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假油條」的自我救贖:驅逐內心「完美主義」

2020-12-27 葉小魚跑跑跑

幾乎每個不太有「鞭笞感」的地方都有這麼一種人:老油條。

越是客觀環境沒有強有力的約束或缺乏足夠的激勵,越容易時不時產生出做事拖沓、容易爛尾、似乎不在乎他人肯定與否的一些人,就是我們開篇提到的,俗稱「老油條」。

人力資源諮詢顧問Helen這次被邀至MN公司,深入處理「老油條」問題。

也許對於行業龍頭MN來說,龐大的組織機構、實力坐擁的行業地位、以及多年沉澱下的企業文化,都讓MN既在客觀上具備了滋生「老油條」的條件,卻同時又在主觀上產生了改造「老油條」的欲望。

坦白說,MN並不需要每個員工都時刻保持精神高度緊張活得戰戰兢兢,它所推崇的也是舒坦的企業文化;但出於企業利潤、客戶體驗、員工成長等角度,「老油條」是必須要接受改造的:誰的所得來之輕易呢?

成熟的顧問從不急於下結論,「推倒重來」往往是他們迫不得已的最後一步,畢竟,無論動的是組織架構還是企業文化,都是傷筋動骨的事。

因此,Helen並不著急對MN下手改造。他最想要知道的是,這些「老油條」們都是怎樣煉成的?他們,能進行自我救贖麼?

經過員工問卷調查、360度訪談,Helen驚喜地發現,很多同事或上級眼中的「老油條」並不認為自己就是那個故意混日子的人;相反的是,這些人往往都心生委屈:

明明是非常想把事情辦好,可總是久久出不來讓自己滿意的結果;好不容易交出一份至少能讓自己滿意的答卷,卻得不到他人的認可。

最奇怪的是,這部分人,幾乎沒有人質疑過他們的能力。

那麼,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

Helen把並非真心想要混日子、態度消極,卻把個人職場形象活成「做事拖拉、辦事總要他人收手尾、幾乎對外界評價無動於衷」的這部分員工稱為「假油條」;並在MN潤物細無聲般地開展了一場假油條的自我救贖。

救贖1.不為純粹的完美忽視了職場任務的時效性

丸子是MN最年輕的「假油條」。用她上司的話來說就是:名校畢業的小年輕,為何寫份會議紀要都能寫得我等不及要親自下手?

這個不好印象的來由還要追溯到丸子剛入職時的第一篇會議紀要。

丸子清晰記得,那場會議開始前,上司就告訴她會上她要做好筆錄,回頭出會議紀要。

丸子的速記能力槓槓的,大學時候打辯論賽煉成的獨家速記技能,讓她幾乎能把整場對話記錄下來,而且脈絡異常清晰,隨時翻看筆記都能將重點於腦海重演。

接到任務的丸子非常認真,嫻熟的速記技能將會上各位的發言記得滿滿的。會議一結束,就立馬對著筆記本復原了這次會議。

丸子其實也明白,會議紀要無須把所有人的每句話都原封不動地寫出來,但一心追求完美的丸子,一遍又一遍地改著自己的會議紀要,總覺得這裡不夠完整那裡表達不夠準確。

結果,一篇應該當天發出的會議紀要,丸子隔了整整兩天才交到上司手上;而早在會議次日一早,上司便親自下手寫了份並發出了。

上司想著丸子是新員工,可能對這項任務不太吃得消,出於好意沒有催丸子;也正因如此,丸子沒有及時意識到自己的問題,相反還期待著上司會因為這份自認完美會議紀要對她有所表揚。

這邊廂,小姑娘的熱切期盼泡了湯,還以為自己做得不夠,一次次為了更加完美越拖越慢,在上司直接指出「你做得太慢」後心態即崩、反彈成了如今「愛咋咋地」;那邊廂,上司對小姑娘的耐性也逐漸消磨殆盡,認為她是「小油條」。

其實,職場中的任務都是有時效性的,而絕大部分成果的作用發揮都依賴於時機,一旦錯過,任務本身完成得是否完美已不再重要,甚至會適得其反地拖了後腿,更不可能獲得讚美。

我們不能為了純粹的完美讓成果本身錯過了發揮作用的時機。

救贖2.不為單方面追求極致而高估自己的能力精力心力

湯圓是MN出了名的「爛尾王」,總愛開空頭支票,大家都怕極了被安排和他在同一個項目中。同事們背後笑說:這傢伙天天給人畫大餅,卻沒有一次不爛尾的;他說的話,聽完笑笑就好,不用當真。

那麼,讓湯圓「一戰成名」的經典事件是什麼呢?

