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論先驅拉馬克的幸與不幸

2021-02-08 人民網

原標題:進化論先驅拉馬克的幸與不幸

  ■天吾

  他被譽為18世紀最後一位偉大的生物學家。達爾文稱讚他是第一個在物種起源問題上得出結論的人。他就是進化論的卓越先驅拉馬克。

  1744年,拉馬克出生在法國的一個落破貴族家庭。他是這個家庭的第11個孩子,但卻是唯一長大成人的,前面10個均先後夭折。期待孩子安穩的父母希望他將來做一名牧師,可是拉馬克卻奔向了普法戰爭的前線,並因英勇表現而被提拔為上尉。

  退役後,已經25歲的他進入巴黎高等醫學院學習醫學,作為必修課開始接觸植物學。其間,他結識了著名啟蒙思想家盧梭,兩人還曾一起外出採集標本。不僅如此,著名植物學家德朱西厄也對拉馬克賞識有加,並給予其熱情指導。德朱西厄的自然分類法體系則對拉馬克影響至深。

  1778年,拉馬克出版了3卷本的《法蘭西植物志》,為自己在植物學界贏得了地位。巴黎皇家植物園園長布豐對此書很是重視,舉薦拉馬克為巴黎科學院院士和皇家植物學家。1788年布豐去世後,其繼任者為拉馬克謀到了皇家植物園標本管理員的職務。

  法國大革命後,拉馬克提議將皇家植物園改成「國立自然博物館」。這一提議得到國民議會批准,若干講座教授職位也得以增設。但奇怪的是,拉馬克並未得到他本應獲得的植物學教授,只能補缺無人問津的低等動物學教授。

  這一年,已在研究植物學25年並成績卓著的拉馬克50歲了,但此時他又改行從事當時相當落後的動物學研究。

  1801年,拉馬克的《無脊椎動物的分類系統》問世。書中第一次提出了生物進化的思想,首創了「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的概念,並且首次引進了「生物學」(biology)一詞。1809年,拉馬克的巨著《動物學哲學》出版,系統闡釋了拉馬克主義的進化理論。

  他認為,生物進化遵循一條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的階梯發展序列。而且生物進化並不是嚴格的直線發展,而是不斷分叉,形成樹狀譜系。

  此外,他還提出了其著名的獲得性遺傳理論:生活環境的變化必導致器官的用進廢退現象。器官的這些變化被遺傳給後代,於是逐漸形成了新的物種。例如,他設想,古代某種羚羊為了吃到更多的樹葉,不斷地伸長脖子,這一變化遺傳給後代,日積月累便有了長頸鹿。

  儘管他關於進化機制的這一設想今天看來是錯誤的,但這無法撼動其系統提出進化思想第一人的地位。

  拉馬克畢生辛勤工作,著述頗豐,但同時也遭遇了種種不幸。比如上述他未獲植物學教席的例子。不過這對生物學而言卻是幸事,因為正是他後期的動物學研究為他的進化思想直接提供了證據。

  拉馬克曾舉薦晚輩居維葉,但其做大之後卻恩將仇報,處處打擊這位觀點與之有異的前輩。面對一切不幸的遭遇,拉馬克處之泰然,然而命運並未放過這位老人。

  1821年,由於長期在顯微鏡下觀察低等生物,77歲的拉馬克雙目失明。當時他正在撰寫11卷本的《無脊椎動物志》,已完成前9卷。在強大的毅力支撐下,他通過口述完成了後兩卷。

  1829年,拉馬克去世,家庭的貧困使得他只能被混葬在貧民公墓裡。

  1909年,為紀念《動物學哲學》出版100周年,巴黎植物園為拉馬克立了一座銅像。銅像底座上刻著他女兒的一句話:「您未完成的事業,後人總會替您繼續的;您已取得的成就,後世也總該有人讚賞吧!爸爸。」

