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智慧(八)大龍說禪 110 我們每個人在緣起中都有很好的作用,只要你懂得心識運作的機

2021-02-08 養息堂


你現在談起佛法來,還不連貫也不成體系,不能產生攝服力,你對自己也不滿意,學佛比科學研究還要嚴謹,在我們這裡要求大家讀原典,學佛是非常專業的。我們這裡和各個教派講的一樣,因為大家依據的是同樣的經典,學佛的教材都是一樣的,但是各個教派的取捨是不一樣的。所謂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學佛依據的經論必須一樣,不能說我學的是釋迦佛的法,他學的是燃燈佛的法。佛法都是公開的,是佛佛相傳的,你看的大藏經是乾隆藏、嘉興藏,文字內容都是大家認可的,當然藏經裡還包括續藏這部分內容,我們這裡讀的都是原典,為將來修學教理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將來大家的成績不可限量,你辯論說的都是佛講的,人家講的是師傅說的,這就是差別,你是依著佛經說的,他不能說佛經不對,佛經上千年以前就有了。

學校對大家的訓練都是非常正統的,有可能我們講的跟你的意見相左,但是你看了經論後就會服氣,因為我們的說法都是有依據的。如果學佛依據的是各派祖師的教言,那這個事就不好說了,那範圍就太廣了,比如說我們今晚吃什麼?那個說我要吃羊肉,這個說我不吃羊肉要吃素,因為血肉太腥氣,我吃不了,這素食爽口還健康。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口味。大部分討論的都是在副食上,在主食的區別就相對少了,主食就有米和面,這個很容易選擇,禪宗修學就是把問題簡單化,簡單到只是米和面就好選擇了,就像我們選擇經論學習一樣。

我們經過佛法法相唯識的訓練,現在不是說因,是說基道果,說道就要說到心識的變現,中觀說道是依心識和外境的相依,法相唯識說道是講心識的兩重變現,把這個修道講好了,果自然就成了。你把依他的清淨講清楚,後面就不用多說了。如果你一上來就說果,並沒有講相依,談心識的變現,你得出的果就是虛妄的。在佛法裡有正世俗和倒世俗的建立,虛妄遍計在世俗中都是不存在的,你的講法在世俗中是否存在的。在應成派中觀和自續派中觀之間,就有了別分別的建立。我們認為唯識中觀的修學是不同的派別,在藏傳佛教的修學,中觀的見地是在唯識之上,中觀認為心識的轉變與外境是相依的,這與法相唯識講的識變眾生與法,差別很大。我們修學法相唯識要重新認識到,佛在三轉法輪講變現理的意義。

佛法修學對佛在二轉法輪的般若教法,和佛在三轉法輪講的法相唯識如來藏,沒有深入,對大乘佛法的修學會有很大影響。內蒙男人為什麼喜歡喝酒,因為情緒釋放不暢,人生需要通過情緒的釋放來減壓,通過相依的修學,很難找到你相礙的那個點。懂得心識變現的機理,就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出緣起的局限,所謂的狂禪和真實的禪修差別就在這裡。我希望每個人講的都有經論的出處,佛法觀修的體系,有其內在的邏輯性,這樣我們說起來,將來就能看住我們的心識,看住我們念頭的生起,讓它在一個正常的軌道上相續,不再雜亂無章,這樣我們學佛就得到一種心理的訓練,而不是情緒上的一種發洩。

問:正因為我們有這種發洩,我們才接受大乘佛法,包括禪宗一心的建立,因為我們不滿足自己的生活狀態,包括生命狀態。


龍師:不滿足只是你的一種說法,比如說這瓜不甜我看不上,除非你吃過更好的瓜,你說這瓜不甜那它肯定不甜,否則你就是瞎說。我們的心理有很多覺知層面,我們要學習就要真實一點,要不然我們坐在這裡幹嘛,犧牲很多的時間,換取不到什麼東西。我是希望大家,修學佛法能把精神上擁有的財富開發出來,學佛至少能解決我們的情緒問題,我們每一個人的背後都有一個家庭,每個家就是一個小社會。那我們學佛起到的淨化作用就可以發揮出來。讓社會煩惱的鏈條,走到我們這裡就會斷掉,有很多東西缺少某些條件,就不能達成展現,我們每個人在緣起中都有很好的作用,只要你懂得心識運作的機理。