話說MN曾和對手AB公司競標一份廣告項目,該項目的評標條件之一便是「創意」。

湯圓作為設計部門的一員,自然是少不了對該項目的擔當――即便不一定為核心成員,也是要提出可行性建議的。

恰逢當時MN公司領導層有所換血,新領導對該項目志在必得,湯圓也是熱情滿滿想要好好表現一番。

有音樂功底的湯圓自告奮勇:我認為有創意的廣告必須要有其專屬的背景音樂,我自薦為本次廣告作曲吧!

團隊有成員委婉地說:其實創作音樂需要花費較大的時間和心力,而且不見得是不可替代的創意元素;也許我們可以把重心先放在廣告的主要框架構建上?

然而湯圓堅持認為自己可以做到。新領導尋思著你要做就做吧,有固然好,沒有的話也無所謂了,反正主要分工也安排好了。

結果不出大家所料,這份廣告沒等到湯圓的創意音樂,湯圓當初的自告奮勇甚至被解讀成「故意扛下不必要且不可能的任務」,實打實的老油條。

在訪談中,Helen還專門向湯圓問起了這件事,湯圓半尷尬地說到:其實我是真心想要追求最佳的廣告創意,一開始也認為自己可以做到。可惜最後被各種事情耽誤了。

當Helen追問為何不懸崖勒馬回頭與同事們一起完成其他部分呢?湯圓認為只有有了這段旋律廣告才完美。為了追求完美,湯圓錯把精力放在了「錦上添花」的那朵花上。

且不論沒有「錦」光有「花」有何用,如果那份核心工作總被其他同事擔起,那麼自然而然會落下一個「不擔當」的壞印象;如果獨自一人從頭扛至尾,又容易因高估自己的能力精力心力導致事情爛尾。

我們最先要做的不是追求極致,而是評估好自己能力精力和心力,找到和工作任務的契合點,將自身最大效能用在任務的核心之處。

救贖3.不因求一步到位而低估了事情本身更新迭代所帶來的可能性

包子的例子說出了很多及時覺悟的「假油條」心聲。

前幾年經濟大環境不好,公司壓縮了年會的開支。

從前MN的年會總是活動豐富,節目精彩,獎品豐盛,如今預算只有往年1/3,負責年會的工會小夥伴為難了:不如直接將僅剩的資金折算給大家發下去吧;硬著頭皮搞也不是不行,取消一些環節是必須的,獎品就不發了吧……

一時之間,關於年會取消、或效果大不如前的消息傳遍了MN,大家都覺得這是個燙手山芋,尤其公司活動的滿意度影響著工會員工的績效,今年誰負責誰倒黴。

可能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也可能是未曾見識過MN年會曾經的風光場面,包子此時迎難而上把任務接下來了。

一開始,包子只動員了和她一起新進公司的兩個小夥伴和她一起籌辦此次年會,一個負責多媒體技術,一個負責處理後勤雜事,包子自己則要從策劃,到主持,到節目準備都事事親躬。

最讓人頭疼的部分是沒有錢請人來表演了。包子想了想,速戰速決把心思放在動員各部門同事自己出節目上。

一開始不少人對此舉嗤之以鼻,「讓我們自己上」不是鬧笑話麼?

但包子的熱情和認真感染了部分有想法、願意嘗試的同事,一位同事答應上臺獨唱了;包子想著趁熱打鐵,當觀察到一位同事願意表演又不太敢獨自上臺,包子自告奮勇和該同事對唱一曲;有了前兩個節目做底,平日裡有結伴去跳舞的同事們商量後決定上臺跳個簡單的健美操;平時幽默風趣的同事願意組隊上臺表演小品;……一個個節目就這樣慢慢出來了。

包子又想,只有我一個主持不大好,戲份太多容易成獨角戲,於是包子又極力動員另一位她所看好的同事一起來當主持;當對方提出最近太忙怕準備不足時,包子表示可以把主持稿準備好。

就這樣,主持也就位了。

至於活動獎品,由於晚會活動出自員工本身節省了一大筆錢,而且員工參與度的極大提高加強了大家對本次年會的支持和理解。

年會結束後,同事們給包子及她的團隊成員打分,不僅沒有比往年低,甚至在「參與度」、「趣味性」這兩個緯度上創下了歷年得分最高!

