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過後,金佛山的竹林漸漸熱鬧起來。筍農們就像候鳥一樣,從四面八方趕回金佛山,墊林、採筍、烤制……準備享受一年一度的豐收盛宴。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了解到,每年8月中旬前後,金佛山海拔2000~2200米左右的方竹筍開始陸陸續續破土而出,而後逐漸向海拔較低的地帶過渡,直至10月中旬結束。
廣仲現是南川區頭渡鎮方竹村人,在金佛山上承包了幾百畝方竹林,其中一個筍廠就位於海拔2000多米的金佛山鳳凰寺林區,屬於第一批出筍的高海拔廠。為此,他在8月初就召集了10多名熟悉的筍農上山墊林,靜待方竹筍豐收。
墊林,簡單來說就是人工除去竹林裡的老竹篼,並給土壤鬆土、去除雜草等。這是個技術活,說起來容易,做起來費勁,依靠的是筍農們一代一代流傳總結下來的一套經驗。
「砍小留大、砍老留新、砍孬留好、砍密留稀,雖然只是簡單幾個字訣,但是想要熟練掌握這些技巧,必須要經過幾年時間的鍛鍊,才能成為合格的筍農。」廣仲現說。
「墊林加上採筍,大概需要一個多月時間,每天工錢150元,收入還是很可觀。」黃朝英是玉臺村的建卡貧困戶,為了幫助她這樣的貧困群眾脫貧致富,頭渡鎮引導鼓勵產業大戶招收工人時優先考慮他們,積極幫助貧困群眾增收致富。
這個時節的竹林一片生機,已經有不少的方竹筍破土而出,露出了筍尖,看上去長勢喜人。廣仲現走走停停,仔細察看「竹母」的長勢,時不時用手丈量一下長度,順便清理周邊的雜草。「每年最先破土而出的竹筍被稱作頭筍,也就是大家常說的『竹母』,按照規矩是不能採的。」廣仲現指著一小塊空地中間的「竹母」說。
「除了最先長出來、長得最壯以外,『竹母』周邊一定範圍內還不能有其他竹子,否則也不能成為『竹母』,需要清理掉。」廣仲現指著另外一根「體形」相近、卻生在了幾根竹子中間的方竹筍說道,筍農採筍的時候會小心翼翼地保留『竹母』,並嚴格遵守「不採頭筍、不採見根筍、不採搖尖筍、不採延鞭筍」等祖輩留下的經驗,保證金佛山方竹林經久不衰。
最近幾天,到金佛山上遊玩的遊客已經可以買到零星的毛殼筍了,但這些大多數仍是無法成為「竹母」的方竹筍,想要真正嘗鮮,還需再等上幾天。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 劉翰書 通訊員 盛餘多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