相關焦點

  • 沈復的幸與不幸
    小別勝新婚,接下來的幾天,芸娘不再刺繡,天天與沈復讀書論古、品月評花,芸娘酒量不大,但與沈復在一起,還是可以喝三杯的,喝酒之後,沈復教芸娘玩射覆之戲,自以為「人間之樂,莫過於此」。沈復的幸與不幸就在於娶了個不俗的妻子,芸娘「不教夫婿覓封侯」,境界早就超越了同時代的許多女子。
  • 創造論與進化論
    前面幾章已經提到,自從一八五九年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後,進化的思想像野火一樣迅速在思想界、科學界蔓延,對《聖經》所啟示的創造論提出空前的嚴重挑戰。雖然《聖經》的歷史性已被考古學的證據充分證明,不少人仍把進化論當作科學真理,認為創造論不符合科學,是無法接受的。進化論成為許多知識分子接觸、接受基督教信仰的阻攔。
  • 進化論150年那些與達爾文 無關的「進化」(組圖)
    也就是從這一天開始,進化論逐漸撼動整個世界——誰也不會想到,正是這一生物學的理論,意外地對中國近代思想史乃至中國現實產生巨大影響,且至今不絕。  事實上,達爾文自己始終反對把進化論用於社會思想學領域,直到臨終時他也沒有發現有什麼理由可以把進化論用於哲學。他在1878年評價這種做法時說:「這是一個極其愚蠢的觀念。」
  • 進化認識論的實在論辯護
    隨著適應論綱領不斷受到挑戰,其實在論觀點也受到內在懷疑論的致命威脅。本文通過對新近出現的激進建構論、非適應論的進化認識論以及應用的進化認識論進行評析,探討其中的實在論議題,從而重構進化認識論中的實在論立場並為其提供辯護。
  • 進化論被推翻三大理由,進化論最大的缺陷有哪些?
    他認為生物是在不斷進化的,而人類也是一步步由草履蟲發展進化而來的。但是近些年來人們發現進化論中也有些不符合邏輯的,下面一起來了解下。 進化論最大的缺陷有哪些     在十九世紀的時候達爾文發現了進化論,這是相當重要的甚至於最終成為了現代科學的研究基礎,當然很多方面還是比較符合進化論的,比如為什麼長頸鹿的脖子會那麼長等問題就是比較符合的。
  • 你如何看待進化論?進化論到底有多少漏洞?
    網絡上對於進化論的質疑一直沒有停止過,不僅僅是進化論,很多其他理論,比如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也都會受到質疑。質疑科學理論並沒有錯,科學本來就是用來質疑的,沒有質疑就沒有前進的動力。而網絡上流行的所謂「進化論漏洞」能明顯看出根本沒有了解進化論到底是一個什麼理論,了解到的僅僅是進化論的皮毛而已。不可否認的是,進化論在當今世界早已是相當成熟的理論了,遠不像達爾文時代了,有現代多門學科的支持,基因,胚胎研究, 考古學等都是進化論有力支持。網絡上一些人所為的「進化論在西方國家被否定」完全是子虛烏有!
  • 進化論被推翻了嗎?
    事實上,自 150 年前達爾文提出進化論以來,有無數考古發現和科學實驗都具有證偽進化論的潛力,但它們都沒能做到這一點。拿進化論做例子。曾經有個名叫 J.R.S. Haldane 的生物學家在被問到如何證偽進化論時,說了下面一句著名的話:「前寒武紀的化石兔子!」
  • 進化論只是達爾文理論?它何以被廣泛接受?談談進化論的歷史
    在近年來的中文網際網路上,會時不時看到一些質疑進化論的言論,而且還會經常有人說這是目前國際社會的一種新思潮,好像是有什麼最新的發現要推翻進化論似的。但其實在國際社會裡,進化論面臨的情況卻正好相反。因為在進化論真正作為一個理論提出的年代和20世紀早期,它確實曾經受到過很大的質疑。但在進入20世紀後半葉和21世紀之後,對進化論的質疑聲其實是越來越少了。
  • 進化論被推翻的證據
    壹、進化論的由來與論點 一 達爾文和他的進化論一八○九年,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根據這些現象,達爾文提出生物進化的學說,叫做漸進(Gradualism),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自然進化論(Naturalistic evolutionism),或者簡單稱為進化論。在這裡,所謂「漸進」是指進化是一個緩慢持續的過程。所謂「自然」是指自然而然,不藉助外來的能力或智慧,也就是不需要神,或者外來智慧的設計,乃是借著自然選擇(Natural selection)。
  • 專訪|《其實你不懂進化論》作者史鈞:我們對進化論充滿誤解
    著名生物學家杜布贊斯基曾說過:如果不按照進化思想思考問題,生物學的一切將無法理解。有人把進化論稱為是最偉大的科學理論,是科學中的科學。西方科學精神的培養,很大部分得益於進化論的傳播。不過時至今日,人們對進化論的認知依然存在有不少誤區;即使是略微了解進化論的讀者,對這門學科的認知也還停留在經典進化論階段。