Helen發現,在對MN員工進行360度打分時,同事們給包子的「老油條」屬性打分是最低的,出現了80%的0分出現;進而對員工進行訪談發現,大家都對包子沒有條件創造條件、見一步走一步的能力表示非常讚賞。

問起原先早年間有負責公司年會經驗的那幾個小夥伴為何當時沒能臨危受命,毫無例外都提到了「條件不成熟不好做」,甚至好幾人表示「真的以為迫不得已要取消了」。

恰好,這幾位小夥伴都因為這次年會,被不少同事將其與「老油條」不同程度地聯繫在一起。

我們往往容易因為各種條件不成熟,被逼著在「要麼不做,要麼做一件不完美的事」中做選擇。

一次次的知難而退臨陣逃脫會讓「老油條」的形象板上釘釘;實際上我們往往低估了一個不完美的交付通過迭代所達到的結果高度。

一項任務的完成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各種當初不可預料的情況,也許好也許壞,邊做邊完善更有可能慢慢迭代出完美結果。

「假油條」們的形成,

有可能是常錯過了必須提交成果的時間截點,讓人總感覺辦事不爽快;

有可能是從對讚揚過於熱切期盼的「玻璃心」活成了死豬不怕開水燙的「厚臉皮」;

有可能是總虎頭蛇尾開大了頭卻收不了場,讓人感覺沒有交待;

還有可能只是因為懼怕不盡人意的結果而早早退場。

不管是哪一種,他們的內心也許都住著一份不合適的「完美主義」。完美心理會引發焦慮,不但耽誤了事情,還讓人忽視了事情本身發展對最終結果的促成作用。長久以往,對人的行為產生的影響必定是負面的。

如果你發現了自己或者身邊有人正有意無意地成為了「假油條」,或在成為「假油條」的路上,請你告訴TA:

想好了再做≠想完美了再做,

先完成,再完美!

葉小魚跑跑跑:《文案變現》《新媒體文案創作與傳播》作者,在這個帳號上,由她和她的文案訓練營的小夥伴為大家寫作。歡迎關注帳號,了解更多職場成長乾貨。本文作者:小潔,葉小魚文案訓練營第六期優秀學員,一個對語言邏輯有著謎之著迷的小太陽。