聯絡地址:

那蘭陀佛法大學網址:

http://www.nalantuo.org/

那蘭陀佛法大學QQ群:43564060

微信群:佛陀喜宴


王傳龍(作者),1965年生人。作者於1988年在北京廣濟寺皈依觀空老法師,法名慈傳,早年曾參學賈題韜,南懷瑾,黃念祖老居士、趙樸初,吳信如老居士等。


1992年皈依體光老和尚修學禪宗,法號妙湛。也曾參學雲南蓮花精舍方於上師,東密阿闍黎真圓,法名傳智,青海無上瑜伽士秋英多傑•仁波切,法名仁青丘佳,寧瑪派談錫永上師,法名大龍,研習密法修學。


作者謹遵達摩祖師「深入經藏、藉教悟宗」祖訓,依大乘佛法,方便施教。作者依佛說《入楞伽經》等經典,建立大唯識的佛法觀修體系,依兩重識變,施設不同層面的識體平臺,還原佛陀在三轉法輪開演的法相唯識如來藏,復原了瑜伽行中觀的佛法修學體系,開顯了法相唯識兩重識變的觀修機理,依智界身不異,法報化一如,重新建立佛法觀修體系,以禪宗法身見揭示了一心佛覺下不同識體平臺組成的生命背景。引導眾生境界向上轉依,使聽聞大乘法眾出離顛倒夢想,依生命實相真正站立起來。



