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我們的教育不可盲目模仿西方,因為考試選拔制度不同」

2020-08-19 陳中思

評「我們的教育不可盲目模仿西方,因為考試選拔制度不同」

2020年8月11日

「李老師講最真教育」如是說。而且持相同觀點的人還不少,其中不乏名人。因此,這種觀點的影響力是既大又廣泛。

那麼這種教育觀點的影響力到底是有益的,還是有害的呢?這還真的是值得討論的問題。

那麼,李老師在表述這種觀點的時候想過沒有,不同的教育結出的果實也是必然不同的。接下來我們想問的是,李老師有沒有觀察過,你所說的「西方教育」和你所說的「我們的教育」在註定是不同的教育的情況下,結出的果實也應該是必然不同的。那麼,李老師是否可以告訴人們,你所說的「西方教育」結出的是什麼果實,你所說的「我們的教育」結出的又是什麼果實?你只有證明你所說的「我們的教育」結出的果實要比你所說的「西方的教育」結出的果實品質優良,才能證明你所說的「我們的教育」不應該盲目模仿「西方的教育」是有道理的,是正確性。如果你不能用教育的結果證明你所說的「我們的教育」結出的果實要比你所說的「西方的教育」結出的果實要優良,那你的觀點真的是沒有說服力的。

但是,我還是要指出,在以下幾個方面,中國和西方並無什麼不同。

一是,西方孩子和中國孩子都有相同的天性,都有自己的權利,他們的天性和權利都應該得到保護,沒有絲毫的理由可以認為,西方孩子的天性和權利需要保護,中國孩子的天性和權利不需要保護,可以因為學習知道就行了的知識而被隨意侵犯;

二是,從人的成長規律來說,西方孩子和中國孩子的成長規律是一樣的,只有遵循人的成長規律,孩子和青年才能健康成長;

三是,合理的科學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思想是真理,而真理是有普遍意義的。因此,這一真理既適用於發達國家,也應該適用於中國社會。你不能說真理性質的教育理論教育思想在發達國家那裡是真理,在中國這裡就不是真理,就可以被棄置;

四是,不同的教育結出的果實是必然不同的,只有遵循人的成長規律的教育,只有秉持教育真理的教育,結出的果實才會是好果、良果、優質果。幻想不遵循人的成長規律的、不堅守教育真理的教育也能結出好果、良果、優質果,這是不可能的,這樣的教育結出的只能是澀果、苦果、惡果。看看現實就知道是否如此了。

確實,在教育上,誠如「李老師講最真教育」所說的那樣:「我們的教育不可盲目地模仿西方」。但是,如果把教育要遵循人的成長規律,把教育要保護孩子的天性和權利,把教育要秉持科學合理的教育理論教育思想教育真理,也看作是模仿西方,那真的是大錯特錯了。

最後,還要說的是,或許如李老師說的那樣,「我們的教育不可盲目地模仿西方」,是「因為我們的考試選拔制度」與西方不同。面對這種不同,我們應該做的不是去固守現行的選拔和考試制度,而可以不保護孩子的天性和權利,可以不遵循人的成長規律,可以拒絕科學的合理的真理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思想,而是應該為了保護孩子的天性和權利、為了遵循人的成長規律、為了秉持科學的合理的真理的教育理論教育思想而去改變現行的選拔和考試制度,這才是正道,才不是本末倒置。

從「李老師講最真教育」的這篇《我們的教育不可盲目模仿西方,因為考試選拔制度不同》的文章中,我們還可以看到一種奇怪的適應現實教育的心理狀態。那就是:人們寧願孩子的天性和權利受到傷害、寧願教育違背人的成長規律、寧願拒絕科學的合理的真理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思想,也不能去動現實的「考試選拔制度」。為什麼人們就不能倒過來想一想——為了堅守科學的合理的真理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思想、為了保護孩子的天性和權利、為了遵循人的成長規律,去堅決地變革現行的「考試選拔制度」——呢?

