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風險認識調查報告

2021-01-10 網易財經

□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有限責任公司 上海證券交易所

為了進一步了解新常態下投資者的投資行為、分析投資者的投資心態,更有效、更有針對性地開展投資者教育工作,更紮實、更實在地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投服中心」)聯合上海證券交易所於近期組織實施了問卷調查,通過「風險知多少」問卷調查投資者對投資風險的認識。

問卷由投服中心投資者教育部設計。問卷首先對投資者的年齡、受教育程度、投資經驗、投資總額等投資者的基本情況進行調查,以了解此次調查的投資者的基本情況,同時也可與總體投資者的情況進行比較,以窺探二者間的差別,判斷此次調查對象的代表性;其次,調查了投資者的投融資情況,以了解投資者的基本投資情況,同時也可對投資者進行分類,以窺探不同類型的投資者對風險認識的差別;其次,問卷調查了投資者對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的了解程度,以量化分析投資者對各項風險的認識;最後,問卷調查了投資者對不同風險的關注程度、風險來源的認識、風險防範的認識等內容,以了解投資者面對風險時的實際情況。

一、投資者調查工作進展情況

整個問卷調查工作歷時四周,投資者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投資者聲音調研平臺」參與調查,共收到有效問卷5429份,問卷回收率100%。參與調查投資者的開戶券商為中信證券、中國中投等23家證券公司(詳見圖1)。問卷採用SPSS22.0進行分析。整個問卷的Cronbach(克隆巴赫)α係數為0. 874,信度很高,說明問卷有很好的內在一致性和穩定性,問卷整體具有很好的可信度和可靠性。Cochran Q檢驗值為316475.118,相應的概率為0,說明投資者間問卷結果有顯著的差異。

圖1:參與調查投資者開戶券商比重

二、投資者基本情況

圖2:投資者年齡分布情況

圖3:投資者受教育情況

圖4:證券市場投資經驗分布情況

圖5:證券市場的投資總額分布情況

基本情況包括了投資者的年齡、受教育程度、投資經驗和投資總額情況:「新生代」(95後)投資者比例很低;受教育程度普遍較高;不同年限的投資經驗比例分布均勻;投資總額略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年齡層方面,主要集中於50歲以上、31-40歲和23-30歲,三者合計78.63%;22歲以下的投資者僅佔2.65%。受教育程度方面,69.57%的投資者擁有大專及以上學歷,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投資者佔5.77%;30.63%的投資者學歷為高中、中專及以下。投資經驗方面,45.63%的投資者有超過5年的投資經驗;但還有4.7%沒有證券市場投資經驗。投資總額方面,近八成投資者為投資總額在50萬元以下的中小投資者,和總體情況相當。其中,37.54%在10萬元以下,39.91%為10-50萬元。

三、投資者持股情況

根據對投資者持股情況的調查,投資者分散風險意識不強,且頻繁交易,交易行為不夠理性。

調查結果顯示,一般同時持有三隻以上股票的投資者僅佔27.45%,而持有1-2隻股票的投資者近50%,投資組合出現集中化,投資者構建多樣化的投資組合、進行風險分散的意識較低,這一結果可能是由於投資者過度自信或投資習慣造成的。

圖6:投資者投資組合情況

圖7:投資者股票持有時間

投資者選擇持股時間為1-2年的比例為17.37%,選擇持股時間超過2年的比例僅為8.86%;絕大部分投資者一般持有一隻股票的時間都不超過1年,有投機和過度交易之嫌,而事實上,投資者在短期內頻繁交易也將造成交易成本的大幅上升。

圖8:投資者的投資依據

調查顯示,投資者買賣股票的選擇依據不夠理性。

選擇公司信息披露(年報、半年報、季報、臨時報告)、分析師或諮詢師等作為依據的投資者超過了50%;選擇其他基本面分析、技術面分析的投資者也超過了40%。但是,選擇朋友薦股的投資者也接近五成,依賴打聽消息的投資者則佔21.74%,這體現了許多散戶投資者不成熟的投資心態,而這些不理性的選股行為容易造成羊群效應,無形中加大了投資者的投資風險,不利於投資者作出理性的投資決策。

