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阿里動物園上周剛剛釋放出來的這頭犀牛,見面會是做足了文章。但是,這個事兒,說實話,意義到底有多大,真假莫辯。
阿里動物園上周剛剛釋放出來的這頭犀牛,見面會是做足了文章。但是,這個事兒,說實話,意義到底有多大,真假莫辯。
有網友評價說,保密了三年,以為是晶片/AI之類呢,結果就這!無非是淘寶覺得服裝的數據最好,自己開個工廠給淘品牌代工,以前只接大單,現在小單也能接。
9月14日,多家媒體收到一封神秘的邀請函,上面配文寫著「請注意,9月16日阿里巴巴動物園,有新動物出沒」邀請函上一隻梅花型的動物腳印。
圈子裡炸了鍋,各家媒體一通猛猜。目前阿里動物園已有天貓商城、菜鳥網絡、神馬搜索、螞蟻金服、飛豬旅行、盒馬鮮生、閒魚考拉海購。這次會是個啥?
有猜測阿里將收購途牛,邀請函上的足印很像牛蹄,如今途牛股價大跌,面臨退市,阿里接盤倒也說得過去;
另有猜測稱阿里開闢農業板塊,理由是邀請函上的印記是豬蹄印,而且今年以來,阿里在農業領域動作不斷,年初幫助數億農民銷售農產品,前不久還和農業農村部籤署協議,讓200萬個農民合作社接入阿里經濟體。
阿里自己透露,新業務涉及新製造方面。
保密了3年,迅犀是什麼?
2003年4月,馬雲在杭州成立了一個神秘的組織。他叫來十位員工,要他們籤了一份協議,這份協議要求他們立刻離開阿里巴巴集團,去做一個神秘的項目。這個項目要求絕對保密,老馬戲稱「連說夢話被老婆聽到都不行,誰要是透漏出去,我將追殺到天涯海角」。這份協議是英文版的,匆忙之間,大多數人根本來不及看懂,但出於對老馬的信任,都捲起鋪蓋離開了阿里巴巴。
他們去了一個神秘的據點――湖畔花園小區的一套未 裝修的房子裡,房子的主人是馬雲。這夥人剛進去的時候,馬雲給他們布置了一個任務,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一個個人對個人(C2C)的商品交易的網站。
據說,淘寶從秘密開發到上線,也就用了個把月的時間而已。
這次阿里宣稱,迅犀可是秘密幹了3年。早在2018年3月19日,阿里巴巴曾成立了阿里巴巴迅犀(杭州)數字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為蔣凡,公司經驗範圍包括技術開發, 技術服務,技術諮詢,服飾服裝,箱包配件,面料,機器設備銷售等。
據查,迅犀的註冊資金3000萬美元。迅犀平臺是由天貓淘寶體系下研發,而非阿里B2B。由此可見,新製造對應新零售,又在一個體系下,供銷一體的阿里巴巴數字生態決意將徹底貫穿整個產業鏈。
蔣凡在致辭中說:「犀牛智造平臺希望把數字洞察應用在製造環節中,實現真正的產銷一體化,幫助中小商家解決生產供應鏈中的一系列痛點。我們希望真正可以實現數據驅動,將消費者洞察、行業洞察與生產環節緊密相連,實現更聰明的生產排期、彈性生產。」
阿里方面的介紹,新製造的目標是具備「從5分鐘生產2000件相同產品,到5分鐘生產2000件不同產品」的能力。
「犀牛智造工廠」跟其他傳統服裝廠的區別是:專接小訂單,核心能力在於「按需定製,100件起訂,最快7天交付」。
傳統製造業是大規模、批量化生產,起碼5000件起訂,1個月交貨。相當於「期貨」制,新的流行趨勢出現時,難以對市場做出快速反應。
據稱,犀牛工廠是實現了時下十分流行的柔性製造以及物聯網,品牌商通過淘寶天貓上新銷售,來判斷是否追加訂單,還是調整款式。讓品牌商能及時響應流行,降低風險。
迅犀是否打開了智能製造的大門?