相關焦點

  • 我們的教育不可盲目模仿西方,因為考試選拔制度不同
    這幾年,什麼學習西方最快?可能就是我們的教育了。外國教育確實有很多比我們先進的地方,至少有很多值得我們嚮往的地方。所以我們國家也借鑑了很多西方的教育思想,比如賞識教育、快樂教育、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等等。
  • 科舉制度:西方人崇拜的中國發明,影響了歐洲文官選拔制度的確立
    對於中國的學子來說,高考是最重要的一場考試,每當一年一度的高考來臨之際,與高考有關的話題都會登上熱搜,成為社會焦點話題。對此許多人頗有微詞,認為高考制度不重視素質教育,缺乏活力,是對學子思想的束縛,更有甚者對於科舉制度也進行猛烈的抨擊,認為它是封建糟粕。
  • 中國的考試制度為什麼不可取代
    與網上不少網友觀點相反的是,我以為,應試教育,於中國而言,是相當時間內不可取消的教育制度,或者乾脆大方點說,這已經是中國目前最好的教育制度。你可以讓他的制度更嚴密,過程更公開,管理更科學,但是,你無法真正取消它的存在。 每每說到中國的應試教育,大家都會很素質地提起素質教育,關於素質教育,這是目前中國為數不多的民間與官方主旋律合拍的好像永不過時的好東西。
  • 評高考加分制度改革:以改革實現教育公平
    評高考加分制度改革:以改革實現教育公平 2014-12-18 09:18:43這意味著,高考加分制度的口子將全面收窄。  作為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舉措之一,國家關於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自今年9月正式發布以來一直引發關注。和以往只是圍繞考試科目變化的「小打小鬧」不同,這一次的改革深刻地回答了為什麼改、改什麼和怎麼改等一系列根本性問題,既有宏觀上的理念創新,又有微觀上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予以保障。
  • 教案丨11上.必修一 第6課 西方的文官制度
    也就是說,近代西方的文官制度是受到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影響;同時,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又對近現代中國的官員選拔與管理產生重要影響。本課書講了三個子目——西方文官制度出現的背景、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西方文官制度的特點和影響。近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探索和建立起考試選拔的文官制度,以規避政黨更替造成的政府工作動蕩。各國國情不同,官員的選拔與管理方式各異,但也呈現出相互學習、借鑑的特點。
  • 我們該如何看待高考:「公平選拔」與「科學檢測」的拉鋸
    我們可能會在後續的一些選拔行為中拿它的成績來作些參考,比如評獎學金,比如評先進,但是它本身不是為了選拔而開設的——沒有哪條規定說期末考試排名不到前三分之二的立即捲鋪蓋滾出學校,或者說排名前十的明年可以免修免聽。
  • 以科研論文選拔中學生的招生制度不利於創新人才培養
    結合前不久因關係到自主招生制度而被公眾所關注的一些高中名校學生科研論文涉嫌造假、濫竽充數的問題,筆者認為,在這種令人憤慨現象的背後,更深層次的問題在於我們對科技創新人才培養規律有誤解,對教育和選拔兩種培養手段存在誤用。
  • 國家教育考試制度的含義
    (一)國家教育考試制度的含義國家教育考試制度隸屬於國家教育制度。它是由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對教育所形成的人力資本進行測量與招生選拔給人提供更高層次教育機會的考試制度。國家教育考試制度具有兩種基本功能:水平測試功能和教育機會選拔功能。
  • 高考是人類歷史上最優秀的選拔制度嗎?
    因為新冠疫情延期了一個月的這屆高考註定將成為萬千學子終生難忘的回憶。有的學生可能因為疫情一直在家「雲複習」,自覺準備不夠充分而導致內心忐忑不已;有的地區因為風險等級較高整個高考期間都要全程戴口罩,還要忍受著考場嚴格的檢測和消殺程序;而恰逢連日暴雨,安徽歙縣部分考場甚至被迫延遲了今天的語文和數學考試。
  • 西方教育制度的發展
    對於此部分知識點,廣西的考查形式經常是以單選題的形式或者判斷題的形式進行考察,所以建議大家對於這部分知識點作為單選和判斷題的備考,接下來我們來簡要的分析一下西方教育制度的發展,主要分清每個學制的存在時間,代表地區以及優缺點。