四、投資者融資情況

投資者有融資經驗的比例不高,融資渠道主要為證券經營機構,融資槓桿不高,投資者對於融資買賣股票較為謹慎。

圖9:投資者的融資情況

參與調查的投資者中,僅39.84%有融資經驗。在融資渠道方面,73.2%的投資者選擇會通過證券經營機構融資,35.94%選擇親戚朋友,22.8%則選擇了銀行等金融機構。

在融資與本金的比例方面,在有融資經歷的投資者中,45.40%的投資者會將融資與本金的比例控制在50%以內,42.67%的會控制在50%-100%,僅0.65%的會達到甚至超過200%;而與之相應,這三個比例在沒有融資經歷的投資者中分別為:67.85%、24.46%、0.80%,顯示了沒有融資經歷的投資者更為謹慎的態度。

五、投資者盈虧情況

投資者對自己的投資業績認識較為清楚。

圖10:開戶以來,投資者的盈虧情況

達到50.43%的投資者自開戶以來的投資是虧損的;44.83%的投資者是盈餘的,但31.22%的投資者盈餘低於30%,僅有2.62%的投資者盈餘超過了100%;仍有4.73%的投資者不清楚自己的投資業績。上述結果暫未考慮投資者盈虧與大市的關係,事實上,行為金融學相關的研究表明,「大概僅有5%-10%的散戶投資者可以在相對較長的時間裡有持續跑贏市場的優異表現。」

投資者投資出現虧損的原因多種多樣,但顯示了明顯的過度自信、過度反應、處置效應、羊群效應等多種不理性行為,也有頻繁交易、錨定效應、「風險幽閉症」之嫌。選擇「股市暴跌後急搶反彈」、「重倉強勢股」、「易衝動,容易受道聽途說的消息影響」的比例均超過了40%;選擇「寧可小跌,也不長套」、「頻繁操作」的比例也超過了20%,選擇「盲目地多買股票以分散投資風險」的比例也接近20%;而選擇「遭遇上市公司、中介機構或機構投資者的違法違規行為」的佔比不足10%,顯示了證監會全面從嚴監管的效果,同時也對監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沒有明顯證據表明這不足10%的投資者損失不是慘重的。

六、投資者對系統性風險的了解情況

根據是否可以被分散,金融風險分為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其中,系統性風險為不可分散的風險。非系統性風險為可分散或可迴避的風險,主要影響單一證券。

對於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61.91%的投資者更關心系統性風險,但投資者又沒有選擇充分分散的投資組合,這兩者間的矛盾揭示了投資者可能在關注風險時並不理性。

投資者對各項系統性風險認識水平不高,僅為基本了解,平均得分為3.071(滿分為5分)。通過配對數據的相關性檢驗發現,各項系統性風險的平均得分與整體風險的得分高度相關(相關係數為0.979,且高度顯著);通過配對數據的非參數統計檢驗發現,配對T檢驗的T值為7.286,相應的P值為0,說明各項系統風險的平均得分顯著地高於總整體風險的平均得分,投資者對系統風險更為了解。類似的也發現,投資者對系統風險的了解得分的確高於非系統性風險。對各項系統性風險的調查結果顯示,各項系統性風險的平均得分在2.980-3.138之間,詳見表1。

註:「平均得分」為各項系統性風險的平均得分;「整體平均得分」為所有單項風險的平均得分。

投資者對各項系統性風險的關注較為分散。

系統性風險中,投資者選擇關心政策風險和宏觀經濟風險的比例均超過了60%;選擇購買力風險和利率風險的比例也超過了40%;選擇市場風險的比例接近40%;選擇匯率風險的比例接近30%,從投資者的角度對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程度顯示了一定程度的關注。

圖11:投資者對各項系統性風險的關注度

七、投資者對非系統性風險的了解情況

投資者對各項非系統性風險認識水平也不高,僅為基本了解,平均得分為3.030。通過配對數據的相關性檢驗發現,各項非系統性風險的平均得分與整體風險的得分高度相關(相關係數為0.979,且高度顯著);通過配對數據的非參數統計檢驗發現,配對T檢驗的T值絕對值為7.251,相應的P值為0,說明各項非系統風險的平均得分顯著地低於總整體風險的平均得分,顯示投資者對非系統風險不甚了解。類似的也發現,投資者對各項非系統性風險的了解尚不如系統性風險。調查結果顯示,各項非系統性風險的平均得分在3.003- 3.089之間,詳見表2。■