相關焦點

  • 61歲大媽痴戀「假靳東」:其實是一場缺愛女人的自我救贖
    江西贛州61歲的黃女士,因迷戀短視頻平臺上的「假靳東」,不惜與家人大吵大鬧,甚至離家出走尋找「假靳東」。 01 老年的自我瘋狂 提到靳東這個演員,想必大家都已經非常熟悉。
  • ​普通人的真「完美主義」和強迫症人的假「完美主義」
    其實大家並不了解真正的強迫症,雖然表面上看強迫症人的確也非常愛較真,甚至也有「完美主義」傾向,但是這種完美主義是一種假「完美主義」。曾經在諮詢中,有一位朋友這樣問我道:「看到很多優秀的人性格中都有完美主義的影子,可為什麼說強迫症的完美主義是假的呢?
  • 普通人的真「完美主義」和強迫症人的假「完美主義」
    其實大家並不了解真正的強迫症,雖然表面上看強迫症人的確也非常愛較真,甚至也有「完美主義」傾向,但是這種完美主義是一種假「完美主義」。曾經在諮詢中,有一位朋友這樣問我道:「看到很多優秀的人性格中都有完美主義的影子,可為什麼說強迫症的完美主義是假的呢?
  • 看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照進人們內心中的希望和救贖之光
    該部作品的導演在最大程度地保留原創作者的作品風格的基礎上適當地融入了個人的見解,圍繞希望、救贖為主題展開,表現出史蒂芬.金在驚悚題材之外的驚人功力。《肖申克的救贖》深刻地揭示了體制化對人們的壓迫,展現出人們對於希望和自由的渴望的同時,也表現出了人們內心的救贖。
  • 《寄物櫃嬰兒》:一場邊緣人的自我救贖,揭示頹廢文學的溫暖內核
    其實在我看來,即便到了最後,阿菊也沒有「失控」,那只是他對於自我救贖的試探,他可能找到一條路能走出去,因此在與這個世界的對抗中他始終能聽見某種心跳聲,有時候是他母親的,有時候是他自己的,正是這個心跳聲,成為他與這個真實世界的唯一聯結,也是唯一可以令他完成救贖的機會。
  • 《人間失格》:一個內心壓抑、孤獨、渴望自我救贖的人的內心獨白
    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時,我內心非常震撼,連自己生為人這件事情,都覺得在給人添麻煩,這是多麼憎恨自己。後來,我知道這句話的出自日本作家太宰治的遺書,他在遺書裡寫道: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人間失格》是太宰治最後一部作品,也是他最經典的作品之一。書中的男主人公葉藏,他是 「喪」型人格,他內心壓抑,孤僻,自我否定,消極厭世,通過搞笑取樂別人,來隱藏真實的自己。
  • 《綠皮書》:一場黑與白的自我救贖(下)
    一個種族的自我救贖需要的時間太長,但是在他們的身上,我們還是看到了對於未來的希望,這才是最讓觀眾所不忍批判的。ps:閱讀前文請查看:《綠皮書》:一場黑與白的自我救贖(上)
  • 從《遠在天邊》到《失物招領》:助人為樂也是人生的一場自我救贖
    影片展現了一場幫助他人並實現自我救贖的探索幸福之旅,同時表達了友誼的意義。無獨有偶,在近10年後,另外一部英文名字也是LOST AND FOUND的動畫短片《失物招領》也上映了,並且奪得了2018年的奧斯卡金像獎。這部影片講述了一個小男孩在一個怪物LOU的引導下如何不再霸凌同學並找回自己所失的勇敢、自信和真正的快樂。
  • 豆瓣8.9分的《失物招領》:一個關於救贖和自我救贖的故事
    這是一個講述救贖和自我救贖的故事。短片雖然以一個動畫片的形式展現出來,僅僅六分鐘,但是其中蘊含的深意卻值得我們玩味,短片以其精湛的技藝,豐富的內涵,以及影片呈現出來的一種溫暖治癒的敘事氛圍,以及背後的深刻命題,使其成為一部高評分的微電影,不得不說實至名歸。
  • 豆瓣8.9《失物招領》:救贖與自我救贖的故事
    這是一個關於救贖和自我救贖的故事。雖然這部短片以動畫片的形式放映只有6分鐘,但其中蘊含的深層意義值得深思。這部短片以其精湛的技巧、豐富的內涵,以及影片所呈現的溫情、療傷的敘事氛圍,以及背後深刻的命題,成為一部微電影的高分影片,不得不說是名副其實。01年。
  • 愛上謊言的女人的自我救贖之路
    除了住址,一切身份證明都是假的。換作是任何人都會覺得受騙吧。川原一開始不敢相信,但不得不接受現實。她開始瘋狂追尋關於「小出桔平」的過往。這也是川原第一次深入小出的內心世界,觸摸到還帶著孩子氣的天真與浪漫的小出。她和海原匠挨個打聽有關小出的消息,終於了解了當年發生的事。
  • 掙脫即救贖——《肖申克的救贖》