免責聲明:文章及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公眾號立場。如涉及版權或異議,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緣起贊】第二課
    這樣以後,我想宗大師《緣起贊》的甚深意義,每個人都能或多或少的領會。說緣起空性之義中的略說分三個科判,其中第一個科判已經講完了,現在講第二個科判:庚二、是否通達緣起而決定能否解脫:凡夫愚眾緣何法,邊執束縛反堅固,精通彼理諸智者,以此斬斷戲論網。
  • 【緣起贊】第五課
    世間人們為了無有實義的地位、名聲、權利等而奮鬥,實際上這些得到以後,對將來或來世也不一定有用。如果我們真正通達了緣起空性之理,對每個人來講是非常有用的。這裡已經講了,如果我們懂得緣起空性之理,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外道、任何一位不信宗教的人士,用理證來攻破我們的真理都無機可乘。
  • 佛陀的智慧(六)大龍說禪 19 不僅僅佛教是這樣,基督教,伊斯蘭教這種差別對待的思想都很普遍
    你看密教的上師跟他的學生在一起,就像國王跟他的子民,這完全是社會形態的一個複製,我們都可以看的出來。教育形式反映出他是如何定位他的教育對象的,有時會把教育的對象定位在動物、非人,有時也會定位在可教上,這跟文明平等的對待是完全不同的,不僅僅佛教是這樣,基督教,伊斯蘭教這種差別對待的思想都很普遍。
  • 《緣起贊》輔導音視頻講記 第2課
    如果我們真正通達了二轉法輪和三轉法輪之後,就會對於實相完全產生定解。學習《緣起贊》主要是為了打破實執,對我們來講如來藏當然很好,不僅每個人都具有,而且了知如來藏的功德非常大。我們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掃清障礙,如果沒有把障礙掃清,通過凡夫人的實執去緣如來藏,其實如來藏的本性已經被我們的分別念綁架了,不是真正的如來藏了。
  • 想要明心見性,就要懂得佛教中的不二之法是什麼意思?
    佛教文化中,因為地域文化的差異,以及文字般若的不同,所以,我們在看許多經典中看到的文字經典不一定能領會。也或者說每個人領會的可能也有不同,就比如我們常見一些大德講的不二法門,佛家經典中提到的不二之法,有些人就不理解,所以本文大茶經就來探討佛教中的不二之法到底是什麼意思?
  • 佛教中所講的緣起是什麼意思?緣起有什麼意義?
    緣起論認為世間上的事事物物(一切有為法),既非憑空而有,也不能單獨存在,必須依靠種種因緣條件和合才能成立,一旦組成的因緣散失,事物本身也就歸於烏有,「 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 」的因果定律,稱之為「 緣起 」。佛教緣起的定義  要明白佛教的義理,就必須從緣起論開始。緣起是佛教的根本教理,是宇宙人生本來的、必然的、普遍的理則,所謂「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
  • 八正道|結語,佛陀的承諾
    區分佛陀之道為八個步驟,並非表示它們是垂直的階梯,我們無須精通一個步驟才能移往下個步驟,這條道路更像是螺旋狀的。當你啟程時,對所有八個步驟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當持續練習時,這些步驟會在你心中變得愈來愈清晰,於是你前進到下一個階段。然而,有幾個有用的方法,可幫助你將這條道路看做一個整體。
  • 立心漫談:每個人都要學習的緣起空性思維
    有一次,一個很有學問的外道婆羅門,在路上遇到須菩提,向須菩提提出質問道:須菩提尊者!聽說你在佛陀的座下,是解空第一人,可是,我要問你,世間上的一切,明明是真實的存在,你解空說空,是怎樣來自圓其說呢?所謂「性空」,就是說:因緣和合所生起的假有,本性是空的;那麼空性思維在我們生活與工作中有什麼妙用呢?首先,空性思維強調是回歸原點,不帶成見看待世界萬事萬物的誕生。還用上述的房子來舉例,它不是獨立於其他的因素而存在的,它是由土、木、磚、瓦以及很多的因素組合而成的,這叫緣起性空。
  • 《心經》與生活禪
    今天與大家分享的題目是:《心經》與生活禪。本經所說的般若妙智慧是我們自性中本自具足的一種無漏慧,完全由真心流露出來。所謂離過絕非,正常真實,純淨無染,唯正無邪,應用無窮,指導人們離苦得樂,超越生死,同登彼岸。般若的功能、般若的作用,在我們佛法中具有首要的地位。我們所說的見地,就是指般若見。因為般若能了解諸法緣起性空的道理,能破除我執、法執,掃除內心的一切執著、一切障礙。所以「諸佛及菩薩,能利益一切。
  • 智誠堪布:《緣起贊》第1課筆錄
