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明白知識er 明白知識 收錄於話題#通識課程3個
明白知識特推出「何老師歷史掌故」,講述「兔崽子」的歷史掌故,告訴你為什麼不能再隨便罵人「兔崽子」。
此前,我們分析了罵人者在罵戰時摧枯拉朽的說話狀態,以及罵人詞彙裡所隱含的性別觀。
今天,我們來具體分析一個罵人的詞——兔崽子。
這個詞的殺傷力約等於「王八蛋」,但罵出兔崽子這個詞的人,總歸有種輩份上的居高臨下之感,所以也會時常見到大人用來罵那些頑劣的小孩子。
《現代漢語詞典》對「兔崽子」定義是:「幼小的兔子,多用作罵人的話」。
不過,這就有點讓人納悶了:剛出生的幼兔溫和可愛,為什麼會用作罵人的話呢?
| 電影《愛寵大機密》中的兔子形象
兔崽子,顯然是兔+崽子組合而來。
先說「兔」。在古代神話裡,流傳著一種「吐生」之說,比如東漢思想家王充在《論衡》裡談到:
「兔吮毫而懷子,及其子生,從口而出。」
——《論衡·奇怪》
晉代張華也提到:
「兔舐毫望月而孕,口中吐子。」
——《博物志·物性》
| 《博物志》,作者為西晉博物學家張華(232-300),內容記載異境奇物、瑣聞雜事、神仙方術、地理知識、人物傳說,包羅萬象。
在古人眼裡,他們認為,母兔之所以會懷孕,是因為舔舐公兔的皮毛,或者仰望著月亮,然後從口中吐出小兔子。
這些說法我們現在看來非常荒謬,但對後世的影響很大,兔也因此常常與象徵陰柔的月亮聯繫在一起。像是我們熟悉的大詩人李白,就在《古朗月行》裡遙想:
「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不過到了元代,古人眼中能夠「望月而孕」的兔,則被視作一種血統不純、「不夫而妊」的無恥之物,並用來斥責生活淫亂的未婚女性。
元末明初的文學家陶宗儀在《輟耕錄·廢家子孫詩》中,就有這樣一句話:
「宅眷皆為撐目兔,舍人總作縮頭龜。」
| 《南村輟耕錄》簡稱《輟耕錄》,是元代文學家陶宗儀創作的一部有關元朝史事的筆記,是研究元史的重要史料。
陶宗儀這是在嘲弄為富不仁的大戶人家,其中「撐目兔」指的是女孩未婚有孕,行為不軌,後半句說的是男人明知妻子有外遇,卻像縮頭烏龜一樣,不敢作為。
再來看看崽字。
有意思的是,「崽」字的本義並沒有什麼貶義,崽字的含義是希望小孩子有著充分營養而茁壯成長,本指幼子,但前面加了一個「兔」字後,意思就不大好了,「兔崽子」一詞相當於罵人是私生子。
在色情文化風靡的明清社會,這種說法越發變本加厲,將娼妓稱為「兔兒」,男妓叫作「龜奴」。
但在社會上層,官方宣揚的是所謂「存天理,滅人慾」的禮教政策,是戲曲家湯顯祖筆下鞭笞的「有法之天下」。
於是,在性放縱與性打壓的兩極之間,有著消遣需求、又不能明目張胆的官員,便把目光轉向男風男寵,其中尤好豢養孌童。
孌童年少無知,多呈窈窕姿容,長大後為賤役,沒有後顧之憂。「兔崽子」一詞也隨之產生了詞義性別上的變化,成為貶斥孌童的詈詞,詈就是罵的意思。
所以,在中國古代,「兔崽子」是不能隨隨便便叫的,因為它主要用來特指男寵這類人群。
看吧,如果不了解掌故,很可能就會在日常中用錯,惹人笑話,甚至引起矛盾衝突。
古人口中的「兔崽子」們,有的被壓迫,被欺凌,被詈罵,身心受到傷害,人生是一場悲劇。
除了男寵,兔崽子還有著另外一層身份——「門子」。
門子是一種縣僮,也就是官衙裡侍候官員的差役,時常在長官左右,與孌童一樣,也多為少年賤役。長官往往覺得門子年幼無知,也不刻意瞞著機密事件,有時還會指令門子去做機密任務。
像是明代凌濛初的小說《初刻拍案驚奇》裡的《奪風情村婦捐軀,假天語幕僚斷獄》,就寫了一個州縣官派門子偵查疑案的故事。
| 《初刻拍案驚奇》
作者:凌濛初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2009年
當然,門子也有可能利用他和長官這種親密接觸的關係,幹些假公濟私的壞事。特別是當門子遇到個貪贓枉法、道德敗壞的長官時,更容易為虎作倀。
明代話本小說集《型世言》第三十回「張繼良巧竊篆,曾司訓計完璧」,說的就是這樣一個典型故事:
主人公張繼良出身卑賤,沒有任何謀生的本領,空有漂亮的外貌和「妖媚」的身段。父母雙亡後,這個社會渣滓出賣自己的肉體,寄身於無錫縣何知縣,混進墨缸般的官場,一手遮天。而後無才無德的他,又「提升」為高層按察院長官的「男寵」,玩轉了潛規則,一時大紅大紫,直到最後在官場角逐中敗落,被罰充軍。
你看,一場沐猴而冠的諷刺喜劇,成為照見社會黑幕的鏡子,多少年少的人,表面做著官衙裡的門子,而實際上只是權貴們的男寵,「兔崽子」一個看似簡單的稱謂,也承載著中國社會潛規則的一面。
如今,「兔崽子」的詈義已經逐漸泛化,成為一般的罵人之詞,有時也可以用於俏皮話。
但是,我們也要知道兔崽子的原義,記得,「兔崽子」可不是能隨便亂叫的。
別小看「兔崽子」這一個簡單罵人的詞,竟引出了如此多的歷史掌故。
雖然中國人都很喜歡歷史,但是經常看到的大多都與真實歷史之間存在很大差異。
其實每一個歷史故事都蘊含著人性的衝突,每一個歷史故事都發人深思,每一個歷史故事都是我們理解真實歷史的最優方式。
今天的「兔崽子」就出自「知鴉·何老師歷史掌故」中的「兔崽子不是能隨便叫——『門子』的潛規則」一講。
原標題:《再別隨便罵人「兔崽子」了》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