註:「平均得分」為各項非系統性風險的平均得分;「整體平均得分」為所有單項風險的平均得分。

投資者對各項非系統性風險的關注也較為分散,但較各項系統性風險的關注集中度高些,這從各項非系統性風險的平均得分的離散程度也可看出。

非系統性風險中,投資者選擇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的比例均超過了60%;選擇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的比例也超過了50%;選擇操作風險的比例接近40%;選擇其他風險的比例接近10%。

圖12:投資者認為非系統性風險的其他來源分布情況

投資者認為非系統性風險其他的來源主要是各種違法違規行為。

將近70%的投資者認為非系統性風險來源於「操縱市場」行為;將近60%的投資者認為來源於「監管不到位」和「機構投資者的信息優勢」;超過50%的投資者認為還來源於「上市公司違規信息披露」、「上市公司內幕交易」;選擇來源於「上市公司其他違法違規行為」的投資者也幾近40%;而選擇「各種薦股消息」、「個人自身投資能力」的比例僅剛超過20%。可見,投資者對監管本身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並對機構投資者、上市公司行為的合法合規有著更高的期望。

八、投資者風險防範狀況

調查結果顯示,投資者風險防範狀況不容樂觀。

僅89.80%的投資者在開戶的證券營業部參加了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測評,這表示證券公司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仍需從嚴執行。選擇通過「交易系統的交易風險揭示」、「證券公司網站和現場的投資者教育欄目」、「證券公司組織的培訓」獲取風險提示的投資者均超過了60%;選擇通過「交易所或協會的網站」的投資者不足40%;選擇通過「證監會的網站」的投資者僅20%;而事實上,證監會和交易所或協會的網站發布的信息最為權威,因此,監管機構、自律組織等需要對自身的網站加強宣傳,提高在普通投資者之中的影響力。

在選擇防範風險的有效手段時,幾近70%的投資者選擇了「風險分散」,而這與投資者投資組合不夠分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驗證了投資者對風險的認識不清;選擇「風險對衝」的投資者幾近60%;選擇「風險轉移」、「風險規避」的投資者均超過了40%;選擇「風險管理」的投資者也超過了30%,這一比例超過了選擇認為非系統風險來自於「個人自身投資能力」的比例,這對投資者自身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證券風險雖然是多方面造成的,但投資者自身對風險認識不夠明晰,並且熱衷於跟風投機行為,不利於理性、高效的證券市場的形成,反之也更為加大了市場的波動和風險。

九、投資者建言獻策

本次問卷調查僅收到不足200條建議,投資者參與度僅2.56%,投資者並不踴躍,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投資者可能較為缺乏風險意識,或對風險不是很了解。

圖13:投資者建言獻策分類情況

投資者建言獻策主要集中於監管、適當性、違規行為、政策幹預和投資者教育方面。「多給中小投資者辦點實事」 是來自投資者的呼聲。

監管方面,投資者認為「三公是這個市場存在的根基」,希望「加強監管,多為中小投資者爭取權利」,「多規範市場」,希望「完善監管機制,加強信息披露」、「信息透明、準確」;投資者建議「加強對上市公司的監管,以及對金融行業的規範治理」、建議「規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建議「監管部門經常核查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及相關交易的合理性、合法性」。

適當性方面,投資者希望「放寬各金融產品的投資者準入條件」,希望「儘快完善金融市場,取消散戶單邊交易壁壘,散戶和機構最大的不同是機構可以做空以對衝做多的風險,而散戶只能做多」,建議「推出更多的對衝基金和槓桿型基金」。

違規行為方面,投資者認為上市公司常出現「操縱股價」、「信息披露違規」等違規行為,「上市公司或市場參與各方的違規成本太低,極易導致市場亂象,散戶吃虧」,希望「加強監管上市公司的違法違規行為,監管惡意炒作行為,加大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讓中小投資者維護權益渠道變得簡單容易」,建議「儘早建立健全法制公平的市場環境」,建議「大力打擊操縱」。

政策幹預方面,投資者期望「嚴格執行證券法」。另外,投資者認為,認為「政策面的控制太多,影響正常交易走勢的風險」,應及時披露宏觀政策的導向,「減少政策性幹預」,加強監管的同時,「適度開放」。

投資者教育方面,投資者希望「加強投資者教育,加強監管,還市場公平、公正」,希望「多加強培訓」、「多信息渠道了解投資中的風險」;此外,投資者認為「問卷上的風險已提示得太全面了」。