如果把工業革命的標誌定義為瓦特在1790年完成了蒸汽機的改良,人類進入機器時代,緊接著利用機械動力,實現大規模定製化生產,到今天,工業革命已經過去了230年。
當互聯時代到來,信息流變得更加扁平化,共享化,無界化,智能定製才成為可能。
大批量生產的典型例子,可能是關於福特T型車的傳說。
1908年,福特汽車公司生產出世界上第一輛屬於普通百姓的汽車――T型車。1913年,福特汽車公司又開發出了世界上第一條流水線,這一創舉使T型車在20年內產量一共達到了1,500萬輛,締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世界記錄。
隨著市場的飽和,美國人不再喜歡千篇一律的福特T型車,希望福特公司能夠推出新的車型,哪怕只是換個顏色。然而這個要求卻被亨利?福特拒絕,「我不管你們喜歡什麼車,我只生產T型車;不管你們喜歡什麼顏色,我的福特只有黑色。」
隨著人類生產的不斷精進,商品千變萬化,但所能做到的依然只是大批量改成若干個小批量,比如說對汽車定製來說,可以有各種各樣的型號,各種各樣的顏色,在一定範圍內的不同,但是依然有標準化的配置。
為一批人定製是可以的,但是無法實現,為每一個人定製。
就像阿里的迅犀工廠,最小單位是100件衣服起訂。另外,服裝製造本身就是一個傳統得不能再傳統的行業,幾乎沒什麼技術含量,進入門檻也很低,其中的可變量也比較少,無非就是:款式、顏色、面料、印花、大小尺寸這幾個維度,將這幾個變量進行不同的組合,相對來說,個性化定製是比較容易的。
所以難怪有網友發出失望的嘆息,原來就是個不一樣的服裝廠而已。
但是,如果從服裝,跨越到汽車製造,或者更加複雜的製造行業,其中涉及的零配件製造環節極其多,如果要在這些領域實現多元化、千人前面的個性化定製,估計難度要大得多。
另外,到今天為止服裝定製其實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物。
2014年,中歐商學院做了一期專題研究,報導了青島一家叫紅領製衣的智能製造企業。2003年,紅領開始進行個性化服裝定製系統的探索。「紅領模式」以工業化的手段利用網際網路新技術,實現大規模定製個性化產品的智能製造系統。
在正常情況下,買衣服只能按照SML的標準進行選擇。
紅領服飾作為一家製衣企業,用數據驅動運營,做了一場個人定製化的服裝革命。縫製車間裡,工人們緊張工作,刷一下衣服上的電子標籤,電腦便自動跳出個性化定製訂單信息,流水線上的每一件西裝都根據用戶需求量身定製,衣服上的電子標籤囊括了全部個性化定製信息。在這裡,不會再有標準碼SML,而是通過用戶人體19個部位數據加上100多項的款式,按照每個人的體型和喜好定製。
個性需求驅動企業生產的核心是按照業務流程把全部的數據打通。
從這兩天媒體報導所披露的信息來看,當下的迅犀只是從大批量生產變成了小批量生產,從長周期變成了短周期,僅此而已。
所以,如果說迅犀已經將智能製造的腳步登堂入室,為時尚早。
為什麼迅犀要交給蔣凡?
2017年7月份,阿里巴巴集團總參謀長曾鳴提出,未來五年,S2b(Supply chain platform To business)是最有可能領先的商業模式。
「S」是一個大的供應(鏈)平臺,大幅度提升供應端效率。「b」是指的一個大平臺對應萬級、十萬級甚至更高萬級的小b(指商家)。
S2b模式, 即是服務於中小企業的供應鏈平臺。通過S向B的附能,最終實現向客戶(C)端的高效率和更有價值的供給。
S2B2C模式,再加上上遊的工廠端,將形成新型的商業製造的一個高效循環:
從工廠(M)到供應鏈平臺(S)再到終端零售商(B)直到最後的客戶(C)。而客戶(C)根據自己的需要向上遊工廠(M)反饋需求,M+S實現個性化的定製生產。
眾所周知,蔣凡是天貓和淘寶的總裁。在阿里的商業體系當中,天貓和淘寶相當一個供應鏈平臺(S),一端連結著商家(B),一端連結這消費者(C)。但是,從過去到現在,淘寶和天貓的這個(S)有些欠缺:
第一,它只實現了信息的撮合,卻無法實現對商戶端的產品供給;
第二,它最能知道消費者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哪些暢銷,哪些不暢銷,但是這樣的信息它無法有效告訴商戶,也不能協助商戶進行有效的調節。
所以,當有了自己的高效智能化生產平臺之後,從M到S,到B,再到最後的C,一條鏈打通,從生產到銷售,可以實現交易更加高效,更加人性化。
將這個金光閃閃的服裝生產工廠交給蔣凡是最合適的,只有他最知道市場動向,也只有他能組織平臺上的商戶向工廠下定,提供生產,完成一攬子解決方案,進一步實現了阿里崇高的使命: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M2S2B2C思維是資源整合,共同繁榮的生態圈思維。這種生態圈也可以理解為一張合作更加緊密高效的價值網,這樣的價值網可以實現不斷創新,不斷萌發新的供給關係。
在網際網路的時代,客戶第一,客戶驅動成為整個運營的起點,是任何企業的立身之本,做不到客戶驅動,這樣的企業將來就沒有生存的空間。
智能製造的終極夢想
從無人駕駛到AI,從工業網際網路到大數據分析,從小米的智能家居到百度大腦,從騰訊的電商夢和支付夢到字節跳動的超級算法,以及今天阿里初顯端倪的新製造,智能製造、智能商業、智能零售幾乎是每一個網際網路企業念念不忘的夢想。
總而言之一句話,數位技術,讓商業變得更加聰明,讓從生產到交易的過程,一方面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還要無止境地滿足千變萬化,各不相同的需求。
迅犀可能打開了一扇大門,或者一個千變萬化的魔盒,迅犀目前從最簡單的服裝定製開始,不代表不可以未來形成更加成熟的商業模式之後,複製嫁接到其他的生產行業,甚至將這樣的模式和數位技術進行輸出,優化阿里體系外部更多的生產企業。
未來的更加高階的智能製造到底是什麼?筆者的理解有兩個維度:
第一、在傳統生產領域,真正洞察消費者,實現千人前面,甚至比消費者自己還要更了解自己。這可能就是目前迅犀所代表的智造方向。
第二、在新興生產領域,實現工業產品的智能化和數據互聯互通,從傳統製造邁向數字製造。比如說智能家居,智能出行,智能醫療等等。將這些智能製造連結,為每一個人或者每一個家庭提供更加優質的一體化服務。
雲棲大會以純線上的方式展開。張勇在發言中說:
阿里巴巴為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準備了20年,疫情的爆發讓人們看到,過去20年間打下的數位化基礎可以有更廣闊的使用範圍,產生更深入的影響。技術所代表的新的力量,新的生產力,一定是我們全速地去開創未來,去戰勝疫情的最好的原動力。
迅犀也許代表了新製造,但是能否代表新未來,尚需時間的檢驗。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艾瑞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