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兒童嘔吐不少,別誤診,兒科醫生告訴你,警惕這個疾病

2021-01-15 騰訊網

每年冬季,氣溫驟降,諾如病毒迅猛來襲,現在不少嬰幼兒和學生因為頻發嘔吐症狀就診,劇烈嘔吐騰得孩子痛苦不堪,家長也手忙腳亂,不知所措。大家有必要分享這方面知識。

諾如病毒臨床有什麼特徵:

1、不管大人孩子均是易感人群,這點和輪狀病毒不同,但是以幼兒園症狀更為嚴重,有些是兒童傳給成人,有些是成人傳給兒童

2、諾如病毒感染導致嘔吐常常發生在冬季,具有明顯的季節特點,高峰期主要集中在11月到次年2個月,夏季幾乎不發病,也常常成為冬季嘔吐。

3、諾如病毒具有高度傳染性,,嘔吐物中或者糞便裡,只要幾十個顆的病毒顆粒就可以感染另一個人,傳染性非常強,值得家長重視。

兒童諾如病毒臨床有哪些表現

1、嚴重嘔吐時諾如病毒感染最為特性性,最典型臨床表現,嘔吐非噴射性,在進食和吃飯更為明顯。

2、腹瀉不嚴重,或者沒有腹瀉,與輪狀病毒腸炎明顯不同。但是可以伴有明顯腹痛症狀,以臍周劍突下為主。

3、發燒有或者無,但是一般來說,低燒或者發燒時間很短。

4、全身肌肉酸痛或者無法吃飯喝水,導致脫水精神不振表現。

兒童感染諾如病毒護理比治療更重要

1、急性嘔吐頻繁或者嘔吐嚴重,暫時禁食,待嘔吐好轉後給予少量流質清淡飲食。

逐漸調整寶寶的飲食,以清淡為主,可以吃點粥、麵條等易消化的食物,忌生冷、堅硬、辛辣食物和吃水果飲料等。

家長不要擔心寶寶餓了,給予各種食物,最終導致病情恢復更長。

2、嘔吐停止後注意補充低滲的水和電解質口服液,可以預防和治療脫水。

寶寶急性嘔吐期間容易導致脫水以及電解質的紊亂,嚴重早期需要靜脈補液和補充電解質。好轉後口服補液鹽來避免脫水。

3、注意生活用品及時清洗和消毒

寶寶的日常使用的玩具和生活用品要及時清洗和消毒,這種病毒不但感染兒童還可以感染成人,寶寶嘔吐物要及時清理,家長在護理完孩子後要勤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雖然兒童諾如病毒感染,急性嘔吐會造成白細胞一過性升高,所以不要濫用抗生素,反正造成菌群失調。同時目前也針對諾如病毒特效抗病毒藥物,也沒必要使用抗病毒藥物。主要以對症治療為主,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避免引起脫水和電解質紊亂!這才是關鍵

大家要警惕兒童有一種常見急腹症————腸套疊

1、臨床沒有發燒,也是嘔吐為常見症狀,嘔吐可以非常嚴重,有點類似諾如病毒感染。

2。伴有腹痛症狀,但是嬰幼兒表達腹痛能力非常有限,表現哭吵不安,或者面色蒼白,這也和諾如病毒感染導致症狀非常類似。

3、腸套疊是急腹症,如果不早期發現和空氣整復,很容易導致腸子壞死,最後需要手術治療,使用孩子嘔吐症狀,要及時識別是諾如病毒感染導致還是急腹症導致,一定心中有鑑別意識。

4、冬季也是也是腸套疊非常好發的季節,不要以為孩子嘔吐就是常見諾如病毒,一定要注意鑑別。以免導致嚴重後果。

總之,不管家長還是醫生,目前雖然諾如病毒感染高發,但是也要排除少見的嬰幼兒嘔吐為主要症狀的急腹症,比如腸套疊,腸梗阻,心肌炎,胰腺炎等等疾病,早期發現,早期規範治療,以免導致嚴重併發症。