本文來源: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投資者權益知識調查報告
    □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有限責任公司 上海證券交易所為了進一步摸清投資者的現狀,更有效、更有針對性地開展投資者教育工作,更紮實、更實在地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投服中心」)聯合上海證券交易所於近期組織實施了問卷調查,通過「股東權利知多少」問卷調查投資者對自身權益的認識。
  • 期市交易者狀況調查問卷報告發布!投資者結構進一步優化,期貨公司...
    來源:期貨日報中國期貨市場監控中心於近日發布了《全國期貨市場交易者狀況調查問卷報告》。報告顯示,在參與調查的市場交易者中,大部分單位客戶和個人客戶肯定了期貨市場的功能作用,認為期貨價格能夠預測大宗商品和生產資料的價格水平。
  • 長江商學院發布《投資者情緒調查報告》
    長江商學院2021年1月7日發布的《投資者情緒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本期投資者情緒繼續回暖。  該報告是基於中國13個重要城市的大樣本抽樣調查,數據源於2020年12月份投資者情緒問卷調查,A股上市公司2020年三季度財報以及其他最新的國內外資本市場及宏觀數據。
  • 2018年度基金個人投資者投資情況調查問卷分析報告(九)養老金問題
    養老金問題 (一)八成投資者會在50歲以前考慮養老金問題調查結果顯示,有81.0%的基金個人投資者會在50歲以前考慮養老金問題,相較於2017年的77.7%進一步上升。其中,11.1%的投資者在30歲以前考慮養老金的問題,38.0%的投資者會在30-40歲之間考慮養老金問題。
  • 逾五成投資者開戶虧損 買股票要不要聽「朋友」的?
    那麼,讓我們來看一份調查報告。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有限責任公司和上海證券交易所日前聯合發布的《投資者風險認識調查報告》顯示:達到50.43%的投資者自開戶以來的投資是虧損的;44.83%的投資者是盈餘的,但31.22%的投資者盈餘低於30%,僅有2.62%的投資者盈餘超過了100%;仍有4.73%的投資者不清楚自己的投資業績。
  • 紅嶺創投成投資者眼中最好的網絡借貸平臺
    P2P投資者調查報告發布會於10月9日在深圳益田創新科技園19棟舉行,這份調查報告由《每日經濟新聞》報社和《網貸之家》聯合發起,抽樣調查了 350位投資者,第一次用詳實的調查數據將P2P投資者這個群體的特點客觀、全面公正地呈現出來,使公眾對P2P的投資者和整個行業的發展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
  • 山西發布《食品安全公眾風險認知調查報告》建議
    山西發布《食品安全公眾風險認知調查報告》建議加強特定群體科普力度 提升食安風險認知水平本報訊 (記者秦海峰)3月25日,山西省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山西省食品工業協會、山西醫科大學衛生管理與政策研究中心、山西醫科大學管理學院聯合發布
  • 美股投資者如何做好尾部風險對衝?
    在此之前,需要注意的是,尾部風險對衝是一種可定製化的策略,重點是投資者需要首先識別關鍵的投資組合風險因子,然後再來確定防範這些風險的最廉價方式。投資者可以通過每年放棄一點收益來購買保護以防市場在發生極端波動時造成重大的投資損失,比如,拿出10%的資產配置來做對衝,這樣就保留了90%或更多的投資組合風險敞口。
  • 疫情心理學:投資者風險態度與股票市場表現
    註:本文中的「風險態度」(「Risk attitudes」),是指投資者以有利/不利的標準,評估風險情況,並據此採取行動的自然傾向 (Rohrmann ,2002)。可觀察到的股價反應,不僅與相對價格變動和風險規避措施等傳統驅動因素的變化息息相關,而且也可能同時刻畫出投資者在大流行期間的風險態度變化。 本文旨通過利用谷歌和百度的網際網路搜索信息,構建股市投資者對疫情擔憂的衡量指標,並評估該指標如何解釋股市的急劇下跌以及隨後的反彈;我們將聚焦於新冠大流行的早期階段(截至2020年4月底)。
  • 格林威治公司調查:機構投資者現在更加偏愛社交媒體
    諮詢公司格林威治(Greenwich Associates)發布的一份最新報告顯示,機構投資者現在越來越偏愛使用社交媒體而非傳統媒體與投資者溝通、參與群體討論及對資產管理公司進行專門研究。調查顯示,2018年有68%的投資者使用社交媒體研究資產管理公司,遠高於該投資諮詢公司2015年調查的36%。此外,63%的受訪者表示,他們使用社交媒體與同齡人聯繫,而三年前這一比例僅為25%。與此同時,只有不到一半的投資者會定期閱讀金融行業傳統刊物。
  • 中國金融不良資產市場調查報告:P2P平颱風險較高