    「妙說」和「闡揚」也是一組。因為佛陀的智慧照見了萬法的實相之後,有了通過最為殊勝的妙說來闡釋所照見本性的殊勝能力。雖然一般世間人的口才很好、口若懸河,但是因為沒有照見萬法的本性,無法把自己的智慧從各式各樣粗中細的分別執著中解脫出來,闡釋觀點的能力是有限的。第一個他沒有照見,第二個他也說不了。怎樣才能妙說呢?
  • 佛陀說法49年,核心的兩個字要懂還要實踐,福運自來!
    佛說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佛就是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與佛一樣的智慧,只不過是因為妄想與執著而迷惑了自己。所以佛陀應用了他的智慧,用各種宣說來告訴人們應該如何才能顯現眾生智慧,不在煩惱和憂傷,解脫自在。或許這樣的說法不便於概括佛的全部,因為佛的智慧無限廣大。
  • 作為學佛的人,我們有必要了解的佛陀生平
    作為一個初學佛的人,我認為佛教是一個偉大的宗教。因為它不僅向我們揭示了很多道理,指導了我們的行為,並且作為一個宗教,卻並不提倡宗教崇拜的,而是讓人們根據佛法的教導來自己體會和修行,從而證悟世間的終極道理。
  • 《緣起贊》輔導音視頻講記 第1課
    這裡說到徹見傳授了緣起。在徹見傳授緣起者的至尊佛陀面前恭敬的五體投地而頂禮。依憑照見於闡揚,智慧妙說堪無上,「照見」和「智慧」、「闡揚」和「妙說」要配合起來看。為什麼佛陀的智慧、妙說堪無上?「依憑照見」,佛陀對於一切萬法甚深的緣起通過智慧照見了。為什麼是「無上」呢?因為凡夫人、外道本師的智慧沒辦法真實照見緣起,世間人自不必說,本身具有很深的無明,從來沒有思考過一切萬法的本性。
  • 毗瑪拉蘭希尊者:什麼是禪那02
    that he taught almost everyone 佛陀幾乎向所有人教導此道the mindfulness of breathing meditation is mentioned eight times in the suttas在經教中,出入息念禪修大概提到八次loving-kindness meditation is mentioned
  • 我們說的菩薩是誰?菩薩怎樣保佑我們?(原創)
    菩薩,是釋迦牟尼佛的信奉者,是獲得了大智慧的人。只要我們願意,菩薩確實能保佑我們!講到菩薩,就要談到佛教文化,談到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佛。佛教文化,可以說深入到了中國人的骨髓。在我們很多人的生活裡多少都浸潤了一些佛教文化。
  • 新年念誦緣起咒,所有不好的緣起都能消盡!
    一切都是緣起。如果念誦經文、儀軌、咒語時,有不好的緣起,就不會有成就和效果。念誦緣起咒以後,所有不好的緣起都能轉變,一切都會吉祥、圓滿。緣起咒是一切善逝的法身,誰見緣起即見善逝。哪怕是將它放在油柑子大的小塔當中,今生中也能生起梵天福德。持誦一遍此咒能清淨一切罪業,平息,遣除一切違緣。如果觀想任何事物而誦,相當於造佛像或佛塔。
  • 神話故事:佛陀的誕生
    佛陀對於他們說道:「欲求大道應防止兩個極端,一為享樂縱慾的生活,,這是墮落;一為禁慾的苦行生活,這是痛苦。避開這兩個極端,行於中道,能導致智覺悟,即可修「八正道』,脫離生死的苦海。」接著又向他們講了「四諦」之法。憔陳如等五人聽後恍然大悟,頂禮膜拜,歸依了釋迦牟尼,同時被度為比丘;成為最早的信徒。這次事件中被稱為「初轉法輪」。 佛陀在鹿野苑的傳教,其實標有佛教的創立。
  • 和友文匯紫慧明升|世間一切修煉,能量轉換的秘密在於「心識」
    所以,禪定的深化和意識的淨化,就自然會改變能量的運作方式和方向。所有的經歷都是你思想形態的一個鏡子,所有呈現於外在的現象都是源自於內在的「心識原型」。當你走入內在(內觀) 並檢查你所持有的那些不容許更高振動的場或DNA的思想和信念時,要盡力完全刪除它們。
  • 索達吉堪布:佛陀既有智慧又有悲心,還有能力度化無量無邊的眾生
    這個對釋迦牟尼佛讚嘆、頂禮的偈頌,講了佛陀三個方面的特點能遣除一切眾生分別迷亂的網,具足甚深廣大的報化身,遍放普賢光,對整個世界的眾生發出大悲。也就是說,佛陀既有智慧又有悲心,還有能力度化無量無邊的眾生。20年前,上師如意寶也經常引用這個教證來讚頌佛陀。所以,大家皆應對大慈大悲的佛陀產生無比的信心。
  • 《心經》與生活禪什麼是生活
    有許多不同的定義。權威的辭書上說:生活就是人的各種活動,或者說生活就是生存,就是活著。這裡所說的生活相當於佛學所說的善業、惡業的業。從佛法上說,生活就是十法界的生命持續不斷互動交流的過程。這一過程前前無始,後後無終,這就是生活。這一過程是將生存和死亡、快樂和痛苦、染汙和淨化、系縛和解脫、生死和涅槃等等相對的生活內容,作為一個彼此相依、連續不斷的過程來加以思考的。