相關焦點

  • BB頻繁嘔吐長溼疹 警惕牛奶蛋白過敏
    BB頻繁嘔吐長溼疹 警惕牛奶蛋白過敏 丁丁2個月大了,出生之後人工餵養得比較多。最近媽媽發現,餵完奶後,丁丁常會嘔奶。開始以為是餵得太飽了,減了一點量後,丁丁還是會嘔奶。醫生開始懷疑是胃食管返流,給予胃腸動力藥治療之後仍不見好轉。換了家醫院   原標題:家長注意了!
  • 兒科醫生告訴您寶寶嘔吐的12大原因
    很多常見的兒科疾病都有可能影響到嬰兒的消化功能,從而引起嘔吐。在嬰兒成長的過程中,出現幾次嘔吐是很正常的。一般來說,嘔吐不需要任何治療就可以自愈,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所有的嬰兒嘔吐都可以掉以輕心!寶寶嘔吐常見的原因:1、餵養困難或嚴重疾病。
  • 寶寶嘔吐2天,以為是常見情況,卻沒想到是致命危機
    原創 兒科蠟筆小新 醫學界兒科頻道這些臨床急危重症,希望兒科醫生引起警惕,牢記於心。罕見病,大家都覺得離我們很遙遠,多數醫生對罕見病也沒有什麼概念。然而,對於兒科醫生來說,許多不明原因智力低下或夭折的患兒,可能是罕見病在作祟。更令兒科醫生不安的是,許多罕見病表現出常見的臨床症狀與體徵,如果沒有警惕,常常會導致嚴重的臨床結局。「嘔吐」是常見的主訴,多見於急性胃腸炎,但有時候也可能是危及生命的罕見病的表現,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以常見症狀為表現的罕見病。
  • 這些沒用還可能有害的兒科藥千萬別用!兒科醫生告訴你,孩子病了...
    如果因為感冒拉肚子手足口病,門診醫生給孩子開這個藥,你可以溫和地提醒醫生不想用這個藥。2. 金剛烷胺這個藥無論對普通感冒還是流行性感冒基本沒用,還有很多不良反應,而且治療量和產生副作用的劑量比較接近,過量可能出現心、肺、腎、神經系統的損害。藥品名裡含有「烷胺」的感冒藥裡都添加了這個成分。3.
  • ...可能有害的兒科藥千萬別用!兒科醫生告訴你,孩子病了應該用什麼?
    如果因為感冒拉肚子手足口病,門診醫生給孩子開這個藥,你可以溫和地提醒醫生不想用這個藥。2. 金剛烷胺這個藥無論對普通感冒還是流行性感冒基本沒用,還有很多不良反應,而且治療量和產生副作用的劑量比較接近,過量可能出現心、肺、腎、神經系統的損害。藥品名裡含有「烷胺」的感冒藥裡都添加了這個成分。3.
  • 7歲女孩雙腿被截肢,只因這個醫生把腦膜炎當胃病治?
    但是嘔吐其實也是腦膜炎常有的症狀啊!就是這次的誤診,導致了後來的悲劇。所以,當我們在臨床上遇到以消化系統症狀為主訴就診的患者,臨床思維千萬不能僅局限於消化系統疾病,需要詳細詢問病史,尋找真正的病因。腦膜炎球菌02被誤診後,為了保住性命不得不截肢Brogan和父母從醫院回去之後,她的母親就開始注意到她的腿上出現了「淤傷」,並把她迅速送回急診室。在醫院,醫生做了檢驗,才證實Brogan患有B型球菌腦膜炎,這也是讓它父母最擔心的事。
  • 完善兒科分級診療體系,應對季節性疾病高發
    除主論壇外,會議還設有基層醫院管理分論壇、基層醫生教育分論壇、兒童用藥分論壇、兒科護理分論壇、兒童醫療大數據分論壇,分別針對醫聯體建設、基層兒科人才培養、兒童健康精準幫扶、兒童安全用藥和網際網路助力醫療等熱點問題展開了深入探討。
  • 症狀類似感冒易被誤診 醫生提醒警惕小兒川崎病
    新華社重慶12月10日電(記者李松)最近重慶一3歲兒童突發高燒,被當成感冒治療了5天也不見好轉,後來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確診為川崎病。醫生提醒,川崎病早期症狀與感冒相似,易被誤診,需引起家長警惕。
  • 秋冬季孩子嘔吐一定要當心這個病!非常容易死亡
    又到了流感季,門診「著涼」後嘔吐、腹痛的小孩多了起來,但是作為門診醫生和家長,孩子嘔吐一定要當心下面這個病。區醫院兒科醫生一檢查,發現心跳不正常,脈象紊亂,病情非常嚴重建議轉到上海的兒童專科醫院。心內科同事微信朋友圈告訴大家他驚心動魄的搶救經歷。
  • 誤吞異物、兒童腹痛怎麼辦?聽聽市人民醫院兒科醫生怎麼說
    兒童由於年齡小,誤吞異物很常見,消化道異物也是兒科常見急症之一。其中6個月到6歲為高發年齡段。」濱州市人民醫院兒科一病區副主任 、主治醫師劉玉芹說,尖銳的異物進入食管後很容易兩端刺入食管壁發生嵌頓,短時間內即可造成黏膜損傷、出血、局部化膿性感染等併發症。
  • 深圳遠東兒科蘆愛萍:為兒童哮喘疾病奮戰的「硬核奶奶」
