楚辭》別創新說,將賦文與楚、秦、齊軍事地理形勢和楚國朝堂政治鬥爭聯繫起來,闡發微言大義,對屈原的政治生涯和楚國歷史進程作了一番前無古人、後乏來者的論述。如認為屈原主張與秦修和以迎回懷王,屈原曾積極促成楚齊聯姻,屈原曾密謀廢黜頃襄王等。此次點校以光緖二十七年辛丑衡陽《湘綺樓全書》刊本為底本。

《離騷賦補註》,清朱駿聲撰。本書注《離騷》有三方面的成果:1.校正賦文文字,指出俗本之訛,又根據音韻來糾正俗本韻腳的訛誤。2.注音釋字,解說詞語之意。3.辨析句法,推尋文意。均有助於讀者準確理解《離騷》原意。本書據清光緒八年臨嘯閣刻《朱氏群書》本整理。

《屈賦微》,清馬其昶撰。馬氏於屈賦用力尤勤,徵引古注50餘家,有漢王逸,宋洪興祖、錢杲之、吳仁傑,明陳第,清毛奇齡、方績、孫詒讓、孫志祖等,擇善而錄,加以剪裁。凡覺前人注釋不妥者,則以己意解之,於閱讀、理解屈原賦頗有幫助。本書據清光緒三十二年集虛草堂本整理。後附《屈賦晢微》,系《屈賦微》之初稿本,與刻本略有差異,故一併整理收入。

本書為日本學者研究楚辭著作三種之合集。西村時彥撰《楚辭纂說》稿本四卷,輯錄自司馬遷《史記》以下有關屈原和楚辭相關的文獻資料,內容廣博,經史子集無不涉獵。其著《屈原賦說》則是自出機杼之新見新得,上卷研討屈賦二十五篇,即文本分析,分名目、篇數、篇第、篇義、原賦、體制、亂辭、句法、韻例、辭採、風騷、道術十二篇。下卷研討屈原生平及辭賦流傳,存八篇。龜井昭陽《楚辭玦》二卷,其體式屬考據札記,以楚辭句詞為條目,對朱熹注、林雲銘注、單行章句本,作辨析批駁,時出己見,內容也很豐富。這三種日本楚辭著作,體現出二十世紀初日本漢學界的學風和學識,堪稱今日域外漢籍整理重要成果之一。

我們重組了微信交流群,歡迎加入:

