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不會等孩子長大才來,培養孩子的抗壓力越早越好

2020-10-17 快快媽媽育兒說


前兩天去閨蜜家玩,我跟她在沙發上聊天,她3歲的女兒在旁邊玩拼圖,結果,我被她女兒"圈粉"了。那個拼圖是好多個動物被打散,然後需要拼起來,她女兒一個人在那起碼拼了一個小時,最後我走的時候,也只拼了幾塊。讓我驚訝的是,她整個過程不急不躁,就自己在那琢磨。哇塞,這簡直是小天使啊,要是我女兒,早就炸毛了,然後扔東西,說:不玩了,不好玩!

從她女兒玩拼圖這個事件來看,這個小女孩,專注力是很不錯的,在專注力的背後,還有一項能力她很強,那就是她的抗壓力。

什麼是抗壓力

也許有的人說,不就玩個拼圖嘛,這跟抗壓力有啥關係。咱們來分析一下,其實,一些小朋友在玩拼圖、魔方,這些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又不一定能有成果的玩具,一段時間他們就會表現得很急躁,摔玩具、哭,向大人尋求安慰或者乾脆玩別的,不願意再去碰那個玩具了。

本質上,是因為,沒有達到他自己想要的結果,讓他產生了心理壓力。當這個心理壓力產生時,小朋友哭、發脾氣、向大人尋求安慰,大人可能會說:沒事,拼不好我們就不玩了。這種行為他其實想要外界認可自己,因為他在拼圖上受挫了,就需要在另一個地方得到認可。

仔細想想,我們大人是不是也常這樣:

· 因為工作的忙碌和壓力而無端焦慮,與家人關係緊張;

· 工作中得不到滿意的結果,情緒低落,對自己失去信心;

· 和同事、朋友的關係處理不順,時常為了這些人際關係而苦惱

其實,這些煩惱都源於抗壓能力弱,而這個抗壓力正是我們在成長過程中逐漸培養起來的。但是我閨蜜的女兒才三歲就能有這樣的能力,我真的很詫異。


抗壓的孩子會發展出強大的內心

如果能像我閨蜜女兒一樣,在幼兒時期就能擁有戰勝逆境的力量,那麼,我們的孩子會有哪些好處呢?

1、擁有強大的內心

有一次,三歲半女兒和我說:"媽媽,他們都叫我羅圈腿,什麼是羅圈腿啊?"

由於女兒有出生缺陷,現在的腿是彎的。我回答她:"他們的意思是你的腿是彎的,不是直的。你聽了以後心裡什麼感受?"

女兒睜大眼睛對我說:"我覺得很開心啊。"

聽到女兒的回答,我心裡感到一絲絲安慰,這就是小傢伙抗壓力強的好處。她不會在意旁人的議論,能夠自嘲。希望等過幾年,她還能這麼開心地接受任何人的評論。

培養孩子的抗壓力,擁有一顆強大的的內心,讓孩子成為一個即使被取笑也能坦然面對的人。

2、思維方式的轉變

我們都看過嬰兒學步,如果他們走了幾步摔倒了,會立刻站起來,因為他們正在學習走路。

我們要培養孩子的抗壓力,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一直保持嬰兒學步時候的學習狀態,不懼怕挑戰,面對挑戰沉著應對。

3、行動力的改善

在公園裡,有的孩子跌倒了只會趴地上哭,意思是讓哪個看到的家長把他扶起來。也有一些孩子,不管跌成什麼樣都不會吭一聲,迅速站起來,繼續往前跑。

都說"三歲看到老",孩子們小時候的抗壓力是跑步跌倒能不能自己爬起來,長大後進入社會,抗壓力就是職場遇挫,能不能重新振作再出發了。

培養抗壓力,就是為了改善孩子的行動力,讓他們消極的情緒不會長時間持續,而是很快振作起來,並能鼓足勇氣去挑戰下一個難題。

如何培養低齡孩子的抗壓力?