    而兒童哮喘,更是容易被醫生誤診。在深圳,幸好有這樣一位醫生,年過六旬,依然滿懷激情,積極投身於兒童哮喘領域,專注於孩子的呼吸問題。她就是深圳兒童哮喘界的「硬核奶奶」——廣東醫科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深圳遠東婦兒科醫院大兒科主任醫師蘆愛萍。
  • 嘔吐腹瀉,警惕這種病
    2種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兒童消化道感染性疾病,常見於5歲以下兒童。根據美國兒科協會統計,每年每名兒童可以發病1-5次。糞-口傳播是其主要的傳播途徑。注意:①當嘔吐劇烈時,任何口服藥物都無特效,一些「止吐藥」還會刺激胃口,對兒童副作用大;②切忌一次性大量喝水和攝入食物,不然會加重胃腸負擔,再次引發嘔吐。
  • 兒科醫生告訴你,帶寶寶看病前要提前做好這8件事
    來源:微醫相信很多父母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大型三甲醫院的兒科和兒童專科醫院,排隊很久,但只有3~5分鐘的就診時間。因為著急卻說不清,沒用的話又說了太多,越急越亂,寶爸寶媽甚至還有可能為此而吵架。最後醫生才明白,原來是這麼回事!其實,只要掌握了與醫生溝通的正確方法,就可以迅速解決問題。那麼如何與醫生溝通,才能提高看病效率呢?
  • 千名兒童僅0.43位兒科醫生 別讓兒科淪為「小兒科」
    兒科醫生究竟有多緊缺?平均每1000名兒童只有0.43位兒科醫生,與全國平均每千人配備2.06名醫師水平相比相去甚遠。23日,在南京醫科大學舉行的兒科醫學院發展研討會上,多位專家認為,隨著二孩政策的落實,我國兒科醫生將更加緊缺,恢復兒科院系,不是簡單地多培養幾個學生,而是要在生命科學基礎上重新規劃發展兒童醫學。
  • 孩子嘔吐,什麼時候必須立即到醫院就診?
    兒科醫生也很緊張,因為嘔吐這個症狀下面有許多坑,一不小心掉進去,一世的英明毀於一旦。所以說,醫生一隻腳在醫院,另一隻腳在法院。如果心肌酶很高,還需要做心電圖,排查是否有兒科醫生的噩夢「爆發性心肌炎,」這個病有時表現為急性腸胃炎症狀,非常容易漏診。4. 嘔吐有血絲或鮮血時,需要化驗嘔吐物,必要時胃鏡檢查一下是否有嘔吐引起消化道黏膜撕裂傷。5.懷疑大腦問題的常常需要頭顱CT、腦電圖等檢查。
  • 警惕!一男孩悶在房間裡幾個月,嘔吐又腹痛,檢查結果讓醫生都說驚險...
    隨著學校陸續開學很多孩子回歸了課堂宅家的這幾個月你家孩子的生活方式還健康嗎?是吃吃吃、睡睡睡、玩玩玩的放飛模式?還是老師在不在都是一個樣的自律模式?近期來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兒科就診的小明(化名),因為嚴重不規律的生活方式導致了非常驚險的疾病,差點釀成了大禍。
  • 兒童淋巴瘤誤診率超六成 不明原因淋巴結腫大、發熱要警惕
    兒童淋巴瘤誤診率超六成 不明原因淋巴結腫大、發熱要警惕 長沙晚報7月16日訊(全媒體記者 彭放 通訊員 王磊 曾帆)5歲的小諾(化名)5個月前右側頸部出現一個疙瘩,雖然不痛不癢卻迅速長大,並伴有發燒,家長帶他輾轉多家醫院檢查治療。
  • 這種「藏」在肚子裡的疾病,最容易被誤診!
    在美國,成人及兒童的發病率約為 2.8/10 000。在英國,兒童中的發病率僅為 0.9/10 000。 由於嗜酸細胞性胃腸炎極為罕見,症狀、體徵沒有特殊之處,檢查、化驗尚未有簡單易行的「金標準」,所以,在我國這種病的誤診率也相當高。
  • 兒科專家整理《兒童高發病應對指南》,超全又實用!​
    兗礦新裡程總醫院兒科主任杜京輝聯合多名兒科醫生一同為孩子家長整理了一份《兒童高發病應對指南》,不僅包含有秋季腹瀉、咳嗽、新冠肺炎等需要警惕的6大高發病種,還分別教您防護措施以及中招後如何正確應對,可謂乾貨滿滿!
  • 兒科醫生告訴你:帶娃看病時如何溝通最有效 | 上海活動
    我們完全能夠理解家長帶孩子看病的心情,但千萬別因為過度著急,而忽略了一些看病的細節!如何在短時間內向醫生傳達有效的內容,避免遺漏重要的信息,這是每個家長必須了解的兒科就診技巧!一些家長會把自己的猜測和想法當作病情告訴醫生,比如覺得孩子咳嗽可能是感冒受涼了,看病時應告訴醫生咳嗽、流涕的時間和程度,而不是告訴醫生「孩子感冒3天了」。實際上這不是症狀,孩子是不是「感冒」應該在檢查病人之後由醫生來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