  • 中國模仿照搬西方制度,能結束百年的黑暗歷史嗎?
    中國國家治理的歷史來源、基本制度、機構和治理模式、主要機制和基本手段、基本目標,及在「排他性」「包容性」上都與西方不同。從歷史上看,中國也曾學習、模仿、照搬過西方的制度,但都「水土不服」行不通,直到中國共產黨選擇了人民民主專政、人民共和國、人民政府等制度,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只有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保證民族復興的成果為全體中國人民共創共享,保證中國政治制度對國情的適應性、對西方制度的優越性,實現對發達國家的快速追趕和超越。
  • 淺析中國醫學類留學生教育升學考試制度優化研究
    摘要:隨著中國對外教育迅猛發展, 前來學醫的留學生越來越多, 而我國接受留學生的招生入學制度依舊傳統, 缺乏統一的綜合評價學生機制和選拔標準, 造成留學生入學門檻過於寬鬆, 留學生招生質量不高。
  • 人才是時代發展的助推劑,且看古代人才選拔之「科舉制度」
    仔細觀察會發現選舉制度在不斷地進行創新改革,都與統治者鞏固自己的權力息息相關,就是因為她不斷地在進行改變,所以說明了缺乏一套完善的制度來選拔官員。在不斷地探索之中,科舉制逐漸成形,後來被廣泛地運用。  如果想要真正了解科舉制的形成,那一定和魏晉南北朝時期息息相關。
  • 古代公平的人才選拔,選官制度已不能支撐,科舉制度應運而生
    而在古代,也有像高考一樣的考試,可以讓寒門弟子通過才學成就自我,那就是延續了一千四百年的科舉考試。科舉考試在古代社會第一次摒棄了貴族勢力的壟斷,公平的選拔人才。而科舉制度的提出,也為中國古代那些輝煌的朝代提供了許多優秀人才。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古代的科舉制度吧。
  • 童子舉——中科大的少年班,古代選拔「神童」的制度
    寒窗苦讀十餘載只為考取一所理想大學,一定程度上現在的高考制度和過去的科舉制度一樣,過去科舉是為國家政府機關選拔人才的大考。而現在高考褪下了過去仕途高升的政治背景,實現了更為廣泛的社會化。當然高考的含金量依舊很高,通過高考登上人生新臺階同樣是大部分人的選擇,但除此之外,一些天才少年班偶爾會出現在新聞資訊中,選拔頂級人才從小培養,這就是高校少年班的意義所在。
  •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西方議會制度的六大區別
    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較西方國家的議會制度的不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兩種代議制度之間存在本質區別議會制度之所以能夠為各資本主義國家普遍採用,根本的一點在於它適合現代資本主義國家的國情,符合資產階級統治的需要。
  • 【清代】考試制度及其他
    中國考試制度之用意,本在開放政權,選拔真才,來分配於政府各部門。現在清代的部族政權,既絕無意於把政權開放,則考試只成為羈縻牢籠之一術。換言之,只讓漢人們也嘗到一些甜頭,開放政權之一角落,作為一種妥協之條件而止。鄒容也說:「至於科舉清要之選,雖漢人居十之七八,然主事則多額外,翰林則益清貧,補缺難於登天,開坊類於超海。不過設法虛縻之,戢其異心。
  • 澳報:中國教育制度給西方上了一堂教育成就課
    【《澳大利亞人報》11月3日文章】題:中國教育制度給西方上了一堂教育成就課(作者克里斯多福·班地克)  在北京的一間教室裡,人們介紹我時說,這位「教授將給我們上一堂關於語言發展及各種不同英語之間的區別的課」。這個班上有42名學生來這兒學習英語,他們都將書本攤開,手裡拿著筆,期待著。  這些學生在回答我的問題時,站起來,給出他們的答案。
  • 死板的八股取士制度下的閃光點
    說到明清時期的八股取士選拔官員的制度,人們普遍認為這種竄味的科舉制度造就的只是一群毫無用處的書呆子,這種批判的眼光使我們對其弊端有了一個更好的了解。
  • 自主命題高重複率論述題之一:科舉制度廢除對中國近代的影響
    但是到了近代,科舉制度因為西方文明的影響以及自身的日趨保守最終未能逃脫被廢除的命運。科舉制度的廢除對清政府的命運、對中國未來的發展走向產生了重大影響。同時,關於科舉制廢除的得失也值得我們深入思考與探索。    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讀書人參加人才選拔考試的制度,它是歷代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