    11月23日,中國東方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東方資產)發布的《2016:中國金融不良資產市場調查報告》稱,新一輪銀行不良貸款上升周期預計將持續3年左右,2016年銀行業不良貸款率將達到
  • 調查報告:學習調查報告怎麼寫
    調查報告是整個調查工作,包括計劃、實施、收集、整理等一系列過程的總結,是調查研究人員勞動與智慧的結晶,也是客戶需要的最重要的書面結果之一。它是一種溝通、交流形式,其目的是將調查結果、戰略性的建議以及其他結果傳遞給管理人員或其他擔任專門職務的人員。因此,認真撰寫調查報告,準確分析調查結果,明確給出調查結論,是報告撰寫者的責任。
  • 重陽投資:防風險是持久戰,投資者無需過度悲觀
    好買說:投資者習慣在市場上漲時忽略長期的結構性問題,在市場下跌時又將長期問題短期化。對於地方政府債務、房價等問題的擔憂儘管不無道理,但事實上過去兩年中伴隨著各項去槓桿措施的實施,中國的系統性金融風險已經有所降低,投資者無需過度悲觀。
  • 北部灣投資集團旗下私募兩宗違規 未評估投資者風險
    檢查發現,北部灣創投基金向投資者推介私募基金的風險等級與投資者的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不匹配;對個別投資者未進行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評估。上述行為違反了《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第十六條第一款、第十七條的規定。
  • 「會議直擊」香港投資基金公會:投資者傾向選擇環球債券分散風險
    調查顯示,儘管多數被訪者對未來12個月經濟環境並不看好,其中看好的只佔約10%,近7成比較悲觀,但是大環境並沒有過多影響投資者的投資意欲,超過7成被訪者說在未來12個月會投資香港股票,超過一半受訪者表示未來12個月會投資零售基金,投資者亦較多選擇環球債券以分散風險。
  • 北部灣投資集團旗下私募被責令改正 未評估投資者風險
    經查,廣西北部灣創投基金向投資者推介私募基金的風險等級與投資者的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不匹配;對個別投資者未進行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評估。上述行為違反了《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第十六條第一款、第十七條的規定。  根據《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廣西證監局決定對廣西北部灣創新發展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採取責令改正措施。
  • 調查報告:市場調查報告格式
    市場調查報告,或稱市場研究報告、市場建議書是廣告文案寫作的一個要件。閱讀市場調研報告的人,一般都是繁忙的企業經營管理者或有關機構負責人,因此,撰寫市場調查報告時,要力求條理清楚、言簡意賅、易讀好懂。  一、市場調查報告的格式一般由:標題、目錄、概述、正文、結論與建議、附件等幾部分組成。
  • *ST中安實控人質押風險或已化解 現存兩大壓力:審計和立案調查
    2017年4月28日,中安消2016年年報被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公司股票被上交所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公司聘請大華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大華」)對公司2016年年報進行專項審計或覆核。昨日下午,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公司負責信息披露的部門,該部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關於公司非標年報的事情,現在主要等審計的結果。審計是6月份開始的,已經3個多月了。
  • 投保基金髮布報告:超一半受訪者2019年炒股賺錢了
    每經編輯:周宇翔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有限責任公司28日發布《2019年度全國股票市場投資者狀況調查報告》,與2018年相比,2019年在股票投資中盈利的受調查自然人投資者比例由四分之一提升至半數以上,「10%-30%」為主要盈利區間。
  • 可轉債申購風險有哪些?投資者需要承擔什麼風險
    可轉債申購風險有哪些?  【1】打新債存在破發的可能,這是投資者在申購可轉債時需要承擔的風險。  【2】可轉債的投資者要承擔股價波動的風險,因為可轉債很大比例優先配售股東。  【3】投資者還需要承擔利息損失風險,其利率低於同等級的普通債券利率,會給投資者帶來損失。  【4】還有不課忽視的可轉債提前贖迴風險,提前贖回限定了投資者的最高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