  • 進化論為什麼越來越被質疑?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進化論認為生物是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級到高級的變化和發展,比如:人是由猿類進化而來的。現在很多人開始不相信進化論,轉而開始相信神創論,主要是因為進化論還存在很多無法解釋的疑點,神創論者就利用這些疑點就斷章取義全盤否認進化論並推行他們的神創論說。
  • 如何評價達爾文的進化論
    提到進化論,很多人自然而然會想到達爾文,達爾文的名字就是進化論的代名詞。進化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理論,這個理論涉及到人從何處來,又會向何處去,以及生命的存在意義等問題。達爾文的進化論在科學和人文領域有著重要影響,但同時也是一個極具爭議的理論。科學史上沒有哪一個理論學說像達爾文的進化理論那樣面對著那麼多的反對者,遭到那麼多的攻擊、誤解和歪曲,經歷了那麼長久而激烈的爭論。達爾文的最大貢獻是促進了進化論思想的傳播,但達爾文對生物進化方式的解釋對不對,卻一直存在著爭議。
  • 扶桑走馬|天演還是進化:中日對進化論不同理解如何影響魯迅
    但是嚴復對生物進化論不感興趣,所以他選擇論述生物進化論和人類社會倫理關係的赫胥黎之作,作為底本,又大量闌入與赫氏鋒鏑相對的斯賓塞社會進化論言說。魯迅從《天演論》學到的是觀察世界的哲學方法。他是在四年後赴日留學,通過學習日語,才開始真正領會進化論的科學內涵。這一過程的關鍵人物,就是本題的丘淺次郎(1868-1944)。
  • 進化論,一個錯誤的信仰?
    嚴格地說,進化論至今都只是一種假說,當年達爾文希望將來能發現確鑿的證據,可是禁得起檢驗的證據至今也沒有找到,而且進化論的理論與事實也出入太大,論證模稜兩可,結論也無法重複。後來的學者是把進化論當作一種科學的信仰繼承下來的。也正是因為信仰,才把它當成真理介紹給學術界和公眾,這種新奇的假說很快形成了一個流行的信仰,人云亦云,被人們當成了真理。
  • 達爾文的進化論正確嗎?
    達爾文的進化論是完美的嗎?生物分子的進化是生物進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綜合進化理論的「選擇」仍是指自然選擇,因而它發展了達爾文的進化論。但它未能在分子水平上闡述遺傳機制,故仍然是不完美的。隨著分子生物學的建立與發展,這一不足為另一新說「中性突變論」所克服。
  • 否認了達爾文,進化論就被推翻了嗎?
    否認進化論的人,在證據完全做不到,就轉而去攻擊達爾文,好像找到了達爾文說過的錯話,就可以推翻進化論似的。就目前在大陸的自媒體上,進化論已經被「民科」們推翻了無數次,幾乎每個月都能看見聳人聽聞的大標題——進化論被推翻了!可是,進化論還是巋然不動,無論它在自媒體上被推翻了n+1次。
  • 人類的演變:達爾文的進化論,人類如何進化?
    法國生物學家拉馬克(1744-1829)在1809年發表了《動物哲學》一書,廣泛探討了動物界的進化,指出高等動物起源於低等動物,人類來源於人猿,在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系統的進化論。可是在教會勢力嚴密控制下的歐洲,他當時還不能提出令人信服的證據駁倒他的反對者。
  • 達爾文進化論漏洞百出?
    達爾文的進化論我們沿用至今,可是在近幾年,越來越多的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漏洞被挖掘出來,也越來越讓生物學研究者們不得不去重視。其次,達爾文的進化論只談競爭,不談協調。競爭和協調是生命發展的兩種形式,而進化論卻對協調這種生命進化的方式閉口不談,這不僅僅是不嚴謹的問題了。再者「優勝劣汰」誤導為存在的、現強的、後繼的都是優,「優勝劣汰」理論上否定了物種的多樣性現狀。
  • 人們為什麼會相信進化論?
    本期我將帶大家探討人們為什麼會相信進化論,進化論真的可信嗎?便對前四期的內容做一個總結。)甚至抨擊達爾文「在虛擬的世界中展現自我意志」,但事實上,這是他們對進化論嚴重的認知偏差(下期內容:「進化論的認識誤區」,感興趣的朋友歡迎點擊關注)。
  • 遊子吟 (六) | 創造論與進化論-5
    但按進化論的觀點,眼睛的結構與功能也是一點點地進化來的。可是,眼睛的各部分以及它與大腦的聯繫等怎麼都那麼湊巧地同時進化到這樣準確的程度使眼睛有正常的功能呢?其中任何一部分配合稍差一點,眼睛就無法起作用。試想,在進化過程中,10%,50%,甚至99%進化程度的眼睛如何發揮功能呢?眼睛的形成,是很難用進化來解釋的。達爾文本人對此也相當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