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語能力」裡築家國情懷——上海外國語大學課程思政所有專業全覆蓋

2020-08-27 光明網

光明日報記者 孟歆迪 光明日報通訊員 錢俊妮

如何讓課程思政從「乾巴巴的說教」變成「熱乎乎的認同」?上海外國語大學努力將教師「我要告訴你」向學生「我想學什麼」轉變,讓教學更加有情、有義、有溫度。2017年起,上外連續三年入選上海市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整體試點校」,於2018年年底實現全校所有外語語種專業課程思政試點工作全覆蓋,2019年實現課程思政課程在所有院系、所有專業全覆蓋。

周力凡是上海外國語大學塞爾維亞語專業大一學生,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他與11名同學一起用塞爾維亞語錄製視頻,向當地人民傳播防疫小貼士。這個視頻在微博獲得近百萬次的播放和點讚,還被塞爾維亞駐華大使館官微轉發。周力凡告訴記者:「我和同學們都期待能用專業所學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為祖國與對象國之間的交往構建橋梁。」

在上海外國語大學,話語能力與家國情懷密不可分。俄文版的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日語語音學課程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系列微課視頻……從經典外文文獻閱讀、中外文化比較、中外時政翻譯,到區域與國別研究導論、市場微觀結構等各專業教學課程,上外將課程思政融入專業骨血,在潤物無聲中將價值觀引導融入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中。在上海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姜鋒看來,外語院校應當牢牢把握課堂教學主渠道,深化學校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培養思想素質過硬的卓越國際化人才。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上外課程思政的力量更是從課本裡走出來,灌注在了實踐裡——全校千餘名師生運用專業特長在抗疫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翻譯防疫物資往來文件、各類政府新聞發布文稿,或是將我國抗疫方案翻譯成多種語言支援他國;前往邊境、邊關,協助當地防控疫情;編撰了上千篇有關各國疫情動態和分析的文章……他們用語言能力和專業知識架起全球抗疫的一座座橋梁,成為閃耀在各個領域的「上外名片」。

上外現有46個授課語種,每個語種的授課教師都通過有針對性、新穎的方式與視角開展教學,發掘外語專業的思想價值滲透作用。

學校設立「課程思政專項」,打造多語種課程思政群,各類語言課堂中,師生探討如何規範表述中國現實、中國立場;慕課課程中,專設思政拓展板塊和「治國理政」課堂;在給留學生開設的「報刊閱讀」「高級口語」等課程中,教師在開展語言技能訓練時,常常選擇《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中的經典句子和例文。不僅如此,近年來,上外提出了「課程鏈」理念,從聚焦單門課程到打造多門課程「串聯」而成的「課程鏈」,發揮多門課程協同育人效應。

作為國內首批推進《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多語種版本進高校、進教材、進課堂的試點高校,上外加強頂層設計、全面規劃,將外語教育與思政育人緊密結合,積極推動外語教育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有機融合。僅2020年春季學期,學校共有461人次教師參加了21場次的相關培訓,啟動了69冊相關教材的編寫出版,推動109門課程建設和內容更新,在面向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學生開設的93門課程中融入相關內容,涉及5341人次學生。《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多語資料庫綜合平臺也已經完成了初步搭建。

上海外國語大學校長李巖松介紹說,學校正在修訂實施人才培養方案、更新編寫出版教材內容、提升師資隊伍素質能力、建設多語平行語料庫和多語種資料庫綜合平臺,培養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光明日報》( 2020年08月21日08版)