相關焦點

  • 好書·推薦丨上海古籍出版社《楚辭要籍叢刊》成功收官
    《楚辭集注》 【宋】朱熹 宋朱熹之《楚辭集注》與王逸之《楚辭章句》,並稱為楚辭學史上兩座「裡程碑」,影響所及,蓋至今無足以替代之,皆為治楚辭之龜鑑。朱熹作《集注》,要在求其義理之正,而於文字音釋訓詁,一絲不苟,也極有價值。訓詁取王、洪等諸家之說,擇善而從,亦有補闕、發揮、別解。
  • 哈佛大學東亞研究叢刊書目(一)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民國老報紙,獲得學術資訊 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是美國著名的東亞研究學術機構,自1956年開始,該中心一直在不斷推出東亞研究叢刊
  • [海外版]不能忘卻的《新臺灣叢刊》
    《新臺灣叢刊》封面 《新臺灣叢刊》封面 近日,在臺灣民主自治同盟紀念成立65周年活動上,臺盟中央盟史研究委員會委員吳藝煤的一篇回憶文章,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在採訪中,吳藝煤向記者介紹了臺盟早期刊物《新臺灣叢刊》的創辦過程及情況。 香港出版 1947年7月,參加臺灣 「2·28」起義的愛國人士謝雪紅、楊克煌、蘇新、周明等人,經廈門、上海輾轉抵達香港。
  • 《新臺灣叢刊》香港出版後 密送到臺灣(圖)
    李濟深還向謝雪紅等人建議,挽留正在香港活動的著名臺籍人士丘念臺等。謝雪紅與民盟的莊希泉、劉雪漁以及一批臺灣革命人士,共同組建了臺灣問題研究會,探討臺灣時局,宣傳大陸解放鬥爭形勢。  臺灣問題研究會在中共的支持和愛國民主人士的幫助下,於1947年9月成立新臺灣出版社,發行《新臺灣叢刊》(簡稱《叢刊》)。
  • 編制書目 影印出版 數位化回歸 海外中文古籍加速回流
    近年來,在海內外有識之士的攜手努力下,海外中文古籍的情況日漸清晰,大批海外中文古籍正以影印出版或數位化等方式回流中國,為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推動學術研究發揮了重要作用。據研究,美國現存中國善本線裝古籍不少於70萬冊,古籍總數量接近400萬冊;歐洲粗略估算古籍有200萬冊;流入日本的中國古籍更多,「日本所藏中文古籍資料庫」中便可檢索到91萬條漢籍書目。國外各大公共圖書館、大學和研究機構圖書館以及民間收藏的典籍文獻至今尚無系統的明確統計數據。「保護仍是整理中文古籍的首要任務,而要保護首先就必須摸清底數。」
  • 序跋 《武漢大學圖書館藏稀見方志叢刊、珍本古籍叢刊》總序
    武漢大學圖書館館藏古籍約20萬冊,其中善本800餘種,1.4萬冊,有300多種古籍收入《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有66種古籍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武漢大學圖書館館藏1600餘種地方志、400餘種家譜,均為有特色的地方文獻資源。2009年,武漢大學圖書館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
  • 馮立昇丨《清華大學圖書館藏稿鈔本日記叢刊》的文獻價值與特點
    在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和清華大學圖書館支持下,我們對清華大學圖書館藏稀見日記進行了整理和選編,在進一步梳理、訂正著錄信息和考索作者生平的基礎上,集成《清華大學圖書館藏稿鈔本日記叢刊》(下簡稱《叢刊》),希望通過撰寫提要和影印出版,惠及更多的讀者。
  • 古籍影印丨《清華大學圖書館藏稿鈔本日記叢刊》(全二十四冊)出版
    在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和清華大學圖書館支持下,我們對清華大學圖書館藏稀見日記進行了整理和選編,在進一步梳理、訂正著錄信息和考索作者生平的基礎上,集成《清華大學圖書館藏稿鈔本日記叢刊》(下簡稱《叢刊》),希望通過撰寫提要和影印出版,惠及更多的讀者。清華大學圖書館所藏古今日記千餘種,早期入藏的線裝本有百餘種,其中最珍貴者為清代至民國初期的稿鈔本日記。
  • 國學基本典籍叢刊之《元本分類補註李太白詩》
    了解詳情,可點下列連結:國學基本典籍叢刊之《宋本中興以來絕妙詞選》國學基本典籍叢刊之《宋本春秋經傳集解》國學基本典籍叢刊之《宋本白氏文集》>杜澤遜:《宋本尚書正義》序言國學基本典籍叢刊之《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庚辰本》套色本(馮其庸序言)石昌渝:《貫華堂本水滸傳》序言國學基本典籍叢刊之《宋本禮記》
  • 《梵蒂岡圖書館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獻叢刊》第二輯今年底出版
