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寫作業到很晚,家長要補課解決問題,高中老師:我反對!下面是具體分析——
1、學得晚並不是學習刻苦的表現,而是效率問題
其實很多家長對孩子的學習過程並沒有充分了解,他們一看到孩子寫作業到很晚,就抱怨是老師布置作業太多,就是沒想過是孩子效率太低,把原本只需要一個小時完成的作業,硬生生寫了三四個小時!
初一的孩子,學習就處於這種狀態中,很令人發愁。想想以後中考前的大強度學習,孩子該怎麼應對?畢竟初一作為初中起始年級,科目不斷多,難度不算大,即使如此,孩子學習依然困難重重,就需要關注孩子的學習過程、學習狀態了。
所謂的高效率,核心是學習的專注度很高,開始學習後能全身心投入、心無旁騖,能夠不斷提醒自己要專心、要有速度。如果每次作業時都能持續進行這樣的心理暗示,久而久之,學習效率必定提高。為了提高效率,可以設定寫完作業時間,以此來催促自己按時完成;然後,不斷縮短完成作業時間,這樣不失為提高效率的漸進式好方法。
2、不主張去補課,辯證看待補課的作用
在很多家長看來,孩子學習一旦出現問題,首先想到的是找老師補習——這個想法真不該有!
任何時候,學習的主體都是學生;任何時候,學習上的問題,都要首先在學校、課堂上解決,不然,就是本末倒置。孩子現在的問題,很明顯是效率、心態與方法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都不是補課能解決的。
大多數時候我們都看到了補課的積極作用,但也別忽視補課的負面作用。為何有家長花費幾萬、十幾萬,卻沒能把孩子補習成學霸?因為,孩子是不足以能體現補習價值的孩子。如果孩子對補習非常牴觸,他就會各種應付,補不到心裡去的補習,都是浪費時間與金錢。
此外,補習也會讓一些孩子變得懶惰與自以為是。這類學生課堂學習往往不認真,對老師所講不以為然,因為聽不懂了也有老師會給他講。補習助長了孩子的惰性,這就是越補越差的根源。
補課,只有對確有需要的學生,很渴望通過課外強化來提高的孩子發揮作用。因此,這位同學的問題,不能通過複習來解決。
3、走出困境,孩子與家長需要這樣做
寫作業慢只是孩子學習問題的一個點,要全面優化學習,就需要進行學情診斷。具體做法其實不難:第一步,拿出孩子近期的考卷,根據丟分情況,判斷目前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將各門課程綜合起來,就是真實的學習現狀。第二步,聯繫老師,了解孩子的課堂表現,課堂是學習的主陣地,如果上課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課後作業速度會快很多。因此,結合孩子在課堂表現,明確提出要提高的地方。第三步,和孩子一起,制定自我完善計劃。它需要在前面兩個步驟基礎上進行,此時家長不能命令式要求孩子怎麼怎麼做,而要本著耐心,讓孩子自己認識到他學習中存在的不足,也讓自己說出他要達成的目標。
作業情況是學習的晴雨表,作業效率高低,也是家長觀察了解孩子學習情況的窗口。不能簡單看待孩子的作業問題,它的背後隱藏著孩子學習的很多因素。改進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每位家長都要為此而大動腦筋,而且只要你真正思考了,就一定能帶給孩子很多幫助。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如果大家還有哪些問題,歡迎交流諮詢。感謝閱讀、感謝點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