相關焦點

  • 「話語能力」裡築家國情懷——上海外國語大學課程思政所有專業全...
    光明日報記者 孟歆迪 光明日報通訊員 錢俊妮  如何讓課程思政從「乾巴巴的說教」變成「熱乎乎的認同」?上海外國語大學努力將教師「我要告訴你」向學生「我想學什麼」轉變,讓教學更加有情、有義、有溫度。2017年起,上外連續三年入選上海市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整體試點校」,於2018年年底實現全校所有外語語種專業課程思政試點工作全覆蓋,2019年實現課程思政課程在所有院系、所有專業全覆蓋。  周力凡是上海外國語大學塞爾維亞語專業大一學生,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他與11名同學一起用塞爾維亞語錄製視頻,向當地人民傳播防疫小貼士。
  • 光明日報 | 上海外國語大學:「話語能力」裡築家國情懷
    光明日報 | 上海外國語大學:「話語能力」裡築家國情懷 2020-08-21 15: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話語能力」裡築家國情懷
    如何讓課程思政從「乾巴巴的說教」變成「熱乎乎的認同」?上海外國語大學努力將教師「我要告訴你」向學生「我想學什麼」轉變,讓教學更加有情、有義、有溫度。2017年起,上外連續三年入選上海市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整體試點校」,於2018年年底實現全校所有外語語種專業課程思政試點工作全覆蓋,2019年實現課程思政課程在所有院系、所有專業全覆蓋。
  • 在專業課上培養家國情懷
    近年來,東北大學注重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程,在專業課上暢敘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是東北大學「課程思政」建設的生動實踐。以試點單位和示範課程建設為突破口「課程思政」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集成創新,沒有太多可供參考的建設標準和成熟模式。
  • 復旦:變「思政課程」為「課程思政」,將實現所有學科全覆蓋
    3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示範課程、2門「中國系列」課程、13門綜合素養課程、28門已融入「思政元素」的專業課程……變「思政課程」為「課程思政」,打造多層次互補、有機融合的思政教育體系,在復旦大學,思政教育面貌已是「日新月異」;2018年將實現所有學科課程思政的「全覆蓋」。
  • 走進「課程思政」的春天裡
    東北大學自動化專業本科生裴梓鈞說。高數課上暢敘嚴謹求是的科學精神、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這正是東北大學「課程思政」建設的生動實踐。與國家民族復興同向同行,與時代發展同頻共振,一堂堂融入思政元素的「硬核」專業課程,春風化雨地滋養著處在「拔節孕穗期」的青年學子,為回歸教育的初心和使命,為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教育根本命題探索出更明晰的路徑。
  • 東北大學把「課程思政」建在「雲端」
    「全部線上教學課程中要實現『課程思政』建設工作全覆蓋、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強化正向的價值引領、滲透積極的人文關懷……」東北大學「雲端」開課前,學校就要求廣大教師抓住在線教學的有利契機,在特殊時期把「課程思政」建設推向縱深。
  • 課程思政關鍵在教師思政 上海大學用生動故事激發教師育人情懷
    在中國第36個教師節即將到來之際,9月4日,上海大學舉辦「陽光美麗,教書育人,與子同行——我的故事你的心聲」第44期教師教學沙龍。依託顧曉英工作室編撰的《與子同行》一書,這次活動生動展示了上海大學教師無私奉獻的形象,引導教師厚植立德樹人情懷。
  • 踐行課程思政 湖南工業大學慕課《翻譯中國》上線
    紅網時刻株洲9月22日訊(通訊員 梁樂園)9月22日,湖南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積極踐行課程思政,由學院院長張冬梅帶領學院翻譯專業團隊,歷時十個月精心打造的慕課《翻譯中國》正式在中國大學慕課網和智慧樹同時上線。
  •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課程思政建設:推出「4S教學法」探索在專業課程中...
    「通過在全校範圍對教師育德能力和育德意識的培養,引導專業課教師與思政課同向同行,每一位教師都結合學科專業積極挖掘專業課隱性育人元素。」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黨委教師工作部部長李國娟教授介紹,在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中,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的教師們探索推出「4S教學法」,結合到專業課程中,達到了既教書又育人的效果。
  • 所有高校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