    本報訊《梵蒂岡圖書館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獻叢刊》,是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項目「羅馬梵蒂岡所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獻收集與整理」的研究成果。第一輯已於2014年8月由大象出版社出版,共影印梵蒂岡圖書館藏天主教類著作170部,分為44冊,是近年來影印海外藏漢籍類圖書中收書數量最多者之一。第二輯西方科技與星圖輿圖類,預計也將在近期出版。
  • 毛澤東廣讀天下奇書 揭其生命中的「二十七個書目」
    原標題:毛澤東廣讀天下奇書 揭其生命中的「二十七個書目」   原標題:廣讀天下奇書 常新胸中日月   (五)落花時節讀華章   1959年10月23日外出前開列的要帶走的書目,反映了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後的自讀風景。
  • 劉北成:世界史推薦閱讀書目
    囿於本人的視野,開列的書目局限於世界近現代史,尤其是近代思想文化史範圍。另外,既然不是開列一個課程的必讀書目,也就無須拘泥於系統性,但可讀性則是一個必要標準。可讀性不僅在於文字的深入淺出、生動有趣,而且在於內容的新穎和觀點的挑戰性。下面推薦的書目只是可讀之書中的極少幾本,希望這些書能夠讓讀者在酷暑中感受到閱讀的愉悅。
  • 歐美國家的楚辭研究
    19世紀末20世紀初研究特點發生轉向,西方漢學陣容逐步壯大,關於《離騷》和《天問》以外的諸多「楚辭」篇目也多有選取和譯輯;更多的譯者目的不再局限於純粹的翻譯,而是在翻譯的基礎之上進行比較深入的「楚辭」語言和文化研究。
  • 【學禮堂書目答問】《清華大學圖書館藏善本書目》
    目前清華大學圖書館共珍藏有28000餘種、近30萬冊古籍,其中被《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收錄者達1885種,孤本425種。在清華大學近百年的學術生涯中,這批文化瑰寶充當過重要角色。這些古籍四部鹹備,文理兼優,其數量質量在國內各大圖書館中均屬上乘,在海內外學術界有廣泛影響。但因過去從未印行過有關書目,具體藏書情況和學術價值一直鮮為人知。
  • 《貴州文史叢刊》創刊40周年,聽聽錢理群等全國學者如何評價
    會上,貴州省文化研究館名譽館員、《貴州文史叢刊》學術委員錢理群發言,他希望借紀念大會重新思考地方文化研究的意義和價值,希望貴州的文化能與經濟齊飛,希望貴州學人永遠心懷獨特的貴州自信。省文史館原館長、《貴州文史叢刊》原主編顧久,省文史館原副館長、《貴州文史叢刊》原主編史繼忠,以及省內外專家代表也先後做了發言。
  • 《貴州文史叢刊》創刊四十周年系列活動舉辦
    12月18日,貴州省文史研究館在貴州師範學院舉行《貴州文史叢刊》創刊四十周年發展研討會和紀念大會。錢理群、沈固朝、王金會、劉江、田文軍、王本朝、藍勇、歐陽禎人、高文強、張曉芝等省內外專家學人,以及《叢刊》學術委員會部分委員、編輯委員會委員,《叢刊》省內外部分作者、新老編輯,本省部分社科期刊代表等70餘人共聚一堂,回顧歷史情懷,推進期刊建設,共議核心期刊創建之道。
  • 楚辭取名 適合男孩的楚辭名字介紹
    出自楚辭的男寶寶名字大全男孩楚辭怎麼起名?1、男孩楚辭取名要弄懂詩句意思楚辭取名男孩重要清楚了詩句的意思,才能夠根據詩句提煉出好的字,組成好的男孩名字。2、男孩楚辭取名要把握整體意境楚辭講究一個整體的意境之美,整片的文字往往能夠勾勒出特別美的意境。楚辭取名男孩也要把握整體意境。
  • 歷史地理學專業必讀文獻和書目
    書單 | 明清史推薦書單推薦丨西方政治史復旦大學教授丨一份最權威的中國古代史書單20位史學達人開列200本歷史書單閻步克老師推薦丨中古史參考書單4.23世界讀書日丨中國近現代史推薦書單書單 | 中國近代史、世界史閱讀書目1.地圖、辭書、期刊
  • 男《楚辭》女《詩經》,寶寶名字要有格調,聽了這個名字,我笑了
    文丨Tina育兒 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本文共850字,閱讀需要1分鐘。之前跟小夥伴們聊過很多因為給孩子取名字或者是孩子的名字鬧出來的笑話。都說「男《楚辭》,女《詩經》」,我很喜歡《鄭風·風雨》裡的一句話,「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雲胡不喜。」就跟親戚說,「見君」怎麼樣?跟現在的宣梓欣比起來,逼格立馬高起來,還不顯女孩子氣。然而,當我把這個名字告訴我媽的時候,她說了一句話,我立馬方了。她說——————孩子他爸也叫建軍。看到這裡,請原諒我特別不厚道地笑了。畢竟「見君」和「建軍」還真是聽上去差不離兒。
  • 陳松青:郭焯瑩楚辭學著作的學術價值
    《楚辭書目五種續編》:「湖南省圖書館亦收藏郭氏研究《楚辭》的手稿二十八冊,題《郭焯瑩遺著稿》。」《四庫大辭典·集部·楚辭類》《屈原學集成》皆承此說,均未列細目。《湖南省古籍善本書目》《湘人著述表》雖有著錄,但不僅未說明細目,連冊數也未說明。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個稿本破損嚴重,不方便讀者查閱。經館方破例提供的照片顯示,書名籤記載:「書名:郭焯瑩遺著稿;冊:28;版本:稿本;編號:437/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