    沉淪的靈魂若要尋求新生,掙脫是救贖的必由之路。一場暴雨洗淨監獄的陰冷汙濁,也衝去安迪的不甘與憤懣。在或大或小的體制中,在難以逃離的大環境裡,難免會沉積於表面的安穩而逐漸喪失了自我意識,失去了一切對光明與自由的嚮往。但「有些鳥兒是不能關在籠子裡的,它們的羽翼太耀眼了。」烏合之眾中總有不甘於泥沼的靈魂,為了新生不斷掙脫,哪怕撞得頭破血流,也懷著希望完成自我救贖。安迪將錘子放在聖經中,完成一場蟄伏多年的潛逃。
  • 《肖申克的救贖》:實現自我救贖的兩個階段
    安迪在肖申克監獄完成了自我救贖,成功越獄,重獲了自由,開始了新人生。他的故事告訴我們,實現救贖要經過身體救贖和靈魂救贖兩個階段。一、身體救贖肖申克監獄是一個地獄般的牢籠,同性、暴力、洗錢、暗殺等行為橫行,囚犯在失去了尊嚴和人格。
  • 《憤怒的公牛》:馬丁·斯科塞斯靈與肉的自我救贖
    拉莫塔內心孤獨的掙扎是自我毀滅造成的,心胸狹隘點燃了易怒的性格本性。曾經泳池邊的少女維姬是他所有目光的專注投射,維姬的一顰一笑是他生活和思想的全部內容,但他難以接受維姬與黑社會成員朋友薩爾維的寒暄應酬,對維姬日常禮節性的親吻哥哥喬伊妒火中燒。最親近的人也最易受到傷害,與維姬的關係從相識到分離,拉莫塔將陽光燦爛般日子的愛情葬送於嫉妒、猜疑和暴怒的性格之中。
  • 《江南的冬景》|一個精神流浪者的自我救贖
    雖然文章整體風格是舒緩的,但是在我眼裡這篇文章卻是一個精神流浪者的自我救贖過程。一、鬱達夫——一個精神的流浪者《江南的冬景》寫於1935年,這個時期的鬱達夫處於人生的低谷。在江南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精神流浪者,他想「躲進小樓成一統,管它春夏與秋冬」,但是即便是他最愛的寫作,也無法完全排解他內心的痛苦。所以最終他選擇了「擱下筆,去湖上散散步」,在江南的冬景中尋求自我的救贖。二、自然之景滌蕩心靈自然之景變化莫測,而江南總是會給人溫暖之感。我們常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 原生家庭的傷,像一場噩夢,只有學會自我救贖,才能重生
    這種毫無理由的歸因就像是一場不可救藥的「流行病」,在人流中一波接著一波的傳染,將人們的思維一步一步的推向原生家庭即為「毒害」的桎梏之中。若將人生中所有的失意和不堪都歸因於原生家庭,這就好似將自己生活中所有的不順都歸咎於「水星逆行」一樣,毫無邏輯性可言。
  • 警惕完美主義給你帶來的不開心
    加拿大心理學家戈登·弗萊特和保羅·休伊特提出了三種不同類型的完美主義:「自我導向型」「他人導向型」和「社會期許型」。「自我導向型」完美主義者往往在工作中對自己有過高的標準, 因此往往也會有較大的壓力和焦慮情緒,對自己的錯誤、缺陷和局限性較難以忍受,當此類型的個體面對失敗或生活打擊時,有時候會陷入抑鬱之中。
  • 《尋羊冒險記》:在救贖與被救贖的旅途中,經歷一場靈魂的洗禮
    照片來自主人公的多年好友「鼠」,上面有一隻獨特的羊,好友寄來照片並要求他發廣告,而這又引來了日本反動勢力「先生「的追查,無奈之下,主人公踏上了尋羊之旅,也踏上了自我尋找與自我救贖的旅程。人生,需要自我尋找去找到靈魂,與靈魂同行。在自我尋找的過程中自我救贖故事中的」我「與社會中大多數年輕人一樣,對生活沒有激情,對愛情、友情也僅僅是湊合而已,擁有了不會激動,失去了也不會感傷。
  • 小米CC:一場前途未卜的自我救贖
    面對嚴峻激烈的手機市場競爭,小米展開了一場自我救贖之路。小米CC:走向線下市場的第一步不再被性價比綁架的小米,終於"輕裝上陣",價格也可向4K檔繼續上探。為此,小米品牌梳理了產品線,精簡為三條:商務旗艦MIX系列,高端化的數字系列,以及年輕潮流的CC系列。最大的變化,自然是小米CC新系列的出現。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小米收購美圖之後,聯合推出的第一款手機。
  • 《自我救贖》將公映 題材拍攝難"怕對號入座"
    據悉,由正義網和雅越文化聯合出品的院線電影《自我救贖》是一部反腐題材電影。故事由一場國企工廠爆炸展開,講述了一個很有朝氣和前途的年輕人,因為父親住院急需用錢和僥倖心理,拿了貪腐上司的「總經理特別獎」,從而被拉下水。  當男主角決心把為父親治病的10萬元「總經理特別獎」歸還時,卻被上司要挾,若不阻止身為檢察官的妻子繼續調查,就要一起進監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