抗壓力,是一種心理認知,所以,本質上是年紀越小,越有優勢的。之前看過一本書,裡面講了一個富二代的故事,他每天要練球、上學,回去還要自己做飯,有人問他父母,是不是故意讓他吃苦,以方便他未來繼承家業?結果他父親說:他過的日子不就是我們生活本來的樣子嗎?

小時候覺得摔倒了沒人扶是天大的事情,長大了就會覺得,被人罵一句是天大的事情了。如果從小就培養孩子客觀認識事件的本質,目標感明確,面對壓力能有自己的獨立處理方式。那麼,長大後,孩子應對壓力的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因為面對逆境,他已經有了應對壓力的思維方式了。

對於,低幼齡孩子的壓力,家長應該怎麼培養呢?

1、不誇孩子聰明,經常講"你很努力",培養"成長型思維",提高行動力

在孩子表現令人滿意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會說"你太聰明了","什麼都難不倒你"等類似的話。雖然這種做法的出發點是好的,是為了鼓勵孩子,但它卻會讓孩子們形成"固定型思維",這種表揚方法對孩子其實是有害的。

"固定型思維"就是孩子會把錯誤視為失敗,認為做不好的原因是某些方面不聰明,而不是後天努力的結果,覺得是無法改變的。

培養孩子的抗壓力,就要停止誇獎孩子聰明,應該對孩子說"你很努力",這樣,他們表揚的對象就從相對固定的天賦變成了可控的勤奮和努力的程度。這個就是"成長型思維"的表揚方式。

有研究表明,與經常接受"固定型思維"表揚的孩子相比,經常接受"成長型思維"表揚的孩子以後學習成績好很多,他們長大後也更成功。

為什麼呢?因為這樣的孩子總是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失敗。他們不會對自己犯的錯誤耿耿於懷,而是會努力去找解決錯誤的方法,並且去行動。

2、培養自我效能感,從真實體驗和榜樣作用兩個方面入手

久世浩司在《抗壓力·親子篇》中寫到:

遇到挫折本身並不是什麼大問題,摔倒了馬上爬起來就好了。但是孩子在遇到挫折後如果總是很難爬起來,原因可能就是沒有充分培養起來自我效能感。


什麼是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對達成既定目標和成果所需能力的確信。它是一種更具體的心理資源,表示在面對某個目標時,認為自己只要去做就能成功。

接下來從真實體驗和榜樣作用兩方面,來說明下如何提高自我效能感。

a、讓孩子們去體驗,去感受

我家女兒很遲才會雙腳跳。一開始我很著急,每天都和她說"該怎麼跳","你為什麼不跳"。但是這樣做一點用都沒有,說多了反而讓她產生厭惡感。

後來我就不說雙腳跳了,我就讓她學著踮腳尖。這個動作明顯容易得多,她很快就學會了,還經常主動做給我看。突然有一天,女兒試著雙腳離地跳,居然成功了。這讓我本來都放棄了的心又開始激動了起來。

在《抗壓力·親子篇》這本書中提到:

如果你想擁有"只要去做就能成功"的信念,經歷一些小的成功體驗是很好的方法。

在低幼齡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認為成為一名有耐心的家長真的很重要。偶爾降低期望值的水平,多次讓孩子重複他們能勝任的簡單課題,這種方法才更能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b、給孩子找到感興趣的榜樣

作者久世浩司說,在他兒子本身身高不高,卻要進行籃球隊選拔的時候,他嘗試用新方法來提升他兒子的自我效能感——找到最適合兒子的榜樣。

他們找來的這個榜樣就是漫畫《灌籃高手》中的人物宮城良田。宮城儘管個頭不高,但是帶球技術高,發揮著主力隊員的作用。他讓兒子反覆研究宮城在劇中發揮作用的情節,通過模仿,讓他兒子在大腦中反覆演練。