    近日,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提出,課程思政建設要在全國所有高校、所有學科專業全面推進。「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就是要寓價值觀引導於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負責人表示。
  • 課程思政④|思行合一,大道行遠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課程思政...
    編制國內首部《交通運輸類課程思政教學指南》;成立國內首個交通學科思政教育研究中心;首次構建橫向覆蓋全專業的課程思政群、縱向貫穿培養全過程的課程思政鏈,形成完整的課程思政體系;率先制定每門課程立德樹人達成指標;首次系統提出專業教師課程思政勝任力提升路徑和工作機制……定標準,建平臺,繪藍圖,出「施工方案」,自去年年底入選「上海高校課程思政重點改革領航學院」以來,交通運輸工程學院
  • 【領航新徵程】上海外國語大學:用世界語言表達中國聲音
    10月,上海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戰略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梅德明教授在上外面向全校先後開設了《基於習近平總書記立德樹人育人觀的外語課程建設》和《多語能力與全球勝任力:面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外語學習》兩場講座。
  • 深挖專業課程中「思政元素」
    ,江西工程學院校領導楊名權、胡湧、張晨曙、彭衛東、桂小敏、沈良、馮贇、黃海軍、鮑步雲、樂俊傑、陶小兵、鄒建民等與學生一同走進課堂,聽教師講授專業課程思政第一課。人工智慧學院黃衛星老師在講授《工程力學》課程時,將愛國情懷貫穿到課堂教學全過程。在上課的開場白中,他以華為電子晶片、5G技術自主研發等典型事例,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 隔屏不隔心 上海外國語大學創新線上思政教學
    該門課程的任課老師肖維青表示,將時下的金句熱詞加入到課堂中,一方面是希望大家關心時事,了解社會熱點,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對專業知識的透徹掌握,更重要的是,鼓勵大家今後能用自己的專業所長為國家服務,培養學生翻譯素養和翻譯能力,講好中國故事。
  • 上海市課程思政領航高校處長沙龍(第二期)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辦
    來自復旦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理工大學、華東政法大學、上海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等十所上海高校課程思政整體改革領航高校的教務處負責同志、一線教師代表出席了本次沙龍。
  • 深挖專業課程中「思政元素」——江西工程學院推動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
    怎樣將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愛國主義精神與專業內容相結合,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引領是課程思政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人工智慧學院黃衛星老師在講授《工程力學》課程時,將愛國情懷貫穿到課堂教學全過程。激勵同學們學好工程力學這門基礎學科,培養學生對專業及行業的認識,增強學生的專業信心,讓學生能夠自主地投入到課程的學習當中,從而早日實現科技報國的大志。
  • 課程思政要實現專業課程與思政元素有機融合
    與會學者圍繞「課程思政的『道』與『器』」「以課程思政促進人才培養能力全面提升」「人文社會科學學科課程思政的方法論」「高校理工科課程的課程思政原則與教學策略」等話題進行了研討,並就高校課程育人的相關經驗進行了交流。北京聯合大學黨委書記韓憲洲教授指出,課程思政的難點在於所有課堂都有育人功能,要讓全部課程都成為思政教育的主渠道,應該把根本性舉措、全方位行動、持續性推進三者相結合。
  • 北京林業大學「三個強化」有序推進課程思政高質量全覆蓋
    北京林業大學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圍繞課程思政「為什麼、是什麼、怎麼做、做成什麼」,不斷強化組織領導、強化教育教學改革、強化教學能力提升,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邊研究邊探索,邊總結邊推廣,著力將課程思政做細做實。
  • 上海大學「課程思政」:在「時代音畫」中解碼中國文化
    本報記者葉辰亮攝 這是一節3月28日晚在上海大學音樂學院的音樂廳裡開講的「思政課」,沒有走進課堂,你真無法想像,如今的大學裡,「思政課」可以這樣上——— 《茉莉花》《多謝了》《木蘭從軍》《好日子》……課程伊始,學生們看到的是一份演唱會的曲目表。視頻帶著學生們回到2006年:中國歌唱家在美國甘迺迪中心舉辦獨唱音樂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