結果是提升了他兒子的自我效能感,也讓他順利通過了球隊的選拔。

對於低幼齡的孩子來說,榜樣可以是繪本中的人物,可以是動畫片中的主角,還可以是家長自己。

總之,孩子們以比自己優秀的有能力者為榜樣,消除他們可能做不到的擔憂,讓他們自信地認可自己。

3、提高親子關係質量,是讓孩子幸福的源泉

我家三歲半的女兒今年開始上幼兒園,可是才過幾天就不想去幼兒園了。經過我多次引導談話之後,她才告訴我真正的原因。她說課間一起活動的時候,她經常被其他小朋友撞,這讓她很不開心。

我以為只有我們大人才會因為人際關係而煩惱,想不到這麼小的小朋友也會為此感到不開心。

在《抗壓力:親子篇》中提到這一點:

抗壓力強的孩子的一個特點就是,在困難的時候,有人可以為他們的內心提供支撐,這讓他們可以通過溝通來戰勝逆境。這被稱為"社會性支持"。


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來說,這個"社會性支持"就是我們父母了。在這一點上,我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每天"睡前談話"。

在完成睡前洗漱之後,我會和女兒像朋友一樣聊天。記住,這個時候不能問不開心的事情,即使你想要問她不開心的事情,也不能提到這三個字。要讓孩子主動把內心想說的說出來,你能做的只有耐心地引導。親測好用的方法就是,在碰到某一個她不肯說的問題上,拿自己做例子,把你做過的"傻事"用好玩的語句講出來,引起孩子的注意,這樣就能讓孩子"鬆口"。

我們父母就是孩子遇到問題時最強大的內心支撐。如果孩子因為和同伴之間的不愉快而心煩,習慣於默默一個人傷心不肯說出來,那麼,我們就沒有對孩子起到支撐作用。

在事情發生之後,父母第一時間提供幫助,站在孩子的立場去思考,與孩子坦誠地溝通。這樣的親子關係,才是培養孩子抗壓力的必要條件。

寫在最後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也是最好的榜樣。在培養孩子抗壓力的過程中,父母也需要提高自身的抗壓力水平,這其實是父母和子女共同進步的機會,也是能進一步加深親子關係的時機。


相關焦點

  • 《抗壓力•親子篇》:壓力不會等孩子長大,培養抗壓力越早越好
    深以為然,抗壓力強的人,即使遇到挫折、失敗,也只是暫時情緒受困,但很快重整旗鼓,尋找應對問題解決方案或重新出發。而抗壓力低的人,遇挫則情緒持續低落,久久也走不出困窘,甚至一蹶不振。所以,抗壓力強的人更容易在事業上發揮自己,獲得生活的幸福。不言而喻,每個父母都想培養出一個抗壓力強的孩子。
  • 不要等孩子成績墊底再著急!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越早開始越好
    ,這才破壞了孩子專注力的養成。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越早開始越好專注力其實是一種大腦的習慣,而習慣的養成自然是越早越好,而且越早越有效2-3歲左右,孩子的專注力就開始逐漸形成了,從這時起,家長就可以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了。
  • 孩子學鋼琴是越早越好嗎?不!大錯特錯!
    孩子學鋼琴是越早越好嗎?不!大錯特錯!有家長後臺私信江老師:江老師您好,我孩子4歲了,想讓孩子學習鋼琴,孩子學鋼琴是越早越好嗎?是需要現在報名嗎?現在很多樂器教學培訓班都是給家長傳輸一個觀點:兒童樂器學習要越早越好。甚至很多樂器培訓班都說,樂器學習要從寶寶做起,建議寶媽寶爸們從3歲至4歲就要開始重視孩子們的樂器興趣培養,甚至讓孩子在三四歲時就開始學習鋼琴。江老師以一名鋼琴教師的身份來說,孩子學習鋼琴並不是越早越好。
  • 不想讓孩子自卑?父母要注意3點,越早看到越好
    一個孩子長大後是自卑還是自信,關係著他們的未來。相信每個家長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自卑的人。一旦孩子有了自卑的心理,他就會變得缺乏安全感,很難與人相處,甚至會越來越消極,遇到一點挫折就不能承受。不想讓孩子自卑?父母要注意3點,越早看到越好!
  • 孩子的3種能力培養,一定越早越好,比什麼都關鍵
    如今,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很多孩子一出生就被全家人當成寶貝一樣供著。但是,想要把孩子培養得更加出色必須要從娃娃抓起。孩子的3種能力培養,一定越早越好,比什麼都關鍵!因為幾乎所有的信息都要通過閱讀來獲取。原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希望孩子學有所成,就需要讓閱讀學習成為習慣,讓孩子會讀書,愛上讀書,進而掌握良好的閱讀能力。
  • 孩子英語啟蒙是越早越好嗎?
    我學了十幾年的英語,面對一個孩子,卻如同一個剛剛牙牙學語的嬰兒,竟然不知道怎麼表達。小姑娘用微笑化解了我的尷尬,然後就一邊自己玩去了。顯然她覺得和這位陌生叔叔溝通太困難,不和你玩了。小姑娘一口流利純正的加拿大口音,她是加拿大出生長大,在家那位同學要求她講中文,在外自然是英文。我趕緊向同學請教起孩子英語學習的事情。
  • 培養孩子識字閱讀,這件事越早做越好
    特別是親子共同讀一本一輩子都用得上的經典,親子之間就不會容易產生代溝,因為會有共同語言。所以,沒有讀過經典的家庭,建議你們和孩子讀一讀,而且你即使是裝模作樣讀兩三個月,兩三個月後孩子一定會到你身邊來,他就知道讀書一定可以用手指指著字,讀書一定可以大聲讀,讀書也一定像媽媽一樣原來可以讀的很開心。當他覺得讀書是件很開心的事,一定會是願意投入的。
  • 孩子長大以前,如何培養他的挫折復原力?
    我們該如何拿捏保護和放手的平衡,培養出勇於展翅飛翔的孩子?杭州某重點小學有一位老師,她對孩子的要求是「永遠100分」。有一次,孩子考了98分,她大發雷霆:「我班上的孩子一半都考了100分,你為什麼考不到?」還有一次,孩子考了72分,她更生氣了。
  • 孩子才8個月大,閱讀啟蒙會不會太早了點?真相是越早越好
    閱讀的重要性已經毋庸置疑,但凡對孩子教育上點心的父母,都知道讓孩子進行閱讀的重要性,哪怕家長自己不會去看書,也要給孩子網購各種老師和熟人推薦的書籍。只是這種一股腦兒把書塞給孩子的做法,並不一定讓孩子就愛上讀書,反而容易激起孩子的牴觸情緒。要想讓閱讀成為一種好習慣,也遵循著越早培養越容易的原則,如果現在孩子還很小,一定要抓住這個關鍵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終身受益。
  • 孩子這幾個「惡習」,越早糾正越好,否則將來容易「跑偏」
    導讀:孩子這幾個「惡習」,越早糾正越好,否則將來容易「跑偏」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這幾個「惡習」,越早糾正越好,否則將來容易「跑偏」!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並非越早獨立越好,「揠苗助長式」成長,只會讓孩子加速失敗
    每次大人們坐在一起閒談,總是在各自比拼自家的孩子。有些家長誇自家的孩子獨立懂事,有的家長自豪自家孩子成績好。但有時候,家長對孩子的驕傲可能會害了孩子。寶媽小玉就發現了女兒的不對勁,在她心中,女兒一直是讓親朋好友羨慕的好孩子。女兒在學校會努力學習,回到家會主動給父母幫忙,從來都不會抱怨一句,而是非常懂事聽話。
  • 不要等將來孩子成績墊底才著急上火!培養娃專注力,越早開始越好
    不要等將來孩子成績墊底了才後悔!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越早培養越好。著名的兒童教育心理學家——阿諾德·盧修斯·格塞爾說:專注力,是指我們的視覺、聽覺以及心理活動,集中於某一特定事物的能力。孩子的專注力是一切學習的基礎,是孩子適應環境的基本能力,是智力的基本因素,也是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像力的基礎。
  • 「挫折教育」是什麼?正確培養孩子抗挫折能力,孩子才能贏到最後
    時代在發展,現在的社會和以前是完全不同了,以前生活條件比較艱苦,很多人們連最基本的溫飽都解決不了,都在努力的活著;而現在生活條件明顯好了太多,人們對孩子的教育也越來越注重,但是更多的都只是在關心孩子的成績,很少有人會去關心和了解孩子真正的想法。所以在平時的教育中,不僅要關注孩子的成績,更要培養孩子其他的各方面的能力,這才是真正的對孩子好。
  • 李玫瑾:挫折教育需要的是「脫敏」,孩子才不會不堪一擊
    李玫瑾教授提到一個關於「脫敏」的教育方式,簡單來說就是你想讓孩子以後長大心理強大一些,父母就從小就給孩子「打預防針」,打擊孩子,培養孩子的耐挫力,讓他習慣這種被打壓的感受,以後遇到挫折也不至於不堪一擊。
  • 孩子培養;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一旦遇到困難和挫折,就會鬱鬱寡歡,悶悶不樂,甚至有的孩子走極端,給家庭帶來天大的災難。由此看來,培養孩子抗挫折能力,讓他們的內心變得強大,讓他們具備有抵抗來自生活的挫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 什麼時候教孩子理財?晴子媽:越早越好!
    對於壓歲錢的處置,有的家長會替孩子「代為保管」,有的家長則由孩子自由支配。有的家長會說,孩子這麼小會理財嗎?讓他們理財會不會太早了。 晴子媽媽用親身實踐告訴你:教孩子理財越早越好!教孩子理財的好處是:1.培養孩子經濟上的獨立。法國的父母3-4歲就開始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鼓勵孩子花掉」私房錢「,然後和孩子交流感受,讓孩子吸收經驗教訓。2.培養孩子支配金錢的能力。
  • 越早培養孩子的「情緒教養」,孩子的人格才越穩定,父母別偷懶
    而如果孩子頻繁出現這樣的問題,家長就要考慮孩子的"情緒教養"了,因為越早培養孩子的"情緒教養",孩子的人格才能越加穩定,父母千萬別在這種小事上偷懶,否則會引起一些不良的影響。
  • 孩子學英語是不是越早越好?外語老師說,這個年齡才最合適
    大家都覺得孩子學英語越早越好,想把英語變為跟母語一樣融入到孩子骨子裡,於是他們給孩子廣泛地聽英文兒歌,看英文早教片,為孩子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有些父母覺得英語也是一種語言,只要增多孩子接觸英語的時間,孩子一定能熟練掌握,而且孩提時期幼兒的口腔發育尚沒有定型,英語發音不會帶漢語口音,說起來更純正地道。所以絕大部分父母支持孩子從小學習英語。
  • 孩子任性怕挫折,難以管教,掌握培養孩子好性格方法是關鍵
    文/菠蘿媽媽育兒課堂孩子不僅脾氣大,經常無理取鬧,還無法承受挫折,不敢面對挫折,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良好性格。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一生摯愛的寶貝。因此,大多數的父母對於孩子照顧的細緻入微,小心謹慎,結果反而讓孩子變得很任性,時常大發脾氣。但卻很膽小,遇到困難就退縮。
  • 【育兒園】孩子越早走路越好嗎?答案是「NO」!
    【育兒園】孩子越早走路越好嗎?答案是「NO」!  專家簡介:楊珍,副主任醫師,蘭州市婦幼保健院兒科醫生。從事臨床兒科二十餘年,熟練掌握兒科各種疾病的診治。  寶媽陳女士最近有些小焦慮,和自家寶寶一樣大的一個小寶寶,剛滿1歲,已經自己慢慢學著走路了,而自家寶寶還只是會爬,「爬得可快了,就是不會邁步子。」陳女士說,都說孩子走路越早越聰明,她當然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孩子越早走路越好是真的嗎?答案是否定的。採訪中,蘭州市婦幼保健院兒科副主任醫師楊珍明確表示,寶寶走路越早不利於成長,反而還有一系列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